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衔接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启示

来源 :学问·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1392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拟从中英衔接差异,揭示出对语篇翻译的启示。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是构成语篇一致性和连贯性最基本的条件。英语与汉语有衔接方式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特点, 在语篇语言学关于衔接和连贯理论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译文的质量。
  【关键词】照应;省略;替代;词汇衔接;语篇翻译
  
  一、引言
  
  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中指出,衔接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机制,使得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的相互关联。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语篇研究的核心,和语篇研究能否站的住脚的关键。彼得·纽马克也曾指出,衔接是语篇分析或篇章语言学中可用于翻译中最有用的成分。因此,衔接手段是生成语篇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英汉语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其衔接方式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语篇层面上进行翻译便必须遵循衔接性标准,以使译文语篇连贯。
  
  二.衔接的含义及种类及在翻译的应用
  
  韩礼德和哈桑将英语中的衔接手段概括为以下5类,照应、省略、替代、连接词和词汇衔接5种。前4种属于语法手段,最后一种属于词汇手段。
  2.1 照应与翻译
  照应是衔接手段中最明显的一种,表示某个项目自己不能解释自己,而是必须到其他地方寻求其解释的现象,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现分别举例说明:
  例1:The patient shook her head and stretched out her hands towards the baby. The doctor put it in her arms. She kissed it on the forehand.(人称照应)
  译文:病人摇了摇头,把手向婴儿伸去。医生把孩子放在她怀里。她吻了吻孩子的前额。
  baby-it-it构成人称照应, 汉语句群呈现同义词衔接:婴儿-孩子-孩子。
  例2: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指示照应)
  译文: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That 指的就是前句内容,翻译过程中可直接译成指示代词。
  例3:Jane has ever been to Hong Kong. Mary has a similar experience.(比较照应)
  译文:Jane 去过香港,玛丽也去过。
  Similar指代前边画线部分,形成比较关系,在这句翻译中译成:"也"。
  2.2替代和省略与翻译
  "替代"是指用较简短的语言形式替代上下文中的某些词语,使行文简洁流畅。省略指某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从语篇的其他小句或句子中找回。替代和省略作为衔接的性质是一样的,省略其实就是零替代。替代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替代。
  例1:Would you like this yellow skirt?
   No, I like the red one.(名词性替代)
  译文:你喜欢这件黄色的裙子吗?
   不,我喜欢那件红色的。
  这里边的one代替的是skirt,翻译的时候经常重复或省略.
  例2:As for the soul of man, the Eskimos do not claim to know exactly what it is ……but then who does……? They see it, however, as the beginning of life, the initiator of all activities within a being and the energy without which life cannot continue. (动词性替代)
  译文:对于人的灵魂,爱斯基摩人没有说他们确切知道其为何物,--可是又有谁能说清楚呢?但是他们把它视为生命的开端,是一个人全部活动的发起者,是生命延续所必须的能源。
  本文中划线语句即属于动词替代, 用does 替代前边画线部分内容.汉语没有同样的替代方式,只能采用同构,形成衔接关系。
  例3:"It looked to me like she was mighty glad to see us when we came."
  "I thought so, too."(小句替代)
  --- M.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译文:"这在我看来,好像她见到我们来就十分高兴那样。"
  "我也是那样认为的。"
  答话人用"so"替代了第一句画线部分内容。
  例4: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枣核》)(省略替代)
  译文:My friend looked somewhat ill at ease when he told me this: At the time when he bought this big house, his children had all been at school. Now they had their own homes and jobs.(张培基译)
  原文中省略了主语,在译文长加上了主语, 这是因为汉语属于主题突出语言,而英语属于主语突出语言,主语是不能省略的,本例翻译成英文后加上主语,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
  2.3 连接与翻译
  连接是用连词,副词或词组(短语)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的手段。韩礼德与哈桑把它们归纳为四个类型:增补型、转折型、原因型、时间型。衔接词的出现起着篇章结构连贯的作用。而汉语在语句衔接方式上,靠意义上的衔接,而不一定依赖连接词.
  例:说曹操,曹操就到。
  译文1:Speak of the devil, he appears.
  译文2: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
  例子中译文 1 为通顺的英文 ,中间没有衔接手段,语义不太显露;而译文 2 句间结合处使用and一词为显形的逻辑连接手段 ,语义转折明显透彻。
  2.4词汇衔接与翻译
  词汇衔接是指运用词语达到语篇衔接目的的手段。在某些段落中,原文为了衔接往往重复某个中心词,或使用其同义或上下义词,从而使文章成为连贯的一体。
  例:The question of what is to be done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exploitation of the sea beds is no longer a theoretical matter, it is a problem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译文:该做些什么来调节和控制海底开发,这一问题早已不再是理论问题,而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英语世界》
  原文中使用了"matter","question", "problem" 这三个词同义词,而在译成汉语的时候采用的是重复原词"问题"这一手段。
  
  三.结语
  
  衔接手段是汉语和英语所共有的,英语的使用频率高于汉语,应该意识到,译文和原文一样,是一个完整的语篇,译文能否为读者所接受,正如原文能否为读者所接受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文连贯与否,连贯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衔接手段的运用。合理的使用衔接手段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语篇翻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and Hasen, R. Cohesion in English[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冯庆华.英汉翻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M]. 天津: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刘辰诞. 语篇教学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张美芳. 从语篇翻译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J]. 现代外语 , 2001.
  [7]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汉英对照)[M] .上海: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仅从人类求生存即摆脱饥饿的本能以及社会意识和女性自身的局限性角度探析人物命运的合理性,发掘作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主题;同时运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意志原理分析母女在痛苦追求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过程中存在其它人生道路的可能性与主人公的自我悲观无望、堕落相比较,发掘作者对人生悲苦的深刻生命体验的又一题。  【关键词】生存本能;社会意识;女性局限性;主观能动性;双重主题    文学界出现了
期刊
【摘要】狂欢在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那里意味着对官方意思形态、传统观念和社会秩序的一种反叛,它以戏谑的方式嘲弄了现实世界的严肃,撕破了文明面具下压抑人性的本质,给人们带来了一个自由平等、无拘无束、不拘一格的崭新的人性王国。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多数形象与现实中的女性形象一样,是一个被动、受控、弱小、从属的形象。例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为奴隶的母亲》中的"母亲"等。但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
期刊
【摘要】杜丽娘,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她那强烈追求"至情"的悲剧精神,使她成为独特的一个艺术形象,她追求个性解放的悲剧形象呈现出强烈的反抗性,以情抗礼中又呈现出柔韧性,这个人物蕴含着丰富的悲剧意蕴,作者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这一悲剧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悲剧的最高价值.  【关键词】杜丽娘 ;悲剧形象;情 礼;悲剧价值    《牡丹亭》这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最成功之处便是塑造了杜丽娘
期刊
【摘要】 在《米德尔马契》中,爱略特揭示虽然伦理自我主义者的行为违背道德原则,爱略特却在小说中倡导对其投去同情的一瞥,因为在同情的作用下会对为恶者进行宽容的道德评判,使他们的灵魂在爱的感召下得到救赎。  【关键词】爱略特;《米德尔马契》;道德 ; 自我主义; 同情    爱略特在《米德尔马契》这部小说中探讨了自我主义、同情、互助与责任等道德问题,表现了道德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是非善
期刊
【摘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最蓝的眼睛》中女权主义的彻底泯灭及黑人女性的觉醒,期望世人能够倾听黑人女性心灵深处的呐喊与挣扎,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注。同时,黑人女性自身要努力挣脱白人价值观的桎梏,建构出黑人女性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价值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  【关键词】女权主义;泯灭;觉醒;价值观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处女作《最
期刊
【摘要】80集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播出后掀起了阵阵收视狂潮,它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利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调侃戏谑,带给观众一道狂欢的娱乐大餐。而《武林外传》也对我们传统的戏剧形态——戏曲,有很多借鉴和学习,让观众眼前一亮。本文将对《武林外传》对中国戏曲的借鉴做出分析,以从中得到一些戏曲和电视剧结合的启示。  【关键词】武林外传;陌生化;戏曲元素     80集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自2005年
期刊
【摘要】资产阶级阔少亚历克·德伯只是玷污了苔丝的肉体,但安吉尔·克莱尔却完全摧毁了苔丝的精神世界。无论是真小人亚历克还是伪君子安吉尔都无法改变苔丝悲惨的命运。  【关键词】真小人;伪君子;苔丝    一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以浓烈的悲观主义情绪,开创了英国文学的哈代时代,成为"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曹操与汉室的关系;《汉纪》的思想表露以及《汉纪》具体的写作情况三个方面,论证了《汉纪》的修订不可能是曹操授意所为。  【关键词】《汉纪》;荀悦;曹操;修订原因    《汉纪》成书于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作者荀悦,字仲豫,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荀悦在修编《汉纪》之时,东汉政权事实上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然而,荀悦仍然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了这项看似与时局无关的工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大众文化的兴起与迅速繁荣,为深处精神与文化饥渴的现代人类找到了暂时的皈依之所,然而,身负重任的大众文化,在满足人们欲望的同时又使人们陷入一个隐形的文化荒漠:欲望的泛滥与心灵的空虚,身体的放纵与精神的沉沦,神圣的颠覆与信仰的缺失。在拯救文化的使命认可与表象遮蔽下,大众文化驶入了一条迷失之路。  【关键词】大众文化;精神困境;遮蔽;拯救;迷失    二十世纪是一个苦难与神秘交织的世纪。
期刊
【摘要】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紧密相连,印象主义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从这一时期起,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跳跃的幅度越来越大,革新的锋芒越来越鲜明。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比其他任何人的贡献都多。在莫奈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的作品总是以时代的生活情景为主题,且始终都秉持在户外写生的印象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