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vewpyc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结合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与教学科目的知识规律和特点。现阶段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旺盛时期,对未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教学服务。
  一、积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容易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积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老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在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双方有效交流、互相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思考来源于质疑,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思维的开端,也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围绕教学任务,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
  首先,教师提问。这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每一节课都是由许多问题组成的。关键是提问的技巧。一个富有挑战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说,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文章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如果将“已”和“了”去掉可以吗?这两个字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学生们把这两个字去掉,仔细揣摩之后能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情,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学习的兴趣。
  其次,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和课本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并且培养学生们敢于提问的意识、学会提问的方法,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进行《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提出问题。很多学生都会针对文中的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提问。在这句话中,“大约”和“的确”一个表示猜测、一个表示肯定,用在同一句话中不是相互矛盾吗?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接指出孔乙己已经死了,但是他是怎么死的?造成这个结局的最终根源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心中的疑问。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成功地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盛开了美丽的花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等向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带动学生们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眼睛看、嘴巴说、头脑想、耳朵听,成功地将静止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知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欣赏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尤其是将教学中难以用语言直接描述的意和情用直观的手段呈现出来,在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进行《小石潭记》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在上课前可以收集整理许多图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来欣赏这些生动的画面,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视觉、听觉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学生们可以在视频和图片以及音乐中领悟到小石潭的“清”“幽”“雅”,体会到作者的“乐忧相间”的心情。这样声情并茂的教学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们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由于学生的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了学生之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差别。在传统的教学中,忽略了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别,导致班级内部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学习产生恐惧,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信心,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不同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计划的实施和作业的布置以及考试考核。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由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有了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和老师的肯定与赞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会不断提高,进而内化为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现阶段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特点,从四个大的方面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电教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加广泛,课堂教学也越来越离不开电教技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有效的利用电教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但前提必须是要正确认识电教技术。  一、对电化教学的认识  从其字面意义上不难看出,外语电化教学应该涵盖着媒体教学与语言教学两大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心理学、信息论、教育学、控制论等原理,通过电教媒体将教学中一些抽象的内容,利用声、色、形、景展示出来,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这也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信息技术来学英语习已成为一种新的模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怎样教”到“怎样学”转移。网络辅助语言教学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模式随之诞生,在教学中不仅有“教师—学生”的共同学习,还有“学生—计算机”这样的双向交流,不但改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也很好的弥补了传统英
小班化教学在教育界中越来越流行。因为无论是课本内容的改变、学生们认识新事物的规律,还是我们现代课堂教育的价值取向,都要求我们按照现代教学新课程的标准,探索出更合适、高效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对初中小班化英语教学的认识  我国从2001年开始中、高考必须考英语听力,这样更体现出小班化教学的重要。由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小班级要比大班级的教学效果好,因为
英语语法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往往是教师花大量时间讲解语法知识,归纳语法规则,而学生则是机械操练,被动记忆。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也有这样的体会,通常语法课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在反馈中还出现比较多的错误。所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存在有这样的困惑:初中英语教学中要不要重点讲语法,该如何教语法?  众所周知,在一个非母语学习环境中学习一门外语,脱离对有关
给学生作文写评语在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评价,包括写作特点、思想内容、语言特色等;也是教师和学生在一篇作文层面上的心灵沟通,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作文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教师准确、全面、公正的评语密切相关。  好的批语,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其意义远远超出评语本身。而且这种笔头的交流往往能比当面的交流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作为语文
语文教学承载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也能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系统的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及文字功底,应逐渐培养、强化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培养学习兴趣,为提升语文能力打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兴趣同样重要。很多学生觉得语文学习较难,不知道如何敲开那扇门,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渐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合作学习是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但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引领学生有效合作,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出了如下途径,以供参考。  一、优化小组组合,促进有效合作  在有效合作学习中,合作小组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强化合作学习效果,教师需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不把语言和应用它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深入了解。文化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科技成就等;交际文化包括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学习知识文化,又要加强渗透交际文化,如:称呼、打招呼、告别、询问、致歉、感谢、恭维与赞扬等。我国“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的历史使命。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现行的初中牛津版英语教材蕴含丰富的环保教育的素材,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积极地把环保教育引进英语课堂,给学生传授环保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价值观,形成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活动中面临的迫切任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可以得到训练和发展的。近几年,高考已加强了对创新意识的考查,要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有创新的体验。对于高中生而言,在一定的思维层面上产生新感觉、新发现,就能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要求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勇于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