针刀干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NGF/TRPV1表达水平及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xi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针刀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一般情况及体征、腹泻指数、情绪状态,以及结肠组织TRPV1、NGF和脊髓背根神经节TRPV1、NGF等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刀不仅能控制好腹泻型肠易激大鼠的腹泻症状,还能通过对其发病机制产生影响,从而改善其内脏高敏感性等。以此来证明针刀技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短时长效的优势,且通过两种选穴方案进行对比,也给出更多的临床思考,期待为针刀的临床提供些许依据。
  方法:选用4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抽取10只(造模中大鼠较易死亡,最终每组剩6只)作为一组进行分组。记录所有大鼠在造模前的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及粪便情况。对除空白组(正常组)以外的三组进行慢性应激和急性应激相结合结合CAS方法制备D-IBS大鼠模型,参照文献方法:将大鼠暴露于七种不同的压力源:(1)缺水24小时,(2)食物剥夺24小时,(3)痛苦夹尾1分钟,(4)暴露于45℃环境5分钟,(5)在4℃水中游泳3分钟,(6)白天和夜晚倒置12小时/12小时,(7)水平振动(120转/分钟)45分钟.所有应激方案每7天随机应用,持续3周,其中连续2天无重复特定的压力源。在第28天,1周的休息之后是急性束缚应激,包裹肩部,上肢前肢和胸廓1小时。此造模方法采用相对温和的应激刺激结合外周致敏法同时使用,提高了造模的成功率。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对两个治疗组进行干预,正常组(n=6):正常饲养,不治疗,共4周;模型组(n=6):造模,不治疗,共4周;针刀一组(n=6):第一次治疗(第7天)定位于大鼠T10-L1及L4-S1双侧关节突关节囊,棘突间旁开0.1cm,横行剥离2-3刀;第二次治疗(第14天)定位于大鼠T10-L1及L4-S1左侧关节突关节囊,棘突间旁开0.1cm,用0.4mm×40mm规格针刀垂直进针,达坚韧处后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2-3刀;第三次治疗(第21天)定位于大鼠T10-L1及L4-S1右侧关节突关节囊,棘突间旁开0.1cm,用0.4mm×40mm规格针刀垂直进针,达坚韧处后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2-3刀。第四次治疗(第28天)定位于大鼠T10-L1及L4-S1右侧关节突关节囊,棘突间旁开0.1cm,用0.4mm×40mm规格针刀垂直进针,达坚韧处后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2-3刀。针刀二组(n=6):第一次治疗参照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研究会制定的“实验动物针灸穴位图谱”,选取“足三里”穴和“大肠俞”穴(第4腰椎下,旁开5mm,取双侧),用0.4mm×40mm规格针刀垂直进针,到达深筋膜层后铲剥2次。治疗结束后压迫止血预防感染。在实验的第7天及第28天进行旷场试验,在实验的第28天进行腹泻指数所需一系列指标的收集和测定。在急性应激束缚完成后,将各组大鼠麻醉后,进行多聚甲醛固定,取下结肠和脊髓背根神经节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备用。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肠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TRPV1、NGF的平均荧光强度。
  结果:(1)两个治疗组在干预后,相较于模型组,一般情况及腹泻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个治疗组在干预后,相较于模型组情绪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3)两个治疗组干预后,在情绪兴奋、腹泻指数、结肠组织中TRPV1和NGF的平均荧光强度并无显著差异(P>0.05)。(4)针刀一组在脊柱区选穴比针刀二组选用大肠俞和足三里二穴在脊髓背根神经节TRPV1和NGF的平均荧光强度的影响要高(P<0.05)。
  结论:在针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向上,脊柱区选穴稍优于大肠俞和足三里选穴,但差异不甚明显,但的确能通过影响结肠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TRPV1和NGF,从而影响其发病机制,改善腹泻及内脏高敏感性等。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番茄叶霉病抗性遗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FLP技术找到了与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11连锁的AFLP标记,同时还利用得到的AFLP分子标记对番茄种质资源进行了分子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分析了组合HN16(感病品种)×HN42(抗病品种)的杂交后代对番茄叶霉病菌1.2.3.4生理小种的抗病反应。经鉴定表明:两个亲本间抗、感差异明显,父本HN42均表现抗病,母本HN16均表
学位
胞质自由Ca2+是植物细胞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介导植物对体内外多种刺激产生相应反应。细胞质膜钙通道介导的Ca2+向胞质的转运对于胞质钙信号产生至关重要,因此,对植物细胞质膜钙通道进行研究并了解其调控机制,对于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重要植物激素,茉莉酸(JA)在调控植物对昆虫侵害、病原菌侵染的抗性方面起必不可少的作用。有研究表明,JA通过触发[Ca2+]cyt升高而调节细胞的
学位
目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一种由多种原因造成胰岛素在机体内的功能发生减弱的病理现象,其诱因与糖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主要特点是机体内的胰岛素对促进葡萄糖吸收的效果减退、运用能力的下降。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均与IR密切相关。而IR作为上述疾病的共同重要病理基础,有必要引起
学位
目的  本研究以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以炎性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为切入点,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双固一通”电针法选择足三里、关元、太冲三个腧穴进行电针治疗。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行为改变,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
目的本研究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以脑肠肽为切入点,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采用针刀对IBS-D模型大鼠进行治疗,同时并建立空白组、模型组和西药组与其进行对照。通过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行为学改变、内脏高敏感性、结肠组织形态学、血液及结肠组织中NPY、SP、VIP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通过针刀调节脑肠肽水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该病具有十分典型的临床症状,例如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异常[1]。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中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为主要因素之一。紧密连接结构作为肠黏膜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分布于肠黏膜细胞膜的顶端和边缘处,IBS患者在临床中发现大多会存在肠黏膜紧密连接结构的异常和通透性
学位
目的:应用N-甲基-DL-天冬氨酸(NMA)构建SD雌性大鼠中枢性性早熟(CPP)模型,观察九味楮实颗粒对CPP大鼠体质量、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及下丘脑GnRHmRNA及KISS-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性早熟作用机制,并为进一步申请院内制剂奠定基础.方法:选用SD清洁级未孕成年大鼠,2雌1雄一合笼喂养,交配成功后选出5d内出生的雌仔鼠,点
目的:  实验研究对象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切入点为不同腧穴配伍的电针疗法对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高敏感性的影响,在中医标本同治和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两种腧穴配伍方式:内关、足三里、关元和合谷、足三里、关元,观察两组不同腧穴配伍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及粪便含水率、AWR评分、旷场实验、大鼠结肠组织结构、结肠组织中NGF浓度以及C-kit和SC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
【目的】本实验选用3、6、10月龄的快速老化小鼠SAMP8作为实验对象,结合“针灸治未病”思想,观察针灸“肾俞”穴、“百会”穴、“神门”穴对小鼠行为学、海马齿状回Aβ1-42表达、海马Tau蛋白表达、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数目以及神经元新生障碍的影响,探索阿尔茨海默病病理下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新生障碍的特点,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形成与发展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并为针灸作为有效治疗手段改善神经元新生障碍
目的本实验以SAMP8 AD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以Shh信号通路为切入点,观察早期针灸干预对SAMP8 AD模型小鼠行为学及Shh信号通路蛋白转录水平的影响。初步阐明早期针灸干预对AD防治的可能作用机制,同时探索临床针灸防治AD的最佳时机。方法SPF级3月龄、10月龄SAMP8小鼠各12只,体质量20~25g。3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灸组,同月龄SAMR1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均为6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