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差异表达蛋白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yangji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筛选和鉴定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I期NSCLC患者、7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I期NSCLC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离、筛选和鉴定。结果每一标本的3张2-DE图谱平均蛋白质点数约(323±11)个。共挖取51个差异蛋白质点,经MALDI—TOF—MS分析,成功鉴定出5种蛋白质,均为上调蛋白,分别为α1-酸性糖蛋白、c1酯酶抑制物、血管紧张素原、转铁蛋白及转甲状腺素蛋白A链。结论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I期NSCLC血清中鉴定出5种差异表达蛋白,为开发NSCLC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了重要的候选蛋白。

其他文献
研究结果证实梗阻性黄疸(OJ)时肠黏膜形态学发生改变,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导致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对于肠黏膜屏障损害的修复方面肠内营养(EN)优于肠外营养( PN) [1-2].本实验旨在观察EN对OJ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EN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
期刊
目的 通过对杏仁核电刺激癫痫模型大鼠脑室内注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观察海马区的病理变化和JNK水平的变化,探讨SP600125的作用.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点燃组、加药组和加药对照组各10只,10次癫痫发作后灌注取脑,Western blot法检测JNK的表达变化,进行尼氏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各组间进行比较.结
目的 探讨冠心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离散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以每一像素为长度,自动计算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最大值( CIMT-max)、均值( CIMTmean)、标准差(CIMTSD)并与各种高危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IMTmax、CIMTmean、CIMTSD在高危组分别为(0.810±0.101)、(0.631±0.090)、(0.091±0.070
尿液定量、定性分析的前提是能精确采集尿液并确保尿液未受污染,但目前尚无市售的采集小动物尿液的器械或装置,为此,我们自制一种专用于雄性大鼠的集尿器。
期刊
目的 观察维生素K2联合磷脂酰胆碱抑制肝癌的协同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实验评价维生素K2(1.25 ~ 500.00 μmol/L)联合磷脂酰胆碱( 1.25 ~400.00 μmol/L)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24、48、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
目的 应用“自组装”培养技术联合生长分化因子5( GDF-5)体外构建工程化软骨,比较裸鼠体内植入前后软骨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将第3代hMSCs用含GDF-5的软骨诱导液定向诱导培养,诱导3周后重悬细胞,以5×106个/ml的细胞终质量浓度接种于2%琼脂糖包被的24孔板,行自组装培养,体外培养6周后部分标本植入裸鼠皮下,再经体内6周
我们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乳腺正常组织、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乳腺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KLK5的mRNA表达量,分析其在乳腺发生和进展中的变化以及其在原发癌中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期刊
论著类文稿需附中、英文摘要,其他类别稿件(如简报、综述等)不附中、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应按结构式摘要格式撰写,采用第三人称,内容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其中结果部分应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摘要中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期刊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对胶质瘤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U87胶质瘤细胞体外培养,建立小鼠的皮下和颅内胶质瘤动物模型,予以尼妥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或联合两种抗体治疗,同时予以放疗,取各组实验肿瘤标本,计算相对肿瘤体积,比较治疗前后卫星肿瘤频率变化以及细胞增殖,比较各组以上结果的差异.结果 尼妥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可增强体内U87MG肿瘤放疗敏感性,h-R3tRT和C25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的复方温敏凝胶剂对大鼠皮肤溃疡的促愈合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机械法在Wistar大鼠背部制备直径约1.8 cm的皮肤溃疡模型共30个,随机将溃疡分为复方温敏凝胶剂治疗组(A组)、复方溶液治疗组(B组)、空白温敏凝胶剂对照组(C组).以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各组溃疡面积愈合百分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治疗3d后,A、B、C3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