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圈点批注法研读《骆驼祥子》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b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思考“怎么读”和“读什么”时,不能忽略“为什么读”。可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我们往往割裂“怎么读”“读什么”,忘记“为什么读”。本文笔者基于对语文课程目标的思考,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和教材编排体系的解读,论用圈点批注法探究《骆驼祥子》。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圈点批注法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是一部长篇小说,由现代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当它出现在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与“圈点批注法”相遇,成为了“名著导读”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开始思考这一板块的由来,在部编本教科书中的位置,以及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教学源点
   1.“大量”阅读是语文实践的需要。“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①叶圣陶先生的话使我们渐渐地将目光由课内投向课外,由“选文”延伸至“整本的书”。语文是一片海,学校课堂上的那一池水,很难养出能够乘风破浪的鱼儿。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②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③文选式的语文教材远没有达到课标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需求。所谓量变产生质变,“大量”甚至“海量”阅读是语文实践的需要。
   2.“名著”是语文教学的极佳选择。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当我们的目光由课内转向课外,由“单篇”转为“整本”,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为什么要去读、读什么和怎么读等问题接踵而至。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道:“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唯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略读既须由教师指导,自宜与精读一样,全班学生用统一的教材。”④那么,由“整本”的海浪中,选出那些历经岁月淘洗的“经典名著”。“有价值的出名著作”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名著”的释义。⑤名著在不同领域各有其意义,本文专指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板块要求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骆驼祥子》就是其中一部。在课内,指导以阅读这些名著的方法,结合“单篇短章”中习得的阅读本领,更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培养,也就更利于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3.“名著导读”板块的演变概述。“名著导读”板块的前世今生,从“名著导读”在教材中的编排位置就可见一斑:1923年,由叶圣陶拟定的《初中国语课程纲要》将“名著阅读”纳为师生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其中,整本的经典名著是在附表中出现的。2001年,初中语文教科书才将“名著导读”设置为独立板块。自2017年秋季,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将“名著导读”交叉安排在不同的阅读单元,编排更加有序、系统、全面。“经验是一面镜子;借鉴它,你能清楚地看到往事。”易卜生的话,不正是在启示着我们对“整本的书”的教学经验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吗?
   二.坐标定位
   1.全局纵览。纵观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对“整本的书”的阅读教学,就像一张大网,一条条线纵横交织,线条之间的汇集处也各有侧重点。
   在义务教育阶段,当下使用的教育部审定的通用教材中,前三个学段对“整本的书”的阅读指导重点体现于12次的“快乐读书吧”栏目。部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将语文的育人价值和学科属性融为一体。”⑥同时有序整合原先相对零散分离的阅读板块,单篇选文、单元主题、单元选文与“名著导读”互有联系,相辅相成,架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框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故“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最佳的伙伴,实践会帮助我们遇见是更棒的自己。不难发现,“趣味”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方法的指导与渗透,正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对“整本的书”的阅读的经验的积累,更是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目光聚焦。了解“名著导读”的源点、经过与流向,我们再将目光聚焦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板块,整理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名著导读”推荐的书沁入读书方法的指导。读物的多种类型与读书方法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共同构成“名著导读”为板块的阅读网络。
   3.教学实践。前文,笔者通过统编语文教材阅读网络,分析统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的源点与坐标定位,接下来重点探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操作要点。
   A.板块内容的概析。该板块主要设置名家点评、名著相关背景资料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和自助阅读推荐六块内容。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这是该“名著导读”板块的主题。
   文学史家、教育家王瑶先生对老舍先生评价和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园先生对这部小说的点评,将老舍先生和《骆驼祥子》最突出的价值和最深刻的影响力表达了出来。
   名著相关背景资料简介栏目,使读者粗知《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写作特点以及语言特色。
   “读书方法指导”栏目中,介绍了圈點批注法的作用、历史渊源、运用时的注意点,及一个批注示例(《骆驼祥子》中的片段)。    在“专题探究”中,提供了给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原因、话说“洋车夫”和品析“京味儿”四个专题,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题,也可另外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完成专题探究后,在读书交流会时呈现学习成果。
   此次“精彩选篇”的内容是《骆驼祥子》的开头部分,也是整个故事开始的地方。老舍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清晰的行文脉络,祥子这一主人公的出场等等,都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这也是一片训练读书方法的园地。
   最后,“自主阅读推荐”栏目,“名著导读”书目与其形成“一加二”模式。《骆驼祥子》加上《红岩》和《创业史》,不但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师生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还深化了专题研究。
   B.打开方式的探讨。学生单独面对教材的情况,置之不理,或是为了完成任务式地翻阅,或是饶有兴味地阅读,亦或是借助圈点批注法深入探究,皆有可能。所以在“名著导读”板块儿,我们得完成三个使命:帮助学生走进名著、持续阅读、走出名著。教材不仅提供了许多材料,还为启发着我们的教学思路。
   第一,左右逢源。首先,“名著导读”虽然自成板块,但也不完全孤立于教材之中。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阅读兴趣的激发、小说的体裁、阅读的策略等等,在学习该单元的单篇选文时,都与阅读《骆驼祥子》形成互补互助之势。其次,虽然这次是重点指导“圈点批注法”,统编本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就学习了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故“圈点批注法”对学生而言并非一个“陌生人”。七年级上册安排的两次“名著导读”,再加上在完成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和《文学部落》后,此次“名著导读”板块的学习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可以左右逢源。
   第二,找准抓手。当《骆驼祥子》与“圈点批注法”相遇,可能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况。“圈点批注法”是一种方法,是为达成目标而服务的。可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方法很容易变成目的。王荣生教授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提到:“从真实的阅读状态中抽调具体的阅读对象(读什么),而光关注怎么读,很容易导致阅读方法、阅读技法的抽象化,导致读什么和怎么读两者的割裂。”⑦所以找准抓手,牵住牛鼻子尤为关键。
   笔者认为,当学生愿意走进《骆驼祥子》后,以怎样的姿态开启阅读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影响着输入转为输出时的流畅程度。当然笔者不否定“游览风景”式的,带着浪漫气息的阅读体验。若是能在完全凭借自己,先阅读《骆驼祥子》;再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圈点与批注完全围绕这个专题进行;接着回读并整理自己的圈点与批注,读书报告的撰写是否更轻松呢?对比一下,还会惊喜的发现,教材對阅读指导的非凡意义。同时,也让指“读书方法指导”中提到的“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每次圈点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落地。蓦然回首,原来我们看到的那些满当当的圈点与批注,不但洋溢着读者的驻目、随时与遐想;更是读者一次次带着不同的目标出发的航行轨迹。
   此次“名著导读”板块——《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用“圈点批注法”探究《骆驼祥子》,我们不仅要走进《骆驼祥子》,学习“圈点批注法”,在专题探究和拓展阅读中实践,及至今后的语文学习,时时问自己:为什么读?明确了目标,就像前行路上,亮着一盏灯。向着明亮那方,前行,终会得其所。
   注 释
   ①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3.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④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4-16.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955.
   ⑥朱于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建构[J].语文学习,2017:11.
   ⑦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19.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济南的冬天》出自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第二课老舍的作品,一直以来,无论中小学语文课文的编选如何变化,教科书中都有其一席之地。可见无论从教材编选者编写,或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方面,此文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以往的语文老师也是根据个人想法经验对这篇文章进行多样化解读,但也有很多一线教师直接利用教参进行教学,而忽略文本细读,这样会导致教师对此篇经典文章理解不透彻,学生也
内容摘要:由于现阶段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效率偏低,因此对高中文言文开展分层教学研究有利于实现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进而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各项实际问题。本文从目标分层教学的基本概念入手,讨论高中文言文施行目标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内容,并据此提出高中文言文目标分层教学的具体对策,以期为一线教职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 目标分层教学   从目前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的整体考察重点及考
内容摘要:《原野》是曹禺创作的戏剧中一出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的复仇型悲剧,全剧充满着一种野性的较量与征服,关于曹禺的戏剧研究,大多集中在《雷雨》,而对《原野》的研究相对较少涉及。“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提出的在作品中使用的艺术手段,作用是增加读者的反差心理,让作品更加饱满,增加可读性,本论文主要以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来重新诠释曹禺的戏剧创作,分别从人物仇虎的外表与内心的反差,不同人物之间鲜明的对比以
内容摘要:《狩猎愉快》是刘宇昆的短篇科幻小说,搭建在绝望与反抗、主体撕裂与重置、科技伦理等多重意义相互交织的复杂网络上,是后现代工业社会的典型产物。本文将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从个体与世界的异化、传统与现实的颠覆、真相与主题的多元三个角度阐释《狩猎愉快》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   关键词:《狩猎愉快》 后现代主义 异化 颠覆 多元   《狩猎愉快》(Good Hunting)是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兼翻译家
内容摘要:张贤亮的《绿化树》描写了特定时代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遭遇,探索了主人公章永璘是怎样进行自我思想斗争进而战胜困境并超越自我的,这其中正是展现了章永璘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代表所进行的自我精神救赎历程。   关键词:知识分子 精神救赎 《绿化树》 章永璘   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人存在的意义以及价值,从而使得自身灵魂得到安宁,那么在特定时期自身被否定找不到生存方向及价值的时候
内容摘要:语用是对语言的实际应用,在具体的交际中,由于语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部分话语会产生一些言外之意,即会话含义。为了完成交际,让听话人能准确理解话语含义,我们在交际过程中必然遵循一定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本文以《郑伯克段于鄢》的人物会话为研究对象,通过会话分析和语用分析的手段对《郑伯克段于鄢》做全面的话语考察,旨在分析和揭示交际过程中的话语所表现的功能和交际意图,同时结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内容摘要:在新闻作品教学中,总有一些教学处理是稳固下来成为新闻教学“传统”的。新闻作品教学的保守思路在“互联网+”背景下凸显其消极之处。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作品教学策略如下:(一)强化提取意识,构建新闻认知的图式;(二)强化受众意识,培养媒介素养;(三)感受作品个性,读懂作品内蕴。   关键词:新闻作品 教学策略 “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诸如
内容摘要: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影响力逐渐加大。在教育行业中,如果能够借助到网络的积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也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就目前教学形势来看,还存在着学生素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要求的问题。为此,便可以借助到网络化教学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由此可见,研究网络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关
内容摘要:李尔王和高老头同为“父爱典型”,从精神分析理论下的心理疾病视角来比较分析李尔王和高老头这两位著名的父亲形象,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研究两位父亲行为表现背后的心理机制及精神疾病形成条件,由此可以发现李尔王与高老头虽都有心理疾病,但其中的心理机制及其形成条件是存在差异的。   关键词:父亲形象 心理疾病 精神分析   《李尔王》与《高老头》分别是著名作家莎士比亚与巴尔扎克的代表性悲剧作品,两
内容摘要:混合式学习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差异,强调尊重、保护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并且提倡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工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便捷、高效以及功能的全面完成教学课堂的展开与串联,使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络以及便捷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本篇文章通过分析混合式学习方法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课前预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