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谁的无奈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ian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难、收入差距大、物价涨、房价高……这些民生问题是导致部分人“啃老”的重要原因。当年轻人的困难成了全家人的困难,当白发不得不与黑发共同承担生活压力时,对民生建设的进展与困境,值得我们更加关注。
  就业难,没钱无奈去“啃老”
  “这点工资,应付平时衣食住行方面的花销都已很难,哪还有余力帮助家里?”谈起自己的生活状况,文嘉叹了口气。半年多下来,她不仅没留下一点积蓄,还从父母那里拿了2000多元。每当看到父母无奈而又焦虑的神情,文嘉的心情十分沉重。
  进入社会不久,不知不觉中小文已经成了“啃老族”。
  2010年7月,在江苏一所大学读书的文嘉毕业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小文读书期间就盼着自己早一点工作,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但是,毕业后小文回到老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再加上频频跳槽换工作,收入总是不如人意。
  最初,文嘉曾尝试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江苏省公务员考试,但均未能通过;之后,她托关系进入当地一家私营企业,但干了不长时间,小文觉得工资太低,没有发展前途,就辞职了。在随后半年多里,小文又先后换了四五家企业,一直处于漂泊不定的状态,工资在1200元上下。
  小文打心眼儿里不想“啃老”,但现实的就业压力让她别无选择。“找工作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立足社会,只得请父母帮忙。”
  小文说,自己一直在很努力地找工作,但像她这种一般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又没有多少人脉资源,很难进入大企业、大单位,只能去一些私营企业干活,“私营企业在待遇、福利、发展前途等方面,很难和大单位相比,收入也不高,让人很灰心。”
  实际上,除了让人灰心,“啃老”还容易消磨意志。一旦陷入啃老,就容易形成依赖惯性,对将来的生活更加不利。
  2010年技校毕业后,张亮在山东老家找了一个做维修工的活。“工作那么累,每月收入却只有1000元,太辛苦了。他想到自己学历低,好工作也找不到,越来越觉得没有意思,后来干脆不干了,吃住都在家里,先过段舒坦日子,以后再想想出路。”他说。
  张亮的母亲对此也很无奈:“他不愿意出去工作,我们有什么办法?这么大的人了,不好打也不好骂,管不了。现在家庭条件还好,先供他一段时间再说。”
  据张亮母亲介绍,他在技校学的专业其实不差,他同学现在有的一个月能赚3000元,这在当地已经属于高工资。可是张亮自己当初没好好学习,现在又犯懒,能怪谁呢?
  据了解,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总想找一个薪水高、福利好的单位,小城市不想去,体力活不愿干,折腾来折腾去就变成了“啃老族”。
  房价高,不“啃老”买不起房
  就业难会导致“啃老”,如果再加上生活压力,更容易加剧“啃老”。在大城市,高房价已经成为催生“啃老族”的重要原因。
  2007年硕士毕业后,王浩如愿进入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月均收入可达6000元。即便在生活成本较高的北京,这样的收入也不算很低。几年下来,小王的银行存款也有七八万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但当2010年王浩准备结婚买房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原来,小王计划在西四环买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约140万元。可看看自己银行卡的存款,连首付都不够。小王只能向父母求援。听到儿子要买房,老两口没有丝毫犹豫,一下就将省吃俭用存下来的30万元给了他。“暂时当一个‘啃老族’吧,等以后有钱了再好好孝敬父母。”小王说,一套房子就把一家的积蓄耗光了,真是无奈。
  在北京等大城市,王浩的经历让很多人有同感。高房价的重压之下,能不“啃老”而完全靠自己买房的年轻人,少之又少。看看北京地区,连四环附近的二手房均价都超过2万元每平方米,这让积蓄甚少的年轻人如何买得起房?
  一位朋友告诉记者,2003年的时候,能找一份月工资4000元的工作就很满意了,因为当时觉得攒几年钱,买房子肯定没问题;但现在呢,找一份月薪上万元的工作,都别指望在40岁以前买上新房。显然,不是“房奴啃老”,而是“房价啃老”。正是严重超出收入水平的畸高房价,迫使一些年轻人不得不向父母求助。
  或许有人认为,年轻人买不起房是必然的,年轻人本来就不该着急买房,即便结婚也可以租房过渡嘛。可多数人认为,这种观点虽有一点道理,但实际上是在为畸高的房价开脱责任。“结婚时,谁不想有一个稳定的安身之处?租房价格并不便宜,而且还要面临随时被收回、不断搬家的可能,谁愿意忍受这样的折磨呢?”王浩说。
  2009年,小朱进入北京一家企业工作,目前月工资约5000元。他说:“我就是靠父母才在东四环买了一套房子,现在要承担3000多元的月供。我觉得暂时依靠父母也是正常的。”小朱说,现在他的很多同学跟他一样,都需要父母帮衬一把才能在大城市立足。大家认为现在依靠父母,等自己以后有能力了再“反哺”父母,有什么不可以呢?
  没门路,离开父母更无望
  当崭新的解放牌大货车开到镇上的时候,41岁的赵军不禁流出了热泪。
  40多万元的车款,不仅花光了父亲积蓄,全家还四处借了十几万元,而赵军仅仅付了个零头。
  买车,是想通过长途货运,改变目前生活的困境。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赵军心里没底。为了买车,他思量了很久。最让他愧疚的,还是自己的父亲。
  赵军的经历,有太多的苦辣酸甜。
  上世纪80年代末,国企改革的大潮尚未波及这座北方小城,18岁的赵军高中毕业后,通过招工考试,来到县机械厂上班。正当他对未来生活无限憧憬的时候,国企改革大潮涌起,赵军下岗了。从那之后,他开过餐馆、修过汽车、当过出租车司机……生活从来就没轻松过。一晃,20多年过去了,赵军还在社会边缘挣扎。由于收入一直不高,赵军的儿子出生后,一直由父母带着。2010年,12岁的儿子开始念初中,家庭负担更加沉重。看着长途运输比较挣钱,赵军盯上了这条门路。
  买车花光了父亲的钱,揽活也离不开父亲的帮忙。父亲早年当兵,转业后在镇上的民政部门工作,已经退休多年。为了儿子,父亲又拿起多年未用的电话本,挨个给当年的战友打电话,“转业后,有的战友曾在政府部门任职,有的下海经商,如今虽然都离开了‘一线’,但社会关系还在,也许能有些用。”赵军说,这20年,不是自己不想努力,可是,哪里才有自己的舞台?政府机关、央企、事业单位……这些“铁饭碗”,想都不敢想;自己创业,眼下一无技术,二无本钱,三无门路,根本看不到希望。这些年,自己硬撑了下来。如今已经年逾不惑,可生活上还离不开父母,这怎么不叫人愧疚!
  现实中,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需要通过家庭、亲戚等调动、支配和利用社会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人都是“啃老族”。
  21岁的林静毕业于某职业学院,专业是小学教育。毕业后,林静参加了县里的教师入职考试,自以为考得不错,可是榜上无名。眼看着一些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陆续和用人单位签约,林静最终明白,找工作,拼的不仅是个人能力,还需要利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资源”为就业开路。
  林静说,当初考上大学,本以为是“鲤鱼跳龙门”,希望已经不远;如今,希望来了,可就是实现不了。大学期间,好强的林静没多花家里一分钱,为找工作,却给父亲增添了负担。可是,不求父亲,又求谁呢?
其他文献
儿子儿媳经常回家要钱,有时候说是孩子病了,得买药;有时候说孩子学校缴费,自己手头有些紧……大妈的存钱计划全泡汤,很绝望。  刘大妈今年62岁,从重庆北碚某企业退休后,原本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有一个美好的规划:和朋友们在楼下坝子里跳舞,结伴去旅游……  刘大妈独居,儿子从一所职业学校毕业后,进了自己原先的厂。  儿子的对象谈了一个又一个,33岁那年,和老家的一个妹子结了婚。  恰好厂里处置一批老旧住宅,
期刊
有这样一个谜语,谜面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谜底是:“啃老族”。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我国的城市里,目前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而《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
期刊
她已82岁高龄,却依然是各大品牌的宠儿。爱马仕邀她展示新品,迪奥请她去助阵,她代言的劳力士广告也常常出现在《Vogue》、《Bazzar》等时尚杂志中。当82岁的超模卡门·戴尔·奥利菲斯与一群年龄还不足她四分之一的年轻超模站在一起,美丽竟毫不逊色。各大时尚品牌也常以卡门在时尚界常青树的形象来证明自己恒久可靠的品质。与她合作过的都是行业中最负盛名的摄影师,连她老年居民证上的大头照都出自诺曼·帕金森(
期刊
他立志:老骥伏枥志不退,挥洒余热献社会  从县人大主任的岗位退下来后,侯贵玉本可以过着悠闲自在的老年生活,可是他却豪情不减当年。  为扩大关工委工作覆盖面,他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50家非公有制企业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并组织20家非公有制企业关工委与所在村结对共建新农村,有效推动了农村群众发展致富。  为提高關工委工作影响力,他积极动员9名已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了“
期刊
这些已经走出学校的年轻人,正在吃、穿、住、行、生活等各个方面严重依赖父母。在社会学者眼里,他们俨然是“傍老”一族,并慢慢向“啃老族”过渡。  65%中国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  到底何谓“啃老族”?这个现象目前到底有多严重?  “啃老族”在我国是个新名词,也是个舶来品。它的前身叫“袋鼠族”,比喻大学毕业后,到了就业年龄,却以薪水少等为理由,仍依赖父母的那些年轻人。  在我国,“啃老族”特指成年的、
期刊
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他们的统一代号,叫“啃老族”。  “急什么,反正我爸养得起我”  2010年夏天,思思(化名)从集美某大专院校毕业,那一年,身边的同学都陆陆续续找到了工作,可是思思却没有。那时候,她不是不想上班,而是觉得父亲有“门路”,能把她弄进知名企事业单位。  不幸的是,父亲的“门路”远没有思思想象中那么管用。首先,“大专文凭”就让她被毫
期刊
“孩子幸福了我们才会真的幸福”  69岁的天津退休干部赵海平告诉记者,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父母爱孩子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首先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和重心,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父母从来舍不得为孩子“断奶”,总是设法满足孩子的需要。  “当老了以后,一旦得知子女失业,买房缺钱、生活遇到困难时,很少有父母不伸出援手的,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他们宁肯
期刊
1月11日,由国家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隆重举行。获奖者来自世界五大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领域,每一位都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是:在世界各地推广昆曲的白先勇、中美民间大使陈香梅、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著名学者杜维明、国际钢琴巨星郎朗、泰国著名侨领梁冰
期刊
每当夜深,她房间的灯光总会不时亮起,屋里的她对着电话细语。打电话来的有86岁的老人,因为儿女不孝顺很难过;有8岁的孩子,因为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花瓶不知所措;有刚到一个城市四处碰壁的人,甚至有对生活绝望要自杀的人……  今年50岁的曹文英坚守这个电话热线14年了。平凡女子曹文英身残志坚,开通爱的“生命热线”,帮助困境中的人走出阴霾,自己也收获了幸福的婚姻。  2010年10月的一天,姚双全背着背包朝
期刊
人向来会有许多梦,美梦、恶梦、黄粱梦、财梦、情梦、强国梦……  梦,是什么?是灵魂,是信仰,是力量,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行奋进的灯塔。它带给人多少遐想、多少憧憬、多少激情!  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国梦”成为国家领导人的热议话题,与此同时,它也成为媒体报道和街谈巷议炙手可热的关键词。自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即兴演讲中精辟解读“中国梦”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