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梵高的油画作品的分析,结合梵高的人身经历与虔诚的宗教信仰论述梵高具有炽热的爱的精神。在梵高无法通过仿效耶稣基督去践行自己爱的精神时,通过绘画来表达了自己爱的精神信仰,并在生活、艺术上延展了这种精神。
【关键词】爱的精神;油画;梵高对于当代从事艺术工作或者艺术爱好者来说拥有爱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爱的精神不仅使自己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而且能让自己的艺术保持正确的方向。
1爱的信仰
一个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及其周围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个人思想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而思想又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从梵高所处文化氛围与他的生活阅历可以看出梵高的精神信仰——基督教信仰。1853年,梵高生于荷兰北部布拉邦省津德尔特村庄的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梵高的父亲和几个叔叔都是基督教的牧师。梵高的父母希望梵高长大后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神职人员,梵高就在浓厚的基督教文化熏陶中成长。当时的荷兰乃至梵高生活过的英国、法国、比利时都有着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氛围,牧师在当时荷兰社会中扮演着文化领袖的角色,虽然大多数牧师多才多艺,身兼数职,从事许多工作,但是更多的是传播神学,由此可见基督教文化对梵高的影响是侵润性的。
从梵高的书信中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是梵高一生虔诚而狂热的信仰。耶稣基督是专为解救世人的苦难才来到人间的,无私与博爱是人类赋予基耶稣督最高的人格典范,梵高在耳濡目染中继承了耶稣基督的无私与博爱。《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集中体现,从现有的资料看,梵高第一次失恋后就经常阅读《圣经》,对《圣经》的专研可以说是到了疯狂的地步,把《圣经》当成了重要精神支柱,梵高不止一次地提到过《圣经》教会了他爱。梵高生活在此种文化氛围,对于他信奉基督教及对其的虔诚是不容置疑的。正是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才拥有了爱的信仰,使得梵高拥有一颗虔诚、挚热的心,并伴随着他的一生,影响着他之后的绘画创作题材与艺术思想的倾向。
2爱的体现
理想是每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可能从他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从早些年时的幻想和人生缺憾中逐步确立自己的理想。为实现理想每一个人都会穷其一生努力去拼搏,直至理想的实现,换句话说,理想凝聚着每一个人的全部成长经历。1879年梵高在波里纳日传教时被教会以热情过度为由解聘,梵高“侍奉上帝”的愿望,彻底的破灭了。梵高放弃了仿效耶稣基督朝圣的道路。次年决定以绘画为业,成为一名画家,以绘画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爱的信仰与追求。梵高通过绘画作品表达着他的爱的精神,他习画初期大部分作品都是表现下层阶级人的生活状态与环境,从他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他对这些人的同情和关爱。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梵高即使不能成为一名牧师,却以另一个身份扮演着牧师的角色,坚持不懈的传播着他的爱的精神。
《教堂墓地和老教堂塔》一个画家的牧师,梵高的绘画作品中蕴含着基督教的影子。作为宗教圣地的教堂在梵高的绘画作品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如以教堂为主体的作品《教堂墓地和老教堂塔》、《奥弗的教堂》,及其与各种生活题材组合在一起的绘画作品《背麻袋的矿工》、《挖地者》、《星月夜》。一般来说,教堂在绘画作品中的出现屡见不鲜,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不过大部分是为了构图需要,取其垂直特性,但是,梵高使用教堂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出于构图上的需要,而是从图像功能上使用它。教堂与土地、劳作、汗水、面包的结合极具基督教宿命色彩,这实际上是梵高在无法通过仿效基督去践行基督的无私与博爱之后以艺术的方式去传播基督的无私与博爱。
在习画初期主要受到荷兰传统绘画的影响,画面是传统的棕褐色色调,到了巴黎受到了印象派绘画理念的影响之后,画面开始变得明亮,到了阿尔又受到日本版画的影响。但是在梵高一生绘画中,有两个画家(浪漫主义代表画家德拉克洛瓦、巴比松画派画家米勒)影响深远,尤以米勒为主,即梵高不但学习他的绘画技巧还学习他的绘画经验,将米勒耕耘过的“农民与土地”的绘画主题继承了下来,如《织布工人》、《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梵高以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传播他的爱,亲身践行,以真实表现农民生活场景来反映下层人生活的艰辛,同时也体现出了梵高对他们的同情与关爱。《吃土豆的人》是梵高早期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梵高是在1885年,离开父母家后,在村子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当作自己画室完成的,梵高此目的很明显,就是深入乡村的心脏,画乡村的生活来真实体现自己爱的精神信仰。为了画好这幅《吃土豆的人》,梵高整个冬天埋头苦干,与农民同吃同住,一起在地里干活,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才定稿完成。梵高是想通过绘画来表达劳动人民的纯朴,勤劳这一思想,同时也体现了梵高对下层贫困劳动同人民的同情与关爱。《织布工人》是梵高决定做一名画家时,从波里纳日步行几十公里去拜访一位画家的路途中看到的生活情景,当梵高走进织工的茅屋,看到他们的凄凉时,他怀着深深的敬意和同情。1883年12月,梵高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画中织布工人坐在中间,看上去手脚笨拙,面目丑陋,表情迟钝,梵高画笔表现了织布工人的困境,表达了画家对织工令人堪忧的处境的关切和同情。
3爱的延展
梵高生前的绘画艺术始终没有得到社会的理解,直到梵高逝世若干年后,梵高写给提奥的书信由约翰娜整理发表,人们才通过这些资料慢慢的了解梵高的绘画艺术。在给提奥的书信中梵高很多次提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强烈的愿望都是梵高炽热的爱的精神不同方式的表达。
梵高一生是不幸的,这已是众所周知,可是在和提奥的来往书信中,梵高对自己的困难处境只有倾述,偶尔会有抱怨,而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改变糟糕处境的决心,生命后期即使是受到病痛折磨也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当梵高在波里纳日传教被教会解聘那一刻起,也只有绘画才能实现梵高心中的理想了。在梵高绘画作品中最多的就是风景和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这类题材的作品也是最能体现梵高对生活的热爱。 《向日葵》在梵高的绘画作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向日葵,一谈到向日葵,无人不晓,在梵高的绘画作品中最多的用黄色来表现一些事物,象征着阳光、象征着希望,梵高跳动笔触,象征着到梵高内心燃起的希望的火焰,和他在困境对爱追求中永不放弃的精神。《向日葵》是梵高最为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是梵高在阿尔时期的作品,大约有十二幅,大都作于1888年8月至9月。阿尔的夏天阳光灿烂,到处是古金色,古铜色和硫磺的黄色,由于四周遍地都种满向日葵,更是灿烂的金黄,这样的景色激起了梵高对大自然狂热的感情和对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的憧憬。从梵高这时期给提奥的书信中,可以了解到梵高当时的心情,除了对生活,艺术的热爱之外别无其他。《向日葵》系列画是梵高艺术中辉煌的成果,十二幅《向日葵》中,每一幅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含有某种人生的寓意,在这系列画中,梵高探索了一种颜色的色调的多样变化,使之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借鉴了日本版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强烈而鲜亮的色彩,平涂而每一阴影的笔法以及装饰性的安排,蕴含了这位苦难画家的全部感情,表达了他内心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爱以及艺术的爱。
《黄房子》同样,《黄房子》也是梵高的代表作品,从中可以看出梵高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黄房子”是梵高在阿尔的住处,梵高对此房子作了精心的布置和装修,一方面是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另一方面是希望新的生活有个美好的开始。在这幅画中,画面被分成蓝色和黄色两个部分,天空是深钴蓝色,没有一丝云彩,没有一处阴影,显得无边无际,天空虽然没有太阳,可是房子和道路一片柠檬黄色,整个画面气氛静谧,充满梦幻之感,表达了梵高对新住处的喜爱和建立“南方画室”的信心。梵高用绘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热爱,这实际上是梵高继承并延展了耶稣基督博爱的精神。
4结语
纵观梵高一生,梵高具有多重身份,每种身份都体现着爱的精神,梵高以这种精神用不同的形式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正因为如此,当后世的芸芸众生去读梵高留下浩繁的书信时无不被感动,又在这种的精神指引下去解读梵高的绘画艺术,去挖掘被遮蔽很久了的绘画的本质,为以后的绘画艺术找到了一条通向彼岸世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治贵. 阅读凡.·高[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2]魏本. 拜师凡·高[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奥夫沙罗夫.凡·高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关键词】爱的精神;油画;梵高对于当代从事艺术工作或者艺术爱好者来说拥有爱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爱的精神不仅使自己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而且能让自己的艺术保持正确的方向。
1爱的信仰
一个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及其周围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个人思想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而思想又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从梵高所处文化氛围与他的生活阅历可以看出梵高的精神信仰——基督教信仰。1853年,梵高生于荷兰北部布拉邦省津德尔特村庄的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梵高的父亲和几个叔叔都是基督教的牧师。梵高的父母希望梵高长大后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神职人员,梵高就在浓厚的基督教文化熏陶中成长。当时的荷兰乃至梵高生活过的英国、法国、比利时都有着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氛围,牧师在当时荷兰社会中扮演着文化领袖的角色,虽然大多数牧师多才多艺,身兼数职,从事许多工作,但是更多的是传播神学,由此可见基督教文化对梵高的影响是侵润性的。
从梵高的书信中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是梵高一生虔诚而狂热的信仰。耶稣基督是专为解救世人的苦难才来到人间的,无私与博爱是人类赋予基耶稣督最高的人格典范,梵高在耳濡目染中继承了耶稣基督的无私与博爱。《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集中体现,从现有的资料看,梵高第一次失恋后就经常阅读《圣经》,对《圣经》的专研可以说是到了疯狂的地步,把《圣经》当成了重要精神支柱,梵高不止一次地提到过《圣经》教会了他爱。梵高生活在此种文化氛围,对于他信奉基督教及对其的虔诚是不容置疑的。正是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才拥有了爱的信仰,使得梵高拥有一颗虔诚、挚热的心,并伴随着他的一生,影响着他之后的绘画创作题材与艺术思想的倾向。
2爱的体现
理想是每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可能从他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从早些年时的幻想和人生缺憾中逐步确立自己的理想。为实现理想每一个人都会穷其一生努力去拼搏,直至理想的实现,换句话说,理想凝聚着每一个人的全部成长经历。1879年梵高在波里纳日传教时被教会以热情过度为由解聘,梵高“侍奉上帝”的愿望,彻底的破灭了。梵高放弃了仿效耶稣基督朝圣的道路。次年决定以绘画为业,成为一名画家,以绘画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爱的信仰与追求。梵高通过绘画作品表达着他的爱的精神,他习画初期大部分作品都是表现下层阶级人的生活状态与环境,从他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他对这些人的同情和关爱。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梵高即使不能成为一名牧师,却以另一个身份扮演着牧师的角色,坚持不懈的传播着他的爱的精神。
《教堂墓地和老教堂塔》一个画家的牧师,梵高的绘画作品中蕴含着基督教的影子。作为宗教圣地的教堂在梵高的绘画作品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如以教堂为主体的作品《教堂墓地和老教堂塔》、《奥弗的教堂》,及其与各种生活题材组合在一起的绘画作品《背麻袋的矿工》、《挖地者》、《星月夜》。一般来说,教堂在绘画作品中的出现屡见不鲜,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不过大部分是为了构图需要,取其垂直特性,但是,梵高使用教堂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出于构图上的需要,而是从图像功能上使用它。教堂与土地、劳作、汗水、面包的结合极具基督教宿命色彩,这实际上是梵高在无法通过仿效基督去践行基督的无私与博爱之后以艺术的方式去传播基督的无私与博爱。
在习画初期主要受到荷兰传统绘画的影响,画面是传统的棕褐色色调,到了巴黎受到了印象派绘画理念的影响之后,画面开始变得明亮,到了阿尔又受到日本版画的影响。但是在梵高一生绘画中,有两个画家(浪漫主义代表画家德拉克洛瓦、巴比松画派画家米勒)影响深远,尤以米勒为主,即梵高不但学习他的绘画技巧还学习他的绘画经验,将米勒耕耘过的“农民与土地”的绘画主题继承了下来,如《织布工人》、《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梵高以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传播他的爱,亲身践行,以真实表现农民生活场景来反映下层人生活的艰辛,同时也体现出了梵高对他们的同情与关爱。《吃土豆的人》是梵高早期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梵高是在1885年,离开父母家后,在村子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当作自己画室完成的,梵高此目的很明显,就是深入乡村的心脏,画乡村的生活来真实体现自己爱的精神信仰。为了画好这幅《吃土豆的人》,梵高整个冬天埋头苦干,与农民同吃同住,一起在地里干活,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才定稿完成。梵高是想通过绘画来表达劳动人民的纯朴,勤劳这一思想,同时也体现了梵高对下层贫困劳动同人民的同情与关爱。《织布工人》是梵高决定做一名画家时,从波里纳日步行几十公里去拜访一位画家的路途中看到的生活情景,当梵高走进织工的茅屋,看到他们的凄凉时,他怀着深深的敬意和同情。1883年12月,梵高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画中织布工人坐在中间,看上去手脚笨拙,面目丑陋,表情迟钝,梵高画笔表现了织布工人的困境,表达了画家对织工令人堪忧的处境的关切和同情。
3爱的延展
梵高生前的绘画艺术始终没有得到社会的理解,直到梵高逝世若干年后,梵高写给提奥的书信由约翰娜整理发表,人们才通过这些资料慢慢的了解梵高的绘画艺术。在给提奥的书信中梵高很多次提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强烈的愿望都是梵高炽热的爱的精神不同方式的表达。
梵高一生是不幸的,这已是众所周知,可是在和提奥的来往书信中,梵高对自己的困难处境只有倾述,偶尔会有抱怨,而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改变糟糕处境的决心,生命后期即使是受到病痛折磨也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当梵高在波里纳日传教被教会解聘那一刻起,也只有绘画才能实现梵高心中的理想了。在梵高绘画作品中最多的就是风景和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这类题材的作品也是最能体现梵高对生活的热爱。 《向日葵》在梵高的绘画作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向日葵,一谈到向日葵,无人不晓,在梵高的绘画作品中最多的用黄色来表现一些事物,象征着阳光、象征着希望,梵高跳动笔触,象征着到梵高内心燃起的希望的火焰,和他在困境对爱追求中永不放弃的精神。《向日葵》是梵高最为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是梵高在阿尔时期的作品,大约有十二幅,大都作于1888年8月至9月。阿尔的夏天阳光灿烂,到处是古金色,古铜色和硫磺的黄色,由于四周遍地都种满向日葵,更是灿烂的金黄,这样的景色激起了梵高对大自然狂热的感情和对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的憧憬。从梵高这时期给提奥的书信中,可以了解到梵高当时的心情,除了对生活,艺术的热爱之外别无其他。《向日葵》系列画是梵高艺术中辉煌的成果,十二幅《向日葵》中,每一幅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含有某种人生的寓意,在这系列画中,梵高探索了一种颜色的色调的多样变化,使之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借鉴了日本版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强烈而鲜亮的色彩,平涂而每一阴影的笔法以及装饰性的安排,蕴含了这位苦难画家的全部感情,表达了他内心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爱以及艺术的爱。
《黄房子》同样,《黄房子》也是梵高的代表作品,从中可以看出梵高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黄房子”是梵高在阿尔的住处,梵高对此房子作了精心的布置和装修,一方面是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另一方面是希望新的生活有个美好的开始。在这幅画中,画面被分成蓝色和黄色两个部分,天空是深钴蓝色,没有一丝云彩,没有一处阴影,显得无边无际,天空虽然没有太阳,可是房子和道路一片柠檬黄色,整个画面气氛静谧,充满梦幻之感,表达了梵高对新住处的喜爱和建立“南方画室”的信心。梵高用绘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热爱,这实际上是梵高继承并延展了耶稣基督博爱的精神。
4结语
纵观梵高一生,梵高具有多重身份,每种身份都体现着爱的精神,梵高以这种精神用不同的形式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正因为如此,当后世的芸芸众生去读梵高留下浩繁的书信时无不被感动,又在这种的精神指引下去解读梵高的绘画艺术,去挖掘被遮蔽很久了的绘画的本质,为以后的绘画艺术找到了一条通向彼岸世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治贵. 阅读凡.·高[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2]魏本. 拜师凡·高[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奥夫沙罗夫.凡·高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