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是立国之本,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方位发展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作为中国对东盟各国开放合作的前沿和国际国内多区域合作的枢纽,广西地方财经类高校既面临重要机遇,也存在挑战。笔者认为,广西财经类高校应该抓住重要机遇期,根据自身办学实力与条件,结合社会需求进行科学的战略目标定位,构建科学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准确定位,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对人才培养教学与实践具有调控、规范和导向作用。一般而言,高校应结合区域实际,立足于本校的教育资源和生源状况,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科学定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标准。东盟各国的实际情况及广西独特的自然、历史环境,决定了其在面向东盟发展中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东盟由10个国家组成,不仅各国地理、文化差异大,民族众多,而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因此,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对人才需求体现了多元化和差异化特征。广西作为边疆民族聚集(自治)区和“革命老区”,经济社会教育等发展相对滞后,历史上与东盟各国常有来往,这决定了国际区域合作及地方基层人才需求缺口较大。这些特殊性,确定了广西财经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构建“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基础扎实、口径适中、注重实践、强调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除了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勇于奋斗的追求外,必须具备在复杂区域环境中工作的综合素质。
  二、对照目标,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一般而言,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运行与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内容。其中,专业设置是基本,课程体系是核心,教学运行与管理是保障,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路径。
  (一)多元化的专业设置
  从当前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人才需求来看,涵盖了外语、经贸、物流、文化教育、法律等各专业。因东盟各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语言等各方面差异较大,因此专业设置上应体现多元化、差异化和细分化。对于财经类高校而言,经济、贸易、管理类专业是主干专业,但应该兼顾学校特色和市场需求,互为依托,力求专业的全面化和均衡化发展。首先,外语是开展国际交流的通行证,只有开设语言类专业,才能与东盟进行广泛的合作;其次是加强法律专业,国际合作中难免会出现法律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产生,就要有懂得东盟诸国法律的法律人才;再次,重视文化相关专业,培养熟悉东盟各国历史文化、民俗国情的经贸人才。
  (二)组合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需紧密围绕培养目标,以能力素质培养为导向。应该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四平台 四模块”的组合化课程体系。在原有“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基础上,增加“职业教育平台和个性发展平台”。公共基础课,除了教育部要求开设的课程外,各专业均开设“东盟—自贸区概论”“广西地方史”等地方特色课程;专业课,适当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课学时。
  (三)差异化的教学运行与管理
  东盟各国国情的多元化及学生素质的差异化决定了广西财经类高校教学运行与管理的差异化。具体来说,学校需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成绩实行分层次、分类型教学,按照“加强基础、重点突出、兼顾专业特点”原则,实现因材施教。
  (四)国际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国际化、信息化、合作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广西财经类高校在保证国内培养质量的同时,应该鼓励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国际化、信息化、合作化。在国内加大东盟“情景式教学”培养力度,与合作机构开展探讨教学改革。另外,除按照国家要求派遣的留学生外,广西财经类高校可根据需要,加大外派力度,鼓励更多的在校生到东盟诸国自费学习。加大对东盟的宣传力度,加大对东盟商机和以后就业优势的宣传。
  三、保障质量,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估机制
  质量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合理的评估反馈机制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保障。因此,广西财经类高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评估反馈机制,包括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以此实现“理论、能力、素质”相统一,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除对日常教学环节经常性检查与监管,组织教学督导,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外,必须依托现代教学技术,以考试方式、方法改革为契机,推动培养对象理论、能力、素质的考核评估改革。如适当增加平时成绩、作业、课堂互动等在最终评定中的比例,以此激发培养对象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部分考试、考查课程,允许实行“开卷”、“调查报告”、“研究综述”、“参加比赛”、“作品设计”等考核方式综合运用。为避免出现人才培养眼高手低局面,需突出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类课程建设。一般采取“操作”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丹.云南高等教育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中的战略选择[J].云南教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6).
  [2]冯用军.云南面向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前期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5).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媒体艺术的摄影课程是新时代科技的代表,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弥补了城乡教学差距,还拓宽了艺术教育内容,既丰富了教学方式又渗透了艺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还在不断的创作和实践中感化和教育了学生,使素质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素质教育;摄影艺术  如今单调乏味的艺术课堂教学,逐渐被充满色彩美、构图美、立体美等声形并茂的视听教材所替代,人们所
【摘 要】《品德与生活》中的规则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教师利用教材帮助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了解规则,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不仅能使儿童顺利完成小学生的角色转变,适应校园生活,而且能帮助改变学生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进而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特点 规则意识 品德与生活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从幼
【摘 要】“长文短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深入钻研和开发教材,在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精选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凸现重点,开发文本,对教材作出艺术化的处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为学生搭建起走进文本的桥梁。  【关键词】长文短教 选点技巧 语文素养  “长文短教” ,重在“短”字,主要技巧在于“选点”。找准切入点、训练点,就能抓住全文的“神经中枢”,纲
【摘 要】保罗·弗莱雷提出的提问式教育以及对话行动理论对于当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从灌输式教育到提问式教育的知识观、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育目的四个方面的转变进行分析,对当代的课堂教学提问进行了深度反思。  【关键词】灌输式教育 提问式教育 问题意识    引言  保罗·弗莱雷是一位出生在第三世界贫苦家庭,但却被赫伯特·科尔称之为“也许是近半个世纪之内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家”。他对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与改革,这给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模块教学以其独特形式走入体育教学。这不但使体育教学更具有弹性,更开放,更灵活,还与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智能特点相适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体育教学的人性化。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模块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体会与思考    一、结合教学实际,明确选项内容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
【摘 要】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对于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往的高校学生指导工作存在着理念、方法等方面的种种不足,应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指导工作体系,是当前高校学生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校 90后大学生 指导工作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90后大学生人格特征 
【摘 要】德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校德育的成果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要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就要把诸多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形成一股合力。中学任课教师是德育管理队伍中的一员,学校德育需要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以共同实现育人目标。但是,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德育管理的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  【关键词】学生现状 管理现状 全员德育 全员管理    作为一名长期在中学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笔者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职教育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影响实践教学实效的影响因数,提出了如何提高实践教学实效的措施,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实效  一、引言  高職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企业和地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努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及地方经济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美术教育在学生成才的道路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学生对艺术知识的获得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美术创作和技能练习来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中主要通过欣赏课实现第一方面的功能,以技能课实现第二方面的功能,两者分开教学,相辅相成。但欣赏课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只占40%的比重,仅靠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来提
【摘 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作为一种工具,地图对于地理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笔者以七年级上册“地图”一节中一个知识点“比例尺”为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深入剖析比例尺的含义、运用,初步探讨地理来自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  【关键词】地理教学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