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a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调研的分析,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及提升的途径与方法。从理论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导向教育。从课堂教育、实践教育、企业文化等方面引导、实施和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素质 提升 必要性 途径方法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职教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吉林省松原市石油化工行业人才需求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SZJ1310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8-02
  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正不断从传统的“工具性”的谋生型教育,向着“发展性”的适应性教育转变。培养就业者具有从业的职业能力,已成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热点,成为世界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进一步的明确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改革的春风迅速兴起。该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为核心,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符合职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发生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和重学生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资格内涵不断发生变化,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能力是现实对高等职业院校研究提出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忽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能力的培养,日常教学中忽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致使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在求职、择业、就业方面往往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眼低手低,盲目就业等现象。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我们从现代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的目标出发,通过对新课程、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学习,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渗透于各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就业指导等课堂上,建立全员指导,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为高职高专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提供具有方法意义的借鉴。
  美国的通识教育代表,1945年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领导的委员会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即能有效地思考、清晰地交流、明晰地判断和正确辨别普通价值的人。美国现代职业指导权威帕森斯提出了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使个人的特点和职业要求相匹配的“人职匹配”概念。林晓亮提出的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等各种能力。这些中外代表性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理论工具。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虽然在学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各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积累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在求职择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职业实践更接近于生产工作实际,成为沟通理论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桥梁。职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最直接的方法。它包括模拟职业实践环境、实践教学、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职业技术院校按照专业教学的要求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实习场所,利用这些真实的职业环境,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的职业活动,使学生获得职业体验;另一方面通过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使职业指导工作社会化,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开阔就业视野,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职业工作环境及各种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
  高职高专在向“职”转化的过程中,要加强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着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掌握求职创业的必备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1.研究教学理论中有关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对学生进行职业导向教育。
  职业的导向性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获得经营某职业的能力,并在其职业生涯中发展其职业能力。随着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责任的增加,职业导向在一般本科教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涉及,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层次开展。
  以职业生涯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目标,明确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的明确定位。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职业导向教育实际上代表着一种学习的方法,其目标是透过应用和实践学习,让学生领悟相关的基础理论,并以生活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它与传统科目的设计理念一样,需要兼顾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一般的做法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准职业人”培养为核心;以实训为手段;突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和真实性;多种方式结合,把实训渗透进各教学环节等。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为目标,围绕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理,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的建设者。
  2.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开发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体系,并组织专家开发“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8项核心能力培训课程资源。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第一需求。它不仅是学生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能力,而且是今后职业迁移和职业升迁所必需的基础能力。   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用人单位调查来看,高职毕业生的“与人合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企业的忠诚度”等这些素质是企业最需要的,专业技能不足可以弥补;缺乏这些素质,专业技能再好也发挥不出来。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就业的“独门兵器“,核心能力能使人找到工作,资格证只能使人获得面试的机会。所以,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进行研究,将对高职学生提供最广泛的就业机会、对个人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也是当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是顺应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必要准备。
  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开展研究,按照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研究目标。
  3.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完善课堂体系设置。
  推动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的根本改革,形成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寻求实现培养目标(信心的有效建立、责任的有效养成、技能的有效生成和知识的有效构建)的最佳途径。
  实施实践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选修课、学院和系学生会或团总支组织的社团文化、科技活动、志愿者义务劳动、技能大赛、体育活动,以及校园环境氛围的熏陶等素质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谦虚好学、团结合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实践探索,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
  4.引入企业文化,加强对职业道德能力的研究。
  (1)探索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教学新模式,改变职业教育改革中学校热,而企业不热的局面,设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2)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成长,让学生在毕业前就接受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熏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探索实训有效的运营模式,改变学生实训地点,寻求实训中心的造血功能。
  5.通过科研引路,项目推动、实践跟进,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
  总之,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教育,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为基础,挖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体现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其职业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汤善芳,张胜军.高职院校德育困境及破解的理性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2]王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职业教育研究,2010(9):12-14.
  [3]唐燕萍.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2008,(7).
  [4]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5).
  [5]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7,(1).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和环境基础,语文教学者必须抓住这个良好契机对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进行有效的创新研究。语文教学者需要经过这样的创新研究找出最适合新课程改革环境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都快速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影响,并确保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如火如荼,“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标准》对口语交际目标提出:低年级要求“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要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创造宽松愉快的表达环境;二是创设情境,努力实现口语交集的双向互动;三是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55-02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
煤矿属高危行业,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如何有效解决导致事故发生的内在问题,使煤炭行业的人才状况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是本案例研究的重点。本文以高庄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
检验了延迟的密度依赖对橙腹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一个波动种群的生存和生殖的影响,研究持续了63个月,取样间隔为3.5天.在研究期间,该种群的密度经历了4次波动,每次波
【摘要】从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程度来看,中学语文课堂教育已经逐渐向信息化应用转型。简单的多媒体教室具备计算机、投影仪和交互式白板等内容,也有“学生机+教室机”的广播模式,无论何种多媒体模式,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整合能力,尤其是针对中学语文的教学特点。本文将探索多媒体教室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作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 多媒体教室 信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
【摘要】语文教学对于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学来说,尤为重要。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素描,探索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并对其相关的策略和分析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3-0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极其的重要。随着新
一、教学背景分析及处理(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选自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朱力宇和张伟主编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章第一课时的内容:遵守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从生活化的教学思路出发,不仅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讨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5-02  引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们往往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要激发学生真正的讨论,使讨论更优化、更有效,却并不容易做到。现结合自己对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启蒙运动的课堂操作,与同行们共同探讨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关键词】讨论 有效性 启蒙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