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菜虫虫不想长大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ppx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一天,孩子对你说,他不想长大,你知道孩子想的是什么吗?
  菜虫虫不想7岁,我乐于见到他的人格独立
  除夕守岁,菜虫虫熬到零点。时钟敲响的那一刻,我跟他说:过了现在,你就7岁啦!菜虫虫坐在垃圾桶上,手里捏着几张纸牌,斩钉截铁地反对:我不想7岁,我还是6岁。我大奇,便劝说道:7岁好啊,你就长大了,是个小伙子了。菜虫虫继续反对:我不要长大,我要做小孩子。
  对哦,我不由哑然失笑,小伙子有什么好,还是继续做小孩子吧,我们不都想一直做个小孩子吗?这个除夕的晚上,菜虫虫第一次在醒着的状态下迎接新年。然而他很困惑:为什么过了今晚,他就得7岁,而之前,他就是6岁?菜虫虫或许认为,只要他坚持,他就可以不是7岁。上床时我想起了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里面的奥斯卡不想长大,就真得没有长大,直到后来,他决定长大了,才真正长大。《铁皮鼓》是一个非凡的隐喻,因为人的成长确实跟自身的认知有关,并非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
  当然,菜虫虫不想7岁的主因是最近处于逆反期,凡爸爸妈妈说的,一概反对,我知道这是他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尽管这段时间的相处令爸妈挠头,我仍乐于见到他的人格独立。
  另外还有一些原因。快放寒假时,我就跟菜虫虫说,快过年了,要放寒假了,就不用去幼儿园了。于是有一个晚上,散步时,菜虫虫在公园的木桩上摇摇晃晃地仿佛走钢丝,一边问妈妈,什么是“年”。哦,这真是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年,过年,过新年,可这个年,究竟是个什么家伙呢?幸好虫妈知道年是一只怪兽的故事,就讲给他听,所以,我们过年时要放鞭炮,为了吓跑年这个怪兽。可是我一点也不欣赏这个年是只怪兽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隐含着成年人对时光的担忧,年吃人,不就是时间最终把人吞噬的隐喻嘛。可是我无法把这些理解以菜虫虫能明白的话语方式解释给他,也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方式,来告诉菜虫虫什么是过年,时间又意味着什么。
  还有一些现实原因,可能更重要。我们一直在跟菜虫虫说,7岁,就变成大孩子了,就可以去上小学,就要一个人睡一个房间,自己把整碗饭都吃掉,自己洗脸刷牙,自己穿衣服洗澡。看来,菜虫虫感到压力山大。于是,他想,只要决定仍停留在6岁,就可以摆脱以上全部的压力。
  时间在菜虫虫的童蒙时代,就是一个封闭的围合,夜与昼在这个封闭里面周而复始。在菜虫虫真正懂得时间是什么之前,时间就尚未展开它的一维向前的性质。所以菜虫虫只要自己坚持,就仍将6岁。
  为什么要听话?菜虫虫深知话语的力量
  菜虫虫深为明白“话语即力量”的哲理。5岁,进商场时,菜虫指着自动门,说:芝麻芝麻开门吧。自动门果然开了。这扇门,是在菜虫虫话语的指令之下才打开的。菜虫虫去冰激凌店,指着DQ的巧克力蛋筒,说,我要吃这个。果然,他吃到了。圣诞节前,菜虫虫又说,我想要一个植物大战僵尸的绒毛玩具做圣诞节礼物。12月25日一早,菜虫虫一骨碌从床上爬起,破天荒地没有赖床,果然,他在圣诞树下发现了一个豌豆射手和一个读报僵尸。所以在除夕的夜晚,他只要说“我还6岁”,7岁就不会到来。
  当然,几天以后,菜虫虫承认了7岁的现实。因为,6岁的时候,上床睡觉,讲完故事之后,爸爸妈妈允许他还可以玩6分钟才熄灯。7岁了,这段玩耍的时间就可以延长到7分钟。这可太棒了,菜虫虫很得意,至少7比6要多。“那么,”菜虫虫说,“将来我20岁了,就可以在熄灯前再玩20分钟了。”
  因为菜虫虫深知话语的力量,因而他最讨厌“小孩子要听话”这样的说教。一般我们出门,事先都会跟菜虫虫说好,目的地是哪里,要做些什么,买什么不买什么。只要说好,菜虫虫就很配合,他还算一个懂得契约关系的小孩,也知道说话算数。但有时候也有突发情况,或者新的变化,这个变化若是菜虫虫不喜欢,他就不干。我这样劝菜虫虫:小孩子要乖,要听大人的话。他马上反驳:大人要听小孩子的话。
  开始我想,这无非是逆反心理而已,事实上并不完全是这回事。因为话语即力量,菜虫虫深知此中奥妙,那么大人的话语有支配的能量,小孩子的话语何尝没有支配的能量呢?是以菜虫虫反感“小孩子要听大人的话”这一说教。这首先意味着要违背他的意愿,去做一些他不乐意的事。其次,也许是最重要的,若小孩听大人的话,那么还要小孩的话何用?也即是说,他将不能再拥有话语的能量,这可如何是好。要知道,在菜虫虫6年的生命中,他多数欲求的满足,都是通过言语发出指令而得以实现。是以这个抉择的时刻,菜虫虫不屈不挠,宁可大哭一场也要捍卫自己的话语权。他带着哭腔说,爸爸,大人要听小孩子的话,是不是啊,是不是啊……直到我妥协,跟他说,菜虫虫啊,有时候爸爸妈妈听你的话,有时候你听爸爸妈妈的话,要看谁更有道理,好不好。这样,他对言论自由的捍卫才告一段落。
  这个问题令人挠头,凭什么,小孩子就要听大人的话,为什么不是大人听小孩子的话呢?尤其是,父母不能以粗暴的强制力驯服他,可成年人生活经验比你丰富之类的道理,你又如何跟小朋友解释?至于成年人急于要办的事情,我倒觉得还真没什么重要的,就像《小王子》里说的,你以为谈论股票、投资、生意、领带以及一场棒球赛就很了不起吗?在孩童的世界里,一只要去B612星球的小羊有没有戴口罩,比你们以上全部事情加起来还要重要很多呢!
  时间与生命的始终
  菜虫虫不想7岁,但他最后终于承认7岁了。因为他发现,实际上7岁跟6岁没有什么区别。自己吃饭已经好久了,穿脱衣服也一直在学习之中,冰激凌跟巧克力仍受到限制。比较有挑战的是,最近妈妈竟然叫菜虫虫学习系鞋带,还好菜虫虫选择了坚决不学。
  究竟几岁暂且不管,菜虫虫还有一个疑问,就是人的年龄,该什么时候开始算,而这个“开始”之前,“我”又在哪里?这是菜虫虫对生命起源的第一次质疑。那大概在2010年10月,有一天,睡觉前,他趴在妈妈肚子上玩,突然就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幸好我看过黄晓星的一本书,里面有一个对生命起源的美好故事,就拿来念给他听。之后,他就知道了,在来到这个家之前,他住在星星上。
  接下去的故事,发生在6岁时。2011年上半年,有一天,在外婆家吃完晚饭,我们回家,菜虫虫突然问:爸爸,为什么外婆家没有外公?这是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现在,菜虫虫出其不意地提出来了。
  我担心的直接原因,自然是外祖父的壮年早逝。这是妈妈、舅舅及外婆一家深深的痛楚,我们平时几乎不提。担心的第二点,便是,我不确定,究竟在菜虫虫什么年龄段、怎样的认知水平时,我才可以跟他谈论死亡这件事。我买过一本《跟我的孩子谈死亡》,一个法国教授写的,问题是这个法国孩子,已经10多岁了。而菜虫虫提到这个问题时,才6岁。他还不知道什么叫时间,什么叫长大,什么叫人生。
  幸好,有“星星上的居民”这个美好的故事。我终于可以跟菜虫虫说,外公是回到星星上去了。因为我们以前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住在星星上,来到世间后,外公想念那颗星星,就先回去了。菜虫虫接着问:那么,外公是怎么上去的呢?菜虫虫这么问也有依据的,星星那么远,那么高,够不着呀。并且,在生命起源的那个故事里,菜虫虫是跟彩虹、雨点一起来到世间的,那一刻,大家都开心地拥抱亲吻。那么,现在,我们该怎么回去呢?飞回去。我说。我也有依据。因为菜虫虫看过绘本《云朵面包》,吃了云朵面包,就变得很轻,就可以飞上去了,像白云一样在天空飞。
  哦。菜虫虫明白了。翻了个身,不久,安然入梦。
其他文献
不努力是害怕努力了没效果  持有什么样的学习理念很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只有正确的学习理念才能鼓励到孩子,否则看似安慰孩子、鼓励孩子的话反而会让孩子泄气。  所以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努力非常重要,因为这影响到孩子的实际表现。  其实有很多学生不怕努力、不怕吃苦,不去努力的原因是学习信念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些不去努力的孩子总是在担
期刊
一个人对一件事最想说的话,往往就是最直接、最有代表性、最能打动人的情感或认识。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作文的开头。  很多孩子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坐下写作文的时候,总是为难怎么开头,而一旦他们写出了开头,就能够顺利地写下去了。  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就会跟他们说:“对于你要写的这件事情,你最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呢!”  一个六年级的男孩子曾经不很相信地问我:“如果我想写自己最难过的一
期刊
虽然有文化差异,可是,我们都不应忽视儿童的权利。  我平生第一次坐轮椅,是在医院里坐的。不过我到医院去的原因并不是自己身体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因为小儿子三猪做了一个牙科手术。可是,为什么我会坐轮椅呢?  说来话长。  美国的牙医通常建议在孩子出牙后就要进行半年一次的例行牙医检查,基本上一岁就得开始。三猪三岁时第一次领他去看牙医,医生说有点晚了,他已有龋齿,必须修补,可因为他太小了,所以只能找专门的儿
期刊
让孩子有安全感,秩序感,然后独立,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爱,这些都是能通过在恰当的时候“抱一抱”达到,这可不是一直抱着,累得要死。  杭州一位妈妈抱着孩子上公交车,“专座”上的小伙子没有及时礼让,被孩子爸爸打了……我在微博上看到这条引发热议的新闻,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挪威很少会给带小孩的妈妈让座!  在挪威,带孩子的妈妈是乘坐公共交通的主要群体。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公交车和地铁都方便童车上下,还有专
期刊
和孩子在一起,是精神上要和他在一起。  我的工作是一份非常美妙的工作:陪小朋友玩。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是矛盾,爸爸妈妈会把孩子带到我的工作室里来。  在游戏治疗或者在玩的时候我们做什么事情呢?我们不做分析和评价,也不做测量,我们也不教导和训练,我做的事情真的就是专心的、全心全意陪他游戏,这就是在我们游戏室里做的事情。  我想讲两个小故事,涉及到两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都是完全健康的小朋友,他们是遇
期刊
他们一生需要很多这样的梯子。  当孩子向上攀登,孩子爬得慢、或者无力向上爬时,家长在一边讽刺、挖苦或者给孩子鼓劲都不能让孩子爬上去,只能让孩子感到束手无策。家长在一边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要努力,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只能是让孩子觉无能并感到沮丧。这时,父母应该找一个梯子来,放下去,让孩子顺着梯子爬上去。  可是孩子一旦在学习上陷入泥坑,有许多父母就任其发展,抱怨的多,不去想办法,也不知道给孩子搭建一
期刊
在街道社区的服务,在学校俱乐部的活跃程度,自己创业经历或创作,都是进入美国大学的敲门砖。  想到美国上大学?除了优异的成绩,招考官还看你参加了多少课外活动。看电影算不算?不算哈,除非你自己拍了小纪录片。那哪些才是?美国知名大学的老师这样说——  服务性学习活动或者慈善工作  如果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所在社区的现有问题,我们会对此表示赏识。我们很欣赏参与服务性学习活动的学生,就像俱乐部和实习经历能让我们
期刊
见我没啥过激反应,荷包又小心翼翼地添上一句:要穿那种很高跟的红色的鞋。  一  不知道算不算是个巧合呢,荷包幼儿园小朋友的妈妈们都是各种年轻貌美加时髦可爱,每次开家长会我的眼睛都大吃冰淇淋,深感自己生孩子确实是晚了一点,同时又有点担心荷包小朋友发现这一事实不开心。不过据说男孩子们都会无条件认为自己的妈妈最漂亮,我还从未和荷包讨论过此类话题,实在没有信心。  这一天吃过午饭,闲极无聊,我忍不住问了:
期刊
胡慎之  ♂豆妈自白:  逐渐长大的豆子正在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睡好,他要竖着抱,还要走街街,现在,他还要跟我们交流。  其实我们一直在交流,在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就通过一根脐带交流各种物质和精神信息。后来他出来了,我们还通过喝奶、抱抱、对视等形式交流,现在交流的形式升级了,要从无声要有声了,从被动到互动了。  三个月的小豆子不会说话,怎么和他交流呢?这对豆妈来说是个难题。我仅有
期刊
所有的神童,一切都是家庭教育的结果。  每个人都是由小孩子成长起来的,那些伟人、名人、非凡的人、优秀的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童年,只不过他们父母亲的抚养和教育可能有一些特别之处。  我们很期望能从这些“特别之处”学习到有益自己孩子的东西。  一位叫王艳华的母亲在女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以后,写了一本家教书《好孩子是教出来的》,讲述了她和女儿郑晓航的成长故事。  王艳华先讲述了她自己的成长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