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和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深度挖掘教师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能力;教学创新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的创新化,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历史教学也该与时俱进,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者创新能力的提高,已成为时下对初中历史教学者专业能研究方向中十分关键的课题之一。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
(一)教师能力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教学创新化,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为适应好历史教学的新形势,应遵循新课标中的历史教学要求,对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不断创新。
(二)教育形式的推动
初中的历史教学工作,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历史发展历程作为目标,并以培养学生们历史思考能力作为基本要求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浓厚的探知心理,锻炼学生们自主去总结探究历史发展规律。但是,近些年,随着新型教学观念的不断涌现,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传统教学要不断的变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够赶上新形势发展的步伐。如今,初中的历史教学形式,不断的变化发展,这要求历史教师更应该改变传统教学的思路,不断运用新模式、新理念、新方法,去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来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历史文化素质。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传统教学中,多是由老师来提问,然后学生来思考回答,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中国历代的教育学家也都曾关注过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的目地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疑问时,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在深层研究的基础上,准确的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同时能够理清楚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通过精心的设计、使问题环环相扣,从而来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去探究,这样由此及彼,不断发现历史知识的本质,这样才能弄清历史发展中的阶段特征,把握住历史发展中的客观规律,从而才能达到培养起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其次:鼓励,启发学生提问。回答是一种能力,善于提问也是一种能力。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更能拥有产生创新的动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去标新立异,要尝试打破沙锅问到底,提倡求异思维,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候学生会问的非常“稀奇古怪,”这时,老师一定要认真的给予解答,绝不能找借口推诿,这样很容易以扼杀掉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转变教学模式,立足课堂本身
孔子曾说:知之者莫若好之者,好之者莫若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分别代表了学习的不同境界,“乐之”则是最高境界。初中历史老师的职责应该不仅是把知识教授给学生,而更多的是点燃学生们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体验中来获取新知,绝不能把学生当作历史知识的存储器。
首先:老师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上课环境。传统教学中偏于强制,不信自觉,只讲究约束,不重视自由,师生之间的关系属于管与被管的形式,这样的气氛沉闷且压抑。学生很容易失去自主性,失去思维舒展的空间。
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主体介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参与对历史的评论,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个体思维。师生多多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使学生能够在标准中有所变化,在规范模式中拥有自由,一致中凸显特色,统一中张扬个性。
(三)重视基础知识,授之以渔
所有能力的养成,都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只有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逐渐形成技能,才可以更好的促进能力的发展。创新精神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而是要依托在一定基础知识和经验之上的。历史学习也是建立在足够的基础知识之上,对基础材料能全面的了解,是学习历史知识最起码的要求。忽视史实及基本知识和技能,空谈创新能力的教学,根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国古语有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告诉我们,熟悉历史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只是其一;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触类旁通才是其二;后者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探求的能力。只有拥有这种能力,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的主人,开始逐渐从“学会”变为“会学”;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火花爆发出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意识是指渴望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超乎于常规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比较强的人,总能够从一些超乎常规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具有着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勇气。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的挖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着的创新素材,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同时积极鼓励、启发学生多去提问题,敢于大胆的想象,要知道,敢于提问是从已知伸向未知的触角,也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例如,在讲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体现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创新能力。那么其中的火药、印刷术还有指南针等,传播到欧洲之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可能有的同学会用马克思的理论来回答:火药会把骑士阶层给炸得粉碎,印刷术则成为了新教的工具,然而罗盘针则促使了资产阶级去进行早期殖民的扩张和原始资本的积累。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对学生迸发出来的创造性火花给予肯定,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历史学习中,在掌握了大量历史基数知识的前提下,始终都保持着一种对创造的欲望。
结语:
随着教育创新化的步伐不断的推进,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刻不容缓,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自我能力提升,自我素质检验的一大重要标准。而对于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深入研究,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道路,这需要初中教师能保持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知识储备,时刻为历史教学创新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小年. 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创新[J].新课程(上).2011(04
[2]宋淑芹.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
[3]程传荣. 新课标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索[J].才智.2015(05)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能力;教学创新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的创新化,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历史教学也该与时俱进,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者创新能力的提高,已成为时下对初中历史教学者专业能研究方向中十分关键的课题之一。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
(一)教师能力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教学创新化,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为适应好历史教学的新形势,应遵循新课标中的历史教学要求,对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不断创新。
(二)教育形式的推动
初中的历史教学工作,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历史发展历程作为目标,并以培养学生们历史思考能力作为基本要求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浓厚的探知心理,锻炼学生们自主去总结探究历史发展规律。但是,近些年,随着新型教学观念的不断涌现,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传统教学要不断的变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够赶上新形势发展的步伐。如今,初中的历史教学形式,不断的变化发展,这要求历史教师更应该改变传统教学的思路,不断运用新模式、新理念、新方法,去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来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历史文化素质。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传统教学中,多是由老师来提问,然后学生来思考回答,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中国历代的教育学家也都曾关注过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的目地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疑问时,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在深层研究的基础上,准确的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同时能够理清楚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通过精心的设计、使问题环环相扣,从而来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去探究,这样由此及彼,不断发现历史知识的本质,这样才能弄清历史发展中的阶段特征,把握住历史发展中的客观规律,从而才能达到培养起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其次:鼓励,启发学生提问。回答是一种能力,善于提问也是一种能力。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更能拥有产生创新的动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去标新立异,要尝试打破沙锅问到底,提倡求异思维,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候学生会问的非常“稀奇古怪,”这时,老师一定要认真的给予解答,绝不能找借口推诿,这样很容易以扼杀掉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转变教学模式,立足课堂本身
孔子曾说:知之者莫若好之者,好之者莫若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分别代表了学习的不同境界,“乐之”则是最高境界。初中历史老师的职责应该不仅是把知识教授给学生,而更多的是点燃学生们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体验中来获取新知,绝不能把学生当作历史知识的存储器。
首先:老师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上课环境。传统教学中偏于强制,不信自觉,只讲究约束,不重视自由,师生之间的关系属于管与被管的形式,这样的气氛沉闷且压抑。学生很容易失去自主性,失去思维舒展的空间。
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主体介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参与对历史的评论,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个体思维。师生多多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使学生能够在标准中有所变化,在规范模式中拥有自由,一致中凸显特色,统一中张扬个性。
(三)重视基础知识,授之以渔
所有能力的养成,都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只有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逐渐形成技能,才可以更好的促进能力的发展。创新精神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而是要依托在一定基础知识和经验之上的。历史学习也是建立在足够的基础知识之上,对基础材料能全面的了解,是学习历史知识最起码的要求。忽视史实及基本知识和技能,空谈创新能力的教学,根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国古语有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告诉我们,熟悉历史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只是其一;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触类旁通才是其二;后者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探求的能力。只有拥有这种能力,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的主人,开始逐渐从“学会”变为“会学”;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火花爆发出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意识是指渴望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超乎于常规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比较强的人,总能够从一些超乎常规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具有着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勇气。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的挖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着的创新素材,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同时积极鼓励、启发学生多去提问题,敢于大胆的想象,要知道,敢于提问是从已知伸向未知的触角,也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例如,在讲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体现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创新能力。那么其中的火药、印刷术还有指南针等,传播到欧洲之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可能有的同学会用马克思的理论来回答:火药会把骑士阶层给炸得粉碎,印刷术则成为了新教的工具,然而罗盘针则促使了资产阶级去进行早期殖民的扩张和原始资本的积累。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对学生迸发出来的创造性火花给予肯定,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历史学习中,在掌握了大量历史基数知识的前提下,始终都保持着一种对创造的欲望。
结语:
随着教育创新化的步伐不断的推进,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刻不容缓,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自我能力提升,自我素质检验的一大重要标准。而对于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深入研究,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道路,这需要初中教师能保持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知识储备,时刻为历史教学创新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小年. 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创新[J].新课程(上).2011(04
[2]宋淑芹.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
[3]程传荣. 新课标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索[J].才智.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