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四问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星巴克的常客,经常观察他们的日常运营。先问4个问题,看你是否知道答案。
  1.为什么星巴克的排队模式和别家不一样,顾客都被要求横向排队,而非竖向?
  2.为什么星巴克陈列柜里的“×云矿泉水”,几乎卖不出去,还天天摆着?
  3.为什么你什么都不买,干坐在星巴克,工作人员也不会赶你?
  4.为什么星巴克的工作人员没那么热情?

降低焦虑的方法,是让对方看到过程


  星巴克将等候的顾客设计为横向排队有什么好处呢?显然,最大的一个好处是,让所有顾客都看得到工作区。
  这样,他们能看到工作人员忙忙碌碌,一杯又一杯调制咖啡,意味着自己那杯也将很快来临,焦虑感便随之降低。



  反之,竖形排队时,大家都会焦急地望向柜台,心里不停地嘀咕,怎么这么慢?
  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塞车时,你会忍不住把头伸出窗外,想一探究竟。但是,就算你看到塞车的原因,难道路面情况会好一点吗?当然不能,但你心里会好受些。
  再比如,曾有个实验,当电梯里不显示楼层的变化,里面的人焦虑感立刻上升很多。所以,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大家在电梯里,都一起盯着梯厢上变化的楼层显示,那就是在消除焦虑感。
  这在现实中有很多可应用的场景——如果你是个创业者,就可以考虑如何把内部运作的流程向客户展示,这会极大地提高客户的信任感和参与度。比如,很多饭店的后厨是全透明的,就是为了让顾客看到整个过程。

人的主观感受来自对比


  先揭晓答案。星巴克摆放“×云矿泉水”,根本不是拿来卖的,而是给你看的。
  “×云矿泉水”在星巴克一般标价20多元人民币,而星巴克咖啡的价格在二三十元。所以,“×云矿泉水”只是个陪衬,由此向你传递一句潜台词:你看,一瓶水都卖20多元,我二三十元的咖啡还能算贵吗?
  这种现象在营销领域很常见,《经济学人》杂志曾讲过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一家杂志社想推出网络版,于是找营销专家策划,专家做了两个方案:1.购买网络版要56美元;2.购买网络加纸质版要125美元。结果,用户大多会选择56美元的网络版。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纸质版没人买。于是又请来一位营销专家。这位专家给了3个方案:1.购买网络版要56美元;2.购买纸质版要125美元;3.购买网络版加纸质版要125美元。
  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都选第三个方案,第二个方案其实就是个陪衬。
  这种“陪衬机制”的底层逻辑,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所揭示的:人类的主观感受主要来自对比。

经营如做人


  十几年前,我和几个朋友谈事,就近找了家星巴克,但我们几个都是一喝咖啡便睡不着的主,所以什么都没点,只是干坐着。
  一名工作人员走了过来,我以为她是要撵我们走,连忙站了起来。谁知,她笑了笑说:“没关系,你们坐。我只是看到桌子上有点污渍,来擦一下。”
  这让我感觉挺不好意思,于是点了几杯咖啡含量极低的摩卡。那是我第一次喝星巴克的饮品,却对这家企业顿生好感,日后成为其忠实拥趸。
  我本以为这是那名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但最近有件事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我经常在深圳书城里的星巴克写文章,而且有个固定座位,那里安静、景色佳,可最近那个座位一直被一名流浪汉占据。
  是的,你没看错,真的是名流浪汉,很年轻,但头发几乎能挤出油,整天一身布满油污的衣服。
  一连两个月,他都占据我的座位,而且什么東西都不点,只是坐在那里看手机里的动画片,一待一上午。但是,工作人员对他置之不理,甚至在店内分发免费饮品时,也给他分一小杯……
  我问一名工作人员:“这人什么都不点,一坐两个月,你们也不赶他走,为什么?”
  她说:“这是公司规定,只要坐在店里的人,都是顾客。”
  这句话小小颠覆了我对经营的认知。
  我老妈以前说“人缘是攒出来的”,现在想想还真有道理。

恰到好处的“人性文化”


  去年过年期间,我在欢乐海岸的星巴克,旁边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两个娃。她衣着华丽、穿金戴银,一直大声斥责那俩熊孩子,引得很多人侧目。
  没一会儿,其中一个熊孩子把饮料打翻了,那名妇女又尖叫起来,给了娃两巴掌,娃哇哇大哭。妇女气急败坏地对着柜台大声喊:“服务员!服务员!快拿抹布过来啊!”结果,柜台内的几个工作人员,没一个理她。
  于是,她走向柜台,对着最近的工作人员喊道:“服务员!我叫你呢,你装着没听见吗?”
  那个女孩回答道:“我不知道你在叫谁。我们这儿没有服务员,只有咖啡师。”
  妇女威胁道:“你怎么这种服务态度,不想让别人再来了吗?”
  女孩微微一笑,说:“请便。”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默默给那女孩点赞。
  平日里,你也会发现,星巴克的服务员,不,咖啡师,并不像海底捞的服务员那般热情,当然也不是冷冰冰,而是和你平起平坐。他们不会因为你是顾客就刻意讨好你。这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星巴克中国区人力资源副总裁余华曾说过,企业内部从来不称呼“店员”或“员工”,而是称“伙伴”,就是想让每个人都彼此尊重。这种重视人性的文化,也许就是咖啡师们不太热情,却又让你觉得服务恰到好处的原因。
  很多企业崇尚“狼性文化”,而“狼性文化”往往会演变成一种“狼狗文化”。怎么说呢?他们期望员工对待纪律的服从性像狼,但又希望员工对待公司的忠诚度像狗;他们期望员工对待竞争时的进取心像狼,但又希望员工对待客户的迎合度像狗。
  这样一会儿狼性一会儿狗性的,员工能不分裂吗?为啥就不能让他们拥有“人性”?
  我的MBA管理学教授说过一句话,我很认可,他说:“管理就像教育小孩,身体力行大于说教,你对员工啥样,员工也会对客户啥样。”
  想想也是,你满嘴仁义道德,却对员工百般苛刻,你还能指望员工对客户好到哪里去?最后吃亏的到底是谁?
  所以这件事对我的启发是,无论经营还是管理,无论对待客户还是对待员工,都还是回归人的本性好些。对人实实在在,把该做的做好,比啥都强。
  (入 忘摘自微信公众号“良大师”,王 青图)
其他文献
大片开阔的青草地,绿茸茸的,一直伸展开去。远处的树林后面,可以看见连绵的青山。太阳正从青山背后升起,把初夏温和的光洒向这个高尔夫球场。  谢大为的车停在球场门前。门旁站着几个球童,排首的一个抢步过来,站在车尾后备厢前,等谢大为打开后备厢,便熟练地取出球包,提进门去。谢大为泊好车,从另一个入口进去,见球包已经被放在自己的场地上。球童站在旁边,问他是不是先打练习场。  这球童十五六岁,头发漆黑,眼睛明
期刊
你或许听说过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那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给孩子们两个选项:一个是他们能立即享用一颗棉花糖,另一个则是他们要独自等待20分钟,之后可以获得两颗棉花糖,二者只能选一项。  这个实验在2006年经《纽约时报》记者大卫·布鲁克斯报道后广为人知。实验者后来发现,那些能等待得到两颗棉花糖的孩子,成年后身材保持得更好、社交更活跃、人生更成功,并且有更高的成就——坚持时间最短的3个孩子与
期刊
朋友芸是一名港片迷,上大学期间曾看过八九十部香港电影。她总结出一个规律:有三分之二的港片,拍摄了长短不一的天台镜头。  警匪片中的追逐戏、窃听戏、狙击枪伏击戏、烟头明灭的兄弟谈心戏,乃至高潮段落的直升机搏命戏,楼顶的天台都是不可或缺的拍摄场地。天台看似无路可逃的悬崖,也可能酝酿着瞬间的反转。港式爱情片也少不了天台桥段。表白戏在天台上拍,比在珠宝店或游乐场拍有趣多了;分手戏在天台上拍,比在办公室或厨
期刊
一天,血透室送过来一个病人,是个老年人,80多岁,之前的疾病是前列腺癌合并肾癌,发生肾衰后进行透析,透了一年多。血透室送过来的时候说这个病人血透时血压低,发热,于是直接送到了我们抢救室。  这位老先生是离休老干部,公费医疗,全额报销。了解到这种情况,我悄悄跟年轻的大夫说,看来他们家什么(治疗手段)都会用。病人的老伴来了,80岁左右,穿戴很整齐,话很少,静静地在一边坐着,一看就知道曾受过高等教育。她
期刊
“请你首先想象出一个正常尺寸的圆圆的奶酪蛋糕,再用厨刀将它均匀地切成十二份,也就是切成有十二个刻度的钟表盘的样子。其结果,当然出现十二块尖角为三十度的蛋糕。将其中一块放在盘里,边啜着红茶什么的边细细地看。那顶端尖尖的、细细长长的蛋糕片就是我们‘三角地带’的准确形状。”(林少华译《我的呈奶酪蛋糕形状的贫穷》)  1973或1974年的时候,村上春树与妻子结婚不久,面临着“可以登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上
期刊
小时候我的笨是出了名的。我常爱闷头闷脑地想一些道理,再去花些时间验证,但实质上是再浪费些时间去怀疑。比如,剥去大半树皮,仅留一小块,看树木是否还能输送养分;比如,在田头扮作假人,看偷食的麻雀是否识得我的真假;比如,为了试验热胀冷缩,把烧红的煤炉盖板反复浸进冷水……  而我最想知晓的是大自然的秘密,想看季节如何转换,于是在某一年夏天的某一天中午,观察立秋到来的迹象。老人告诉我中午十二点立秋。天色如常
期刊
在电影和唱片出现之前,一流、二流和三流的艺术家和演艺工作者都会有饭吃。比如在中国,杨小楼、梅兰芳这样的一流艺术家会在宫廷和最繁华的大都市里的有名戏楼里唱戏,二流的也会有达官贵人请到家里唱堂会,三流的则走街串巷搭台子演出。等到电影和唱片出来了,绍兴周边小镇的人家,可以听到梅先生的唱片,武汉市民也可以看到谭鑫培先生的《定军山》,一流艺术家的溢价陡增,三流艺人就难以糊口了。  这种不断被放大的势差,今天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发展到极致,高尔夫球場遍地开花,许多公司突然有了大笔现金,开始投资顶尖乡村俱乐部。而普通上班族也加入了高尔夫球运动的大军。  当日本经济的泡沫破灭之后,高尔夫球俱乐部纷纷破产。那些曾经的精英男性文化符号——威士忌、黑羊毛西服,还有高尔夫球,一下子变得滑稽可笑。  当一个国家的男女老少纷纷拿起高尔夫球杆时,便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泡沫达到了顶峰。而一个企业的CEO若总是拿
期刊
1788年6月,莫扎特写了一首钢琴奏鸣曲。那是莫扎特的生活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再过一年,他在维也纳的辉煌年代就全部结束了。  显然,因考虑到愈来愈沉重的财务负担,莫扎特在这首后来编号为K545的作品上,加了一小句:“为初学者写的一首小型键盘奏鸣曲。”  莫扎特的想法,应该是要借这句话,让曲子吸引更多听众。有更多人来听,更多人买乐谱,这样就能带来更多收入吧。  简单,是最容易想到的宣传方向。一年之后
期刊
“机遇”号火星探测车  “我快没电了,天色渐暗。”  2018年6月,一场火星尘暴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收到了来自“机遇”号(Opportunity)火星探测车的信息。随后,它与地球失去了联系。  “机遇”号原本设计工作90天,但它带着人类的期盼,独自在遥远的火星辛劳了14年——它是21世纪初火星探测的双子星之一、“子午线平原”的主人、太陽系第一深的陨石坑“维多利亚”的客人、“火星马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