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资源不足长期制约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业排水污染严重,地表水水质差、泥沙含量大等问题,还存在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工业节水设施和节水技术落后、城镇生活存在严重的浪费水的现象,致使我国城市可利用水资源量紧缺。为此,下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节水管理的必要性入手,对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进行认真研究,探索了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实践,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循环;城市;节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Y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2-0311-01
引言
目前,水量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已经成为我国日益突出,急需解决的社会用水问题,而系统有效的节水管理体系的建设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基于水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过程,建立清晰而系统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从水质与水量两方面进行节水管理,以改善我国水资源现状。再配套相关政府政策,明确管理部门职能,加强监督,并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优化管理,以改善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现状。
1、建设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首先,建设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水资源不足,制约了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能源城市的建设、工业化城市的建设、人口的增多,城市对水资源需求越大,所以节约水资源,建立基于水资源循环的城市水管理体系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其次,通过建立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可以减少对现有水资源的浪费,相应可以预留更多的水,满足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最后城市节水管理体系建设在水资源配置供需平衡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并在关键技术中进行创新,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创新,为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样本示范。
2、水社会循环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自然水体在社会循环中作为水源水,会被随初期雨水进入水体大气中污染物,沿岸污染企业偷排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下渗。2011年全国设市城市公共供水厂出厂水样达标率为83%,管网末梢水样达标率为79.6%,说明在输水过程中水质变差。另外水量减少在输水过程中也较为明显,我国规定供水漏损率应不超过12%,而多个城市供水漏损率均超过这一标准,我国2010年全国城镇供水管道长度为102.88公里,单位管长供水损失率为1.85m3/km*h,超過欧洲发达国家3倍之多。
生活用水中消火栓水被消防,绿化以及道路浇洒取用。城区污水收集率及处理率相对乡镇较高。老城区会出现雨污合流的管道,污水处理厂承受更大不必要的压力。
对此应健全法律法规,依法取缔水源地沿岸重污染低产值的企业;提高排放标准,提高排污许可准入门槛;发挥市场功效,加快推行排污权交易进程。评价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完善雨水处理技术,将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纳入总量控制。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利用高校研究所等研究团队联合控制,加大节水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完善漏损控制理论与方法等。
为改善状况,可适当限制企业年度用水计划,调整工业用水定额,强制企业进行水平衡测试,并利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节水优化。对市政供水系统进行调整,开辟杂用水管道系统进行分质供水。此外确立科学的水价体系,是优化节水管理的重要保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和管理体制。
未来污水管网的维修与改造,应改合流制管网为分流制,改进检漏手段。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同时完善检测制度,加大惩罚力度。对乡镇排水的管理则主要是基础建设,主要是修建运营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加强监督,重罚违法排污企业。
3、水自然循环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水的自然循环主要环节有地表自然水体,地下水及雨水,其中,由于自然水体还是水的社会循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城市对雨水的处理方式都是通过雨水收集系统直接就近排入自然水体,对水量来说是一种浪费。我国城市雨水利用处于初步阶段,没有系统的雨水利用系统,政策法规不配套,市场机制不健全,主管部门不明确,相关技术标准缺乏而且不成体系。现阶段应先以发展雨水回用技术为主,逐步实现规范系统标准化,逐步明确管理权责,健全市场机制,循序渐进,推动雨水利用系统试点工作。
地下水因深埋地下,难以被人们所关注。地下水水量减少主要是因为过度开采,用于生活或灌溉,水质恶化主要是由于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及加油站地下储油罐、输油管泄露。地下水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且具有流通性,一旦受到污染,治理手段相当有限,基本上不可能治理,故对地下水的管理以防止污染为主。
对于居民区,应尽快提供自来水,加大滥用地下水资源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灌区,提高地下水资源价格,确保地表水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整改已建垃圾填埋场和加油站,巩固防渗防泄漏措施,并在高地下水位地区限制使用农药及一切污染品。
4、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建设
整个节水管理体系的框架包括三个部分: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为对象,水管理部门为主体,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管理的标准与依据。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节水管理工作的保障,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将阻碍节水管理工作。
管理部门对两个循环的侧重点不同,自然循环方面侧重对水质的保护但兼顾对水量的管理,社会循环方面主要关注水量的节约但同时保障水质的要求,但二者同属于整个节水管理体系,应统筹兼顾。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设有水务局主管水务,但真正有权力实现统一管理水务的只有北京水务局、上海水务局、深圳水务局等少数城市水务局。因此,需要明确各水务局的职能,完善节水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体系,通过节水激励政策、水资源污染惩处机制、排污权交易,推动市场对水的调节作用。此外,加强对水资源回收相关技术的研究,利用海绵城市概念和相关技术手段,实施水资源循环节水管理,增强雨水的回收利用,体现基于水循环城市节水管理体系的效能。
法律法规及政策是节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及后盾,政策的变动将影响到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及计划。管理部门根据政策的导向选择性实施水质性节水措施和水量性节水措施,或是综合措施,同时管理部门的监测将及时反馈管理措施对节水的成效,以方便政策的适当调整。此外,节水管理应统筹城乡发展,统筹水质与水量管理,统筹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结束语
总之,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建设,需要从各领域和层次进行细致谋划,统筹考虑,全面进行设计,需要全局把握,需要措施细致入微,需要解决资金投入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也需要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各方面的密切合作,工作牵扯面广、难度大、任务艰巨,各环节衔接复杂,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团队精心指导,也需要政府部门参与,进行政策配合,加强相关管理,使我国城市节水管理目标得到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黎莹,钟丽锦,傅涛.我国城市综合节水管理框架构建及节水管理现状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0,26(05):87-90.
[2].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快城镇节水改造《城镇节水工作指南》解读[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7(04):30-33.
[3]倪世海,郭瓅,孔莉.黄山市:建立良性水循环体系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J].城乡建设,2008(09):24-29+2.
[4]李延峰.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城市节水综合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
[5]陈荣.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构建理论与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关键词]水循环;城市;节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Y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2-0311-01
引言
目前,水量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已经成为我国日益突出,急需解决的社会用水问题,而系统有效的节水管理体系的建设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基于水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过程,建立清晰而系统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从水质与水量两方面进行节水管理,以改善我国水资源现状。再配套相关政府政策,明确管理部门职能,加强监督,并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优化管理,以改善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现状。
1、建设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首先,建设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水资源不足,制约了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能源城市的建设、工业化城市的建设、人口的增多,城市对水资源需求越大,所以节约水资源,建立基于水资源循环的城市水管理体系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其次,通过建立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可以减少对现有水资源的浪费,相应可以预留更多的水,满足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最后城市节水管理体系建设在水资源配置供需平衡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并在关键技术中进行创新,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创新,为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样本示范。
2、水社会循环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自然水体在社会循环中作为水源水,会被随初期雨水进入水体大气中污染物,沿岸污染企业偷排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下渗。2011年全国设市城市公共供水厂出厂水样达标率为83%,管网末梢水样达标率为79.6%,说明在输水过程中水质变差。另外水量减少在输水过程中也较为明显,我国规定供水漏损率应不超过12%,而多个城市供水漏损率均超过这一标准,我国2010年全国城镇供水管道长度为102.88公里,单位管长供水损失率为1.85m3/km*h,超過欧洲发达国家3倍之多。
生活用水中消火栓水被消防,绿化以及道路浇洒取用。城区污水收集率及处理率相对乡镇较高。老城区会出现雨污合流的管道,污水处理厂承受更大不必要的压力。
对此应健全法律法规,依法取缔水源地沿岸重污染低产值的企业;提高排放标准,提高排污许可准入门槛;发挥市场功效,加快推行排污权交易进程。评价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完善雨水处理技术,将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纳入总量控制。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利用高校研究所等研究团队联合控制,加大节水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完善漏损控制理论与方法等。
为改善状况,可适当限制企业年度用水计划,调整工业用水定额,强制企业进行水平衡测试,并利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节水优化。对市政供水系统进行调整,开辟杂用水管道系统进行分质供水。此外确立科学的水价体系,是优化节水管理的重要保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和管理体制。
未来污水管网的维修与改造,应改合流制管网为分流制,改进检漏手段。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同时完善检测制度,加大惩罚力度。对乡镇排水的管理则主要是基础建设,主要是修建运营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加强监督,重罚违法排污企业。
3、水自然循环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水的自然循环主要环节有地表自然水体,地下水及雨水,其中,由于自然水体还是水的社会循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城市对雨水的处理方式都是通过雨水收集系统直接就近排入自然水体,对水量来说是一种浪费。我国城市雨水利用处于初步阶段,没有系统的雨水利用系统,政策法规不配套,市场机制不健全,主管部门不明确,相关技术标准缺乏而且不成体系。现阶段应先以发展雨水回用技术为主,逐步实现规范系统标准化,逐步明确管理权责,健全市场机制,循序渐进,推动雨水利用系统试点工作。
地下水因深埋地下,难以被人们所关注。地下水水量减少主要是因为过度开采,用于生活或灌溉,水质恶化主要是由于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及加油站地下储油罐、输油管泄露。地下水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且具有流通性,一旦受到污染,治理手段相当有限,基本上不可能治理,故对地下水的管理以防止污染为主。
对于居民区,应尽快提供自来水,加大滥用地下水资源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灌区,提高地下水资源价格,确保地表水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整改已建垃圾填埋场和加油站,巩固防渗防泄漏措施,并在高地下水位地区限制使用农药及一切污染品。
4、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建设
整个节水管理体系的框架包括三个部分: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为对象,水管理部门为主体,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管理的标准与依据。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节水管理工作的保障,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将阻碍节水管理工作。
管理部门对两个循环的侧重点不同,自然循环方面侧重对水质的保护但兼顾对水量的管理,社会循环方面主要关注水量的节约但同时保障水质的要求,但二者同属于整个节水管理体系,应统筹兼顾。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设有水务局主管水务,但真正有权力实现统一管理水务的只有北京水务局、上海水务局、深圳水务局等少数城市水务局。因此,需要明确各水务局的职能,完善节水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体系,通过节水激励政策、水资源污染惩处机制、排污权交易,推动市场对水的调节作用。此外,加强对水资源回收相关技术的研究,利用海绵城市概念和相关技术手段,实施水资源循环节水管理,增强雨水的回收利用,体现基于水循环城市节水管理体系的效能。
法律法规及政策是节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及后盾,政策的变动将影响到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及计划。管理部门根据政策的导向选择性实施水质性节水措施和水量性节水措施,或是综合措施,同时管理部门的监测将及时反馈管理措施对节水的成效,以方便政策的适当调整。此外,节水管理应统筹城乡发展,统筹水质与水量管理,统筹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结束语
总之,基于水循环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建设,需要从各领域和层次进行细致谋划,统筹考虑,全面进行设计,需要全局把握,需要措施细致入微,需要解决资金投入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也需要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各方面的密切合作,工作牵扯面广、难度大、任务艰巨,各环节衔接复杂,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团队精心指导,也需要政府部门参与,进行政策配合,加强相关管理,使我国城市节水管理目标得到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黎莹,钟丽锦,傅涛.我国城市综合节水管理框架构建及节水管理现状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0,26(05):87-90.
[2].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快城镇节水改造《城镇节水工作指南》解读[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7(04):30-33.
[3]倪世海,郭瓅,孔莉.黄山市:建立良性水循环体系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J].城乡建设,2008(09):24-29+2.
[4]李延峰.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城市节水综合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
[5]陈荣.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构建理论与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