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阅读中走向真写作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阅读日渐重要而高中生阅读却是不尽人意的现实,提出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学会从深阅读中走向真写作,让阅读与写作成为心灵之需,从而构建出学生人生发展的精神家园,并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深阅读 真写作 充实自我 提升自我 绽放自我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平时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自我体验,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感受。阅读能力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阅读给人的精神成长带来的深远影响不言而喻,但现高中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尽人意甚至令人堪忧。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科目多,学习时间长,高考压力大,分身乏术,无法投入时间去阅读,大多学生也只能在午休或下课或晚上临睡前的零星时间进行。由于阅读时间无法保障,大部分学生就无法进行整本书阅读,阅读量无法做出较大改进。即使真有个别热爱阅读的同学,也大多就喜欢看点武打言情小说校园文学等浅层次的书籍,而大部头的名著或难度较大的专业性书籍更少有人问津。还有个别学生甚至利用老人机或mp3那样极小的屏幕来看小说,这些学生是喜欢阅读,但他们大多只是对学习的逃避,追求暂时摆脱现实世界的轻松感,陶醉于虚幻的世界里,很少深入阅读,更不用期待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新高考政策对高中语文阅读的要求
   高考语文阅读体现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新高考要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高考语文对阅读速度和阅读量要求都比以前更高,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其次要求阅读面更广,体现语文的跨学科思维,内容涉及——文学、历史、科技、哲学、艺术、博物等,阅读面狭窄或不阅读的高中生会看不懂文章中的专业术语,或者对涉及的人物、事件一无所知而影响理解等等。未来高考语文的考查范围,远远超出现在高中语文教学所学到的内容。再者,阅读题型有变化,高考阅读题型的变化趋势,更多地体现在思辨性方面。语文学科的内容决定它往往是感性特质的,因此在语文学科内强调批判性思维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于知识生成过程诸环节要素的敏感性和反思习惯,在面对某种知识或意见时,能对其本身的可靠性进行独立的、有条理的分析与考察。
   这就要求学生积极掌握阅读方法,把阅读与思维结合起来,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不喜欢阅读的学生面对语文试卷将困难重重,甚至其他科目的题目也看不懂,数理化审题有障碍,政史地三科更会牵涉到诸多文学文化知识甚至有的题目就是文言文形式呈现!阅读水平低,做题速度、理解能力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学生无法完整答题,写作更是仓促成文甚至无法完篇。“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真的来临!阅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在深入阅读中走向真实写作,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二.深阅读开启积淀之路,在厚积薄发中充实自我
   华罗庚曾说:“天才在于勤奋,读书在于积累”。坚持阅读,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必然会有所吸收丰富自我,让自己在阅读积淀中成长,在厚积薄发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
   司马迁为编《资治通鉴》,“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屈原的《天问》一口气提出172个问题,天文地理,博物神话,无所不涉,显示了作者的丰富学识。要使自己博学多知,就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广泛涉猎,触类旁通。因此,日常的语文教学要立足文本,让位于学生的主体阅读,抛弃对课文的肢解,重視学生对阅读的感悟,重拾语文的本色,教出语文的味道,使学生在阅读、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并引导学生从课内经典课文的分析探究迁移到课外阅读的深入理解,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追求启悟式的深入阅读,避免停留在表面乐趣的快餐式阅读,让自己在色彩单一的数理化的夹缝中通过阅读滋养身心,焕发语文的生机与色彩,在厚积薄发中充实自我,构建出学生灿烂的精神家园。
   三.深阅读引领启智之旅,在思考领悟中提升自我
   弗朗西斯·培根说:“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学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阅读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深入阅读可启智开慧,让学生在思考领悟中提升自我。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对语文能力的提高来说,“阅读”则是撬起语文地球的支点。而老师最主要是要做好引导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先创造情境,让学生尽早进入;设置阅读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点拨启发,让学生豁然开朗。深阅读不能仅停留于通过熟读背诵的知识积累,也不能满足于对文章所包含的语言知识、思想内容和自然人文等社会知识方面的积累, 而应该重在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范文阅读和自己广泛的课外阅读及新教材中提倡的群文阅读等来进行有效的积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在理解分析中提升自我的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可在阅读教学中多运用比较性阅读,即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经常在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中留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在教学《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时,设置问题让学生比较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让学生比较这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异同点;或深入思考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为什么选择周瑜而不是曹操刘备或诸葛亮关羽等,学生在比较辨析中得出结论:周瑜是“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而苏轼是“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这样年轻有为春风得意的周瑜当然让被贬黄州怀才不遇已经47岁的苏轼羡慕不已。
   这样的探究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深阅读的思考领悟中提升自我,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欣赏、去判断,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可以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    四.深阅读助力真写作,在活思善用中绽放自我
   深阅读还指经常性地拓展阅读,学习中不能满足于课内几篇经典课文,而是建立在对课文的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以某篇作品(或某本书)为阅读基础点,向相关方面进行拓展性地阅读,或联系有关书籍阅读,或以课文为基点进行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入阅读训练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强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助力真写作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深阅读的关键是确定好阅读基点与扩展方向。这种扩展可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扩展,比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就可以激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扩展,比如在教学苏轼诗词等作品时,就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及康震百家讲坛中介绍的“潇洒东坡”。也可以某篇名作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散文集》,来见识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要汲取文章的遣词造句、思想内容、写作素材等。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的谋篇布局、思想内容、结构层次几乎都可看作是写作典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多体味多仿效多思考多练笔,边读边学习真实写作。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就让学生仿写“校园夜色”;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让学生找一个自己喜爱的师友来写;教学苏轼诗词时,让学生写“我眼中的苏东坡”;教学《拿来主义》时让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现实以“新拿来主义”为题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写一篇议论文……这样教学,才会教得活泼,学得实在,真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定向积累的基础上,抓住某一方面的灵感,有感而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作文,这也正是思维创造的高潮,否则没有阅读的写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此立足于课内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才能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真实写作的欲望,让学生在活思善用中绽放自我。
   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极重要的基本训练。长期深入阅读,就能“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热爱生活,写文章就有真情实感;思路开阔,写文章就能游刃有余;有远见卓识,写文章就能立意高远,不至于出现陆游笔下的“恨渠生来不读书,江山如此一句无”的情况。在深阅读中走向真写作,让阅读与写作成为心灵之需,灿烂自己的精神世界。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新闻作品教学中,总有一些教学处理是稳固下来成为新闻教学“传统”的。新闻作品教学的保守思路在“互联网+”背景下凸显其消极之处。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作品教学策略如下:(一)强化提取意识,构建新闻认知的图式;(二)强化受众意识,培养媒介素养;(三)感受作品个性,读懂作品内蕴。   关键词:新闻作品 教学策略 “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诸如
内容摘要: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影响力逐渐加大。在教育行业中,如果能够借助到网络的积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也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就目前教学形势来看,还存在着学生素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要求的问题。为此,便可以借助到网络化教学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由此可见,研究网络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关
内容摘要:李尔王和高老头同为“父爱典型”,从精神分析理论下的心理疾病视角来比较分析李尔王和高老头这两位著名的父亲形象,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研究两位父亲行为表现背后的心理机制及精神疾病形成条件,由此可以发现李尔王与高老头虽都有心理疾病,但其中的心理机制及其形成条件是存在差异的。   关键词:父亲形象 心理疾病 精神分析   《李尔王》与《高老头》分别是著名作家莎士比亚与巴尔扎克的代表性悲剧作品,两
内容摘要:混合式学习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差异,强调尊重、保护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并且提倡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工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便捷、高效以及功能的全面完成教学课堂的展开与串联,使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络以及便捷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本篇文章通过分析混合式学习方法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课前预习、课
内容摘要:在思考“怎么读”和“读什么”时,不能忽略“为什么读”。可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我们往往割裂“怎么读”“读什么”,忘记“为什么读”。本文笔者基于对语文课程目标的思考,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和教材编排体系的解读,论用圈点批注法探究《骆驼祥子》。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圈点批注法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是一部长篇小说,由现代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当它出现在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的语
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而小说这种文体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现实.本文旨在从一些明清代表性小说中撷取关于儿童启蒙教育的例子,进而映射到当时社会实情、具体分析当时儿童启蒙教育的内容、方式、特点,为现今的国学启蒙教育提供经验.
内容摘要:应用文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文写作能力需经训练获得。本文思考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如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模式及其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应用文写作 教学内容   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这里的“能写”就是能写应用文,而不是文学作品。因为,应用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
内容摘要:国家的迅速发展除了在经济科技层面之外,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一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各个高校对于大学语文应用作文的教学应该做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变迁,由此掀开了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热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从大学语文应用作文教学过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进行的过程为之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也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语文 应用语文 教学改
内容摘要:汉赋与汉画像堪称汉代文学、艺术的双绝,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从出现之时就异常发达,汉人由于宗天神学的影响,对天宫星象极其崇拜。本文旨在着重研究以天宫星象为主要内容的汉赋和汉画像,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进而从新角度对汉赋和汉画像进行解读,得出两者的区别,借以更加真实的还原出汉代真实的社会面貌和思想状况。   关键词:汉赋 汉画像 天宫星象 汉朝   汉赋是汉代文学创作的典范,除了汉大赋之外,在题材
内容摘要:《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被誉为日本民族的心灵故乡,集子里收集的和歌也被认为日本和歌的起源。该集子共收集了156首吟咏杜鹃啼鸣的和歌,主要有夏季季语、农耕报时、相思之情等意象;笔者认为,其形成原因除了受中国文学元素的影响外,也深受日本文学的主题和“万叶时代”和歌主题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古典诗句 《万叶集》 杜鹃 意象   被誉为日本民族心灵故乡的《万叶集》是日本文学史上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