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其生态旅游效益从经济与生态服务功能两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并依据评价结果,探析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模式。
关键词:王朗 自然保护区 旅游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30-02
一、王朗概况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山系腹心地带,属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玛拉雅——横断山区,保持了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原始性名扬中外。
王朗生态旅游项目从1998年开始确立,2000年开始正式接待游客。王朗的生态旅游在2001年9月通过了“自然与生态旅游认证项目(NEAP)”的国际生态旅游认证。王朗的案例被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基准向世界生态旅游大会(2002年9月,加拿大魁北克)推荐。四川省也把王朗作为省内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示范点。
二、王朗生态旅游的經济效益评价
根据王朗保护区管理处提供的1997—2004年度的保护区生态旅游收入,以及平武县1997—200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产值,得到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指标值(表2-1):
表2-1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指标值
Table2-1 Targets’ numerical value of economic value
本文采用SPSS13.0,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8年——2004年的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指标降维处理,按照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提取2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98.722%。但初始载荷矩阵结构不够简单,公因子的典型代表量不突出,无法对公因子解释和命名。故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表2-2),以及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2-3)。
表2-2 旋转后公共因子特征值和贡献率
Tab.2-2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表2-3 旋转后公共因子提取结果
Tab.2-3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由表2-3可知:生态旅游收入、生态旅游收入占县GDP比重、生态旅游收入占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F1上有较高载荷,这3个指标反映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总量的贡献度,故F1为生态旅游经济总量贡献因子;生态旅游收入年增长率、生态旅游收入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F2上有较高载荷,这2个指标反映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促进作用,故F2为生态旅游经济潜力促进因子。
为反映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综合情况,本文用回归法算出2个公因子得分,以每个公因子的贡献率为权数进行线性加权平均求和,得到1998年——2004年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F(表2-4),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F=60.259%*F1+38.463%*F2 (2-1)
表2-4 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
Tab.2-4 Factors’scores of each year
根据表2-4,得到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数据点折线图(图2-1)和F1与F2因子得分数据点折线图(图2-2)。
图2-1 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数据点折线图
Fig. 2-1 Broken line picture of economic value
图2-2 F1与F2因子得分数据点折线图
Fig. 2-2 Broken line picture of F1 and F2
由图2-1可知: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经过1998年和1999年的平稳发展,在2000年达到最低,之后直线上升,于2001年达到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以来的最大值。从2002年到2004年,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直线下降,2004年的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值稍高于1998与1999年。
综合表2-1,图2-1和图2-2,本文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情况分析如下:
1.由表2-1可知,虽然2001年有三项指标值(即生态旅游收入、生态旅游收入占县GDP比重、生态旅游收入占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未达历史最高点,仅低于2002年,但其差距却不大。以差距最大的生态旅游收入为例,2002年的旅游收入仅为2001年的1.5倍;而2001年的生态旅游收入年增长率、生态旅游收入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两项指标值却为历史最高水平,前者为2002年的36倍,后者为2002年的3倍,故2001年的生态旅游资源经济综合价值为历史最高水平。
由图2-2亦可知,表征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总量贡献度的F1在2001年虽然达到历史最高,但表征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促进作用的F2却于2001年降为历史最低;2001年与2002年在F1上的落差要远小于二者在F2上落差。
2.2000年由于保护区外道路及接待房屋的修建,且保护区处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因此这一年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总量贡献度与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促进度都处历史较低点,因此该年的生态旅游资源经济综合价值为历史最低。表2-1也表明2000年的五项经济指标皆为历史最低值(2000年的生态旅游收入年增长率极接近2003年的历史最低水平)。
3.在F1折线图上,由于2003年非典和区外电站建设的影响, 2003年较2002年有大幅的下降,在F2上,2002年较2003年有所增长,但其涨幅远小于在F1上的降幅;2004年较2003年在F1与F2上都为降低,因此反映在图2-1上,生态旅游资源经济综合价值在2003与2004年皆为下降。
上述分析表明,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总量贡献度(F1)和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促进度(F2)皆作用于生态旅游资源综合经济价值F。但F1与F2对F的作用力孰重孰轻?
1.对F、F1、F2进行相关分析:F2与F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7,而F1与F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99。结果显示,与F1相比,F2与F的相关性要更密切。
2.本文运用Q型聚类,以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F为自变量,采用组间连接法和欧氏平方距离法对F值分类,分类结果如下:第一类为1998、1999、2000、2004四年。这四年里,F值虽有波动,但幅度不大,为相对稳定期;第二类为2002、2003两年。这两年里,F值直线下降,为下降期;第三类为2001年。这一年,F值增幅最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本文以F1、F2为自变量,分类结果G为因变量,进一步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分析中共提取出两个维度的判别函数,其中第一个函数解释了所有变异的99%,Wilks’Lambda值为0.002,P<0.001,第二个函数的P值为0.06,故标准化判别函数式为:
G=2.061F1+2.259F2(2-2)
分析⑴、⑵表明:与F1相比,F2与F相关度高,对F值的特征归属影响力大,即通过F2值的变化,可更显著、更快速地提升或降低生态旅游资源综合经济价值;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改善地区经济结构。
三、王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根据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资料,王朗自然保护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7833.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4115.2公顷,无林地892.6公顷,疏林地980.4公顷,灌木林地1845.0公顷;非林业用地14463.8公顷。因此王朗自然保护区实际森林面积为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三者的面积之和:16940.6公顷。因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属温带森林,根据Costanza等人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系数302USD/hm2*a1,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5116061.2美元/年,约合人民币4246.33万元/年,是保护区1997年——2004年生态旅游收入总和的28倍,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价值主要在于其自身固有的经济价值(包括食物、原材料、遗传资源)和生态效益(包括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分调节、水分供给、侵蚀控制、土壤形成、养份循环、废物处理、生物控制等)。
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来说,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主要在于其生态效益。
四、王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1.小众型、小规模的开发模式。王朗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并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小众型、小规模的开发模式”是确保王朗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确保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小众旅游”是指针对细分了的旅游目标市场中某一类或某几类旅游者的需求、特点、心理、习惯开发设计的旅游活动。“小众旅游”中的“小众”一词源于现代传播学和营销学,是指对某一类旅游产品具有独特和持久兴趣的旅游者。他们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在生活方式、旅游兴趣、受教育程度、经济能力方面完全符合该类旅游产品的特点,是该类产品的重度使用者。研究表明,作为生态旅游受众的生态旅游者具有收入高、花费大的特点,他们比传统旅游者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因此,通过吸引具有高附加值的国内、国际生态旅游者,可在确保旅游收入,提升經济效益的基础上,有效保护环境与脆弱的生态系统。
同时,小规模的开发既适应保护区资金不足和游客承载量较小的条件,又能把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也便于及时根据游客需求调整旅游经营,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适宜方式。
2.王朗生态旅游的经济作用——切实提升经济发展潜力的手段。旅游业作为平武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王朗自然保护区作为平武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可避免的过分看中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经济总量,片面追求旅游收入,单纯的以经济总量贡献度来衡量保护区生态旅游经济效用。但是本文研究表明,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因此,生态旅游业经济的效能不应只是简单的作为一个增加地区GDP或财政收入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一个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刺激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切实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途径和桥梁。
正确认识生态旅游经济效用所在,有利于避免保护区迷失“生态旅游”开发的方向,使“生态旅游”沦为“粗放的自然旅游”(这类旅游没有科学的规划设计,也未贯彻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理念,尽管也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严格意义上说只能是一种粗放的自然旅游),回到一味追求经济总量最大化的老路上;有利于正确的、最大化的发挥生态旅游经济价值;有利于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连玉銮,石应平.关于小众型生态旅游及其适应性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5(3)
2.连玉銮.生态旅游的“小众”模式管窥——从王朗等自然保护区的实践谈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陈佑平,蒋仕伟,尹萍.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案例[Z].2005
(作者单位:太原大学旅游系 山西太原 030009)
(责编:贾伟)
关键词:王朗 自然保护区 旅游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30-02
一、王朗概况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山系腹心地带,属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玛拉雅——横断山区,保持了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原始性名扬中外。
王朗生态旅游项目从1998年开始确立,2000年开始正式接待游客。王朗的生态旅游在2001年9月通过了“自然与生态旅游认证项目(NEAP)”的国际生态旅游认证。王朗的案例被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基准向世界生态旅游大会(2002年9月,加拿大魁北克)推荐。四川省也把王朗作为省内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示范点。
二、王朗生态旅游的經济效益评价
根据王朗保护区管理处提供的1997—2004年度的保护区生态旅游收入,以及平武县1997—200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产值,得到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指标值(表2-1):
表2-1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指标值
Table2-1 Targets’ numerical value of economic value
本文采用SPSS13.0,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8年——2004年的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指标降维处理,按照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提取2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98.722%。但初始载荷矩阵结构不够简单,公因子的典型代表量不突出,无法对公因子解释和命名。故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表2-2),以及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2-3)。
表2-2 旋转后公共因子特征值和贡献率
Tab.2-2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表2-3 旋转后公共因子提取结果
Tab.2-3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由表2-3可知:生态旅游收入、生态旅游收入占县GDP比重、生态旅游收入占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F1上有较高载荷,这3个指标反映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总量的贡献度,故F1为生态旅游经济总量贡献因子;生态旅游收入年增长率、生态旅游收入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F2上有较高载荷,这2个指标反映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促进作用,故F2为生态旅游经济潜力促进因子。
为反映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综合情况,本文用回归法算出2个公因子得分,以每个公因子的贡献率为权数进行线性加权平均求和,得到1998年——2004年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F(表2-4),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F=60.259%*F1+38.463%*F2 (2-1)
表2-4 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
Tab.2-4 Factors’scores of each year
根据表2-4,得到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数据点折线图(图2-1)和F1与F2因子得分数据点折线图(图2-2)。
图2-1 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数据点折线图
Fig. 2-1 Broken line picture of economic value
图2-2 F1与F2因子得分数据点折线图
Fig. 2-2 Broken line picture of F1 and F2
由图2-1可知: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经过1998年和1999年的平稳发展,在2000年达到最低,之后直线上升,于2001年达到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以来的最大值。从2002年到2004年,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直线下降,2004年的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值稍高于1998与1999年。
综合表2-1,图2-1和图2-2,本文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情况分析如下:
1.由表2-1可知,虽然2001年有三项指标值(即生态旅游收入、生态旅游收入占县GDP比重、生态旅游收入占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未达历史最高点,仅低于2002年,但其差距却不大。以差距最大的生态旅游收入为例,2002年的旅游收入仅为2001年的1.5倍;而2001年的生态旅游收入年增长率、生态旅游收入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两项指标值却为历史最高水平,前者为2002年的36倍,后者为2002年的3倍,故2001年的生态旅游资源经济综合价值为历史最高水平。
由图2-2亦可知,表征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总量贡献度的F1在2001年虽然达到历史最高,但表征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促进作用的F2却于2001年降为历史最低;2001年与2002年在F1上的落差要远小于二者在F2上落差。
2.2000年由于保护区外道路及接待房屋的修建,且保护区处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因此这一年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总量贡献度与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促进度都处历史较低点,因此该年的生态旅游资源经济综合价值为历史最低。表2-1也表明2000年的五项经济指标皆为历史最低值(2000年的生态旅游收入年增长率极接近2003年的历史最低水平)。
3.在F1折线图上,由于2003年非典和区外电站建设的影响, 2003年较2002年有大幅的下降,在F2上,2002年较2003年有所增长,但其涨幅远小于在F1上的降幅;2004年较2003年在F1与F2上都为降低,因此反映在图2-1上,生态旅游资源经济综合价值在2003与2004年皆为下降。
上述分析表明,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总量贡献度(F1)和生态旅游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促进度(F2)皆作用于生态旅游资源综合经济价值F。但F1与F2对F的作用力孰重孰轻?
1.对F、F1、F2进行相关分析:F2与F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7,而F1与F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99。结果显示,与F1相比,F2与F的相关性要更密切。
2.本文运用Q型聚类,以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得分F为自变量,采用组间连接法和欧氏平方距离法对F值分类,分类结果如下:第一类为1998、1999、2000、2004四年。这四年里,F值虽有波动,但幅度不大,为相对稳定期;第二类为2002、2003两年。这两年里,F值直线下降,为下降期;第三类为2001年。这一年,F值增幅最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本文以F1、F2为自变量,分类结果G为因变量,进一步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分析中共提取出两个维度的判别函数,其中第一个函数解释了所有变异的99%,Wilks’Lambda值为0.002,P<0.001,第二个函数的P值为0.06,故标准化判别函数式为:
G=2.061F1+2.259F2(2-2)
分析⑴、⑵表明:与F1相比,F2与F相关度高,对F值的特征归属影响力大,即通过F2值的变化,可更显著、更快速地提升或降低生态旅游资源综合经济价值;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改善地区经济结构。
三、王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根据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资料,王朗自然保护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7833.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4115.2公顷,无林地892.6公顷,疏林地980.4公顷,灌木林地1845.0公顷;非林业用地14463.8公顷。因此王朗自然保护区实际森林面积为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三者的面积之和:16940.6公顷。因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属温带森林,根据Costanza等人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系数302USD/hm2*a1,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5116061.2美元/年,约合人民币4246.33万元/年,是保护区1997年——2004年生态旅游收入总和的28倍,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价值主要在于其自身固有的经济价值(包括食物、原材料、遗传资源)和生态效益(包括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分调节、水分供给、侵蚀控制、土壤形成、养份循环、废物处理、生物控制等)。
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来说,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主要在于其生态效益。
四、王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1.小众型、小规模的开发模式。王朗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并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小众型、小规模的开发模式”是确保王朗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确保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小众旅游”是指针对细分了的旅游目标市场中某一类或某几类旅游者的需求、特点、心理、习惯开发设计的旅游活动。“小众旅游”中的“小众”一词源于现代传播学和营销学,是指对某一类旅游产品具有独特和持久兴趣的旅游者。他们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在生活方式、旅游兴趣、受教育程度、经济能力方面完全符合该类旅游产品的特点,是该类产品的重度使用者。研究表明,作为生态旅游受众的生态旅游者具有收入高、花费大的特点,他们比传统旅游者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因此,通过吸引具有高附加值的国内、国际生态旅游者,可在确保旅游收入,提升經济效益的基础上,有效保护环境与脆弱的生态系统。
同时,小规模的开发既适应保护区资金不足和游客承载量较小的条件,又能把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也便于及时根据游客需求调整旅游经营,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适宜方式。
2.王朗生态旅游的经济作用——切实提升经济发展潜力的手段。旅游业作为平武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王朗自然保护区作为平武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可避免的过分看中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经济总量,片面追求旅游收入,单纯的以经济总量贡献度来衡量保护区生态旅游经济效用。但是本文研究表明,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因此,生态旅游业经济的效能不应只是简单的作为一个增加地区GDP或财政收入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一个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刺激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切实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途径和桥梁。
正确认识生态旅游经济效用所在,有利于避免保护区迷失“生态旅游”开发的方向,使“生态旅游”沦为“粗放的自然旅游”(这类旅游没有科学的规划设计,也未贯彻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理念,尽管也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严格意义上说只能是一种粗放的自然旅游),回到一味追求经济总量最大化的老路上;有利于正确的、最大化的发挥生态旅游经济价值;有利于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连玉銮,石应平.关于小众型生态旅游及其适应性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5(3)
2.连玉銮.生态旅游的“小众”模式管窥——从王朗等自然保护区的实践谈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陈佑平,蒋仕伟,尹萍.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案例[Z].2005
(作者单位:太原大学旅游系 山西太原 030009)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