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江苏潘雪琪老师执教了“秒的认识”一课。课堂上,教师组织了许多的数学体验学习活动,使学生对“秒”这一时间概念的理解更入微。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
[片段一] 动静结合体验1秒时长
师:时间是1秒1秒过去的,你会用声音或动作把1秒1秒的节奏表示出来吗?
生(齐声):能!
师:这样吧,大家拿出钟面,自己看一看,听一听。(学生开始观察,倾听)谁愿意带着钟面上台来学一学?
(生1上台,左手举着闹钟放在耳边,右手一上一下挥动着打节奏,并用脚掌和着节奏踩打地板,嘴里同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
师:她的节奏打得真清楚,每一秒都打得很准。我们一起学一下她,好吗?
(课件播放钟面秒针走动的画面,学生跟着生1一起打节奏。)
师:还有谁愿意来?
(生2上台,左手举着闹钟放在耳边,右手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拍打左手前臂。)
师:每一秒都打得十分准确。我们也来跟着她学一学。
(其余学生跟着生2打节奏。)
师:还有谁愿意来?
(生3上台,左手举着闹钟放在耳边,用脚掌踩打地板发出“啪啪”声,同时头一下一下有节奏地点着。)
师:这个打得也不错,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学生跟着生3打节奏。)
师:这次你们对1秒1秒的节奏有点感觉了吧?
生(齐声):有了。
师:让我们跟着大屏幕上的秒针,用你自己喜欢的声音或动作来表示出每一秒。
(播放课件秒针走动的画面,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打节奏表示。)
师:合作得真好,时间就是这样1秒1秒走的。下面要请同学单独来演奏了。(教师指名生4上台,背对着大屏幕)
师:一开始有秒针走动的声音,后面就要靠你自己了,其他学生可要当好评委哦。
(生4开始用拍手的方式打节奏。)
师:停。她打得怎么样?
生5:声音突然没有的时候,她停顿了一下,后来又准了。
师: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6上台,没有开头一段提示,直接开始拍打节奏。)
师:打得怎么样?
生7:每一秒都很准。
【赏析】在对1秒实际意义的体悟和理解过程中,潘老师采用了让学生打节奏这一体验学习活动方式,通过独奏和合奏的不同形式,初步体验和建立1秒的时间概念。打节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尤其是在数学课上打节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深度参与整个体验过程。潘老师先安排了有秒针走动声音提示的打节奏活动,学生手、脚、耳、口、脑并用,在“啪啪”、“嚓嚓”等各具特色的声响中,细心地体悟“秒”的节奏。在动起来的基础上,教师又让学生们适时地静下来,巧妙地设计了让学生背对大屏幕,在没有秒针走动声音提示的情况下,依托刚才积累起来的活动经验打节奏,以检验自身对1秒时长概念的自我建构情况。学生静静地体验1秒,实现了动静结合的体验。教学中,学生们饶有兴致地调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和感悟,从有声音提示节奏到无声音自主打节奏,逐步深入地感受并建立1秒的时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片段二]由显入隐体验多秒长短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细细听,到你觉得10秒到了,就睁开眼睛,并喊停。
(课件播放,秒针走动,在10秒到的时候,学生齐声喊停。)
师:呀,真的是10秒时间。你是怎么知道要喊停的。(走向生1)我刚才看到你是在点着头打节奏的,你怎么知道要停的?
生1:我一边点头,一边数,从1数到10。
师:这个方法好,既数得准,又不影响别人。
生2:我也是从1数到10的。
师:小朋友们都是用了数数的方式。10秒就是10个1秒,1秒1秒地数,要从1数到10。你们会数10秒了吗?谁来试试?
(生3上台,背对着屏幕。)
师:大声数出来,我说开始,你就开始数。
(课件播放秒针无声走动,生3背对屏幕开始数,其余学生看着屏幕。)
师:他数得怎样?
生4:他数得很好。
师:太棒了,看来呀,他脑中有只会走动的小闹钟,每一秒数得都很准。
师:我们数准了10秒,接下来要估计一段时间有多长。请大家先向后转,背对着屏幕。要求是:我说开始,你们就在心里默数,听到一声响,才表示时间到了,你估一估这段时间有多长?准备好了吗,3、2、1,开始。
(学生进行默数。)
生5:这段时间大约是23秒。
(其余学生分别汇报了22秒、21秒、25秒、20秒等等不同估计结果。)
师(公布准确结果):秒针从12走到4,就是走了20秒。
师:课前我们评出了“长音王”,现在有请长音王上台,他一口气能“啊”多长时间呢?你们在心里默数,老师用秒表计时。
(长音王开始“啊”,其余学生默数。)
(学生汇报,答案有25秒、45秒、18秒等等。)
师:他“啊”了17秒钟,估计在15到19秒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学生纷纷挥手)看来你们心里的小秒表走得都挺准的。
【赏析】对时间长短意义的真正理解和把握,最终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是要让学生自觉地对各种外显的体验、感悟活动行为加以个性地内化,最后在头脑中留下对“秒”这一时间单位的清晰印象。因此,潘老师设计了由显入隐的数学体验活动,让学生逐层深入地实现对多秒长短的时间体验。教学中,老师具体安排了两项活动:其一,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度过10秒时间,当自己认为10秒到了就喊“停”。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凭借对1秒时长的认知,通过默数的方式,体验10秒的时长,同时也进一步感知了1秒的长短。其二,让学生凭借已有经验估计一段时间有多少秒,学生先听着估测,然后与正确结果对比,对已有认识进行适当地修正,建立准确的时间概念。这个由显入隐的体验过程,是前面显性体验活动环节的延续和深化,实现了逐层深入体验的教学目标。
上述两个片段中,学生的体验、感受和内化活动占据了很大的时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秒是一个比较“虚无”的时间概念,对1秒时长的体验和建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潘老师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并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独具匠心地设计了细节化的数学体验和内化活动,这些体验活动,让学生对秒这一概念的理解细致入微,在头脑中深深烙下了秒的印痕。(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jxjyjxsxl@126.com
[片段一] 动静结合体验1秒时长
师:时间是1秒1秒过去的,你会用声音或动作把1秒1秒的节奏表示出来吗?
生(齐声):能!
师:这样吧,大家拿出钟面,自己看一看,听一听。(学生开始观察,倾听)谁愿意带着钟面上台来学一学?
(生1上台,左手举着闹钟放在耳边,右手一上一下挥动着打节奏,并用脚掌和着节奏踩打地板,嘴里同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
师:她的节奏打得真清楚,每一秒都打得很准。我们一起学一下她,好吗?
(课件播放钟面秒针走动的画面,学生跟着生1一起打节奏。)
师:还有谁愿意来?
(生2上台,左手举着闹钟放在耳边,右手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拍打左手前臂。)
师:每一秒都打得十分准确。我们也来跟着她学一学。
(其余学生跟着生2打节奏。)
师:还有谁愿意来?
(生3上台,左手举着闹钟放在耳边,用脚掌踩打地板发出“啪啪”声,同时头一下一下有节奏地点着。)
师:这个打得也不错,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学生跟着生3打节奏。)
师:这次你们对1秒1秒的节奏有点感觉了吧?
生(齐声):有了。
师:让我们跟着大屏幕上的秒针,用你自己喜欢的声音或动作来表示出每一秒。
(播放课件秒针走动的画面,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打节奏表示。)
师:合作得真好,时间就是这样1秒1秒走的。下面要请同学单独来演奏了。(教师指名生4上台,背对着大屏幕)
师:一开始有秒针走动的声音,后面就要靠你自己了,其他学生可要当好评委哦。
(生4开始用拍手的方式打节奏。)
师:停。她打得怎么样?
生5:声音突然没有的时候,她停顿了一下,后来又准了。
师: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6上台,没有开头一段提示,直接开始拍打节奏。)
师:打得怎么样?
生7:每一秒都很准。
【赏析】在对1秒实际意义的体悟和理解过程中,潘老师采用了让学生打节奏这一体验学习活动方式,通过独奏和合奏的不同形式,初步体验和建立1秒的时间概念。打节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尤其是在数学课上打节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深度参与整个体验过程。潘老师先安排了有秒针走动声音提示的打节奏活动,学生手、脚、耳、口、脑并用,在“啪啪”、“嚓嚓”等各具特色的声响中,细心地体悟“秒”的节奏。在动起来的基础上,教师又让学生们适时地静下来,巧妙地设计了让学生背对大屏幕,在没有秒针走动声音提示的情况下,依托刚才积累起来的活动经验打节奏,以检验自身对1秒时长概念的自我建构情况。学生静静地体验1秒,实现了动静结合的体验。教学中,学生们饶有兴致地调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和感悟,从有声音提示节奏到无声音自主打节奏,逐步深入地感受并建立1秒的时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片段二]由显入隐体验多秒长短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细细听,到你觉得10秒到了,就睁开眼睛,并喊停。
(课件播放,秒针走动,在10秒到的时候,学生齐声喊停。)
师:呀,真的是10秒时间。你是怎么知道要喊停的。(走向生1)我刚才看到你是在点着头打节奏的,你怎么知道要停的?
生1:我一边点头,一边数,从1数到10。
师:这个方法好,既数得准,又不影响别人。
生2:我也是从1数到10的。
师:小朋友们都是用了数数的方式。10秒就是10个1秒,1秒1秒地数,要从1数到10。你们会数10秒了吗?谁来试试?
(生3上台,背对着屏幕。)
师:大声数出来,我说开始,你就开始数。
(课件播放秒针无声走动,生3背对屏幕开始数,其余学生看着屏幕。)
师:他数得怎样?
生4:他数得很好。
师:太棒了,看来呀,他脑中有只会走动的小闹钟,每一秒数得都很准。
师:我们数准了10秒,接下来要估计一段时间有多长。请大家先向后转,背对着屏幕。要求是:我说开始,你们就在心里默数,听到一声响,才表示时间到了,你估一估这段时间有多长?准备好了吗,3、2、1,开始。
(学生进行默数。)
生5:这段时间大约是23秒。
(其余学生分别汇报了22秒、21秒、25秒、20秒等等不同估计结果。)
师(公布准确结果):秒针从12走到4,就是走了20秒。
师:课前我们评出了“长音王”,现在有请长音王上台,他一口气能“啊”多长时间呢?你们在心里默数,老师用秒表计时。
(长音王开始“啊”,其余学生默数。)
(学生汇报,答案有25秒、45秒、18秒等等。)
师:他“啊”了17秒钟,估计在15到19秒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学生纷纷挥手)看来你们心里的小秒表走得都挺准的。
【赏析】对时间长短意义的真正理解和把握,最终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是要让学生自觉地对各种外显的体验、感悟活动行为加以个性地内化,最后在头脑中留下对“秒”这一时间单位的清晰印象。因此,潘老师设计了由显入隐的数学体验活动,让学生逐层深入地实现对多秒长短的时间体验。教学中,老师具体安排了两项活动:其一,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度过10秒时间,当自己认为10秒到了就喊“停”。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凭借对1秒时长的认知,通过默数的方式,体验10秒的时长,同时也进一步感知了1秒的长短。其二,让学生凭借已有经验估计一段时间有多少秒,学生先听着估测,然后与正确结果对比,对已有认识进行适当地修正,建立准确的时间概念。这个由显入隐的体验过程,是前面显性体验活动环节的延续和深化,实现了逐层深入体验的教学目标。
上述两个片段中,学生的体验、感受和内化活动占据了很大的时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秒是一个比较“虚无”的时间概念,对1秒时长的体验和建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潘老师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并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独具匠心地设计了细节化的数学体验和内化活动,这些体验活动,让学生对秒这一概念的理解细致入微,在头脑中深深烙下了秒的印痕。(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jxjyjxsx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