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师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现状和意识形态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状况整体较好,但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困惑,这是社会因素和高职院校自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职院校应通过强化党委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预测监控引领能力,搭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意识形态教育运行体系,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方法,构建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打好意识形态教育的“组合拳”。
关键词: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责任;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9-0090-05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管理重大问题研究课题“陕西高校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策研究”(2016ZH16J)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艳(1975-),女,陕西礼泉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习近平同志曾多次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肩负着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重任,是各种思潮交锋的重要战场,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因此,对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是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迫切需要。
一、调查概况介绍
为准确了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本研究选取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四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三所,普通高职院校一所。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现状和意识形态的教育现状两方面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5份,问卷回收率为97%。调查问卷随机发放,个别访谈一对一进行,调查结果可信度高。调查对象涵盖了高职院校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大学生。政治面貌和受教育程度见表1、表2。 调查对象身份、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覆盖全面,调查结果客观、准确。
表1被调查者的政治面貌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民主党派群众合计人数225210753485占比463C290%表2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博士硕士大学本科大专合计人数715494241485占比14184I60%二、调查相关数据分析
(一)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调查
1.制度层面认同状况调查。在“您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 这项调查中,678%的调查对象选择“认同,而且满意”,322%的调查对象选择“认同,但有些不满意”。在调查中,当问及“您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信心吗”,889%的调查对象表示“有信心”,99%的调查对象表示“说不清楚”。对“您认为现在人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吗”这一问题,901%的受访者表示“多数人拥护”,29%的受访者表示“少数人拥护”,还有7%表示“说不清楚”。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师生对现有社会制度和道路认同程度较好,但部分师生思想认识模糊,仍需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
2.理想信念认同状况调查。师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您的信仰是什么?”這项调查结果显示,8%的受访者选择没有信仰,28%选择信仰非马克思主义(如图1所示)。值得关注的是,在调查对象中,个别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其中,164%的受访者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离现实有些远或很遥远,和自己没多大联系或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大的话题。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受访者能够认识到理想信仰的重要性,但个别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对社会主义道路缺乏自信。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师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信仰危机。
图1师生信仰状况调查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度调查。在访谈中,26%的师生能够准确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59%的师生能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部分内容。在“三个倡导”中,受访者对社会层面的内容掌握最好。当问及“您为什么会谨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4%的访谈对象表示学校强制要求记忆,58%的受访者表示电视、网络、校园中出现次数太多,不经意间记住。79%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志、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在“您是否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南”这项调查中,仅有63%的师生选择了“是”。受访者认为影响人们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原因依次为“社会变革时期,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的作用和影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高的认知度,但情感认同和自身践行仍有待加强。
(二)意识形态教育现状调查
1.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调查。在对高职院校领导干部的访谈中,90%的领导干部认为意识形态斗争具有长期性,敌对势力会运用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敏感问题诋毁党的政策,干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对“您认为西方敌对势力会对您所在的学校师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吗”这一问题,98%的访谈对象认为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渗透。当问及“您认为西方敌对势力会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绝大部分受访对象认为会通过好莱坞文化、网络进行渗透。对“您认为西方敌对势力会通过学术交流或慕课平台对师生进行渗透吗”这一问题,只有45%的受访者认为可能会。在访谈中发现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缺乏数据储存、利用的习惯和意识。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有足够的认识,但意识形态甄别能力不强,导向能力不足,把控能力不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2.意识形态教育效果调查。当课题组在调查中问及“您对当前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效果是否满意”时,受访者中明确表示满意的仅占381%,表示不满意的占491%。“您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是否满意”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满意度调查在“思想政治课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效果如何”这项调查中,只有254%的受访者选择了“很好”。在访谈中,调查对象反映思想政治课面对社会变革时期存在的问题刻意回避,不能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容易产生理论和现实不一致的想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抵触和怀疑情绪。在“你认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最需要强化哪些方面”这项调查中,54%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强化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38%的调查对象选择“强化意识形态体验式教育”。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开展的有限的实践教育中常常以党、团活动的方式进行,还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问题,“为了活动而活动”现象比较普遍,导致活动吸引力不强,参与度不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师生普遍对当前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和效果满意度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意识形态教育中没有完全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3.意识形态教育参与度调查。意识形态受教育者的参与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在本次调查中,88%的受访者认为在高校应该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但当问及“如果学校邀请地方主要党政领导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讲座你会去吗”,只有30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一定会去,54%的受访者表示有时间会去,而且151%的受访者表示对此没有兴趣不会去,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的事情表示很讨厌。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调查对象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学校领导研究、思政课老师和学生辅导员考虑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794%受访对象认为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主要应发挥好政工干部、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这三支工作队伍的作用。在调查中也发现高职院校的个别教师理想信仰不坚定、政治定力不够、政治敏锐性不强,存在公开宣扬西方腐朽落后思想的不良现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参与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4.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方法调查。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对教育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培训班、报告会、第二课堂、思想政治课理论课等方式。在访谈中,当问及“对学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有什么意见和建议”,69%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创新教育形式,改善教育方法。在“你认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存在的最大问题”的调查中,48%的受访者认为是“空话太多”,35%的受访者认为是“内容抽象”。可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着不良文风不接地气情况。“你乐于接受哪些形式的意识形态教育”的调查结果则表明,目前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见图3)。单纯的理论教育效果不理想,应与新媒体手段和实践活动等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
图3师生乐于接受的意识形态教育形式调查三、调查结论分析
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师生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上积极健康,认同度较高,但存在认同概念化趋势、情感认同不足、自身践行不够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积累、凸显,并交织叠加。但高职院校师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还不能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客观认知和理性分析,而社会、学校的正面教育引导乏力。二是各种思潮的涌动对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挑战。社会上一些低级媚俗的文化涌入和各种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师生出现思想上的困惑和迷茫。三是西方意识形态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借助项目资助、合作办学、学术交流等“外衣”对校园进行强力渗透,一些“输出价值”隐性灌输到各类教育活动中,使师生产生盲目的崇拜心理,动摇了思想认同。四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一些非主流思潮在网络空间拓疆扩土,抢夺话语权,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构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冲击和挑战。
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有足够的认识,但意识形态导向能力不足,把控能力不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单一、方法陈旧、吸引力不强,师生普遍对教育内容和效果满意度不高。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大多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他们的专业能力较强,但意识形态工作经验和能力相对不足。面对西方思潮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应对能力不足,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没有把握主导权和主动权。其次,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体系,缺乏常态化运行机制和科学规范的顶层设计。“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理念尚未形成,在意识形态教育中没有形成有效合力。第三,高职院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当前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基本上照搬本科院校的经验和做法,未能结合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实际现状和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反思,导致意识形态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
四、加强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建议
全社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持久力量。高职院校要守好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打好意识形态教育“组合拳”,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强化党委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
党委是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核心,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高职院校党委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建好队伍,守住阵地。第一,强化责任意识。高职院校党委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锐性,提高思想认识,以高度的主责意识绷紧意识形态工作这根弦。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通过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绩效考核,提升高职院校党委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责意识。第二,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党(团)总支、党(团)支部上下联动四级纵向责任链条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政共同参与的横向责任链条,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体式工作格局。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横向责任部门分工明确,纵向责任单位层层落实责任,各责任部门同向同行,共同推进,形成上下贯通、职责分明的責任体系,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责任的顺利落实。第三,做好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党委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顶层设计与目标管理。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形势,解决突出问题,研究重点工作,构筑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切实种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第四,强化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甄别能力,提升意识形态导向能力和把控能力。 (二)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预测监控引领能力
针对信息化时代意识形态错综复杂的现状,高职院校要构建起符合校情的意识形态风险安全防控监督体系,建立统一协调、反应迅速的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针对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管控、疏导、防御、进攻等多种手段科学应对意识形态工作风险。第一,加强校园学术交流和课堂管理。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举办原则,落实活动管理责任制,严格审查各种学术讲座和论坛内容,充分了解讲座者背景,严防一些别有用心者通过报告会、论坛等方式对校园进行渗透。制定课堂监督制度,严守课堂教学的政治纪律和政治底线,防止个别老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播错误言论。第二,结合国情、校情,在特殊时段,建立舆情监控点,加强舆情动态追踪。加强对学生互动社区、qq群、贴吧的关注和监控,及时发现,及时应对,排除意识形态安全的隐患。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搜集、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异动研判师生思想动态,做好舆情预测和监控,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或心理干预。第三,对校园突发事件和师生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特别是负面新闻,主动发声,及时通过正面渠道澄清和说明,还原事件真相,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在关乎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敢于亮剑,主动出击,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划清是非界限,发展主流舆论,掌握话语权。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补缺位。第四,在师生中挖掘活跃分子,培养一批有理论、有担当、敢发声,能够引导舆论导向的“舆论大V”和“意见领袖”,让他们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放大器”、抵制错误思潮的“防火墙”。
(三)搭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意识形态教育运行体系
高职院校通常采用“2 1”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的校内理论学习和实训加一年的顶岗实习这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期往往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空白期”。高职院校要通过建立班主任负责制度、联合教育制度、定期巡回制度,加强顶岗实习期学生的教育管理。第一,明確班主任是顶岗实习期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班主任应通过手机、QQ、微信等沟通工具,加强和学生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引导。第二,高职院校可与顶岗实习学生数量较大的企业建立联合教育制度,定期相互沟通交流,相互配合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第三,利用寒暑假开展走进学生、走进家庭、走进企业的“三走进”活动,委派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走进实习企业,开展学生访谈、企业回访工作,疏导学生思想,关心学生生活、排解学生初入职场的压力。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落实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有效填补因为顶岗实习而造成的意识形态教育空白期。
(四)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和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改进方式方法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的现状,打造具有真理性、逻辑性,蕴含艺术因素和情感力量的思政课程。要结合高职学生思想实际转变话语体系,用中国理论、中国文化、中国成绩形象、直观、明了地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实现思想政治课政治话语、教材话语和“95后”青年学生话语体系的有效对接,激发学生的情感意志,让学生听得懂、信得过、记得住。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打破学科藩篱,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训过程之中,落实全员的育人机制。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结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寒暑假依据专业特点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传统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对国情实际、发展成就和社会变化的认知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在党团活动中,要从思想引领的角度深入研究策划活动主题,加强活动过程指导,并从理论认知的角度总结评判活动效果。要依托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
(五)抢占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制高点
网络是世界共同的文化产品,西方国家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开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职院校要积极应对传媒形态、传媒格局深刻变革带来的挑战,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特点,强化网络阵地建设,掌握网络舆论文化育人主导权,抢占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制高点。在学院官网建立意识形态教育版块和专栏,大张旗鼓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搭建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红色网站,旗帜鲜明宣传党的理论,传播党的大政方针,解答时政热点,弘扬主旋律,以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辐射力。借助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现代人喜爱的“网络舆论场”,通过移动化载体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主流价值观引入师生“掌上”和“心里”,引燃师生对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知回归。在校园内组建“网络文化工作室”“传媒协会”等新媒体组织,形成网络文化“中央厨房”,给师生烹饪美味、营养的网络文化大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同时要大力支持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开发具备声、色、光、画多种表现手段的微课堂,把枯燥的理论和形象生动的鲜活案例相结合,通过新媒体输送给学生,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觉和情感体验。
(六)构建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
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是人,构建一支立场坚定、素质过硬、理论扎实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这是夺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胜利的组织保证。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备“业师”“经师”和“人师” 的“三师”型教师。无论是理论课老师还是实践训练师傅,都能在自己的课堂守住意识形态教育“一段渠”。其次,充分调动学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青团干部、辅导员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理论、业务培训,提升这支队伍理论素质和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再次,营造良好氛围,让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教师能够有底气、有信心,在面对各种错误思潮时敢于亮剑、敢于发声。最后,抓好党员、团员和学生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骨干力量,在思想和行动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正能量,影响带动身边同学忠于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和思想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1-20.
[2]郑永廷,林伯海.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2015(4)∶10-14.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责任编辑:张晓妍】
关键词: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责任;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9-0090-05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管理重大问题研究课题“陕西高校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策研究”(2016ZH16J)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艳(1975-),女,陕西礼泉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习近平同志曾多次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肩负着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重任,是各种思潮交锋的重要战场,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因此,对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是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迫切需要。
一、调查概况介绍
为准确了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本研究选取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四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三所,普通高职院校一所。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现状和意识形态的教育现状两方面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5份,问卷回收率为97%。调查问卷随机发放,个别访谈一对一进行,调查结果可信度高。调查对象涵盖了高职院校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大学生。政治面貌和受教育程度见表1、表2。 调查对象身份、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覆盖全面,调查结果客观、准确。
表1被调查者的政治面貌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民主党派群众合计人数225210753485占比463C290%表2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博士硕士大学本科大专合计人数715494241485占比14184I60%二、调查相关数据分析
(一)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调查
1.制度层面认同状况调查。在“您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 这项调查中,678%的调查对象选择“认同,而且满意”,322%的调查对象选择“认同,但有些不满意”。在调查中,当问及“您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信心吗”,889%的调查对象表示“有信心”,99%的调查对象表示“说不清楚”。对“您认为现在人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吗”这一问题,901%的受访者表示“多数人拥护”,29%的受访者表示“少数人拥护”,还有7%表示“说不清楚”。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师生对现有社会制度和道路认同程度较好,但部分师生思想认识模糊,仍需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
2.理想信念认同状况调查。师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您的信仰是什么?”這项调查结果显示,8%的受访者选择没有信仰,28%选择信仰非马克思主义(如图1所示)。值得关注的是,在调查对象中,个别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其中,164%的受访者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离现实有些远或很遥远,和自己没多大联系或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大的话题。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受访者能够认识到理想信仰的重要性,但个别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对社会主义道路缺乏自信。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师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信仰危机。
图1师生信仰状况调查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度调查。在访谈中,26%的师生能够准确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59%的师生能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部分内容。在“三个倡导”中,受访者对社会层面的内容掌握最好。当问及“您为什么会谨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4%的访谈对象表示学校强制要求记忆,58%的受访者表示电视、网络、校园中出现次数太多,不经意间记住。79%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志、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在“您是否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南”这项调查中,仅有63%的师生选择了“是”。受访者认为影响人们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原因依次为“社会变革时期,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的作用和影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高的认知度,但情感认同和自身践行仍有待加强。
(二)意识形态教育现状调查
1.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调查。在对高职院校领导干部的访谈中,90%的领导干部认为意识形态斗争具有长期性,敌对势力会运用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敏感问题诋毁党的政策,干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对“您认为西方敌对势力会对您所在的学校师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吗”这一问题,98%的访谈对象认为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渗透。当问及“您认为西方敌对势力会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绝大部分受访对象认为会通过好莱坞文化、网络进行渗透。对“您认为西方敌对势力会通过学术交流或慕课平台对师生进行渗透吗”这一问题,只有45%的受访者认为可能会。在访谈中发现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缺乏数据储存、利用的习惯和意识。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有足够的认识,但意识形态甄别能力不强,导向能力不足,把控能力不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2.意识形态教育效果调查。当课题组在调查中问及“您对当前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效果是否满意”时,受访者中明确表示满意的仅占381%,表示不满意的占491%。“您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是否满意”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满意度调查在“思想政治课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效果如何”这项调查中,只有254%的受访者选择了“很好”。在访谈中,调查对象反映思想政治课面对社会变革时期存在的问题刻意回避,不能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容易产生理论和现实不一致的想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抵触和怀疑情绪。在“你认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最需要强化哪些方面”这项调查中,54%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强化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38%的调查对象选择“强化意识形态体验式教育”。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开展的有限的实践教育中常常以党、团活动的方式进行,还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问题,“为了活动而活动”现象比较普遍,导致活动吸引力不强,参与度不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师生普遍对当前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和效果满意度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意识形态教育中没有完全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3.意识形态教育参与度调查。意识形态受教育者的参与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在本次调查中,88%的受访者认为在高校应该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但当问及“如果学校邀请地方主要党政领导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讲座你会去吗”,只有30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一定会去,54%的受访者表示有时间会去,而且151%的受访者表示对此没有兴趣不会去,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的事情表示很讨厌。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调查对象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学校领导研究、思政课老师和学生辅导员考虑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794%受访对象认为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主要应发挥好政工干部、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这三支工作队伍的作用。在调查中也发现高职院校的个别教师理想信仰不坚定、政治定力不够、政治敏锐性不强,存在公开宣扬西方腐朽落后思想的不良现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参与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4.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方法调查。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对教育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培训班、报告会、第二课堂、思想政治课理论课等方式。在访谈中,当问及“对学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有什么意见和建议”,69%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创新教育形式,改善教育方法。在“你认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存在的最大问题”的调查中,48%的受访者认为是“空话太多”,35%的受访者认为是“内容抽象”。可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着不良文风不接地气情况。“你乐于接受哪些形式的意识形态教育”的调查结果则表明,目前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见图3)。单纯的理论教育效果不理想,应与新媒体手段和实践活动等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
图3师生乐于接受的意识形态教育形式调查三、调查结论分析
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师生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上积极健康,认同度较高,但存在认同概念化趋势、情感认同不足、自身践行不够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积累、凸显,并交织叠加。但高职院校师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还不能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客观认知和理性分析,而社会、学校的正面教育引导乏力。二是各种思潮的涌动对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挑战。社会上一些低级媚俗的文化涌入和各种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师生出现思想上的困惑和迷茫。三是西方意识形态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借助项目资助、合作办学、学术交流等“外衣”对校园进行强力渗透,一些“输出价值”隐性灌输到各类教育活动中,使师生产生盲目的崇拜心理,动摇了思想认同。四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一些非主流思潮在网络空间拓疆扩土,抢夺话语权,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构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冲击和挑战。
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有足够的认识,但意识形态导向能力不足,把控能力不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单一、方法陈旧、吸引力不强,师生普遍对教育内容和效果满意度不高。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大多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他们的专业能力较强,但意识形态工作经验和能力相对不足。面对西方思潮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应对能力不足,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没有把握主导权和主动权。其次,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体系,缺乏常态化运行机制和科学规范的顶层设计。“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理念尚未形成,在意识形态教育中没有形成有效合力。第三,高职院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当前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基本上照搬本科院校的经验和做法,未能结合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实际现状和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反思,导致意识形态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
四、加强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建议
全社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持久力量。高职院校要守好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打好意识形态教育“组合拳”,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强化党委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
党委是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核心,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高职院校党委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建好队伍,守住阵地。第一,强化责任意识。高职院校党委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锐性,提高思想认识,以高度的主责意识绷紧意识形态工作这根弦。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通过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绩效考核,提升高职院校党委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责意识。第二,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党(团)总支、党(团)支部上下联动四级纵向责任链条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政共同参与的横向责任链条,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体式工作格局。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横向责任部门分工明确,纵向责任单位层层落实责任,各责任部门同向同行,共同推进,形成上下贯通、职责分明的責任体系,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责任的顺利落实。第三,做好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党委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顶层设计与目标管理。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形势,解决突出问题,研究重点工作,构筑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切实种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第四,强化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甄别能力,提升意识形态导向能力和把控能力。 (二)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预测监控引领能力
针对信息化时代意识形态错综复杂的现状,高职院校要构建起符合校情的意识形态风险安全防控监督体系,建立统一协调、反应迅速的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针对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管控、疏导、防御、进攻等多种手段科学应对意识形态工作风险。第一,加强校园学术交流和课堂管理。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举办原则,落实活动管理责任制,严格审查各种学术讲座和论坛内容,充分了解讲座者背景,严防一些别有用心者通过报告会、论坛等方式对校园进行渗透。制定课堂监督制度,严守课堂教学的政治纪律和政治底线,防止个别老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播错误言论。第二,结合国情、校情,在特殊时段,建立舆情监控点,加强舆情动态追踪。加强对学生互动社区、qq群、贴吧的关注和监控,及时发现,及时应对,排除意识形态安全的隐患。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搜集、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异动研判师生思想动态,做好舆情预测和监控,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或心理干预。第三,对校园突发事件和师生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特别是负面新闻,主动发声,及时通过正面渠道澄清和说明,还原事件真相,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在关乎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敢于亮剑,主动出击,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划清是非界限,发展主流舆论,掌握话语权。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补缺位。第四,在师生中挖掘活跃分子,培养一批有理论、有担当、敢发声,能够引导舆论导向的“舆论大V”和“意见领袖”,让他们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放大器”、抵制错误思潮的“防火墙”。
(三)搭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意识形态教育运行体系
高职院校通常采用“2 1”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的校内理论学习和实训加一年的顶岗实习这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期往往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空白期”。高职院校要通过建立班主任负责制度、联合教育制度、定期巡回制度,加强顶岗实习期学生的教育管理。第一,明確班主任是顶岗实习期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班主任应通过手机、QQ、微信等沟通工具,加强和学生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引导。第二,高职院校可与顶岗实习学生数量较大的企业建立联合教育制度,定期相互沟通交流,相互配合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第三,利用寒暑假开展走进学生、走进家庭、走进企业的“三走进”活动,委派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走进实习企业,开展学生访谈、企业回访工作,疏导学生思想,关心学生生活、排解学生初入职场的压力。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落实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有效填补因为顶岗实习而造成的意识形态教育空白期。
(四)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和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改进方式方法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的现状,打造具有真理性、逻辑性,蕴含艺术因素和情感力量的思政课程。要结合高职学生思想实际转变话语体系,用中国理论、中国文化、中国成绩形象、直观、明了地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实现思想政治课政治话语、教材话语和“95后”青年学生话语体系的有效对接,激发学生的情感意志,让学生听得懂、信得过、记得住。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打破学科藩篱,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训过程之中,落实全员的育人机制。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结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寒暑假依据专业特点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传统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对国情实际、发展成就和社会变化的认知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在党团活动中,要从思想引领的角度深入研究策划活动主题,加强活动过程指导,并从理论认知的角度总结评判活动效果。要依托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
(五)抢占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制高点
网络是世界共同的文化产品,西方国家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开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职院校要积极应对传媒形态、传媒格局深刻变革带来的挑战,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特点,强化网络阵地建设,掌握网络舆论文化育人主导权,抢占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制高点。在学院官网建立意识形态教育版块和专栏,大张旗鼓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搭建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红色网站,旗帜鲜明宣传党的理论,传播党的大政方针,解答时政热点,弘扬主旋律,以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辐射力。借助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现代人喜爱的“网络舆论场”,通过移动化载体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主流价值观引入师生“掌上”和“心里”,引燃师生对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知回归。在校园内组建“网络文化工作室”“传媒协会”等新媒体组织,形成网络文化“中央厨房”,给师生烹饪美味、营养的网络文化大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同时要大力支持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开发具备声、色、光、画多种表现手段的微课堂,把枯燥的理论和形象生动的鲜活案例相结合,通过新媒体输送给学生,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觉和情感体验。
(六)构建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
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是人,构建一支立场坚定、素质过硬、理论扎实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这是夺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胜利的组织保证。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备“业师”“经师”和“人师” 的“三师”型教师。无论是理论课老师还是实践训练师傅,都能在自己的课堂守住意识形态教育“一段渠”。其次,充分调动学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青团干部、辅导员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理论、业务培训,提升这支队伍理论素质和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再次,营造良好氛围,让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教师能够有底气、有信心,在面对各种错误思潮时敢于亮剑、敢于发声。最后,抓好党员、团员和学生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骨干力量,在思想和行动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正能量,影响带动身边同学忠于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和思想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1-20.
[2]郑永廷,林伯海.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2015(4)∶10-14.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责任编辑:张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