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从细微处解读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ng_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要想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思考角度必须由单一转变为多元,由教师的视角转为站在学生的视角来解读文本,并注重方法的指导。
  一、学生——文本解读的视角对象
  在解读文本时,教师第一步要明确的是学生,因为学生是解读文本的最终对象。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会用怎样的方法来读懂文本,学生阅读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困难?遇到问题和困难,又会怎样去解决?作为教师如何在读书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且有效的帮助与指导?这是一种预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研读过程,这样我们才能变教法为学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虽是学生为主体,但学生与教师并不是孤立发展的,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文本解读的同时也能推动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走进文本对话前,总会有一些感兴趣或存疑的问题,教师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文本,与作者和编者进行一次全新视角的对话,进行解惑答疑。这样可以促使教师开阔思路,更全面更深入理解文本。也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去设计课堂,才能紧贴语文教学的脉搏,才真正具备教学的意义。
  二、教师——文本解读的指引因素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因其特殊的角色定位,对阅读内容和阅读目的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教师的文本解读因而也具有其独特性。教师阅读的是“课文”,是以“教学”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性阅读”。
  首先,要培养“多维目标意识”。教师解读教材,不光要读懂课文,还要仔细琢磨单元提示,确认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利于在教学设计时做到“立主脑”、“减头绪”,真正把握课堂所承担的教学任务。
  其次,要培养“文本加工意识”。对教材中解读难度比较大的文本,尤其是现代文的解读,教师应把自己阅读教材的体悟,钻研教材的心得,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把教材、自己和学生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行之有效的“导读思路”和“阅读策略”。这样的阅读指导,既依托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基于教材,同时又高于教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积淀和语文生命的充实、丰满。
  再次,要培养“独立生成意识”。教师的文本解读是为课堂教学和学生阅读做准备的,是教学的基础。但是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围绕学生的学情、学习目标,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把对教材的独特意义的理解,特别要将对学生的理解纳入对教材的理解中。
  三、方法——文本解读的操作因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与其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或教参上的解读授于学生,不如教给学生自己解读文本的方法。对于如何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高林生认为:一是词句,二是文体,三是修辞,四是结构、节奏,五是文本的来龙去脉……方法的掌握。
  (1)文本解读首先从字、词、句等基本的言语材料的辨识、理解和记忆入手。关键词句、总结抒情句往往倾注作者的情感,常常一字传神,满篇生辉,因而也是探寻作者思想和精神世界的神秘通道。
  (2)文本的基本体裁有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的文学体裁有不同的表达风格。如诗歌《天上的街市》,有神奇的想象、有夸张的手法、有虚实的相生;如朱自清的《春》有正侧的结合、有感官的描写……我们可以从中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想象美。
  (3)修辞和情感往往密不可分,相得益彰。修辞是外壳,情感是内核。不同的修辞,往往表达情感的效果也会随之变化,有所不同,如排比通常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如《春》中对春花描写的排比句,就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对比有时能更鲜明地表现作者的爱憎情感,如《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和所有随从官员与说真话的小孩的不同的表现,通过对比,作者的褒贬感情更加强烈。
  (4)文本解读指向文本结构的状态。为了表达的需要,篇章结构有总分、起承转合、对比、情节发展的顺序等方面来安排材料的。因此,理清文本的结构,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把握文章的条理、脉络,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文本的解读就是课堂教学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它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不能泛泛而过,长期脱离文本的解读不仅把丰富的经典作品教条化、政治化、简单化,导致学生失去对生活的真实认识,失去对情感的勇敢面对,作文中只剩下假话、空话与公式。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舵手,掌握着行驶的方向和速度,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学会文本解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无谓牺牲。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自身的均衡发展,都需要语文教师正确的文本解读。
其他文献
“阅读理解”作为中考英语能力测试的一个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课程改革后,阅读理解题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题型上都丰富了许多,和生活结合得也更为紧密,广泛涉及到经济、风俗、文化、科学技术等;而题型上也由原来的单一的短文形式变成了新闻报道、广告、通知、表格等许多文体的结合,与生活更为贴近,让学生能开阔视野,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
介绍了一种新型民用防火防盗报警器.它可以有效地对非法侵入和火灾进行检测,并通过电话自动报警.着重介绍了这种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和硬件、软件的结构与功能.
古今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朗读。南宋朱熹云:“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叶圣陶也非常重视朗读,他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这一切都说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读”“品”“思”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在朗读中理解、品味、
初中生正处于对身边的事物非常好奇的年龄阶段,老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初中生这个心理特点,将每节英语课的教学设计成不一样的风格,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使得他们的求知欲望得以加强。初中英语的教学导入方式是因人而异的,它呈现着多样性,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不管对于哪一种导入方式的选择,都应该遵循趣味性、导向性、刺激性的原则,自然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激发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听、读是基础,说、写是目的,思是核心。如何突出思这个核心,那就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思考,而教会学生思考的关键就是提问引导。提问的目的是引导思考,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只有所提问题有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堂提问要把握关键,实现知识的正
中考英语试卷的最后一题是“读写综合”,该题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文字信息,而且能依据特定的交际目的写一篇短文。学生先从阅读材料中提取、整理信息,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用英语写一篇语言通顺准确、意思连贯、符合逻辑,词数80左右的短文。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汉译英,也不是随意发挥的命题作文,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能恰当运用所获信息来表达思想,再现生活经历、描述事物、发表观点等方面的能力。读写综合题同时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层出不穷,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场教学改革的盛宴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成为了主旋律,广大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以及组织过程中,给予学生高度的自主空间与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高效学习,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学生自主原则”,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之中提升学习领悟能力,较好地掌握相关内容。本文
在语文教学中信息的内容有两种:一是“文”的信息,即字、词、句、段等语言形式;二是“道”的信息,即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的作者的思路、意境等文章的精神风采。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透彻理解文章的词句、修辞和写作特点,才能掌握文章的精神实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题。  一、分析文章结构应重视信息的组合  在分析文章结构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对信息的选择和组合,既能防止信息的丢失,又利于对知识信息的
试卷检测,是阶段性教与学的一个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每次考试,我都对能体现学生能力和才华的优异解法,有创造性的新颖见解等予以表扬,同时,对考试失败的学生安抚、鼓励,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着重帮助他们分析解题错误的原因,帮他们分析是找不到解题的着手点,还是概念、性质不清,似懂非懂;是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还是知识点间的迁移能力不够;是情景设计看不懂,还是解决综合性问题
新课程理念对互动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堂提问是互动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如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这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提问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提问问题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把握好问题的适度性  课堂提问并不一定就能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还要求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