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延安学习精神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8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中,有一种学习精神,在两位伟大领袖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从毛泽东主席到习近平总书记,延安窑洞的烛光和煤油灯照亮了延安的学习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延安学习精神更显弥足珍贵,应该发扬光大。
  [关键词]延安;学习;精神;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7-0239-01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故园,是中国革命圣地和摇篮,毛泽东主席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十个春秋,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
  谁能想到,当年在延安当知青,喝延河水,吃红米饭,住土窑洞,过“四关”,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群众挖水井、打坝田、建沼气,在延安精神的滋养、熏陶、熔铸下,从村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延安窑洞培养走出了全党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习近平同志。
  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主要内涵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在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中,从延安窑洞烛光中和煤油灯下照亮的延安学习精神,应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争相学习和积极推崇的精神。
  毛主席说,可以一天不吃饭,不睡觉,但不可以不学习。习总书记说,梦想是从学习开始的。
  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是习近平总书记人生的第一站,也是总书记梦想起航的地方。
  延安时期,从凤凰山到杨家岭,从枣园到王家坪,毛泽东曾经使用过的书桌、书架、书箱等物品,在毛泽东居住过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仿佛能见到他博览群书、勤奋笔耕的身影。
  在杨家岭毛泽东的窑洞里,摆放着一张木床、一张桌子、一个书架和一个木箱,还有一些小木凳。毛泽东习惯于晚上通宵的学习和工作。当时延安没有通电,毛泽东晚上写文章和批阅文件,都是点着蜡烛照明,昏暗不稳的烛光使眼睛非常疲劳。他感到累了,就用双手干洗几下脸,揉一揉双眼,再到窑洞外活动活动腰腿,走一走,又回到窑洞继续写作,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才睡觉,上午10时起床继续学习和工作。
  毛泽东读书学习和写作时非常专心,当时,延安的条件非常艰苦,冬天也很冷,有时他的手脚都冻麻了,便放一盆炭火在桌子底下,炭火经常把他的棉鞋烧坏,他把棉鞋上的火熄灭后,继续坚持读书写作。
  在延安枣园毛泽东故居的办公桌上,还放有一根铁条,这是在大生产运动中,延安炼出的第一炉铁的样品。当时,延安人民怀着喜悦的心情,把这根来之不易的铁条样品敬献给毛泽东,并向他报喜。毛泽东十分珍爱这根铁条,爱不释手,并把它摆放在案头。既作镇尺用,又用于健身。有时候毛泽东写作时间长了,手指发酸时,他就拿起这根铁条握一握,使手指放松一下再继续写作。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泽东读书的一大特点。他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上圈圈點点、勾勾画画,留下自己的心得或评论。毛泽东到了延安以后开始写日记,日记的开头说,“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
  毛泽东经常到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去讲课,他讲哲学深入浅出,讲得非常生动、活泼、有趣。他历来都是把“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两句成语统一起来,认为教学相长。毛泽东在刻苦学习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还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本和讲堂上解放出来,他竭尽心思不断地把唯物论辩证法用通俗、易懂、易记的语言传播出来,创造性地发展了辩证法的许多方面,如“矛盾的特殊性”、“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一分为二”、“要抓主要矛盾”、“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和“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等等。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读书的一个高峰期。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阅读和理论创造,确立了他此后看待实践、分析实践问题的两个最根本的方法和一个根本主张。“两个根本方法”:一个是实事求是,一个是对立统一。“一个根本主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创作了许多重要著作,在哲学上写出《矛盾论》、《实践论》,军事上写出《论持久战》等,政治上写出《新民主主义论》,文化上还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窑洞中诞生并正式写到党的旗帜上。
  在毛泽东亲自倡导和带动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运动。当时,学习小组遍地开花,研究型团体纷纷成立,各种演讲层出不穷,整个延安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学习高潮,读书学习成为延安时期的一种风尚。
  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下乡时随身带了一箱书。
  在习近平曾经住过的窑洞里,一盏墨水瓶做的煤油灯非常引人注意,下乡插队时,习近平每天晚上都会在这样一盏煤油灯下读书,经常读到深夜。
  习近平“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事,令人动容。在下乡插队时,习近平曾走30里地去向一位知青借《浮士德》,后来这位知青又走了30里路来取回这本书。
  在梁家河插队7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没书可看了他就四处借书,哪怕要走十几里山路;白天干活他随身带着书,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饭的点滴空闲读;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就是以这样的毅力和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读完了所能借到的所有书籍。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十分注重方法,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一方面,看一本书时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同时寻找相关书籍作为佐证,从不同侧面了解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和观点,经过反复论证、消化吸收后归纳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读《共产党宣言》时,习近平总书记找到著作的不同译本,分析其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各有侧重的翻译,在分析对比中真正学深悟透。
  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习近平却“痴迷”读书,这种勤奋好学精神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从毛泽东主席到习近平总书记,两位伟大领袖把读书学习融入身体血液生命中,博览群书,勤学不辍,不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厚实根基,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对读书的渴望和学习的热爱,完美的诠释了延安的学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要求全体党员增强八大本领,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
  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要弘扬延安学习精神,树立“不学习生命就停止了“的学习理念,自觉主动持续增强学习本领,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把学习融入工作生活等全过程各方面,向本本学,向网络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一切学,学政治,学哲学,学历史,学法律,学经济,学金融,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活到老学到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当前,全体党员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习。
  党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和最深远的历史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对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全体共产党员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世界意义、实践意义。这一思想秉持了“老祖宗不能丢”的坚定信仰信念,也讲出了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篇章”,贯通了党的使命、国家的前途、人民的福祉、民族的命运,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把我国发展带到了新的历史方位,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指引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美好明天,也将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央党校
  [2]《毛泽东在延安的读书生活》. 中国网,2011.12.23.
  [3]《延安时期读书是风尚》. 中国网,2010.6.30.
  作者简介
  郭勇,(1975-),男,山西省大同市,政工师,经济师,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早在十年前,智慧地球理念便在纽约被提出,在2010年智慧城市愿景紧随其后,智慧城市愿景与各国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大家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从那时候起,“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便开始实施,近年来BIM和GI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将就BIM、GIS和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介绍,从智慧城市中智能交通、城市管理、城乡规划三个方面展现BIM和GIS技术智慧城市
期刊
[摘 要]在电厂的生产、运行过程中,机组产生的大量热能往往会被浪费掉,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随着近几年社会的整体节能意识普遍提高,热电厂、分布式能源等发电形式的利用逐渐增大,在热电厂中运用热能与动力工程,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成为了必然趋势。  [关键词]热电厂;热能与动力;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7-0250-01  引言  近年
期刊
[摘 要]当前面对着激增的航班量,空管系统的总体压力逐渐增加,空中交通管制是航空运输中的关键性环节,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和控制,将人文因素给空管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内,充分提升空管工作的整体水平。本文主要是从人为因素对空管安全产生的影响入手,提出了一些良好应对人为因素在空管方面影响的策略,为充分提升空管工作的整体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为因素;空管;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构成了能够给企业发展带来良好前景的因素。并且因為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也需要存在一些能够推动发展的机制。这就需要把企业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高效的结合起来,这对企业的整体前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企业的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间碰撞出来的火花开始分析,从企业的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两部分的结合情况来说明企业工作具体应该如何展开。
期刊
[摘 要]舱口盖是传播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船体保护部分,合理的舱口盖生产设计能够提升船舶的使用安全,从而保障船舶的运行。本文在对舱口盖进行生产研究的过程中,从船舶特点、船舶使用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舱口盖的设计生产要点,并根据相关的标准规定要求,对舱口盖设计生产的结构数据进行计算,从而保障船舶的舱口盖结构合理,满足相关的强度要求。  [关键词]舱口盖;船舶生产;船舶安全;结构计算  中图分类号:U667.
期刊
[摘 要]从现代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由原本农业国的基本模式转变为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模式,需要大量的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来进行建设。所以本文将针对目前的煤矿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制度来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知识框架体系来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关键词]新形势;电气工程;自动化;知识体系框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铁路系统工电结合部联合整治是保证相应设备质量和确保道岔整体运用性能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完善制度、优化流程、推行标准化建设的相关举措,实现管理标准化、设备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为铁路系统工电结合部更加优质高效的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工电结合部;举措  中图分类号:U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7-0251-01  一.前言  工务、电务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一种深孔钻床授油器的锁紧结构的改进,利用楔形结构实现对力的放大,通过对锁紧结构、方式的改进,解决了的深孔钻床授油器锁紧、松开不可靠问题。此结构通过对液压力放大后转换成摩擦力实现强力锁紧,反之则松开;该设计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护方便、使用可靠。  [关键词]液压油缸、强锁紧、楔形结构  中图分类号:U464.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7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宣传的一个平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到来,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文化和参观服务,目前这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博物馆需要着重研究的话题。本文将主要从博物馆展开数字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展望。  [关键词]互联网+;博物馆;原则;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展望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
期刊
[摘 要]在工業生产领域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智能仪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能够有效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目前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仪表功能也在逐步扩展,并且能够合理应用单片机。单片机具备许多显著的优势,如稳定性强、成本低等,但为了使单片机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要做好软件编制、硬件设计等多项工作,进而使输出电流及监控程序的设计更加合理,同时也可充分发挥主系统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单片机;智能仪表设计;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