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梗塞70例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观察。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到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出血性脑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 治疗组采用血塞通配合常规中性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中性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35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中,显效的为19例,有效的为 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5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出血性脑梗塞患者而言,采用血塞通治疗出血性脑梗塞安全可靠,具有相当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塞;中性疗法;血塞通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42-01
  
  
  出血性脑梗塞的英文简称为HI,是现代的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主要是指缺血性梗死由于患者的梗死区血液的再灌注而在其梗死区域内而发生的一种继发性出血,其主要的病理表现为患者的缺。血性坏死脑组织中夹杂着片状或点状所融合的渗血及出血,其是脑梗死疾病的一种特殊形式与自然的转归过程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并探讨治疗出血性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式,我院特以2008年2月到2013年3月期间共收治的70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与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共收治的70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 40例,女性患者为30例,其年龄为42—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9.5岁。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眩晕、昏迷、失语、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构音不全以及偏瘫等。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出血性脑梗塞的相关诊断标准。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35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组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中性处理(生命支持、脱水、脑保护、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组加以血塞通粉针剂进行治疗,加用剂量为0.5加 5%的cs300ml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一个疗程为 15天,疗程间的间隔为6天,治疗3个疗程。
  1.3疗效评价
  根据九五年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即治愈,患者基本临床症状消失,减分率为89%~10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减分率为46%~88%;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但症状变化不明显,减分率为18%~45%;无 效, 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较之评定前恶化,减分率在18%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软件SPSS 13.0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 ±s,采用x2检验、t检验。
  表1两组病例治疗3月后疗效比较
  组别 n 治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35 4 15 12 4 88.57
  对照组 35 2 8 14 11 68.57
  注:P<0.05
  2结果
  两组病例经治疗2周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3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头颅CT检查:2周后两组无明显差异,1月复查治疗组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小明显,脑梗塞面积变化不大,3月后复查两组病例出血均吸收,治疗组梗塞灶较对照组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
  3讨论
  HI是指脑梗塞区继发出血。其主要发病机理是闭塞血管再通和侧支循环形成。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与脑梗死发生类型、面积、脑水肿、应激性高血糖、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脑组织的大面积梗死及栓塞是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大面积梗死和房颤可造成脑血管的栓塞,另外梗死后常并发脑水肿,使周围血管受压,水肿消退后,病灶周围形成侧支循环,导致病灶周围血管过度充盈,如血管破裂或血液从受损的血管漏出,从而发生梗死灶的出血。
  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率在各国的报道不同,国外的发病率在15%~43%之间,而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仅为3.7%~6.8%,笔者认为与国内对出血性脑梗塞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造成大量的漏诊病例。并且出血性脑梗塞常为慢性、少量渗血,CT检查对急性出血敏感,慢性渗血的诊断率较低,而国内的MRI检查率较低,也导致报道的发生率偏低,所以为提高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率,应重视MRI检查
  由于HI同时存在梗塞和出血,应用止血药可能会加重脑梗塞,应用扩张血管、活血药物又有可能引起脑水肿加重,甚至再出血,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传统的对于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方式为中性治疗,不用抗凝、溶栓以及扩张血管的药物,也不运用止血的药物,只进行一般的处理即可。而这种进行一般处理的中性治疗方式势必会使患者的血肿吸收困难,并导致原本存活的神经元进一步恶化与坏死,神经功能的难以恢复以及病情的逐渐加重。活血化瘀的药物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缓解其脑血管痉挛的症状,增加患者的脑血流量,促进红细胞的崩解,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梗塞病灶的减小等。本项研究中在传统中性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来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无明显出血灶加大的现象出现。故我们应用血塞通治疗HI35例,无一例血肿扩大,与对照组比较,血肿吸收时间快,最后留有的梗死面积小,远期疗效好。故我们认为对HI患者用血塞通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尽早使用效果更好,而且安全可靠,值得我们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颜永忠. 120 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治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26(11):2136—2137.
  [2]陈莹,季晓林。29例出血性脑梗塞临床危险因素[J].福建医药杂志,2003,25(1):115—116.
  [3]黄晓新,陈国华,卢晓航.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3,9(8):677—67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7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产后出血产妇经保守治疗成功止血11例,1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子宫动脉结扎术、宫腔填纱术、B-lynch缝合术后成功止血。27例患者中,阴道分娩12例(44.4%),剖宫产15例(55.6%),19例出血量<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肝性脑病患者治愈44例,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积极消除诱因、及时用药、严密监护是肝性脑病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肝性脑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45-02       肝性脑病(HE)是严重肝功能障碍和(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儿童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来分析小儿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现状以及感染与年龄、性别和家庭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儿的分泌物,采用荧光探针定量PCR法(FQ-PCR)对同一个标本分别进行CT、UU核酸检测。结果 2种病原体CT、UU的阳性率分别为8.37%(19/227)、84.58%(192/227
期刊
【摘要】阿奇霉素应用于儿科临床治疗比较多,其大量的应用也给临床的不良反应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目前临床小儿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病例比较多。此次根据我院的一些使用阿奇霉素的小儿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对其进行总结,探讨这些症状。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55-01       阿奇霉素是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就辛伐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也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川芎嗪治疗,观察组予以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肺动脉平均压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肺动脉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了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眩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比灵治疗,25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8.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
期刊
【摘要】背景与目的:血培养是确定脓毒血症病因的主要手段,据统计,最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Klebsiella肺炎杆菌。但临床上有很多病例出现血培养阴性,经检查发现血清中EBV成阳性,在血清中监测EBV DNA水平对血培养阴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意义尚缺少研究报道。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基因组为双链DNA。世界上90%人群成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行阑尾切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已消失,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结论:急性阑尾炎施行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要严密把好术后关,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以使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阑
期刊
【摘要】目的 总结烧伤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2006年1月-2013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的97例烧伤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B超诊断其中少量积液36例、中量积液37例、大量积液24例)。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总结其诊断与治疗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胸闷、气促、腹胀好转,甚至症状消失;肺部罗音好转或消失;心率、呼吸、PaO2、血钠、血小板等临床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要求也更加严格。冠心病作为一种影响人体健康的疾病,近年来也不断引起更多患者的关注,医学者也开始深入研究引起冠心病的起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以减少冠心病带来的痛苦。本文以疾病冠心病为突破口,简单讲解了脂蛋白(a)和胆红素,并通过分析比较常用的冠心病检验方法和脂蛋白(a)与胆红素联合检验的方法,突出后者的特点和优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