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来,我是在一本中医药书里,发现了苦杏仁的药用价值。里面的介绍不甚详细。我又找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苦杏仁有了真正了解:苦杏仁,又名炒杏仁,状似心,去痰止咳,微苦有毒,多以致命。李时珍是不会撒谎的。
我们这座小城,坐落燕山深处,群山起伏重重叠叠深里去,春暖的四月,山杏花早早便开了,满眼看遍像是落了雪。山杏花开十几天,又在春风的吹拂之下化去,尽数的山峦,便露出更为青绿的杏色。
小学三年级时,生活的窘困自不必说,记忆最深的是饥饿。有时会吃些苦杏仁,也时常传起一些人因贪吃苦杏仁丧命的消息,给原本饥饿带来的恐惧,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原来,苦杏仁会药死人的。
据说,苦杏仁有着一种特殊魔力,当你一颗又一颗,把它吃到第六颗时,常会诱你不自觉地再吃一颗,再吃一颗,其实,那时你已经一步步走进了死亡陷阱。不知节制的,多是些不谙世事的小孩子。那样的死亡,面部表情多平静,在苦杏仁制造的诱惑中,有些人甚至面带微笑。活下来的呢?哭声极为惨烈。小孩子,不懂事。
另一些懂事情的,大多是些失恋的女孩,真心在苦杏仁制造的快乐中幸福地离去。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苦杏仁而不是其它方式,一个说法颇为贴切:一颗完整的苦杏仁,其状如心,她把它,那象征爱情的苦杏仁,用那颗爱情之心,一颗又一颗,慢吃下去,直至脸上现出平静的微笑。这样的死亡,看上去比其它方式要美丽许多。那些美丽的女孩子呵。
和我们住在同一胡同的鳄夫李金堂就不一样。那时社会上的运动已经开始,李金堂每天站在板凳上挨批斗,站着也罢“飞机”也罢,李金堂都能忍,关键是有人用砖砸了立在板凳上的两只脚。头天晚上回到家,原本用来走路的脚,肿得肉包子一样。李金堂看着眼前赤红的血管一蹦一跳无声地流动,又想起明天还要站在板凳上,于是便感到死亡信息的来临。李金堂找了一根上吊绳,搭在老屋的房梁,抛上去,绳子便断了,知道这样的死法阎王爷不欢迎。李金堂想,不如去跳罗汉山,低头看着两只脚,这山,你又怎么上得去呢。那么干脆扎进滦河一死了之,又知滦河正在涸水期,李金堂是一死难求了。正在这时,李金堂想起了苦杏仁。有了死法的思路,人便来了精神情绪倍增。李金堂从板柜里掏出了苦杏核,蹲在地上一颗又一颗地砸,李金堂砸开的不是7颗,是半碗,锅里倒了生油,炸,又喝了半瓶子二锅头,在苦杏仁善意的解脱中,终于成功完成了死亡的诱引。天亮取人时,李金堂己经安祥地死在自家老屋炕上。
那时在李金堂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已不是男女殉情般的传说,而是真正领教了苦杏仁。利害!
我们吃苦杏仁,是在母亲严格控制下进行的。没有母亲在场,谁也不可多吃一颗。母亲在一家药店工作,有时下班,会从兜里掏出一些交给我,母亲说:先洗净。再寒冷的季节也会有阳光,苦杏核一颗颗砸开,窗台晒干,然后放进炉膛灰堆里。烧熟的杏仁,苦味已经不在,嘴里放进一两颗,嘎嘎……,只剩下一个香。吃杏仁,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日子,但这日子是需要等的,母亲有时会带回一个或两个,三个或五个,几天吃不到,我们就会闹着要,母亲便抚摸着我们尚末成熟的小脑袋说: 不要心急嘛,那东西吃着香,有毒的。药店方子里从不敢多放的。
那时的母亲,仅是三十几岁的女人。父亲被下放到县里农村改造,对于父亲每次归来,记忆中存留最深的,并不是这个回家的人,而是我们很没良心地记住了那些苦杏仁。父亲进家时,脸上留着生硬的胡碴,风沙把这个曾经的知识分子,打磨得一脸疲惫,站在那里一手一个,抚摸着身下正在生长的儿女,父亲说,这个长高了,那个也长高了,什么时候你们才会长大成人呵。桌子边一块墙壁上,留着去年父亲给我们丈量的身高,那是一条横线,第一条是妹妹的,第二条是弟弟的,第三条是我的。看着那些横线,我们不知自己是什么时候长起来的,但在父亲看来,却是明显地惊异。我们的成长,是不知不觉的,而在父亲眼里,却是意外的兴奋。也是在父亲的兴奋中,母亲会从炉膛掏出几颗苦杏仁,递在男人手上说:有些烫呢,慢慢嚼,越嚼越香。
我们的父亲,看看眼前的孩子,只香了一颗便不吃了。父亲说:多香呵。我在乡下也常吃。 因母亲在药店工作,自以为每次吃到的苦杏仁,都是她从药店拿回来的,心里上便有着超出常人的优越,那优越,是自私而隐避的。我们,总能吃到香甜的苦杏仁。
那天我正在大街上疯跑,疯跑的原因,是我们那个年龄无所事事,也正是在这漫无目的的疯跑中,我少年的目光,发现一个女人正把腰弯在那里,我之所以发现她,先是发现了那个男人,这家伙一边走路,一边啃着一枚粉红色的水杏洋洋自得,然后便有一条青色的弧线飞了出去。是在这时,我才认定那个弯腰的女人,那个把杏核摸在手里的女人,正是母亲。也是在此时,我停下了盲目的奔跑,跟在母亲身后:那真是我的母亲呵。母亲没有往家的方向走,而是沿着我们这座城市的街道,两眼盯在地上,那低头走路的样子,像是别人的母亲。那是我的母亲吗?我跟了母亲许久,看见她一腰又一腰,把拾起的杏核装进兜里。在那条街道的阴影中,我看见母亲,脸上曾泛起一层孩子般喜悦的红晕。
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到街上拾杏核的。那是极大的诱惑,并且是一笔财富,它甚至使我们变得有些贪婪。直到那时我才发现,一些小孩子早已在搜寻它,那低头溜根的样子,很像一些流浪的狗,脸上的表情既成熟又老道,一颗杏核落在很远的地方,也会飞快地追去,鹰一样的眼里,已经没了人。也是不经意间,我看见一个老人,半个身子扎进地沟,掏出来的竟是一颗苦杏核,他那笨拙的身躯,怎么会知道它就藏在那里呢?
多少年后我始终认为,我对我们这座城市的熟识,与当年拾杏核有着极大关系。不是吗?一个纤弱的少年,为拾杏核,因了那美丽的诱惑,曾经走遍了我们这座小城的街街巷巷。杏仁多了,吃的方式就变了:以水浸泡,脱苦去毒,六七天后便可淹为杏瓣。那个年代曾经的一段时间里,因为我的劳动,我家每天的餐桌上都会出现咸杏仁,很幸福的。
后来这源自民间的土工艺,居然觉悟了一家企业,苦杏仁成了大气候,大得成为一种畅销海内外的民族饮料。我曾设想,那企业老总,对苦杏仁的理解,一定比我更深刻。
很奇怪,多少年已然过去,若在街上看见落地的一颗杏核,依然禁不住想弯下腰,这习惯不太体面,是吧?也很难说。杏仁的味道,那视觉听觉味觉中香甜苦涩的味道,曾经疗效甚好地伴随那些苦难,早已在心里生根发芽,且长成不可见的一棵树。谁还敢吃苦杏仁!
我们这座小城,坐落燕山深处,群山起伏重重叠叠深里去,春暖的四月,山杏花早早便开了,满眼看遍像是落了雪。山杏花开十几天,又在春风的吹拂之下化去,尽数的山峦,便露出更为青绿的杏色。
小学三年级时,生活的窘困自不必说,记忆最深的是饥饿。有时会吃些苦杏仁,也时常传起一些人因贪吃苦杏仁丧命的消息,给原本饥饿带来的恐惧,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原来,苦杏仁会药死人的。
据说,苦杏仁有着一种特殊魔力,当你一颗又一颗,把它吃到第六颗时,常会诱你不自觉地再吃一颗,再吃一颗,其实,那时你已经一步步走进了死亡陷阱。不知节制的,多是些不谙世事的小孩子。那样的死亡,面部表情多平静,在苦杏仁制造的诱惑中,有些人甚至面带微笑。活下来的呢?哭声极为惨烈。小孩子,不懂事。
另一些懂事情的,大多是些失恋的女孩,真心在苦杏仁制造的快乐中幸福地离去。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苦杏仁而不是其它方式,一个说法颇为贴切:一颗完整的苦杏仁,其状如心,她把它,那象征爱情的苦杏仁,用那颗爱情之心,一颗又一颗,慢吃下去,直至脸上现出平静的微笑。这样的死亡,看上去比其它方式要美丽许多。那些美丽的女孩子呵。
和我们住在同一胡同的鳄夫李金堂就不一样。那时社会上的运动已经开始,李金堂每天站在板凳上挨批斗,站着也罢“飞机”也罢,李金堂都能忍,关键是有人用砖砸了立在板凳上的两只脚。头天晚上回到家,原本用来走路的脚,肿得肉包子一样。李金堂看着眼前赤红的血管一蹦一跳无声地流动,又想起明天还要站在板凳上,于是便感到死亡信息的来临。李金堂找了一根上吊绳,搭在老屋的房梁,抛上去,绳子便断了,知道这样的死法阎王爷不欢迎。李金堂想,不如去跳罗汉山,低头看着两只脚,这山,你又怎么上得去呢。那么干脆扎进滦河一死了之,又知滦河正在涸水期,李金堂是一死难求了。正在这时,李金堂想起了苦杏仁。有了死法的思路,人便来了精神情绪倍增。李金堂从板柜里掏出了苦杏核,蹲在地上一颗又一颗地砸,李金堂砸开的不是7颗,是半碗,锅里倒了生油,炸,又喝了半瓶子二锅头,在苦杏仁善意的解脱中,终于成功完成了死亡的诱引。天亮取人时,李金堂己经安祥地死在自家老屋炕上。
那时在李金堂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已不是男女殉情般的传说,而是真正领教了苦杏仁。利害!
我们吃苦杏仁,是在母亲严格控制下进行的。没有母亲在场,谁也不可多吃一颗。母亲在一家药店工作,有时下班,会从兜里掏出一些交给我,母亲说:先洗净。再寒冷的季节也会有阳光,苦杏核一颗颗砸开,窗台晒干,然后放进炉膛灰堆里。烧熟的杏仁,苦味已经不在,嘴里放进一两颗,嘎嘎……,只剩下一个香。吃杏仁,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日子,但这日子是需要等的,母亲有时会带回一个或两个,三个或五个,几天吃不到,我们就会闹着要,母亲便抚摸着我们尚末成熟的小脑袋说: 不要心急嘛,那东西吃着香,有毒的。药店方子里从不敢多放的。
那时的母亲,仅是三十几岁的女人。父亲被下放到县里农村改造,对于父亲每次归来,记忆中存留最深的,并不是这个回家的人,而是我们很没良心地记住了那些苦杏仁。父亲进家时,脸上留着生硬的胡碴,风沙把这个曾经的知识分子,打磨得一脸疲惫,站在那里一手一个,抚摸着身下正在生长的儿女,父亲说,这个长高了,那个也长高了,什么时候你们才会长大成人呵。桌子边一块墙壁上,留着去年父亲给我们丈量的身高,那是一条横线,第一条是妹妹的,第二条是弟弟的,第三条是我的。看着那些横线,我们不知自己是什么时候长起来的,但在父亲看来,却是明显地惊异。我们的成长,是不知不觉的,而在父亲眼里,却是意外的兴奋。也是在父亲的兴奋中,母亲会从炉膛掏出几颗苦杏仁,递在男人手上说:有些烫呢,慢慢嚼,越嚼越香。
我们的父亲,看看眼前的孩子,只香了一颗便不吃了。父亲说:多香呵。我在乡下也常吃。 因母亲在药店工作,自以为每次吃到的苦杏仁,都是她从药店拿回来的,心里上便有着超出常人的优越,那优越,是自私而隐避的。我们,总能吃到香甜的苦杏仁。
那天我正在大街上疯跑,疯跑的原因,是我们那个年龄无所事事,也正是在这漫无目的的疯跑中,我少年的目光,发现一个女人正把腰弯在那里,我之所以发现她,先是发现了那个男人,这家伙一边走路,一边啃着一枚粉红色的水杏洋洋自得,然后便有一条青色的弧线飞了出去。是在这时,我才认定那个弯腰的女人,那个把杏核摸在手里的女人,正是母亲。也是在此时,我停下了盲目的奔跑,跟在母亲身后:那真是我的母亲呵。母亲没有往家的方向走,而是沿着我们这座城市的街道,两眼盯在地上,那低头走路的样子,像是别人的母亲。那是我的母亲吗?我跟了母亲许久,看见她一腰又一腰,把拾起的杏核装进兜里。在那条街道的阴影中,我看见母亲,脸上曾泛起一层孩子般喜悦的红晕。
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到街上拾杏核的。那是极大的诱惑,并且是一笔财富,它甚至使我们变得有些贪婪。直到那时我才发现,一些小孩子早已在搜寻它,那低头溜根的样子,很像一些流浪的狗,脸上的表情既成熟又老道,一颗杏核落在很远的地方,也会飞快地追去,鹰一样的眼里,已经没了人。也是不经意间,我看见一个老人,半个身子扎进地沟,掏出来的竟是一颗苦杏核,他那笨拙的身躯,怎么会知道它就藏在那里呢?
多少年后我始终认为,我对我们这座城市的熟识,与当年拾杏核有着极大关系。不是吗?一个纤弱的少年,为拾杏核,因了那美丽的诱惑,曾经走遍了我们这座小城的街街巷巷。杏仁多了,吃的方式就变了:以水浸泡,脱苦去毒,六七天后便可淹为杏瓣。那个年代曾经的一段时间里,因为我的劳动,我家每天的餐桌上都会出现咸杏仁,很幸福的。
后来这源自民间的土工艺,居然觉悟了一家企业,苦杏仁成了大气候,大得成为一种畅销海内外的民族饮料。我曾设想,那企业老总,对苦杏仁的理解,一定比我更深刻。
很奇怪,多少年已然过去,若在街上看见落地的一颗杏核,依然禁不住想弯下腰,这习惯不太体面,是吧?也很难说。杏仁的味道,那视觉听觉味觉中香甜苦涩的味道,曾经疗效甚好地伴随那些苦难,早已在心里生根发芽,且长成不可见的一棵树。谁还敢吃苦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