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论建构中的缺憾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sm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是第一部在语文科领域提出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框架,提出一系列的概念术语,并建立了独自的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性作品。它在语文教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试着从语文教育的研究框架、阅读教学、教材选文与教学改革四个方面来谈其“破”与“立”。并为其完善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框架;建构;破与立
  与许多读者一样,感觉读王荣生博士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一些观点和提法,我并没有思考的很通透,但新的思想内涵、破题方式和论证方法足以显示作者的智慧,给予我太多的启迪。新颖、独特和深刻是我对这一著作的最为真切的感受。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是作者在著作中体现的鲜明特征。“问题”都来自于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语文教材的深刻反思和实证性的研究;“批判”起源于质疑,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在司空见惯的常识中发现“问题”,而且用一种思辨的方式加以解析。这也是作者“解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惯例”式认知的逻辑起点。同时也建构了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术语,建立了独自的话语体系。虽然这种话语形式在某种程度上略显勉强,有些表述有些偏颇,但是我们决不能否认它的“深刻”和“新颖”。需要指出的是这部著作中的“解构”与“建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破”与“立”的线性关系,有“破”就有“立”,在“破”处“立”,即“破”即“立”。解构的更多的是观念,建构的是研究框架和话语体系,“建构”是这部著作的核心意图。
  一是建构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框架。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目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认识,一直被袭用,其影响深远而广泛。它纠缠着教师的教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直接框定了语文教学研究者的学术研究。本书突破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目标框架,提出了语文研究的“五种性质”和“七个层面”,破解了语文科的“性质”难题,搭建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层叠蕴涵分析框架。这对于语文课程认知的惯性思维模式是一次的彻底颠覆。正如他的导师倪文锦所说“作为学术讨论,各抒己见不仅应该,而且必须提倡。”(序一5)[1]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展开研究的逻辑起点。这一研究被认为“真正从‘头’开始”的研究,过去的研究要么找不到“头”,要么被认定为的并不是真正的“头”。(王尚文序二,第10页)要让这个“头”真正冒出来,就必须辨析语文学科属性的问题。王世堪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这样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它的性质,谙熟它的非本质属性。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当然也要这样做”[2]周庆元也有相关论述:“语文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它同数学、政治、历史课程有什么根本不同的地方。”[3]
  二是对阅读教学有着比较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分类阅读的观点。指出有些文体适宜于“整体感知”,有些文体不适宜“整体感知”。对课文的把握主张“整体”,否定“肢解”,主张学生的“体认”,强调学生用心去触摸去感受。1992年之前,语文教学基本采用的“肢解模式”,在此之后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开始强调“整体感知”。作者敏锐地发现了1992年与2000年两代语文教学大纲出台的不同语境,指出了同样是“整体感知”背后的细微差异,同时解释了这种差异对“‘整体感知’的内涵和地位,起了实质性的变化”(179页)应该说,这是教育思想的转型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王荣生总是坚定地指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生“怎么学”。在这一著作中,他从五个方面否定了以往阅读教学的方式。教师不能替代学生阅读,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把握”;教师不能为了讲解的便利,将课文“肢解”的面目全非;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进而扩散到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主张改革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感”。(180-181页)文中也涉及到了阅读的“个体性”和“主观性”。引经据典说明“诗无达诂”和“鉴无定识”的道理。这些深层次的思考为著作最后提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做了必要的铺垫。
  三是指出了教材选文的四个类型,提出了“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观点。著作的第七章,第八章,专门论述教材的问题,不仅是因为教材的重要,更主要的是为了解决教材编写和使用中的诸多误区和种种误解。这部著作对语文教材的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一方面,横向对比,比较中外语文教材;另一方面,纵向探求,系统分析和评价了近百年来我国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对语文教材的范文体系做出了新的鉴别,区分了“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四种选文类型,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文体划分选文类型的思维习惯。这一区分不仅是理论的创新,更具有语文教学实践的价值。让教师在教学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范文,选择不同的侧重点。比方说,属于“定篇”类型的范文,是指完整的、没有经过大量删改的经典作品。教材中选择此类文本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经典名篇,通过文字抵达蕴含其中的文意,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看作对经典作品丰富内涵的文化解析。对“例文”类型的文本,教学是不拘泥于“例文”,注重所选“例文”的外部链接,在相关文本的比照中,抽绎出“共同法则”和“共同样式”,对这类文本的教学,借助“例文”的研读,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样本。教学“样本”的范文,它本身不是教学的目的,它只是教学的凭借。利用这类文本的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带领学生在鲜活的教学现场中去揣摩和发现“样本”中潜藏的知识技能方法。“用件”作为一种独特的选文类型,本身无所谓好坏、优劣、新旧,关键是怎么用。关键看用得适时不适时、恰不恰当。“定篇”是教学大纲确定的篇目,都是权威的篇章,分析和评价也有相对标准的答案,这一类范文强调“教教材”,铸就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品格。“样本”“例文”和“用件”强调的是“用教材教”。
  四是探索了語文教学改革的前景。任何有价值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且能够指导实践。著作有了前八章,结构已经很完整了。但是不管是从作者的角度还是从读者的角度总有意欲未尽的感觉。作者在前文的论述中,有些地方有“破”有“立”有的地方有“破”无“立”,有的只有质疑,没有结论,有的只有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些是涉及的问题是系统性结构性的问题,很难面面俱到加以论述;有的问题是出于学术研究的规范,不宜提出解决的方案。于是就有了第九章“代结语”。我们注意到著作一版再版,变化最大的是“第九章”。在2008年版的第九章是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的一篇整体植入《补充:探求颗粒的课程论意义》,但是不管怎么变,都暗含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意图。试图通过实例来展望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景。提出“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语文教材的‘多样化’格局”,“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这些展望也许只是一种理想,但有朝一日,语文考核考试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有着专业化语文教师队伍的积极参与,“非标答案”得到普遍认同,这种理想将会变为现实。   我仍然要说,这是一本“比較难读”的著作,也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著作。初看起来,整部著作新概念云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不能不指出,它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有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辨析不清晰。比方说:“文章”与“文学”,东汉就有“文学之士”和“文章之士”的说法,文学从此开始走向自觉。文学观念一直在变化,变化之中存在着一些恒定不变的元素。到二十世纪初,“文章”与“文学”有了相对清晰的界定。文中247页,试图辨析“文章”与“文学”,但没有辨析清楚。再比方说:“作品”与“文本”,它们是同一指向,但不同的称呼显示了文学观念的巨大变化,前者强调与作者的关系,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后者强调它是语言的自足体。在论述“整体感知”时交叉使用,似乎没有理解“文本”的含义。“阅读”、“鉴赏”、“接受”等概念内含明显不同,在阅读理论中交互使用,有些不妥;韵文与抒情性的小品文,在著作185页,并列使用,不甚恰当。因为魏晋时“文”“笔”之争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文”就是“韵文”,范围很广,包含了一些“抒情的小品文”。江西诗派的文论思想,前期的主张后来的变化有很大的差异,在著作第184页,在使用这一理论时似乎有些片面。用西方的“对话理论”分析“阅读教学”,理论介绍很清晰,但是与“阅读教学”贴得不紧密。
  其次是有些问题的设限边界不清晰,研究内容不够明确。比方说:文中提到“语文科”实际上就是“语文课程与教学”,但作者不用后者,意图主要是“从诸种具体形态中抽象而生成的一种研究范围,一种研究高度。”(13页)但是在文中第四章的论述中,介绍了美、法、德、日的课程取向,然后就指出“我国语文教育研究对价值取向的纷争”,同时说明“语文教学事件中的‘取向’变异”,到底“语文科”应该研究什么,它与那些“具体形态”的研究有没有相对清晰的边界,都没有交代。所以它仅仅是“具体形态”抽象出来的“范围”和“高度”,只是一个虚空的理论存在。“语文科”涵盖了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所以没有纯粹的语文科的研究,它往往与具体形态的研究纠缠在一起。单独将语文科作为一个研究的层面,从理论上看可能是成立的,但从实践层面,让我们无从着手。作者的意图是想把研究的层次研究的内容定位的更准确,而是事实上没有也不可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再次是:有些地方逻辑不严密。语文教育研究的的七个层面是这部著作的亮点,然而,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是围绕“课程”展开的论述,是特指“学校的语文教育”,而第一、二两个层面涉及到“大语文”的问题,僭越原来设定的范围,有明显泛化的倾向。自己设定话语边界,自己又突破这一边界,有一点为创新而创新的嫌疑。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层面,问题不清晰。关于语文科的“性质”问题,理解为“事实认定”,就是“学怎么样的‘语文’”(64)在论述过程中,把语文课程的目标、功能与“性质”混为一团。为了强化对“性质”的认识,文中引用姚铭恩的《小学作文教授法》(1915):“国文作法教科之性质,发表的教科也,技能之教科也,而要之则能动的教科也,愈当置重于自动的作业。苟不善利用其动的要素,发挥其动的价值,令儿童为适当之自动,养成其自由的活动发表之技能,则大失本科之性质也”[4]此段文字有两处用到“性质”,此“性质”非彼“性质”也。
  我们应该承认建构中存在缺憾,但“建构”的价值远远大于“缺憾”。王瑶先生说学术研究有四个层次,最高层次是“定论”,其次是“一家之言”。在我看来,这部著作至少可以算是后者。我们不应妄议它的学理性和学术价值。但把它说成“一部奠基性的语文教育研究著作”未必经得起时间的淘洗。著作中提出的很多新的概念、新的术语、新的命题,主要靠借用。没有建立这一学科自身的范畴。有“范畴”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科”,也许这是一种苛求,但它是“奠基性”的学术著作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2.
  [3]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21-22.
  [4]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9.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案例教学的师范类本科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08)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成为了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为了做好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满足其精神需求,进一步促进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文化基层辅导工作制度的建设尤为重要。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辅导  随着人们对文化内容质量的需求,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和开展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要想进一步加快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推动社会文化的建设,必须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辅导力度
期刊
摘要:注重对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新时期农村基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提高党的基层执政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党员干部可以说是新时期农村基建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影响到了新农村建设状况,这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随着科学发展理念的不断落实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这需要社会各界予以重视并进行实践解决。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围绕企业工会展开了介绍,接着研究了企业工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后建立了相关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工会;创新;措施  企业工会是企业的核心机构组织,基于防止被社会所淘汰,可以调动更加积极的作用,企业工会需要展开革新和完善,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企业工会概述  我国企业工会为企业职工在国家带领之下,自主成立的工人阶级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已经充斥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微博作为网络媒体,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显现出了其巨大的生命力。在微博的大环境下,影视的传播在其中借力,得到了很好的效益。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影视传播  前言  在众多新媒体中,庞大的用户量、传播的快节奏、与受众的低门槛接触,等等一系列优势,使得微博在影视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功用。  一、影响影视传播的众多因素  影视
期刊
摘要:本设计主要就是针对消防智能技术的制作与研究,小车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加以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火焰检测模块、水泵灭火模块、生命探测模块、监控模块、通讯模块以及其它电路构成。电源电路提系统所需的工作电源,当发生火灾时通过遥控方式使小车进入火灾现场,同时开启小车上的高清摄像头,把火灾现场的实时画面传回营救中心,当火焰检测模块检测火焰时,把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TC89C52单片机进
期刊
摘要:形如 (这里ad-cb不为零)的函数,我们通常转变为 ,然而过程繁琐,容易出错,后继的讨论也比较复杂,是初学者不容易掌握的内容。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对求上述函数的最值提出了新的方法。  命题:假设函数 (这里ab-cd不为零)在区间[m,n]上有定义,那么有:  (1)当ad-bc>0时,在区间[m,n] 单调递增;  (2)当ad-bc0,由前面命题结论可知:f(x)在区间[1,3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学生在学习篮球基本技术的过程中,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为了提高篮球基本技术教学效果,笔者提出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引入音乐的教学方法。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音乐的作用有:吸引人的注意力,降低身体活动所产生的疲劳感;提高身体的兴奋度,培养身体运动的节奏感;放松人的身体和心理。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音乐的方法:准备活动部分吸引注意力;基本部分提高兴奋度;结束部分放松身心
期刊
摘要: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工作的基本指标,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和命运。艺术设计专业随着近几年的扩招,也在迅猛发展,但是,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何协调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是今后艺术设计专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双师制;师徒制  随着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延续多年来对大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诸多弊端凸显,优化学习评价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增加平时成绩权重,改善教师现行状态,评价结果量化透明,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等举措对评价模式进行改革,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高校教学,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学习评价;模式改革;多元化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形势下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
期刊
摘要:道德教育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高校的仪式活动通过隐性的方式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传递着巨大的能量。本文首先分析仪式教育内涵,探析其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然后明析当前仪式活动开展过程中对道德价值忽略的现状,以探求如何有效发挥仪式教育对高校德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发挥仪式教育的道德力量。  关键词:仪式教育;高校德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够为教育对象所接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