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侧重从统计分析、各卷特色、命题思考、备考启示四个角度,对2017年高考地理北京卷、天津卷、海南卷和江苏卷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高考地理;自主命题;比较分析
2017年正值恢复高考40周年,北京、天津、海南、江苏4省市继续依据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实行自主命题(海南省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仍延续了全国统一命题和少数省市自主命题相结合的“一纲多卷”格局。本文基于对4套自主命题试卷的比较分析,力图提供清晰、鲜明的统计数据,理清试题的变化规律,总结命题共性,为科学备考提供参考。
一、统计分析·精准解读
1.试卷结构分析
4套试卷的结构各不相同,其中天津卷、北京卷为文综卷,无选做题;江苏卷、海南卷为单科卷,均有选做题,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2.考点统计分析
☆自然地理部分(表1)
☆人文地理部分(表2)
☆区域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表3)
☆4套试卷近两年考点分值分布图(图2~图5)
☆解读分析
(1)横向对比看核心考点。对比2017年自主命题4套试题,有以下特点。
①自然地理部分,侧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整体难度不大。其中对大气运动、地球运动、水体运动、地壳运动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查频率较高,对整体性、差异性和地球地图考查较少(如表4)。
②人文地理部分,工农业及交通区位分析是主要考查方向。其中交通运输部分考查频次最高,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出现。侧重考查某具体区域的交通线、点建设区位及带来的影響。人口部分侧重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城市部分则重在考查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③区域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多以世界或中国的具体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的特征分析、区域农业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凸显“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两个核心素养的考查。
(2)纵向对比看命题趋势。对比各套试题近两年考点分布,有以下特点。
北京卷:对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相对稳定,以对大气运动、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考查为主,对地球运动、水体运动、地壳运动等“运动”类知识的考查也较多。人文地理部分考查分值变动较大,但工业和交通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区域地理部分考查所占比重一直最大,选择题、综合题中都有体现。
天津卷:对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较为均衡;对人文地理内容的考查比重一直较大,其中对交通、 工农业的考查最多;对区域地理部分的考查有减少趋势。
海南卷:对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以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整体性和差异性为主,地壳运动基本没有考查;人文地理部分以对人口和工农业区位的考查为主,对城市和交通的考查较少;区域地理部分以考查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差异比较为主;选修部分的考查比较稳定。
江苏卷:对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以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和地质运动等“运动”类问题为主;人文地理部分以工农业区位、交通区位等“区位”类问题的考查为主;区域地理部分,区域的特征分析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都是考查的重点。
3.核心素养考查统计分析
自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来,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已在高考试题中有所展现。本项统计,力图从四个要素、不同维度,梳理4套自主命题卷对核心素养的具体考查。个别要素交叉、考查不明显的题目,限于篇幅,有所侧重、有所舍弃。
☆“核心素养四要素”考查统计(表5)
☆解读分析
(1)宏观考查,总体均衡。依据上述统计,从宏观角度看,各卷对四个要素中每个要素的考查比较均衡,各卷对四个要素整体的考查,也比较均衡(江苏卷题量较大,故统计显示的量也较大)。
(2)具体考查,各有侧重。对区域认知,北京卷多关注差异,天津卷多关注区域特征;对综合思维,江苏卷关注时空综合(区域及要素的发展变化)较多;对人地协调观,北京卷、江苏卷都偏重人地协调,天津卷偏重人、地间相互影响;对地理实践力,北京卷重社会观察,天津卷重自然考察,江苏卷重野外观察,海南卷考查偏少。
4.图表类型统计分析
☆近三年4套自主命题试卷图表类型及数量统计(表6)
☆分析解读
(1)图表数量、种类有稳定增多趋势。除2015年北京卷有2组,天津卷有1组无图题,2017年海南卷有2组无图题之外,其它均是无图不成题,特别是江苏卷的图形数量最多,且能够始终如一,充分彰显了地理学科第二语言图表的魅力。
(2)等值线图居于绝对主流地位并有增多趋势。等值线图的种类较多,又以等高线图为主。
(3)经纬网图、区域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和载体。在4套试题的综合题及部分选择题中,该类图型居于非常突出的地位,反映了学科的本质属性和试题对“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
(4)统计图地位稳固。以曲线图和柱状图为主,信息繁杂的统计图趋于减少。
(5)景观图占有一定比重。景观图更为贴近现实生活,是考查“地理实践力”的良好载体。
5.热点背景统计分析
☆“热点背景”梳理统计(表7)
☆分析解读
由上述梳理统计可见,2017年4套自主命题试卷对热点背景的关注或考查具有如下特点。
(1)对待热点材料的态度,除海南卷外,多数不刻意回避,而是正面关注,体现时代特色。“二十四节气”申遗、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精准扶贫政策、“工匠”精神、“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出行”和雄安新区的设立等,都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刻意回避不符合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才是应有的态度。类似“微信红包”这种生活热点材料的引入,避免了考题给人冷峻刻板的印象,使试卷显得灵活、“接地气”,也能够平复学生的心理,使答题容易入手。 (2)热点背景材料的选取,注意凸显其地理属性,不刻意求热求新。当今社会,热点事件纷扰繁杂,但是高考命题并不过多关注或选取政治热点事件,而是更多关注和选取“二十四节气”、“一带一路”、东北5月份的暴雪和雄安新区设立等与地理学科知识密切相关的热点背景材料。
(3)热点背景材料的使用,注意寻求与学科知识的契合点,并渗透融合。如“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气候现象的关联;“工匠”精神与制造业的关联;“一带一路”与港口、航运、自然带分布等的关联;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与铁路建设和交通网的关联;东北5月暴雪与锋面的关联;沙尘暴预警与3S技术的关联等。命题人正是很好地找到了恰当的契合点,才使得相关试题的命制显得贴切而不生硬。
二、各卷特色·深入剖析
经过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4套自主命题试卷,既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也有鲜明的自身特色。
1.北京卷
①考查主干,覆盖面广。时区计算、台风、降水时空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垂直地域分异、交通建设、区域自然特征、区域工农业生产、旅游价值和旅游环保等均属于地理学科的常考点,涉及自然、人文、区域和选修内容,覆盖面较广。②情景选材,紧贴现实。继2015年考查地理大会,2016年考查海昏侯墓之后,今年题目素材的选取,关注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农业供给侧改革、“工匠精神”、海上丝绸之路等前沿热点内容,与现实热点问题紧密相关。第40(1)题,要求学生阐述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旅游价值,并列举其在开放游览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使整套试题平添一股“京味”。③形式灵活,角度新颖。不一味追求几题成组,选择题单独设题,如第1题、第2题、第8题均为单个题目。成組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设问,与全国卷风格不同,往往多角度“横向”覆盖,而不“纵向”设问,各选项表述简洁。④难易适中,梯度合理。如第1题,所给图文信息充分,难度合理,容易平复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正常的答题状态。每道试题的设计,体现信息提取、调动知识、综合分析推理的思维递进,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真实水平,试题的甄别选拔功能突出。⑤适度综合,体现开放。如第40(1)题,体现了历史和地理学科的综合,列举故宫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游览方面应该采取的环保措施,使得试题有了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从不同角度答题。
2.天津卷
①立足乡土,体现家国情怀。作为专供本地区使用的地方卷,天津卷在命题的选材上立足本地乡土。如盘山景观与“沽”村落、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天津方位认知、华北沙尘天气、京津冀一体化等。通过对区内人文、自然现象的关注与探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试卷的顶层设计上,培育考生爱家、爱乡、爱国的人文情怀。②立足现实,关注重大问题。试题选材设题,立足生活真实场景,立足国家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如天津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身边“沽”村落的变迁,校园内部场景,以及产业(服装业)发展、生态环境(沙尘天气、全球变暖、冻土变迁、水源开发)、一带一路、区域(京津冀)整合等。③立足素养,关注人地协调。与其他3套试卷相比,天津卷立足素养,对人与地的相互影响、人地关系协调的考查更多。如水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海运环境、城市建设、路网作用等。④考查全面,作答要求精准。在考查的广度与精度上,有较大创新。选择题摒弃了一拖三和一拖四的题组,增加了单题和图表使用量(4幅变9幅),扩大了考查内容的覆盖面。综合题加大了表格式作答的量(1处变2处),使答题限定更严格,需要对作答语言更加锤炼,作答要求更加精准。⑤简洁明晰,材料设问精致。文字材料多采用简短的表述形式,打磨精细,阅读量小、无关干扰小。试题设问,指向明确。如综合题合计共10小题,有5处明确要求如何回答(回答几项),有6处点明答题的依据(据哪幅图表或提取什么信息),指向明确,中正平和。
3.海南卷
①关注“三生”,讲究“四度”。偏重对生产、生活和生态问题的考查,使整套试题有温度、有高度、有力度、有态度。②回避热点,突出本位。很少选取热点时事背景材料,主要关注与地理学科关系密切的事件和案列,注重突出学科本位。③区域选取,偏重世界。选材上更多立足世界区域,对中国区域的考查较少。全卷仅选择题第3~5题、第9~11题涉及中国区域,其它题目均着眼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④技术成熟,水平较高。承袭全国卷命题之风,味道醇正,命题技术成熟,命题水平较高。整体难度较合理,有较好的区分度。
4.江苏卷
①量大面广,导向教学。单科命制,题量较大,立足基础,考查能力,知识覆盖广,对中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②特色鲜明,图像丰美。试题的地理性强,学科特色鲜明,选择题均以精炼材料引入,均为一拖二的形式。综合题皆以填空的形式呈现。逢题(组)必图,整套试卷共涉及图形31幅,类型多样,清晰美观。③直面乡土,贴近生活。如第28题江苏省人口的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的区域差异、江苏省农业示范区有机大米的种植等。④关注热点,材料新颖。如微信红包、绿色出行、2017年5月的东北暴雪、2017年5月5日的沙尘暴预警、2017年加拿大建国50周年、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的设立等。
三、命题思考·问题商榷
结合以上统计、比较、分析,以及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谨提几点思考与建议,以期与大家商榷共勉。
1.偏于求稳,革新乏力
通过4套自主命题试卷的纵向分析、横向对比可以看出,今年的4套试卷,虽然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求稳”与“求新”的兼顾,但细细品味,尚感不够鲜亮抢眼,革新之处,也乏善可陈。4省市整体经济较发达,各省市考生数量都不很大,师生视野开阔,完全可以在改革创新方面,步子迈得再大一些,从而为高考试题增添更多亮丽的色彩,为高考命题改革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素材选取和情景创设上,图形给人印象最直观。4套试卷新推出了不少精美的图形,但总体来说,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并不很大,还有很多图形显得陈旧、平淡。如北京卷第6~7题、天津卷第4、5、9题、海南卷第3~5题等。江苏卷的等值线图偏多,让人觉得单调;有些图形的呈现,作用似乎不大,如北京卷第2题等。区域图的形式创新难,统计图、示意图等的形式有必要再丰富多彩,图表种类的多样化程度也还需提高。另外,在考点或案例的选取上,陈旧的考点较多,新鲜的案例材料不足。 在试题的设问上,风格依旧,没有更大的突破。北京卷选择题的选项大多横向设置,综合题惯用“说明”、“概述(阐述)”、“简述”、“归纳”、“列举”或“任选其一说明”等指令用语,使试题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问得较浅,不够深刻,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考查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第41(1)题,设问成“1月和7月任选其一”,其实角度一致,能说明1月的自然能说明7月,因此有“伪开放”之嫌。天津卷选择题设问方式和选项的设定,综合题填空(填表)和类似“回答两项”等设问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江苏卷综合题设问仍然全部采用“填空式”的设问形式,对学生思维的限制比较明显。在设问角度上,也缺少类似全国课标乙卷第43题“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这种新颖角度的设问方式。
2.素养考查,力度不够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中心,围绕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展开。而高考命题的评价目标应定位在核心素养达成状况的测试与考查上,即以“素养”为命题立意。但从对4套试卷的比较分析看,虽有了较好的贯彻与落实,但对这一关键指标与根本导向,体现不明显,考查力度不够。如北京卷对人地关系少有涉及,多对区域特征的认知与成因分析进行考查;天津卷虽对人地关系关注较多,但对运用综合思维深入全面分析问题的考查较少,对解决区域存在问题能力的考查少(措施类零考查);海南卷综合题也基本没考查措施类问题,对地理实践力的关注也较少;江苏卷虽对区域考查较多,但综合题填空式答题的要求和设计,难以考查学生思维深度。
综合题最能承载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综合题命制应引领学生在认知区域特征、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特征成因、探究区域发展优势及问题、剖析人地间的相互影响、解决区域存在的问题,理解如何才能使区域发展最终走向人地协调。这种命题思路和命题方式能为素养落实、高中教学提供更为直观的示范和引领,但目前4套试卷在这方面做得都还不够。
3.广度有余,深度不足
广度体现试题的“博”,侧重于知识的横向联系,深度体现试题的“精”,侧重于知识的纵向延伸。对比4套试卷可以看出,除海南卷外都明显体现出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的特点。与2016年相比,2017年天津卷单题和图表数量大幅增多,江苏卷的综合题大都一题多图,优点是大幅拓宽了考查广度,但使阅读量加大,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细致阅读每幅图表,不利于准确提取材料信息,也不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北京卷延续往年的特点,选择题注重横向扫描、多角度设问,扩大了考查面,但缺少对问题的纵向延伸,忽视因果推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不利于呈现區域主题案例探究的全过程。
4.精琢不细,白玉微瑕
2017年4套自主命题试卷总体上成熟、稳健,争议较少。但个别题目,在精雕细琢上还欠功夫。
北京卷:①第1题,所给题干文字材料基本无用,徒增学生的阅读量。②第3题,A选项涉及清明节气,第5题题干涉及芒种和小暑节气,考查偏细,缺少信息的铺垫;第3题答案B项,其“开始”向北移动的表述,有失严谨。D项中,“伏旱”如不是特指长江中下游地区伏天的旱情,该项也应正确。③第36题,区域图信息杂乱,仅在左上角标出“匈牙利”,图名不准确、欠规范。④第41(1)题,所给图形缺少图名,题干要求用“说出”,应改为“指出”。
天津卷:①试题考查角度稍过集中。如选择题8~11题,均考查大气环境知识,综合题中冬季海运、咖啡区位、河流结冰期等也涉及大气环境知识。②第9题,图示高低压的标示符号,虽符合学界规范,但过于专业,改用高、低更符合中学语境。③第14(3)题,分值设置为3分,答案仅为“穿越山地”4字,与分值不匹配,改为“穿越山地,桥遂多,施工难”似乎更能体现思维上的因果逻辑关系。
海南卷:①应对中国区域地理进行更多的关注和考查,并尽量体现海南地域特色。②对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明显少于人文地理。
江苏卷:①第1题,B、C选项中“闽—川”、“桂—黔”与图示中箭头所示不符。第28题,图16中“人口变化”未明确指出是人口哪方面的变化,如改为“人口数量的变化”更严谨。②第27(3)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 ”,答案只给出“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还有其它可能性。③第29(4)题,“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 ”,答案只给出“因地制宜”,其实“因时制宜”、“人地协调”也可以。
四、备考启示·教学建议
1.把握高考大局,明确备考方向
高考的主要功能是选拔人才,因其处于基础教育出口的特殊地位,所以它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高考改革,逼着基础教育教学也必须随之而变,不牢牢把握这一点,平时的教学和复习备考就难免走弯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高考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此,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考改革要坚持“一点四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顺应改革要求,课程标准也随之做出优化和调整。研透课标要求,知道哪些是“必备知识”,哪些是“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内容是什么等,为复习备考找到着力点显得尤为重要。规定高考命题具体指向和要求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更进一步明确高考考查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方式,是复习备考最重要最直接的依据,同样需要研深、研透。历年的高考真题直观呈现了以上要求究竟如何落实和体现,研透这些高考真题也就找到了备考的金钥匙。
以上这些就是当前高考的“大局”,作为备考者,首先应该明确其含义。只有这样,教学和备考才能真正做到有态度、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才能最终达到高考的要求,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2.抓住素养要义,搞好内化落实
4套自主命题试卷体现出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引领教师今后的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素养上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考考查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化的要求。在教学上,要抓住素养要义,切实将其本质和核心内化并予以落实。 内化:对于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要从素养的视角去认识、剖析;对于相关的题目、案例等,也要从素养的角度去审视、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将素养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落实: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如目前大力倡导的研学旅行和很多学校通过成立地理摄影社团,拍摄景观照片,解读地理事象成因等做法,都能使地理实践力这一素养得到有效落实。即使不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借助地理实验和信息技术手段等,引导学生进行仿真模拟和体验感知,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 科学实施策略,精准发力突破
☆精准定教
①深研命题规律,寻求精准突破。如基于对江苏卷考点的统计比较(见第一部分统计分析),可以找出如下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如表8)。
②忌平均用力,抓精准落实。基于前面考点统计分析,教学中应确定核心考点进行重点突破。如自然地理中以“运动”为主的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运动;人文地理中以“區位”为主的工农业区位、交通区位;区域地理中区域的特征分析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都是考查的核心。
☆精准选题
①针对性。题目涉及的知识和题型结构、呈现形式要符合本地高考试题特点,避免选取与高考“不对路”的题目。如北京市的备考,要注重一题多点类题目的选取,重视题目要点的覆盖面;天津市和江苏省的备考,要重视图表类试题的选取,综合题的设问不可过深,答案要点要符合填空式、表格式答题的要求。
②现实性。所选题目的情景素材应尽可能贴近现实,体现国家重大政策、社会关注的热点等。如大国工匠、传统文化、家国情怀、路带建设、生态环境、均衡发展、核心价值观等,同时还要注意选取和使用与本区域相关的乡土类题目。
4.讲究细节规范,注重答题习惯
目前国家和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天津卷对作答的限定和表格式答题的特点、江苏卷的填空式试题等,都对规范答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规范作答的能力,成为当前教学、备考的重点。以2017年天津卷第12(3)题为例,问怡宝地区具备哪些种植咖啡的有利区位条件,说明答题规范性(见表9)。▲
作者单位:陈延松/山东省临沭县教研室;刘树材/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唐永强/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相炜/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高考地理;自主命题;比较分析
2017年正值恢复高考40周年,北京、天津、海南、江苏4省市继续依据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实行自主命题(海南省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仍延续了全国统一命题和少数省市自主命题相结合的“一纲多卷”格局。本文基于对4套自主命题试卷的比较分析,力图提供清晰、鲜明的统计数据,理清试题的变化规律,总结命题共性,为科学备考提供参考。
一、统计分析·精准解读
1.试卷结构分析
4套试卷的结构各不相同,其中天津卷、北京卷为文综卷,无选做题;江苏卷、海南卷为单科卷,均有选做题,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2.考点统计分析
☆自然地理部分(表1)
☆人文地理部分(表2)
☆区域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表3)
☆4套试卷近两年考点分值分布图(图2~图5)
☆解读分析
(1)横向对比看核心考点。对比2017年自主命题4套试题,有以下特点。
①自然地理部分,侧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整体难度不大。其中对大气运动、地球运动、水体运动、地壳运动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查频率较高,对整体性、差异性和地球地图考查较少(如表4)。
②人文地理部分,工农业及交通区位分析是主要考查方向。其中交通运输部分考查频次最高,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出现。侧重考查某具体区域的交通线、点建设区位及带来的影響。人口部分侧重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城市部分则重在考查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③区域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多以世界或中国的具体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的特征分析、区域农业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凸显“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两个核心素养的考查。
(2)纵向对比看命题趋势。对比各套试题近两年考点分布,有以下特点。
北京卷:对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相对稳定,以对大气运动、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考查为主,对地球运动、水体运动、地壳运动等“运动”类知识的考查也较多。人文地理部分考查分值变动较大,但工业和交通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区域地理部分考查所占比重一直最大,选择题、综合题中都有体现。
天津卷:对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较为均衡;对人文地理内容的考查比重一直较大,其中对交通、 工农业的考查最多;对区域地理部分的考查有减少趋势。
海南卷:对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以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整体性和差异性为主,地壳运动基本没有考查;人文地理部分以对人口和工农业区位的考查为主,对城市和交通的考查较少;区域地理部分以考查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差异比较为主;选修部分的考查比较稳定。
江苏卷:对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以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和地质运动等“运动”类问题为主;人文地理部分以工农业区位、交通区位等“区位”类问题的考查为主;区域地理部分,区域的特征分析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都是考查的重点。
3.核心素养考查统计分析
自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来,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已在高考试题中有所展现。本项统计,力图从四个要素、不同维度,梳理4套自主命题卷对核心素养的具体考查。个别要素交叉、考查不明显的题目,限于篇幅,有所侧重、有所舍弃。
☆“核心素养四要素”考查统计(表5)
☆解读分析
(1)宏观考查,总体均衡。依据上述统计,从宏观角度看,各卷对四个要素中每个要素的考查比较均衡,各卷对四个要素整体的考查,也比较均衡(江苏卷题量较大,故统计显示的量也较大)。
(2)具体考查,各有侧重。对区域认知,北京卷多关注差异,天津卷多关注区域特征;对综合思维,江苏卷关注时空综合(区域及要素的发展变化)较多;对人地协调观,北京卷、江苏卷都偏重人地协调,天津卷偏重人、地间相互影响;对地理实践力,北京卷重社会观察,天津卷重自然考察,江苏卷重野外观察,海南卷考查偏少。
4.图表类型统计分析
☆近三年4套自主命题试卷图表类型及数量统计(表6)
☆分析解读
(1)图表数量、种类有稳定增多趋势。除2015年北京卷有2组,天津卷有1组无图题,2017年海南卷有2组无图题之外,其它均是无图不成题,特别是江苏卷的图形数量最多,且能够始终如一,充分彰显了地理学科第二语言图表的魅力。
(2)等值线图居于绝对主流地位并有增多趋势。等值线图的种类较多,又以等高线图为主。
(3)经纬网图、区域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和载体。在4套试题的综合题及部分选择题中,该类图型居于非常突出的地位,反映了学科的本质属性和试题对“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
(4)统计图地位稳固。以曲线图和柱状图为主,信息繁杂的统计图趋于减少。
(5)景观图占有一定比重。景观图更为贴近现实生活,是考查“地理实践力”的良好载体。
5.热点背景统计分析
☆“热点背景”梳理统计(表7)
☆分析解读
由上述梳理统计可见,2017年4套自主命题试卷对热点背景的关注或考查具有如下特点。
(1)对待热点材料的态度,除海南卷外,多数不刻意回避,而是正面关注,体现时代特色。“二十四节气”申遗、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精准扶贫政策、“工匠”精神、“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出行”和雄安新区的设立等,都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刻意回避不符合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才是应有的态度。类似“微信红包”这种生活热点材料的引入,避免了考题给人冷峻刻板的印象,使试卷显得灵活、“接地气”,也能够平复学生的心理,使答题容易入手。 (2)热点背景材料的选取,注意凸显其地理属性,不刻意求热求新。当今社会,热点事件纷扰繁杂,但是高考命题并不过多关注或选取政治热点事件,而是更多关注和选取“二十四节气”、“一带一路”、东北5月份的暴雪和雄安新区设立等与地理学科知识密切相关的热点背景材料。
(3)热点背景材料的使用,注意寻求与学科知识的契合点,并渗透融合。如“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气候现象的关联;“工匠”精神与制造业的关联;“一带一路”与港口、航运、自然带分布等的关联;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与铁路建设和交通网的关联;东北5月暴雪与锋面的关联;沙尘暴预警与3S技术的关联等。命题人正是很好地找到了恰当的契合点,才使得相关试题的命制显得贴切而不生硬。
二、各卷特色·深入剖析
经过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4套自主命题试卷,既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也有鲜明的自身特色。
1.北京卷
①考查主干,覆盖面广。时区计算、台风、降水时空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垂直地域分异、交通建设、区域自然特征、区域工农业生产、旅游价值和旅游环保等均属于地理学科的常考点,涉及自然、人文、区域和选修内容,覆盖面较广。②情景选材,紧贴现实。继2015年考查地理大会,2016年考查海昏侯墓之后,今年题目素材的选取,关注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农业供给侧改革、“工匠精神”、海上丝绸之路等前沿热点内容,与现实热点问题紧密相关。第40(1)题,要求学生阐述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旅游价值,并列举其在开放游览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使整套试题平添一股“京味”。③形式灵活,角度新颖。不一味追求几题成组,选择题单独设题,如第1题、第2题、第8题均为单个题目。成組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设问,与全国卷风格不同,往往多角度“横向”覆盖,而不“纵向”设问,各选项表述简洁。④难易适中,梯度合理。如第1题,所给图文信息充分,难度合理,容易平复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正常的答题状态。每道试题的设计,体现信息提取、调动知识、综合分析推理的思维递进,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真实水平,试题的甄别选拔功能突出。⑤适度综合,体现开放。如第40(1)题,体现了历史和地理学科的综合,列举故宫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游览方面应该采取的环保措施,使得试题有了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从不同角度答题。
2.天津卷
①立足乡土,体现家国情怀。作为专供本地区使用的地方卷,天津卷在命题的选材上立足本地乡土。如盘山景观与“沽”村落、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天津方位认知、华北沙尘天气、京津冀一体化等。通过对区内人文、自然现象的关注与探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试卷的顶层设计上,培育考生爱家、爱乡、爱国的人文情怀。②立足现实,关注重大问题。试题选材设题,立足生活真实场景,立足国家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如天津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身边“沽”村落的变迁,校园内部场景,以及产业(服装业)发展、生态环境(沙尘天气、全球变暖、冻土变迁、水源开发)、一带一路、区域(京津冀)整合等。③立足素养,关注人地协调。与其他3套试卷相比,天津卷立足素养,对人与地的相互影响、人地关系协调的考查更多。如水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海运环境、城市建设、路网作用等。④考查全面,作答要求精准。在考查的广度与精度上,有较大创新。选择题摒弃了一拖三和一拖四的题组,增加了单题和图表使用量(4幅变9幅),扩大了考查内容的覆盖面。综合题加大了表格式作答的量(1处变2处),使答题限定更严格,需要对作答语言更加锤炼,作答要求更加精准。⑤简洁明晰,材料设问精致。文字材料多采用简短的表述形式,打磨精细,阅读量小、无关干扰小。试题设问,指向明确。如综合题合计共10小题,有5处明确要求如何回答(回答几项),有6处点明答题的依据(据哪幅图表或提取什么信息),指向明确,中正平和。
3.海南卷
①关注“三生”,讲究“四度”。偏重对生产、生活和生态问题的考查,使整套试题有温度、有高度、有力度、有态度。②回避热点,突出本位。很少选取热点时事背景材料,主要关注与地理学科关系密切的事件和案列,注重突出学科本位。③区域选取,偏重世界。选材上更多立足世界区域,对中国区域的考查较少。全卷仅选择题第3~5题、第9~11题涉及中国区域,其它题目均着眼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④技术成熟,水平较高。承袭全国卷命题之风,味道醇正,命题技术成熟,命题水平较高。整体难度较合理,有较好的区分度。
4.江苏卷
①量大面广,导向教学。单科命制,题量较大,立足基础,考查能力,知识覆盖广,对中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②特色鲜明,图像丰美。试题的地理性强,学科特色鲜明,选择题均以精炼材料引入,均为一拖二的形式。综合题皆以填空的形式呈现。逢题(组)必图,整套试卷共涉及图形31幅,类型多样,清晰美观。③直面乡土,贴近生活。如第28题江苏省人口的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的区域差异、江苏省农业示范区有机大米的种植等。④关注热点,材料新颖。如微信红包、绿色出行、2017年5月的东北暴雪、2017年5月5日的沙尘暴预警、2017年加拿大建国50周年、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的设立等。
三、命题思考·问题商榷
结合以上统计、比较、分析,以及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谨提几点思考与建议,以期与大家商榷共勉。
1.偏于求稳,革新乏力
通过4套自主命题试卷的纵向分析、横向对比可以看出,今年的4套试卷,虽然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求稳”与“求新”的兼顾,但细细品味,尚感不够鲜亮抢眼,革新之处,也乏善可陈。4省市整体经济较发达,各省市考生数量都不很大,师生视野开阔,完全可以在改革创新方面,步子迈得再大一些,从而为高考试题增添更多亮丽的色彩,为高考命题改革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素材选取和情景创设上,图形给人印象最直观。4套试卷新推出了不少精美的图形,但总体来说,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并不很大,还有很多图形显得陈旧、平淡。如北京卷第6~7题、天津卷第4、5、9题、海南卷第3~5题等。江苏卷的等值线图偏多,让人觉得单调;有些图形的呈现,作用似乎不大,如北京卷第2题等。区域图的形式创新难,统计图、示意图等的形式有必要再丰富多彩,图表种类的多样化程度也还需提高。另外,在考点或案例的选取上,陈旧的考点较多,新鲜的案例材料不足。 在试题的设问上,风格依旧,没有更大的突破。北京卷选择题的选项大多横向设置,综合题惯用“说明”、“概述(阐述)”、“简述”、“归纳”、“列举”或“任选其一说明”等指令用语,使试题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问得较浅,不够深刻,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考查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第41(1)题,设问成“1月和7月任选其一”,其实角度一致,能说明1月的自然能说明7月,因此有“伪开放”之嫌。天津卷选择题设问方式和选项的设定,综合题填空(填表)和类似“回答两项”等设问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江苏卷综合题设问仍然全部采用“填空式”的设问形式,对学生思维的限制比较明显。在设问角度上,也缺少类似全国课标乙卷第43题“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这种新颖角度的设问方式。
2.素养考查,力度不够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中心,围绕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展开。而高考命题的评价目标应定位在核心素养达成状况的测试与考查上,即以“素养”为命题立意。但从对4套试卷的比较分析看,虽有了较好的贯彻与落实,但对这一关键指标与根本导向,体现不明显,考查力度不够。如北京卷对人地关系少有涉及,多对区域特征的认知与成因分析进行考查;天津卷虽对人地关系关注较多,但对运用综合思维深入全面分析问题的考查较少,对解决区域存在问题能力的考查少(措施类零考查);海南卷综合题也基本没考查措施类问题,对地理实践力的关注也较少;江苏卷虽对区域考查较多,但综合题填空式答题的要求和设计,难以考查学生思维深度。
综合题最能承载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综合题命制应引领学生在认知区域特征、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特征成因、探究区域发展优势及问题、剖析人地间的相互影响、解决区域存在的问题,理解如何才能使区域发展最终走向人地协调。这种命题思路和命题方式能为素养落实、高中教学提供更为直观的示范和引领,但目前4套试卷在这方面做得都还不够。
3.广度有余,深度不足
广度体现试题的“博”,侧重于知识的横向联系,深度体现试题的“精”,侧重于知识的纵向延伸。对比4套试卷可以看出,除海南卷外都明显体现出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的特点。与2016年相比,2017年天津卷单题和图表数量大幅增多,江苏卷的综合题大都一题多图,优点是大幅拓宽了考查广度,但使阅读量加大,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细致阅读每幅图表,不利于准确提取材料信息,也不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北京卷延续往年的特点,选择题注重横向扫描、多角度设问,扩大了考查面,但缺少对问题的纵向延伸,忽视因果推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不利于呈现區域主题案例探究的全过程。
4.精琢不细,白玉微瑕
2017年4套自主命题试卷总体上成熟、稳健,争议较少。但个别题目,在精雕细琢上还欠功夫。
北京卷:①第1题,所给题干文字材料基本无用,徒增学生的阅读量。②第3题,A选项涉及清明节气,第5题题干涉及芒种和小暑节气,考查偏细,缺少信息的铺垫;第3题答案B项,其“开始”向北移动的表述,有失严谨。D项中,“伏旱”如不是特指长江中下游地区伏天的旱情,该项也应正确。③第36题,区域图信息杂乱,仅在左上角标出“匈牙利”,图名不准确、欠规范。④第41(1)题,所给图形缺少图名,题干要求用“说出”,应改为“指出”。
天津卷:①试题考查角度稍过集中。如选择题8~11题,均考查大气环境知识,综合题中冬季海运、咖啡区位、河流结冰期等也涉及大气环境知识。②第9题,图示高低压的标示符号,虽符合学界规范,但过于专业,改用高、低更符合中学语境。③第14(3)题,分值设置为3分,答案仅为“穿越山地”4字,与分值不匹配,改为“穿越山地,桥遂多,施工难”似乎更能体现思维上的因果逻辑关系。
海南卷:①应对中国区域地理进行更多的关注和考查,并尽量体现海南地域特色。②对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明显少于人文地理。
江苏卷:①第1题,B、C选项中“闽—川”、“桂—黔”与图示中箭头所示不符。第28题,图16中“人口变化”未明确指出是人口哪方面的变化,如改为“人口数量的变化”更严谨。②第27(3)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 ”,答案只给出“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还有其它可能性。③第29(4)题,“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 ”,答案只给出“因地制宜”,其实“因时制宜”、“人地协调”也可以。
四、备考启示·教学建议
1.把握高考大局,明确备考方向
高考的主要功能是选拔人才,因其处于基础教育出口的特殊地位,所以它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高考改革,逼着基础教育教学也必须随之而变,不牢牢把握这一点,平时的教学和复习备考就难免走弯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高考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此,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考改革要坚持“一点四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顺应改革要求,课程标准也随之做出优化和调整。研透课标要求,知道哪些是“必备知识”,哪些是“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内容是什么等,为复习备考找到着力点显得尤为重要。规定高考命题具体指向和要求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更进一步明确高考考查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方式,是复习备考最重要最直接的依据,同样需要研深、研透。历年的高考真题直观呈现了以上要求究竟如何落实和体现,研透这些高考真题也就找到了备考的金钥匙。
以上这些就是当前高考的“大局”,作为备考者,首先应该明确其含义。只有这样,教学和备考才能真正做到有态度、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才能最终达到高考的要求,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2.抓住素养要义,搞好内化落实
4套自主命题试卷体现出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引领教师今后的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素养上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考考查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化的要求。在教学上,要抓住素养要义,切实将其本质和核心内化并予以落实。 内化:对于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要从素养的视角去认识、剖析;对于相关的题目、案例等,也要从素养的角度去审视、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将素养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落实: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如目前大力倡导的研学旅行和很多学校通过成立地理摄影社团,拍摄景观照片,解读地理事象成因等做法,都能使地理实践力这一素养得到有效落实。即使不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借助地理实验和信息技术手段等,引导学生进行仿真模拟和体验感知,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 科学实施策略,精准发力突破
☆精准定教
①深研命题规律,寻求精准突破。如基于对江苏卷考点的统计比较(见第一部分统计分析),可以找出如下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如表8)。
②忌平均用力,抓精准落实。基于前面考点统计分析,教学中应确定核心考点进行重点突破。如自然地理中以“运动”为主的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运动;人文地理中以“區位”为主的工农业区位、交通区位;区域地理中区域的特征分析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都是考查的核心。
☆精准选题
①针对性。题目涉及的知识和题型结构、呈现形式要符合本地高考试题特点,避免选取与高考“不对路”的题目。如北京市的备考,要注重一题多点类题目的选取,重视题目要点的覆盖面;天津市和江苏省的备考,要重视图表类试题的选取,综合题的设问不可过深,答案要点要符合填空式、表格式答题的要求。
②现实性。所选题目的情景素材应尽可能贴近现实,体现国家重大政策、社会关注的热点等。如大国工匠、传统文化、家国情怀、路带建设、生态环境、均衡发展、核心价值观等,同时还要注意选取和使用与本区域相关的乡土类题目。
4.讲究细节规范,注重答题习惯
目前国家和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天津卷对作答的限定和表格式答题的特点、江苏卷的填空式试题等,都对规范答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规范作答的能力,成为当前教学、备考的重点。以2017年天津卷第12(3)题为例,问怡宝地区具备哪些种植咖啡的有利区位条件,说明答题规范性(见表9)。▲
作者单位:陈延松/山东省临沭县教研室;刘树材/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唐永强/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相炜/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