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景生情 读中感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_wsx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首儿童诗情境活泼、联想丰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入境浮景,构建“家”的理念,在图、文、景的交融中感知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层次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语文,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的熏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祖国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热爱它。
  
  教学流程
  
  一、游戏入境。感知“家”的概念
  1.板书“家”(注上拼音),指名认读,记忆字形,指导书空。
  2.教师先介绍自己的家,邀请小朋友来做客。引导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邀请老师和同学到家里做客,在说话过程中相机进行礼貌用语的训练。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聊天形式谈“家”,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为快乐学习营造一个活泼而又积极的氛围,为学习全文感受“家”的温馨做好铺垫。]
  过渡:是啊!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今天,教室里来了一些小伙伴,他们回家迷路了,请小朋友来帮帮忙,送他们回到自己的家。
  3.出示“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儿、泥土、种子、中国地图”等事先制作的图片,让学生拿一幅,认一幅,说一幅,并在黑板上自由地组建一个个“家”。(贴图无顺序限制)
  4.贴图交流后,相机出示电脑制作的配有不同意境的词语卡片进行识字训练(带有拼音),并把词语卡片贴在黑板相关的位置上。
  [找一找、贴一贴、说一说、认一认、读一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习兴趣。尤其是教师精心制作的词语卡片,将不同的事物配以相应的颜色,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入景融境,感知“家”的丰富
  师:《家》这篇课文很美,请小朋友们听听、读读、想想课文中的“家”。
  1.听课文录音(伴音乐),感受语言的优美、意境的优美。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每句话都读顺畅。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教师巡视指导。(我读你听,你读我听,互相正音)
  4.分小组进行赛读。要求:正确、流利。(每组评出读得最好的一位戴上小红花)
  [课堂是孩子的。听老师正确又有意境的范读,给学生一个规范的导读,易于学生模仿。自读、互读、赛读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的读书空间,鼓励他们自主地读书,在读中发现、讨论、质疑。这样既注意到了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又鼓励他们积极表现自己,享受学习的快乐。]
  5.练习说话,丰富“家”的范围。
  ①模仿语言“学”说。教师示范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学生送小鸟、鱼儿、种子……回家时,也学着说“____是____的家”。
  ②变换语序“说”。教师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等图片,要求学生变换语序练习说话。例:白云的家是蓝天。
  ③扩充句子“练”说。例:可爱的小鱼在清清的河里捉迷藏。
  ④发挥想象“创”说。例:蓝天是____的家。____是____的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说话。)
  ⑤扮演角色“演”说。让学生戴上不同的头饰,选择部分学生到前面表演。一边介绍自己的身份,一边进行“回家”的表演。
  [安排“学——说——练——创——演”等环节,多形式、多角度地进行语言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而且丰富了语言表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到祖国语吉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三、读中感悟,感知“家”的温暖
  师:白云在蓝天里自由地飘荡,小鸟在树林里唧唧喳喳地唱歌,鱼儿在小河里快活地游玩,种子在泥土里使劲地生根发芽。你能读好课文的每一句话吗?
  1.出示诗的第一句。
  ①指名读。(抓住关键词语,注意语调、速度及感情的指导。生生、师生进行评读、赛读、表演读)
  ②齐读。(提升朗读的整体效果)
  ③看黑板上的板图读。(向背诵课文过渡)
  2.出示诗的第二句。读读想想:
  ①课文中把我们小朋友比作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②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小“家”在哪里。课文中还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大“家”是指什么?
  ③出示世界地图,找一找我们祖国这个大“家”的位置,说一说祖国的全称。
  ④人类、动物、植物还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家”又指什么?(地球)
  ⑤指导读好第二句,并试着背诵。
  3.回归整体,诵读全文,加深体验。
  [通过反复地练读及指导学生理解第二句的含义,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感悟句意,在读中记忆成诵,在读中形成语感。这样,既完成了读背课文的任务,又巧妙地化解了第二句在理解上的难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突破了思想教育的难点。]
  
  四、作业练习,夯实“家”的基础
  1.学生自由感情朗读或背诵。(给自己自评一个读书的等级)
  2.集中背诵。(有头饰、卡片的都可以戴着或拿着)鼓励学生边背边配以体态语言,在动态的学习中提升学习效果。
  3.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评价。(以优、良等级确定)
  4.指导描红书写:你是怎样记住有关字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特殊的字教师作集体示范书写指导。
  5.教师巡视指点:强调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学生用“☆”评价自己写得最好的5个字。
  [读写及强化各种习惯训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时自读、自评、互评,写字时自找识字规律,自评写得较好的字,把双基教学融于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
其他文献
[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浙教版六年制第八册第七单元)是回忆一次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做的事,把它有条理地写下来。如叫几位小朋友到家里做游戏;自己做作业,烧饭,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来了陌生人吓得不敢开门等。总之,写的时候要想想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是什么。目的是要打破学生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
近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中学黄厚江先生著的《享受语文课堂——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典型案例》一书,深感这本书既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尤其是初、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优秀范例,更为教师研究、构建课堂教学做了导引,阅读者可以从课例中汲取营养,学会构建课堂;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课堂教学规律和课堂构建的理论,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理论素养。  综观这本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编排颇具匠心,课堂案例与理
美国:学生成绩低学校要“加班”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为了改变在各州统一考试中成绩落后的面貌,美国不少学区和学校正在兴起一场延长上课时问的运动。马萨诸塞州、纽约州、康涅狄格州等地都将延长学校上课时间列入教育经费投入计划。  延长上课时间的做法始于特许学校,但随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要求所有学生进行一年一次的统一考试并由其结果决定学校的兴衰存亡,延长上课时间这一做法受到了公立学校的普遍欢迎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有五篇文言文,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从语言呈现方式上来看,每个文本都有聚焦确定话题的人物对话描写,而且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说理。从说理的视角研读本单元的文言文,是借鉴古人言语艺术的有效方式。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既要积累丰富的文言文言语形式,也要关注人物根据读者对象选择的情感态度
课前预热——    (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接着,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随后,教师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并引出“推敲”的典故。)  师:我们还学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读读,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啊。  生:“松下问童子……”(老师辅以手势,学生读得很有味道)  师:像这样“不遇”的诗很多,比如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李白的《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广大教师逐步认识到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标准。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呢?应该说,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方式多种多样,不过,从目前的研究与实践看,我以为教师的有效备课是关键。  综观名师们的“备课经”,无论是强调“隐性备课”的于永正老师、主张“系统备课,板块备课”的张化万老师,还是“关注预设,抓题眼”的窦桂梅老师,无不突出实效,令人拍案
本文中的“论辨文”,指的是以“论辨”为基本特征的一类文本,包含诸多相关体式,与语文界所谓的议论文或论述类文本相近。因为“论辨”之“辨”,更能体现该文类重在分析、甄别、思辨的思维特点,故加以正名。  将论辨文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两种,早已是语文界的共识。这种截然对立的划分,过于机械、肤浅,值得商榷。只有从整体上认识立论文与驳论文,立论思维与驳论思维的相互关系,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其内在复杂的机理,提高对论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词入选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后,不少教学名家围绕这首词开展课堂教学,留下了不少精彩的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其中,尤以王崧舟老师的教学实录博得许多专家同行的认可而收进《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附于该实录后的钱正权老师的“课例分析”,给出了“堪称诗词教学之经典”的评价,并立足于王崧舟的“以诵读为主线”,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他教学中几次“读中想象”的设计,认为足见“教师教学的艺术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雷雨》,支架,空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修订的一大亮点,即用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作为高中语文课程学习内容。在这十八个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首个任务群,其教学实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开展。然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各种“看上去丰富多彩”的形式争相涌现之际,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起。很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警惕与
经典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被称为定篇。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谈到,语文教材中的定篇应该是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人类文化的经典作品,这类作品是要通过对它们的感悟和理解,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传承人类特有的文化精神;对于定篇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有标准答案的,所谓标准是当前学术界所推崇、认可的解读,是文化、文学等专门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说;这种标准不是唯一的,只要是没有被学术界所否定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