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境与文化表征:再读庞茂琨作品《苹果熟了》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庞茂琨创作于1983年的作品《苹果熟了》为分析对象,探索通过历史人类学方法揭示社会情境之本相。这一研究,既提供了一种对于艺术作品的再认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试图为艺术作品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或理论范式。
  关键词:历史人类学、社会情境、油画艺术
  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先生将人类社会分为经济生态、社会结群和文化表征三个方面,而将前二者称为社会情境。人类生活在由各种表征所构建的社会情境之中,常常为各种成见、偏见所蒙蔽或伤害却不自觉。历史文本,从时段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在其间、远距离观看的机会,从而为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化表征探究社会情境本相的可能。历史人类学为我们考察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新艺术史书写创设了新的路径。本文以庞茂琨创作于1983年的作品《苹果熟了》为分析对象,探索通过历史人类学方法揭示社会情境之本相。这一研究,既提供了一种对于艺术作品的再认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试图为艺术作品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或理论范式。
  创作自述与评论话语
  《苹果熟了》是时为四川美术学院大三学生庞茂琨二十一岁时的创作作品。作品规格为100cm x80cm。作品描绘了一个端坐于果树之前的彝族老妇,抬手遮阳,注视前方的场景。这件作品,在一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全国美展中从众多的艺术作品中被遴选了出来,并获得铜奖。时光飞逝,转眼之间,距离这件作品的创作时间已近三十年。三十年,对于历史而言固然过于短暂,但对于这个急剧变迁的时代而言,这三十年,值得记录和反思的却远远超过了过去任何一个三百年历史发展事件的总和。因此,在这种语境下考察《苹果熟了》这一文化文本,就获得了阐释的足够张力。
  在对《苹果熟了》这一艺术作品进行考察之前,有必要对庞茂琨先生的创作自述和相关的理论评述做一简要回顾。庞茂琨先生的创作自述《谈谈我画(苹果熟了)》于1984年在《美术》杂志发表,对于这一作品的理论评述,主要理论文献为邵大箴先生1992年在《炎黄艺术》第7期上发表的《是古典,也是现代的一一评庞茂琨的艺术语言》一文,其他的理论评述包括《图像谱系》等。
  庞茂琨先生的创作自述大致分为对象描述、创作过程(心理)描述、作品描述三大部分,兹摘录重要词汇如下:
  对象描述:陌生的气息、奇特的氛围、原初的法则、沉静的坐姿、守望的眼睛、生理的反应、强烈的个性特征、古老奇特的观念。
  创作过程(心理)描述:创作时间长达八个月,对自己的怀疑、矛盾的内心。
  作品描述:构图平稳感、古典秩序感、画面单纯。
  邵大箴先生对庞茂琨藝术作品和创作自述进行了评述,评述以庞茂琨处女作《苹果熟了》为重点,指出了“最大的特点是对人的关注、表现人的面貌,在人的面貌刻画中,表现人的精神世界,而这是画家感受到的与对象沟通的精神世界”,他的创作以新潮美术的实践为参照,却不随波逐流,“认为艺术语言的现代化问题,始终应该是艺术本体的问题”,形成并坚持了一种具有哲学意味的古典画风。
  《苹果熟了》,标题结合画面,应该说使观者对作品主题应该一目了然。正是基于如此考虑,所以,创作者对画面主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邵大箴先生说:“画面表达了彝族老妇人忧伤与喜悦抑或是坎坷与幸福,是,也不是?”由此看来,对于画面主题,除了创作者在创作自述中并没有给出明确解释外,我们著名的美术理论家也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看一则赵毅衡先生带绘我们的案例,这个案例来源于摄影批评家臧策。有一次臧策与几个影友在山区看到一个老大娘抱着一筐柿子在对着他们笑。一个影发拍摄下来以后,马上起个题目,叫《丰收的喜悦》(好像这个作品还获奖了)。臧策问:“你们丰收了吗?”老大娘说:“没有。一家人一年的吃喝就靠这些柿子了。”臧策叉问:“那你刚才笑什么呢?”她说:“见那么多人给我照相,于是就笑了。”
  《苹果熟了》的主题,可谓与这个“柿子熟了”的完全一样,表达的是丰收的喜悦。然而,正如这一案例所提示的,作品所传达的意义相信息,其实与生活现实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艺术家的创作篡改了生活,而我们叉对作品充满了误读。邵大箴先生指出,《苹果熟了》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描绘,具有哲学意味的古典画风。这一分析,完全正确。邵先生的分析视角从题目上非常清楚,关注艺术语言问题。由此,对于《苹果熟了》的具体主题,文章是一带而过,并没有展开分析。因此,也为本文的研究预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意义的在场
  对于作品主题的研究,首先来自于对画面题材内容的解读和分析。画面题材包括苹果树、彝族老妇
  苹果树表征了什么?从世界文明起源来看,尤其是西方的文化情境中,苹果树代表了伊甸园,既表征了农耕文明时代,叉代表了一种浪漫的情怀。在中国,这两种情境既得到了延续,叉发生了变异。第一,采摘苹果仍然代表了农耕时代的一种生产方式,但这种生产方式更多蕴台了一种耕作劳苦的意味。第二,仍然表达了一种浪漫之思,但这种浪漫来自于一种他乡的奇风异俗,以及自我与他者可能的邂逅。
  彝族老妇表征了什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一直是艺术创作关注的主题,一直是创作表现的一个重点。这个被挑选出来的身着彝族民族服饰的老妇的创作作品,在展览现场,可见的如今日全国两代会召开时的合影,在一排排深色西装之间,一个个身着鲜艳的少数民族服饰的女性身影。此类表征种种,不一而足,共同演绎着民族团结、上下和谐的宏大主题。循此解读路径,苹果熟了,自然意味着农业丰收、团结和谐的表现主题,这便是作品意义的在场。
  缺席的在场
  然而,历史人类学研究,最重要的是透过艺术作品,研读社会情境的本相。
  作品创作的20世纪80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正为“面向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中国知识分子,无不受到马克思社会进化论的深刻影响,《苹果熟了》因为表现边地农耕文明而相对于汉族文明步入现代化进程,而透露出了社会心性巾隐藏的中心相对于边缘的优越意识。作为艺术家的庞茂琨,可能是这个时代最为内敛的艺术家了。然而,如果稍微考察—下他的生长地一一重钢,这个轰隆隆的巨大工厂所表征的工业现代化与看天收成的农耕文明,所形成的强烈对比,这种隐秘的社会心性,就—下子暴露了出来。
  画面主体为彝族老妇。纵观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题材绘画,已然成为“内部东方主义”的文化表征,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原始的、青春的少数民族少女,成为满足都市人观看欲望的视觉对象。彝族老妇,仿佛形成了对艺术界“内部东方主义”成习的某种突破。然而,彝族老妇在这个男耕女织的汉文化传统圈中,好似成为表征共同劳动、男女平等的符号被挑选了出来,殊不知,新的时代语境赋予了男性工业文明、城市建设劳动者的新使命,农业文明却相当程度替换为了由女性进行表征了。这个以老妇为表现主体的绘画,可与同时期创作的表现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作品比照,性别在产业分工中的体现一目了然。这一隐藏在画面下的性别视角,以及隐含的性别区分,却揭示出相对于画面主体的男性缺席的意义。
  画面表现出一个老妇举手遮阳眯限而看,其几乎正好与绘画的观者直视。这一观看,将外在的观者—下子吸纳入了画面。作为习惯于反思性研究的笔者,看到这幅作品时,不由自主地将目光移到了一旁而不敢直视。曾经,看到类似的作品,也曾与画面中的人物一道为丰收而欢欣鼓舞。而今却知,相对于画面中的观者,还有描绘她的观者,还有面对她的观者,几重目光,穿越过三十年的时空而叠加与对视,画面中的观者仍然用执着的眼睛看着你,你却只能遮遮掩掩地把目光移开了。
  年年的丰收,年年的欢笑。这是我国新闻联播几十年不变的声调和影像。然而,苹果熟了,老妇眯眼直视善我们,让我们的伪善和虚假无处可藏。苹果熟了,既如惯常的作品一样,传达出丰收的喜悦,但因这凝视,而传达出质询和疑问。而这一问,转眼就是三十年。
其他文献
真的分手了  Nike+ SportBand  www.nike.com  RMB N/A  在NIKE推出Nike+的时候,很多人都疯狂了一把,投入了自己的血汗钱购买了两家奸商合力推出的捞钱产品。现在,不满意苹果作风的NIKE决定自己单干了。这个Nike+ SportBand不需要iPod就能正常工作,通过附带的存储器连接电脑,就能计算自己的运动量,并且可以与特定网站进行数据同步和分析。  注:
期刊
艺术博览会作为一个主要服务于一级艺术市场的综合性交易平台,其基本形态在中国大陆十多年的酝酿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成熟起来,并由一线中心城市向区域经济中心辐射、拓展。在中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城市厦门,2018艺术厦门国际博览会将于5月25日至28日再次于厦门国际会震中心舉行。此次博览会汇聚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二百家中外艺术机构、展出上千位艺术家的上万件各类艺术作品。  本届博览会以开放的姿态、学术的精神
期刊
近些年来,在中国的非中心城市或者城郊乃至乡野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年展、三年展和艺术节。这一方面与原有的中心城市的双年展、三年展逐渐疲乏、丧失了新鲜活力有关,另一方面则缘于区域文化产业的拓展。双年展、三年展是从西方引进的展览模式,有些展览地原本亦非重要城市,而恰恰是以这样的大型展事来提升城市形象,并带动一系列的周边产业。而在中国,最初具备办展条件和氛围的主要是几个一线城市,当这些双年展、三年展逐渐为艺
期刊
2018年11月,上海外灘美术馆迎来了比利时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展览的主题源自法国思想家乔治,巴塔耶“非生产性耗费”的理论,撇开维系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战争、宗教膜拜、游戏、艺术……所有这些活动都属于非生产性耗费,在其原初状况下,它们的目的仅仅限于自身。而在当今资本主义和便捷技术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活动中过度的“非生产性耗费”与“生产性消费”一样重要。这一主题贴
期刊
一   从2012年算起,李诗文画“风景员”已经有七个年头了。那一年,他集中创作了《漂浮方案》《野有其光》《有斑痕的风景》等几个不同系列的风景画。从他最初的这些风景作品可以看出,从一开始,他真正想表现的其实并不是自然景物的美,而是那些不经意间撞入眼眸的“风景”在他内心激起的幽深感喟:对于有很深的传统文化修养的李诗文来说,《漂浮方案》所描绘的淡如幽梦的浮云,当是漂浮于现代世界的“游子意”的载体吧;在
期刊
近期,“歌德开放空间”项目陆续推出小型个展——三个“临时客厅”。以“客厅”作为空间策略和策展模型。尽管以“客厅”为概念,真正的策划工作却是从空间改造开始的。而改造的目标是一个具有寻常人家“客厅”意向的艺术展示和活动交流空间。这包含了多层次的意图。因此,空间设计的形式推导过程,其实是在分析、拆解出不同功能诉求的形式依托后,反复进行优先排序、重组或合并,甚至是舍弃,最终取得最佳的形式平衡。改造后的空间
期刊
艺术当代(以下简称“艺”):此次个展题为“极限的节奏||”,它相对之前在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的“极限的节奏|”而言,有什么新的发展和不同?  吴鼎(以下简称“吴”):“极限的节奏”作为一个项目以一个段落接一个段落的方式推进展开,这本身就自带着一种生长的状态。  艺:这个展览延续了“极限的节奏”这一概念,而你之前提到过本科四年有三年在“玩音乐”,音乐的元素在你的艺术创作里有什么影响?  吴:原来确实研
期刊
第一次见托里·维罗纳斯(Tori Wranes),是在海达路德的山妖峡湾号(MS Trolfjord)上。游轮沿着挪威的西海岸向南航行,沿途峡湾风暴壮阔。9月下旬,我们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海上艺术项目“Coast Contemporary”,托里-維罗纳斯就在其中。  她束着马尾,比我想象中娇小,一袭军绿色配棕色麂皮的中袖风衣,看起来英姿飒爽。她限神明亮,脸上始终带着微笑。第一天上午的论坛刚结束,
期刊
“高低搭配则赢市不累”,这其实是一条早已被各大厂商为抢占市场先机而运用娴熟的原则,多普达(dopod)对此自然也颇有心得。惟有有效地把握技术趋势和消费意识,才能赢得市场,多普达在充分了解市场动态和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及时推出了贴近大众化消费和使用需求的导航智能电话——P660。从市场定位和产品特性来看,P660将使仅针对“少数派”精英人群的P860不再孤军奋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
期刊
艺术当代(以下简称“艺”):此次在艺术门画廊举行的新展,是你在上海举办的第一次个展。我们的观展体验是,展出的新作不仅在内容、风格上与以往的作品相比有很大的跨越,而且展览主题上也有突破,名字叫做“真空、干地与房间”,请问展览有什么特别的指涉吗?   倪志琪(以下简称“倪”):这是我在上海举办的第一次个展,因此我在整体规划上就试图给艺术圈内外的新老朋友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尝试突破一下自己,毕竟作为一个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