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在需要时 拨到正巧处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有时会不尽如人意,答不到点子上,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正确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需要点拨,又如何点拨呢?
  
   一、在学生思维的“涩滞”处点拨,帮助其“拨云见日”
  
  1.深入浅出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由于缺乏经验,或受习惯性思维束缚等原因,会出现“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涩滞”状态,课堂教学出现“冷场”现象。这时教师只要找到学生思维的一小段空白,或者拐个弯儿问,学生便有可能豁然开朗,找到解决的方法。
  如在学完《挑山工》一课后,我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学生沉默一阵,才有两三只小手举起。望着学生双眉深锁的表情,我决定采用“迂回”策略:“学了课文,你们联想到一个什么寓言故事?”学生很快说:“龟兔赛跑!”……学生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明白,深奥的道理已在巧妙的提问中释疑了。
  2.无声胜有声。有时教师提示不一定非要用语言,还可以用手势、目光、表情等身体语言,或画简笔画、用图片动画演示等作无声的点拨。
  曾经听一位教师上课,为了让学生理解“跳”这个字的意思,教师要求大家用“跳”组词。学生发言踊跃,“跳高”“跳远”“跳绳”“跳舞”等,都跟脚有关。显然,同学们已经受到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了。教师并不满足,要求学生再说一些。学生们冥思苦想,课堂气氛一下子僵住了。这时,只见教师一边问“还有什么也会跳”,一边用手拍拍自己的胸口。学生一下子反应过来:“心跳!”“还有呢?”教师又指指自己的眼皮。“眼皮跳!”立即又有学生接口:“还有脉搏也会跳!”这时,教师再告诉大家,跳还有一起一伏的意思。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了答案,心情愉悦,积极性高涨,思维更活跃起来。
  
  二、在学生思维的“偏差”处点拨,帮助其“拨乱反正”
  
  1.顺水推舟,设谬质疑
  有时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不一定要马上否定或立即纠正,可以来个顺水推舟,学生很快会自己发现错误,愉悦地改正,使课堂教学更加自然、流畅,有时甚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形成课堂的“生长点”。
  例如,有位教师上《你们想错了》一课时问:课文中的“就义”是什么意思?
  生1(不假思索):是死了的意思。
  师:噢,那么有人因病而死也是“就义”?
  生2马上补充:“就义”是被人家杀死。
  师:被人家杀死?如果有人被仇家杀死,那算不算“就义”?
  生3:不算,就义是被敌人杀死,是好人牺牲在坏人手里。
  师:照你的意思,战士们为了抗击敌人,在战场上牺牲了,也叫“就义”?
  生:不是,是……
  在上述例子中,教师不断设置矛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在一步步的争论中,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最后达到对词语的准确把握。
  2.启发探讨,争论辨疑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争议性的问题,教师这时扮演的不仅仅是“裁判”的角色,更应该像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在相互启发、讨论、反驳、补充的互动交流中长见识、辨正误、纠错误,达到“自我感悟”的境地。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场雪》时提问:“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说明雪大?”有位学生回答:“枯枝被积雪压断了。”我正想表扬他,班上有位调皮的同学说:“枯枝本来就不结实,哪儿是雪大呀?”经他这么一说,大伙儿都嚷嚷起来,觉得挺有道理的。我一下子也不知道怎样引导,于是把难题抛给了学生:“这位同学真爱动脑筋,其他同学也动动脑筋,说说你的想法吧!”同学们纷纷展开讨论。有的说,前面提到“刮了一下午狂风”,既然一下午“狂风”都没有刮断这树枝,说明这枯枝还是挺结实的,现在被积雪压断,可以说明雪大。有的说,雪“积”在树枝上,说明雪多,如果雪不大,根本积不起来。这样,在双方融洽的交流中,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深入理解。
  
  三、在学生思维的“浅薄”处点拨,帮助其“逐层深入”
  
  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学生的思维难免出现单一、雷同,缺乏独创性、新颖性和深刻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凭丰富的阅历、经验,站在高一层次的角度,引导学生把思维向多层次、多角度推进。
  在写《我的好朋友》习作时,学生一开始都只想到自己的同学、好友,思路狭窄。如果这样写作,那么学生的习作肯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于是,我举起随身带着的手提包、手机,还有钢笔,说:“它们,不也是我的好朋友吗?”学生开始有点不解,但随即豁然开朗……学生交上来的作文立意不一,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因为多角度的思考,带给了学生新、异的刺激,从而为一些创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有人认为,创造力的培养就是什么都要学生自己说出来,从而忽略了教师的“导”,其实教师导得巧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学生的思维出现混乱、表述不清、词不达意之时,教师应该敏锐地抓住切入点,使复杂的简明化,深奥的直观化,肤浅的纵深化。教师着力于点,点在要处,点在困处,点在巧处,点在学生需要之时,拨到思维的正好之处,而且要点而不破,藏而不露,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大胆探索问题。
  (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小学215600)
其他文献
“课文长,课时少,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繁琐和肢解,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实效?”这是常常困扰小学新课程高段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要想破解这一难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片言居要”“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进入质量与速度并重的全新阶段,路桥工程作为重要交通基础工程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撑 和保障作用愈发突出。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动态
讨论WindowsCE所支持的两种基本通信技术,即串行通信和网络通信,并通过Win32API描述了基于WindowsCE的平台如何建立各种串行连接和网络连接。对于各种连接实现途径,重点指出其与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习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引领孩子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一、满足孩子如梦的想象   儿童具有语言习得的本能,很多话都是直抒性灵,自然流露,所思所感的。作为教师,要鼓励儿童捕捉心灵的顿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让童心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的经济结构、企业的生产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审计工作本身,是一项 十分重要的监督经济的活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审计工作,想要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了参禅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在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时,也可以借用这三重境界的思想来展开。    一 重境界:进入文本,单元导读苴根基    单元导读导得好,就会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上好单元导读课,教师首先必须潜心会文,形成自己对单元主题、对单元内每一篇课文独到的认识。其次
本文证明了以下不定方程为素数除p=3,n=1,(x,m)=(5,1),(11,3)和p=2,n=2,(x,m)=(5,1),(7,3)和(23,7)之外,仅有平凡解。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全新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传授为基础,而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强调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是未来高中体育教学的一大发展方向,也必然会成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然而目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尚未形成关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完整机制。因此,笔者将立足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观对高中体育教学展开细致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体育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
本文详细介绍了笔者研制的三球式和转台式两种新型角动量守恒演示器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