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常伴有发热,该病有自限性倾向,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重者可合并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2],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比例较大。该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我院于2010年01月至12月,收治了3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及早期精心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73-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常伴有发热,该病有自限性倾向,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重者可合并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2],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比例较大。该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我院于2010年01月至12月,收治了3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及早期精心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0年01月至12月,收治了34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0∶7。年龄分布,其中<1岁12例,1~3岁14例,3~6岁6例,6岁以上2例。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2010年版)[1]。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及皮疹,其中30例入院时已有发热(占88.2%),持续发热,热型不固定;23例有典型皮疹症状(占67.6%),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6例合并有脑炎(占17.6%),主要表现有精神差,惊跳,肢体抖动等。3例合并肺水肿(占8.8%),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紫绀、粉红色泡沫痰等。
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31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愈出院,其中3例死亡,本组重症患者死亡率为:8.8%。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2.1.1 隔离与消毒:该病为病毒感染传染性疾病,必须做好隔离措施。根据病情变化,如出现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受累表现,诊断为重症病患,马上送ICU专区隔离治疗,进行专科护理。病房每日定时开窗通风1小时,保持适合的温度、湿度。每日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病房紫外线照射。患者使用过的床褥、被单及其他日常用品等,以含氯消毒液浸泡洗涤或予以日光暴晒。患者呕吐物、分泌物、粪便等,均作为医疗废弃物严格分类处理。血压计、听诊器等医疗器具使用后,以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用。医护人员穿戴口罩、帽子及隔离衣,接触病人前后,均按6步洗手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1.2 心理辅导:对于神志清楚的儿童患者,要做到态度温和、关心爱护患者,以消除其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孤独心理,从而增加患者信任感,提高医从性,便于治疗措施的实施。
2.1.3 饮食及营养:能进食的患者以清淡、温性、可口食物为主,一般选择半流质或流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粥面、蒸蛋等,少食多餐,禁食生冷、辛辣刺激、煎炸油腻的食物。对于不能进食者,需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并监测电解质情况,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2.1.4 皮肤护理:本组重症患者所有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疹,一般皮疹未破溃可不必特殊处理。选择宽松柔软的衣服、被褥,并及时更换,保持清洁,减少对皮疹、疱疹刺激。勤修指甲、趾甲,必要时包裹双手,避免患者自行抓破皮疹。如皮疹破溃,以0.5%碘伏消毒创面,预防感染,待其逐渐愈合。
2.1.5 口腔护理:进食前后均需保持口腔洁净,以生理盐水棉球轻柔擦拭口腔粘膜及牙床;口腔粘膜破溃处以利多卡因和维生素AD凃液混合液涂抹创面,可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2.1.6 发热护理:患者如出现面红、额热、呼吸加快、寒战等表现时,及时测量体温。如为中低度热,不超过38.5度者,可减少覆盖的被褥、衣物,利于散热,能配合者,嘱多饮水。如为中高度热,超过38.5度者,可先行温水擦浴、冰敷等物理方法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降温处理。
2.1.7 气道护理:神志不清、昏迷的患者需防止舌根后缀,密切观察呼吸是否顺畅,有无鼾音等,必要时通知医生作气管插管等处理;有呕吐者,可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留置气管插管或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及时分析处理呼吸机报警信息,观察各管道连接是否完好,如有痰液阻塞导管,可及时吸痰并定时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湿化气道,保持气道通畅。
2.2 病情观察:利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定时监测血糖,以及注意神经、呼吸、循环各系统的异常表现。如神经系统受累,可表现为精神差、嗜睡、谵妄甚至昏迷、头痛、呕吐、惊跳、抽搐;如呼吸系统受累,可表现为:呼吸浅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血氧饱和度下降,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如循环系统受累,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端苍白或发绀,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对使用呼吸机者,尚需密切观察呼吸机参数了解患者呼吸情况,协助医生及时调整参数。由于重症患者有迅速发展为危重病例可能,所以一旦发现异常病情,即马上报告医生,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防范病情迅速恶化。
3 讨论
手足口病病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疱疹性咽峡炎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衰竭阶段及生命体征稳定阶段。[3]各阶段并无明显界限,如未进行及时有效处理,部分患者可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心肺衰竭阶段。重症手足口病大多数为婴幼儿,其特点为病程短,发展迅猛,一旦发展到呼吸循环系统受累,则有较高死亡率。
4 小结
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目前尚未有针对肠道病毒的特异高效药物,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危重病情预警,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和迅捷的对症处理,对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10
[2] 金奇.医学分子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杨绍基.肠道病毒71型感染[J].新医学,2008,39(6):354-366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73-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常伴有发热,该病有自限性倾向,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重者可合并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2],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比例较大。该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我院于2010年01月至12月,收治了3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及早期精心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0年01月至12月,收治了34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0∶7。年龄分布,其中<1岁12例,1~3岁14例,3~6岁6例,6岁以上2例。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2010年版)[1]。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及皮疹,其中30例入院时已有发热(占88.2%),持续发热,热型不固定;23例有典型皮疹症状(占67.6%),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6例合并有脑炎(占17.6%),主要表现有精神差,惊跳,肢体抖动等。3例合并肺水肿(占8.8%),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紫绀、粉红色泡沫痰等。
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31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愈出院,其中3例死亡,本组重症患者死亡率为:8.8%。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2.1.1 隔离与消毒:该病为病毒感染传染性疾病,必须做好隔离措施。根据病情变化,如出现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受累表现,诊断为重症病患,马上送ICU专区隔离治疗,进行专科护理。病房每日定时开窗通风1小时,保持适合的温度、湿度。每日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病房紫外线照射。患者使用过的床褥、被单及其他日常用品等,以含氯消毒液浸泡洗涤或予以日光暴晒。患者呕吐物、分泌物、粪便等,均作为医疗废弃物严格分类处理。血压计、听诊器等医疗器具使用后,以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用。医护人员穿戴口罩、帽子及隔离衣,接触病人前后,均按6步洗手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1.2 心理辅导:对于神志清楚的儿童患者,要做到态度温和、关心爱护患者,以消除其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孤独心理,从而增加患者信任感,提高医从性,便于治疗措施的实施。
2.1.3 饮食及营养:能进食的患者以清淡、温性、可口食物为主,一般选择半流质或流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粥面、蒸蛋等,少食多餐,禁食生冷、辛辣刺激、煎炸油腻的食物。对于不能进食者,需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并监测电解质情况,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2.1.4 皮肤护理:本组重症患者所有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疹,一般皮疹未破溃可不必特殊处理。选择宽松柔软的衣服、被褥,并及时更换,保持清洁,减少对皮疹、疱疹刺激。勤修指甲、趾甲,必要时包裹双手,避免患者自行抓破皮疹。如皮疹破溃,以0.5%碘伏消毒创面,预防感染,待其逐渐愈合。
2.1.5 口腔护理:进食前后均需保持口腔洁净,以生理盐水棉球轻柔擦拭口腔粘膜及牙床;口腔粘膜破溃处以利多卡因和维生素AD凃液混合液涂抹创面,可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2.1.6 发热护理:患者如出现面红、额热、呼吸加快、寒战等表现时,及时测量体温。如为中低度热,不超过38.5度者,可减少覆盖的被褥、衣物,利于散热,能配合者,嘱多饮水。如为中高度热,超过38.5度者,可先行温水擦浴、冰敷等物理方法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降温处理。
2.1.7 气道护理:神志不清、昏迷的患者需防止舌根后缀,密切观察呼吸是否顺畅,有无鼾音等,必要时通知医生作气管插管等处理;有呕吐者,可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留置气管插管或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及时分析处理呼吸机报警信息,观察各管道连接是否完好,如有痰液阻塞导管,可及时吸痰并定时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湿化气道,保持气道通畅。
2.2 病情观察:利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定时监测血糖,以及注意神经、呼吸、循环各系统的异常表现。如神经系统受累,可表现为精神差、嗜睡、谵妄甚至昏迷、头痛、呕吐、惊跳、抽搐;如呼吸系统受累,可表现为:呼吸浅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血氧饱和度下降,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如循环系统受累,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端苍白或发绀,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对使用呼吸机者,尚需密切观察呼吸机参数了解患者呼吸情况,协助医生及时调整参数。由于重症患者有迅速发展为危重病例可能,所以一旦发现异常病情,即马上报告医生,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防范病情迅速恶化。
3 讨论
手足口病病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疱疹性咽峡炎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衰竭阶段及生命体征稳定阶段。[3]各阶段并无明显界限,如未进行及时有效处理,部分患者可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心肺衰竭阶段。重症手足口病大多数为婴幼儿,其特点为病程短,发展迅猛,一旦发展到呼吸循环系统受累,则有较高死亡率。
4 小结
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目前尚未有针对肠道病毒的特异高效药物,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危重病情预警,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和迅捷的对症处理,对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10
[2] 金奇.医学分子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杨绍基.肠道病毒71型感染[J].新医学,2008,39(6):35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