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并能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母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的多种功能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那怎样利用好教材呢?
1.课前早拓展
如:在学习《青松》一诗前,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找等方式了解到陈毅的生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作者赞美青松高尚纯洁、宁折不弯的品质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伟大领袖的尊敬与热爱。
2.课中巧生成
虽然我们在课前对教学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但在操作过程中仍会有一些“意外”发生,别小看这些“意外”,适时利用它们会使教学别有风味。在学习《夕阳真美》时,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夕阳美后,我又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试着画一画夕阳不断变化的样子,通过不断的研读,修改,学生们在画中得到感性认识,受到启发。
3.课后常延伸
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除了搜集加工课程资源,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之外,如果能使学生依据教材再生教材,那我们的教学将会硕果累累。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内涵,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如组织学生春游、参观纪念馆等各种校外活动,体会家乡的优美景色、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懂得家乡的革命历史等。从中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也可利用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语文专题活动。
四、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创设校园人文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予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我会读”、“我真行”评比栏,“看谁写得棒”习字栏,在校园的草坪写上“小草正在睡觉,请不要打扰她”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五、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教材改革中,构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根据学校特点开设的校本课程往往形式活泼,新颖有趣,能激起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妨根据校本课程开展一些班本课程。如开设“画与写”的课程,让孩子在画画的同时,为图配话,并将这些作品编成班级刊物;在班级内开设“每周一诗”的课程,让孩子从小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为我们创造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只要我们在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多多积累,用心投入,一定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惊喜。
(责编 夏 天)
一、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的多种功能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那怎样利用好教材呢?
1.课前早拓展
如:在学习《青松》一诗前,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找等方式了解到陈毅的生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作者赞美青松高尚纯洁、宁折不弯的品质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伟大领袖的尊敬与热爱。
2.课中巧生成
虽然我们在课前对教学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但在操作过程中仍会有一些“意外”发生,别小看这些“意外”,适时利用它们会使教学别有风味。在学习《夕阳真美》时,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夕阳美后,我又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试着画一画夕阳不断变化的样子,通过不断的研读,修改,学生们在画中得到感性认识,受到启发。
3.课后常延伸
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除了搜集加工课程资源,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之外,如果能使学生依据教材再生教材,那我们的教学将会硕果累累。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内涵,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如组织学生春游、参观纪念馆等各种校外活动,体会家乡的优美景色、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懂得家乡的革命历史等。从中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也可利用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语文专题活动。
四、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创设校园人文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予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我会读”、“我真行”评比栏,“看谁写得棒”习字栏,在校园的草坪写上“小草正在睡觉,请不要打扰她”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五、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教材改革中,构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根据学校特点开设的校本课程往往形式活泼,新颖有趣,能激起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妨根据校本课程开展一些班本课程。如开设“画与写”的课程,让孩子在画画的同时,为图配话,并将这些作品编成班级刊物;在班级内开设“每周一诗”的课程,让孩子从小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为我们创造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只要我们在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多多积累,用心投入,一定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惊喜。
(责编 夏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