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9月,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改版,引发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研讨,今年的“杏坛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也为新教材研讨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我担任评委的海安赛区,参赛的9名选手对3B Unit 6的Story time板块进行了同课异构,在他们的教学展示中,我们欣赏到的是不同的教学风格,感受到的是同样的研究热情。“以学定教,学教相长”是本次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研讨主题,所有授课教师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教师从学生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各种有益尝试。9节课例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也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以学定教”需要教师观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需要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需要教师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于晨老师以学生的视角开发资源,营造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活动中学习语言,发展能力,很好地体现了“基于学生,基于教材,以学定教”的理念,也为三年级新教材中Story Time的教学提供了范例,现撷取片段加以评析。
一、活用教材,突出板块特点
Story time是新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第一个板块,本单元中的新句型和新词汇在该板块集中出现,难免让教师困惑:在课堂教学中,该怎样对句型和单词进行取舍?该板块的知识技能目标又该如何定位?在9节课例中,我们就看到了不同的思考:有的将目标定位为单词和句型的操练,缺乏对话语篇的整体学习目标;有的又过度拔高目标,直接提出写作要求;还有的将教学重点落在了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上,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词汇拓展及语音规则训练,冲淡了主题,严重偏离板块教学要求。
于晨老师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整篇对话的主旨与细节。
2.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词汇:time,clock,o’clock,breakfast,dinner,class,eleven,twelve,wake up,hurry up.
3.使学生理解并学会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What time is it?It’s ... o’clock.It’s time for ....
4.通过课堂上不同活动的提问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5.通过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在语境中培养学生开口说的能力。
6.通过课文表演,以及Puppet show等活动,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于老师比较准确地把握了Story time的板块特点:这是一个语篇教学内容,着重体现语言的功能,词句学习以理解感知为主,能听懂会说并初步运用即可,对话语篇既是学习的材料也是学习的载体,新词句的语义与语用功能要通过对话的学习加以掌握。这样的定位明晰了对话与词句的关系,为教学设计明确了思路。
需要指出的是,Story time的教学不应等同于高年级的语篇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搬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模式。编者之所以将其命名为Story Time,是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故事中的“情节、情感和语言”展开教学。我们来看于老师是如何诠释的——
第一步:以故事书的形式开启文本学习。
Lead in环节通过游戏初步感知理解了“What time is it?It’s ... It’s time for ...”之后,于老师将教材文本变身为故事书“Taotao’s Day”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听故事的兴趣。
第二步:根据故事图片展开情节想象。
切入课文后,于老师没有按常规的教法,通过提问带领学生观看动画,而是将教材中的四幅图呈现给学生,以“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saying?”两个问题让学生对故事展开想象。这是一个开放的任务,也是一个有“风险”的任务,它的“风险”在于这一任务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信息进行推测,既需要思维的参与,也需要语言的表达,三年级的学生能完成任务吗?请看学生的回答:
S1:Don’t sleep.
S2:Miss Li,I’m sorry.
S3:Eat a dinner.
T:Maybe it’s time for dinner.(无痕纠错)
S4:刘涛问妈妈:What time is it?妈妈答:It’s eleven o’clock. It’s time for bed.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完全理解了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了解答。在这一环节,于老师利用故事的情节线索来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运用任务——预测人物话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这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也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有效方式。
第三步:细读文本体验故事情感。
在分图学习文本环节,于老师抓住Mama喊Taotao起床时的着急和生气,启发学生想象妈妈说“Wake up”时应有的语气,于老师还用“呼噜声”的音效为学生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场景。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学生体验了角色情感,在扮演妈妈的活动中,语言也得到了扎实的操练,而这种操练是在情境中的有意义操练,比反复朗读的机械操练更有趣也更有效。故事教学不能忽视“情感线”,抓住人物的情感变化可以给语言学习增添色彩。
于老师的Story time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板块特点,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适当改编、适当补充,灵活地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开放的话题、趣味的活动,将学生置于故事情境中,或猜,或演,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故事学习的趣味性。
二、语境真实,激活语言表达 创设语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真实语境的创设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话语(Teacher Discourse)是组织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着语境的真实性和交流的真实性。现代外语教学研究认为,教师话语应具备真实性、互动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等特征(程晓堂,2009)。于晨老师的课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真实,每一个语境的创设都特别自然,反观她的课堂话语,发现她非常注重自己话语的质量,同时,巧妙地利用时钟、Wolf头饰、Taotao手偶等教具,通过设置信息差营造真实的交际语境,并且能认真倾听,耐心等待,师生间的话轮也比较充分。
因为是同课异构,相同的教学内容难免会用到相同的教学资源。用“What time is it?”谈论时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老师们不仅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用时钟来营造语境,还有多位教师都采用了同一首Flash歌曲“What time is it?”,由于教师话语方式的不同,最后实施的结果也大不相同。于老师则用真实自然的话语方式,充分发挥了这些资源的作用,营造了一个真实的语境。请看以下片段:
(教师用课件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T:Listen,what’s this?
Ss:Clock.
T:Yes,I have a clock.Dangdang——Look,what time is it?
Ss:One o’clock.
教师教句子:It’s one o’clock.
教师拨动时钟并问:Tick,tock,tick,tock,what time is it?
Ss:It’s six o’clock.
T:Tick,tock,tick,tock,what time is it?
Ss:It’s nine o’clock.
T:Tick,tock,tick,tock,what time is it?
S1:It’s eleven o’clock.
教词:eleven
T:Tick,tock,tick,tock,what time is it?
S1:It’s twelve o’clock.
教词:twelve
T:Good,you can say the time.Here’s a song about the time and ____(课件播放狼叫声)
T:What is it?
Ss :Wolf/狼(有的用中文,有的用英文)
T:Yes,it’s Mr Wolf.Now,let’s watch.(播放Flash歌曲“What time is it?”)
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听着听着,开始主动跟唱。
T:Do you like the song?
Ss:Yes.
T:But do you remember the name of the song?
S1:What time is it?
T:Yes,you are so clever. Now read after me.
教学句子:What time is it?
T:Mr Wolf is very very lovely. Let’s play a game with him.
(出示Wolf头饰)Who’s Mr Wolf. Look,this is Mr Wolf. Let Mr Wolf guess the time.
Ss:好/Yes/OK.
T:Let’s ask“Mr Wolf,Mr Wolf,what time is it?”
教师请一生到台前戴上头饰,背对台下。教师则面向台下拨动时针。
T:Mr Wolf has three chances. He can guess three times.(手势表示3)
教师边拨钟边说:Tick-tock,tick-tock引导台下学生齐问:What time is it?
台上学生猜三次,如果猜不到就反问台下同学,由台下同学回答。
从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真实的教师话语对营造语境的作用。程晓堂认为,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交际行为的真实性;(2)话语中语言的真实性;(3)话语的内容真实。于老师根据三年级儿童的特点,创设了一个游戏的语境,这一语境是为呈现和学习语言“What time is it?It’s ... o’clock.”服务的,游戏中师生间关于时间的对话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于老师把自己置于游戏情境中,运用游戏化的语言——“Dangdang”及象声词“Tick,tock”将学生带入游戏情境,所用语言是真实的,在唱完歌曲后,教师巧妙地用“Do you remember the name of the song?”这个具有真实交际意义的问题导出了课题,也将教学从学习答句自然转向学习问句。值得一提的是操练问句的游戏环节,教师用Wolf头饰再设游戏语境,并让台上同学背对台下同学,这个简单的动作带来信息差,让交流变得有意义。学生没有进行大量的机械操练,没有一遍遍地跟读,而是通过互动理解并初步掌握了目标句,他们对语言意义的关注胜过了对语言形式的关注。
三、活动开放,促进思维发展
英语教学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新颖有趣,应该提高语言教学的思维含金量,让学生体验智慧带来的成就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也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英语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开放的问题、开放的任务,将课堂与生活链接,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体验。三年级学生初学英语,语言能力有限,因此,在三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常常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热衷于采用各种趣味性的活动实施机械的操练。有时,我们发现教师开发了非常好的资源,却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而是简单地一读了之,非常可惜。如果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就会精心设计激活思维的活动,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于老师的教学非常注重打通课堂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通过开放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如,在故事理解环节,多数教师都会设计这样的任务:观看动画或自读课文,给图片排序或将时间与所做的事情连线,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信息。但于晨老师却改变了设计思路,她先让学生根据四幅故事图片预测对话内容,再让学生观看动画并记住每个时间点刘涛所做的事情,反馈时以“Do you remember?”引导学生回忆,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这样的设计依托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她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观察图片进行预测,他们一定有话可说,这个开放的任务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而考察记忆力的游戏也是引导思维的一种方式,这两个活动不仅需要思考,还需要学生输出语言。将单纯的阅读理解提升为理解与表达相结合的活动,提高了教学实效。
综观于晨老师的这节课,我们看到她的心中是有学生的,她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从他们学习的体验出发,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引导,较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南京市赤壁路小学)
“以学定教”需要教师观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需要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需要教师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于晨老师以学生的视角开发资源,营造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活动中学习语言,发展能力,很好地体现了“基于学生,基于教材,以学定教”的理念,也为三年级新教材中Story Time的教学提供了范例,现撷取片段加以评析。
一、活用教材,突出板块特点
Story time是新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第一个板块,本单元中的新句型和新词汇在该板块集中出现,难免让教师困惑:在课堂教学中,该怎样对句型和单词进行取舍?该板块的知识技能目标又该如何定位?在9节课例中,我们就看到了不同的思考:有的将目标定位为单词和句型的操练,缺乏对话语篇的整体学习目标;有的又过度拔高目标,直接提出写作要求;还有的将教学重点落在了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上,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词汇拓展及语音规则训练,冲淡了主题,严重偏离板块教学要求。
于晨老师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整篇对话的主旨与细节。
2.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词汇:time,clock,o’clock,breakfast,dinner,class,eleven,twelve,wake up,hurry up.
3.使学生理解并学会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What time is it?It’s ... o’clock.It’s time for ....
4.通过课堂上不同活动的提问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5.通过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在语境中培养学生开口说的能力。
6.通过课文表演,以及Puppet show等活动,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于老师比较准确地把握了Story time的板块特点:这是一个语篇教学内容,着重体现语言的功能,词句学习以理解感知为主,能听懂会说并初步运用即可,对话语篇既是学习的材料也是学习的载体,新词句的语义与语用功能要通过对话的学习加以掌握。这样的定位明晰了对话与词句的关系,为教学设计明确了思路。
需要指出的是,Story time的教学不应等同于高年级的语篇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搬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模式。编者之所以将其命名为Story Time,是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故事中的“情节、情感和语言”展开教学。我们来看于老师是如何诠释的——
第一步:以故事书的形式开启文本学习。
Lead in环节通过游戏初步感知理解了“What time is it?It’s ... It’s time for ...”之后,于老师将教材文本变身为故事书“Taotao’s Day”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听故事的兴趣。
第二步:根据故事图片展开情节想象。
切入课文后,于老师没有按常规的教法,通过提问带领学生观看动画,而是将教材中的四幅图呈现给学生,以“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saying?”两个问题让学生对故事展开想象。这是一个开放的任务,也是一个有“风险”的任务,它的“风险”在于这一任务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信息进行推测,既需要思维的参与,也需要语言的表达,三年级的学生能完成任务吗?请看学生的回答:
S1:Don’t sleep.
S2:Miss Li,I’m sorry.
S3:Eat a dinner.
T:Maybe it’s time for dinner.(无痕纠错)
S4:刘涛问妈妈:What time is it?妈妈答:It’s eleven o’clock. It’s time for bed.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完全理解了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了解答。在这一环节,于老师利用故事的情节线索来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运用任务——预测人物话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这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也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有效方式。
第三步:细读文本体验故事情感。
在分图学习文本环节,于老师抓住Mama喊Taotao起床时的着急和生气,启发学生想象妈妈说“Wake up”时应有的语气,于老师还用“呼噜声”的音效为学生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场景。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学生体验了角色情感,在扮演妈妈的活动中,语言也得到了扎实的操练,而这种操练是在情境中的有意义操练,比反复朗读的机械操练更有趣也更有效。故事教学不能忽视“情感线”,抓住人物的情感变化可以给语言学习增添色彩。
于老师的Story time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板块特点,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适当改编、适当补充,灵活地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开放的话题、趣味的活动,将学生置于故事情境中,或猜,或演,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故事学习的趣味性。
二、语境真实,激活语言表达 创设语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真实语境的创设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话语(Teacher Discourse)是组织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着语境的真实性和交流的真实性。现代外语教学研究认为,教师话语应具备真实性、互动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等特征(程晓堂,2009)。于晨老师的课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真实,每一个语境的创设都特别自然,反观她的课堂话语,发现她非常注重自己话语的质量,同时,巧妙地利用时钟、Wolf头饰、Taotao手偶等教具,通过设置信息差营造真实的交际语境,并且能认真倾听,耐心等待,师生间的话轮也比较充分。
因为是同课异构,相同的教学内容难免会用到相同的教学资源。用“What time is it?”谈论时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老师们不仅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用时钟来营造语境,还有多位教师都采用了同一首Flash歌曲“What time is it?”,由于教师话语方式的不同,最后实施的结果也大不相同。于老师则用真实自然的话语方式,充分发挥了这些资源的作用,营造了一个真实的语境。请看以下片段:
(教师用课件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T:Listen,what’s this?
Ss:Clock.
T:Yes,I have a clock.Dangdang——Look,what time is it?
Ss:One o’clock.
教师教句子:It’s one o’clock.
教师拨动时钟并问:Tick,tock,tick,tock,what time is it?
Ss:It’s six o’clock.
T:Tick,tock,tick,tock,what time is it?
Ss:It’s nine o’clock.
T:Tick,tock,tick,tock,what time is it?
S1:It’s eleven o’clock.
教词:eleven
T:Tick,tock,tick,tock,what time is it?
S1:It’s twelve o’clock.
教词:twelve
T:Good,you can say the time.Here’s a song about the time and ____(课件播放狼叫声)
T:What is it?
Ss :Wolf/狼(有的用中文,有的用英文)
T:Yes,it’s Mr Wolf.Now,let’s watch.(播放Flash歌曲“What time is it?”)
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听着听着,开始主动跟唱。
T:Do you like the song?
Ss:Yes.
T:But do you remember the name of the song?
S1:What time is it?
T:Yes,you are so clever. Now read after me.
教学句子:What time is it?
T:Mr Wolf is very very lovely. Let’s play a game with him.
(出示Wolf头饰)Who’s Mr Wolf. Look,this is Mr Wolf. Let Mr Wolf guess the time.
Ss:好/Yes/OK.
T:Let’s ask“Mr Wolf,Mr Wolf,what time is it?”
教师请一生到台前戴上头饰,背对台下。教师则面向台下拨动时针。
T:Mr Wolf has three chances. He can guess three times.(手势表示3)
教师边拨钟边说:Tick-tock,tick-tock引导台下学生齐问:What time is it?
台上学生猜三次,如果猜不到就反问台下同学,由台下同学回答。
从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真实的教师话语对营造语境的作用。程晓堂认为,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交际行为的真实性;(2)话语中语言的真实性;(3)话语的内容真实。于老师根据三年级儿童的特点,创设了一个游戏的语境,这一语境是为呈现和学习语言“What time is it?It’s ... o’clock.”服务的,游戏中师生间关于时间的对话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于老师把自己置于游戏情境中,运用游戏化的语言——“Dangdang”及象声词“Tick,tock”将学生带入游戏情境,所用语言是真实的,在唱完歌曲后,教师巧妙地用“Do you remember the name of the song?”这个具有真实交际意义的问题导出了课题,也将教学从学习答句自然转向学习问句。值得一提的是操练问句的游戏环节,教师用Wolf头饰再设游戏语境,并让台上同学背对台下同学,这个简单的动作带来信息差,让交流变得有意义。学生没有进行大量的机械操练,没有一遍遍地跟读,而是通过互动理解并初步掌握了目标句,他们对语言意义的关注胜过了对语言形式的关注。
三、活动开放,促进思维发展
英语教学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新颖有趣,应该提高语言教学的思维含金量,让学生体验智慧带来的成就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也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英语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开放的问题、开放的任务,将课堂与生活链接,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体验。三年级学生初学英语,语言能力有限,因此,在三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常常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热衷于采用各种趣味性的活动实施机械的操练。有时,我们发现教师开发了非常好的资源,却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而是简单地一读了之,非常可惜。如果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就会精心设计激活思维的活动,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于老师的教学非常注重打通课堂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通过开放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如,在故事理解环节,多数教师都会设计这样的任务:观看动画或自读课文,给图片排序或将时间与所做的事情连线,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信息。但于晨老师却改变了设计思路,她先让学生根据四幅故事图片预测对话内容,再让学生观看动画并记住每个时间点刘涛所做的事情,反馈时以“Do you remember?”引导学生回忆,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这样的设计依托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她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观察图片进行预测,他们一定有话可说,这个开放的任务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而考察记忆力的游戏也是引导思维的一种方式,这两个活动不仅需要思考,还需要学生输出语言。将单纯的阅读理解提升为理解与表达相结合的活动,提高了教学实效。
综观于晨老师的这节课,我们看到她的心中是有学生的,她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从他们学习的体验出发,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引导,较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南京市赤壁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