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什么被封为“弼马温”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baobao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义先生在其《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一书中谈到《西游记》的影响时,这样写道:
  比如说在陕西发现了一幅木刻的民间画,叫《庇(弼)马瘟(温)》,画着的是一个猴子拿着一个大红桃子,它的肩膀上蹲着一个小猴子,用手怯生生地指着那个桃子,后面是一棵松树。这《庇马瘟》的画,实际上用在过年的时候贴在马圈、牛圈、猪圈上面,要借孙悟空的威灵来避邪,来镇压瘟神——民间对孙悟空是这么一种理解。实际上是把一个神话文学形象转换成一种原始信仰的六畜保护神(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122页)。
  这一论述,正确地指出了该年画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之间存在着某种渊源,可惜所指出的只是最表象上的联系,而对双方源流关系的判断,则明显是颠倒了的。
  我国古人历来就有猴入马厩可避马疫的认识,并屡屡见诸记载。唐人韩鄂在《四时纂要》一书中就曾说过:“常系猕猴于马房内,辟恶消百病,令马不着疥。”北宋梅尧臣《宛陵集》卷十二《咏杨高品马厩猢狲》有句云:“尝闻养骐骥,辟恶系猿猴。”南宋洪邁在《夷坚三志·辛》卷四《孟广威猕猴》条也有记载:“好养马,常蓄猕猴于外厩,俗云与马性相宜。”可知早在文学形象孙悟空问世之前,在马厩蓄一猕猴以预防马瘟,就已成为传统民俗。至于过年时在马厩上张贴印有猕猴的年画,只不过是其余绪而已。
  如此说来,并非是民间在《西游记》问世后“把一个神话文学形象转换成一种原始信仰的六畜保护神”“借孙悟空的威灵来避邪”,从而成为一种习俗;而是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给孙悟空安排一个“弼(避、庇)马温(瘟)”的头衔时,有意识地吸收了民俗文化的滋养。明人谢肇淛《五杂俎》卷九说:“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乃戏词也”,即指出了这种源流关系。当代学者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及《手稿集》卷三对此有详细论述,征引颇富;日本学者小川环树在其论文《〈西游记〉的原本及其改作》中也有类似论述,均可参考。如此说来,吴承恩笔下的那位玉皇大帝,尽管看上去是一个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呆板形象,其实骨子里并不缺乏幽默感的。
  “马”与“猴”的这种特殊关系还很早就被移用到了工艺品的创作之中。例如,有一种常见的工艺品,把一只猴儿置于马背之上,构成一幅吉祥图案,名曰“马上封侯(猴)”。所用的材料,无论是玉石、金属、陶瓷、泥塑,还是竹木、绒布、纸张、塑料,均能惟妙惟肖,并演化出了千姿百态的造型,令人十分喜爱。这种工艺品常被用来作为礼物送人,尤其送给官场中人,利用“猴”与“侯”(爵位)的谐音和“马上”的副词义“立刻”,表示祝人很快发达、加官进爵之意,可谓惠而不费。由于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大多是梦想做官的,官场中人尤其盼望着尽快升迁,所以此类工艺品历来颇受欢迎,经久不衰。
  据某些收藏品推测,这种吉祥图案的产生,至少也应该有几百年了。但后来的制作、收藏、赠送、接受这一工艺品者,往往仅着眼于其寓意,恐怕大多忘却了“马”与“猴”之间的本来关系(据笔者推测,此类工艺品的最初创意者应该是知道这种关系的),这属于文化传承中“得鱼忘筌”“登岸舍筏”一类现象。如果了解了猴子有“避马瘟”的功用之后,再看此物,应该会哑然失笑:原来这一番意象的组合,本义不过是说为此马随身配备了一名保健医生而已。当然,这样的解读,对于渴望升官的人来说,或许会觉得大煞风景,但平心而论,又何尝不是别有一种理趣在其中呢!
其他文献
王姨爱看电视,这倒不是最近添的新爱好。1984年春天,王叔几乎是捧着一台九英寸黑白电视机向王姨求的婚。那年头电视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只要电视台上班,按开按钮,就能有一屋子的热闹。  这几年,电视对王姨的吸引力虽说有点下降了,但还没有像对她儿子小王那样从生活中彻底退出。一来王姨始终不习惯在手机和iPad那个小屏幕上看电视,“不得眼”;二来这些个新玩意实在也是用着不习惯。但是,一旦遇到自己喜欢的节目,依
期刊
从那一年到今年,已经十三年了。十三年后的前几天,我和先生带着儿子去到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城市,做一次例行的身体复查。与其说是复查,不如说是去看望救他性命的医生,如同拜佛一般虔诚笃信。  在火车上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就到了医院。医院周围比从前热闹多了。那一条铺着红色小方砖的人行道还在,斑驳的水泥马路牙子,透露着它的岁月沧桑。那一年的那个黄昏,我和先生带着尚未确诊的儿子出医院散步,走在这条道上。那时儿子
期刊
一个女孩来信说,她在失恋后立刻起程到欧洲旅行,结果在14天的旅程中每天都以泪洗面,巴黎、罗马、米兰、佛罗伦萨是什么样子的,她一概不记得。  失恋后出外散心,那根本是自欺欺人。一个人孤身在旅途上,只会更想念那个刚刚抛弃自己的衰人。愁肠寸断,即使到了风光如画的地方,也是浪费。再迷人的景色,到了失恋者的脑海里,也是景物模糊。  我有一位朋友,在失恋后听损友的勸告,出外散心,结果在旅途上自杀了。  失恋绝
期刊
自打有了“不想见的人就不见”这个念头并且严格执行起来之后,见的人锐减,这形成了一个循环——见人少了,因为轻松而变得懒惰,因为懒惰,又变得愈加不想见人,只是暂时不知道,这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  在一线城市生存,你知道的,见的人越多越好,所谓的人脉,是大家眼中的财富,也是成功的标准之一。我有认识的一些做老板的朋友,以一天见了多少拨人为荣,夜晚的时候发朋友圈,喊累的同时也颇有炫耀的色彩。  我们的文
期刊
我是从家乡的一条湖边走进一座大都市的。那湖,静静地流进了我的血管。我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比如我到了大都市,比如我出差到了大西北,那湖,仍像长长的缎绸飘带在阳光中闪烁,提醒着我:我来自一条湖边,我的第一声清亮的啼哭是由湖水孕育的。  我进了这座大都市,向往着住进大都市的深处,却一直居住在这座大都市的边缘。不过,那里有一种乡村的美。曾经,那里有几池的湖水流动着我的记忆,也营养了我的岁月。久了,我喜欢上
期刊
生气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你想过这个问题吗?拿出镜子,看一看,没有可爱、快乐、祥和,有的只是一张紧绷、变形、看起来令人憎恶的脸。当看见他全身紧绷时。你会开始害怕,因为他内心的炸弹好像随时都会被引爆似的。  就算是不生气的时候,也可以常常照镜子,镜子会告诉你,你在什么时候是最好看的,还用问吗?一个人最好看的时候,当然是微笑的时候!只有那些心里没有负担的人,才能露出平和的微笑,生气的人心里非常沉重。
期刊
《清史稿》中不无自夸地记载过,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东北边陲起兵时,就曾率领臣下讲武、校猎,来学习战斗技能,清太宗皇太极也亦步亦趋。  努尔哈赤是这样组织围猎的:五“牛录”为一队,“行则一路,止则一处,依次而下,战则攻一处”,围猎时,手执长兵器如长矛、长柄大刀,身披厚甲的士兵在阵前搏杀,身披轻甲的士兵在阵后射箭支援,另选精锐骑兵在他处,见战事胶着则拍马包抄支援,这种围猎完全是战争的预演。所谓“牛录”即满
期刊
先“八一八”唐朝的两个囤货精:长宁公主与安乐公主。这姐儿俩出身大唐顶级豪门:爷爷是唐高宗,奶奶是武则天,老爹是唐中宗李显,老妈是皇后韦氏。姐姐长宁公主从小就是白富美,拎着爱马仕包包,开着兰博基尼。  无奈奶奶太彪悍,公元684年,李显才做了两个月皇帝就被武则天废了,获得房陵县穷游大礼包一份。长宁公主瞬间沦落到草根阶层,这种巨大的失落感几乎让她崩溃。小妹安乐公主更悲催,出生在流放的路上。爹妈连块毯子
期刊
刘邦以40万步卒抵御单于所率10万精骑遭大败,此后只得献上财帛“和亲”。由于汉军缺乏骑兵,只能大修长城设防,虽有时遭突破,总体还能保护农耕区,但这种单纯防御是不能打败匈奴的。在文帝、景帝两代,经过休养生息,仓储充实,牲畜大增。汉武帝登基时官马即达40万匹,民间也出现“庶众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之繁荣景象。当时社会上层崇尚骑射之风,汉武帝在他的皇家禁苑内,还聚集了一批青年军官终日骑马习武并研讨兵事
期刊
祖父28年前就走了,比祖母先走了24年。那年春节刚过,一场突然的腹痛,在短暂的两天时间里,就夺去了祖父75岁的生命。  跟慈眉善目的祖母不一样,祖父总是一副大家长虎视眈眈的严肃样子,总是面露愠色抬高声调骂着我们一帮孙男孙女是野顽童。当着他的面,我们都不敢放肆地嬉闹。由此,祖父的去世并未让我们多么伤心。况且那年我才十五六岁,正是“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年纪,根本不愿意让伤心渲染我的青春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