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这一时期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加大对于计算过程中算理与算法的关注程度,将其进行有机结合起来,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兼顾算理与算法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算理与算法
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能力的提升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基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要求小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只有打好计算基础,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多方面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需要计算原理以及计算方法的支持,大多数情况下,一些难度较低的计算问题可以通过口算直接得出答案,对于难度稍微大一些的计算问题,就需要运用笔算来进行计算,这也就说明,算理与算法的有机结合是学生们在解决计算問题时,必须经历的一个步骤,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
一、在计算教学中有效结合算理与算法的重要意义
计算能力属于一种数学心智能力,对于这种能力的掌握不能依靠顺其自然的方式,而是要进行有针对性与计划性的教学。但是在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开展目标不应只注重于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能力,而更应当注重于怎样使这种能力成为学生发展深度能力的重要基础,例如推理能力、研究能力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应当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算法与算理的作用。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可知,算法具有一种自动化特征,简单地来讲就是即便学生不了解算法的形成原理,也仍然能够在解决计算问题时对其加以掌握并运用。而这也是为什么在以往教学中尽管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学生也依旧能够掌握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的重要原因。
二、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
(一)丰富动手操作活动,显化算理并引出算法
动手操作活动就是通过进行直观动作演示来表明问题和现象,这样一来小学生就可以通过实际的行动来思考其中蕴含的算理和算法,有利于将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多多安排有关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同学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归纳算理和算法。比如在进行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铅笔,然后让同学们数出铅笔的数量,也就是四根,然后教师逐渐减少铅笔的数量,使其数量变成3根、2根、1根。在操作过程中同时进行板书“4-1=3”、“3-1=2”等减法式子,让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减法的算理其实就是变少、变没的意思。接下来教师还可以在进行铅笔逐步增加的操作,帮助同学们回忆加法的算理,这样也有利于同学们进一步区分加法减法的区别,了解它们之间互相可逆的关系。
(二)组织迁移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算理与算法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迁移活动来加强小学生的数感和运算水平。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往往对于知识迁移部分设计不足,这就进一步造成了很多小学生计算同一类型的题目仍然出错的情况,导致这一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于小学生对于此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和计算方法没有真正理解,面对同类型题目只能生硬的套用公式。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提升对迁移活动的安排比例,激励同学们利用算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运算能力。比如说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数学问题:假设小红有17个苹果,需要平均分给小红在内的五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呢?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就需要充分利用好乘法口诀,但是通过计算会发现如果商为3,那么还会剩下2个苹果,如果商是4,那么苹果又不够。这样一来,“余数”的概念就能够被引出来了,也就是余数代表除法算式中不能除尽的数值,小于除数,然后进一步将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讲解出来。
(三)教师要加强课前引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保证最终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就必须先对算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运用算法进行计算。促进小学生算理和算法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课前的引导进行。例如计算16×5这一式子时,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们对这一算式的意义进行思考,让学生们明白这个算式其实就是计算5个16相加的结果,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它,让同学们了解16就是一个10和6个1,也就是说,计算时可以先算5个10的和,然后再计算5个6的和,最后将两个和进行求和计算就能够得出最终结果了。通过这样的引导过程,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结合起来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计算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如何将计算过程中的算理与算法进行有效结合,是影响计算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在开展计算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算理与算法的意义,提高其计算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晓平.小学第二学段计算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8.
[2] 蒋敏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37-42.
[3] 贾志杰.小学生算理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50.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算理与算法
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能力的提升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基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要求小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只有打好计算基础,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多方面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需要计算原理以及计算方法的支持,大多数情况下,一些难度较低的计算问题可以通过口算直接得出答案,对于难度稍微大一些的计算问题,就需要运用笔算来进行计算,这也就说明,算理与算法的有机结合是学生们在解决计算問题时,必须经历的一个步骤,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
一、在计算教学中有效结合算理与算法的重要意义
计算能力属于一种数学心智能力,对于这种能力的掌握不能依靠顺其自然的方式,而是要进行有针对性与计划性的教学。但是在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开展目标不应只注重于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能力,而更应当注重于怎样使这种能力成为学生发展深度能力的重要基础,例如推理能力、研究能力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应当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算法与算理的作用。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可知,算法具有一种自动化特征,简单地来讲就是即便学生不了解算法的形成原理,也仍然能够在解决计算问题时对其加以掌握并运用。而这也是为什么在以往教学中尽管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学生也依旧能够掌握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的重要原因。
二、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
(一)丰富动手操作活动,显化算理并引出算法
动手操作活动就是通过进行直观动作演示来表明问题和现象,这样一来小学生就可以通过实际的行动来思考其中蕴含的算理和算法,有利于将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多多安排有关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同学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归纳算理和算法。比如在进行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铅笔,然后让同学们数出铅笔的数量,也就是四根,然后教师逐渐减少铅笔的数量,使其数量变成3根、2根、1根。在操作过程中同时进行板书“4-1=3”、“3-1=2”等减法式子,让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减法的算理其实就是变少、变没的意思。接下来教师还可以在进行铅笔逐步增加的操作,帮助同学们回忆加法的算理,这样也有利于同学们进一步区分加法减法的区别,了解它们之间互相可逆的关系。
(二)组织迁移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算理与算法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迁移活动来加强小学生的数感和运算水平。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往往对于知识迁移部分设计不足,这就进一步造成了很多小学生计算同一类型的题目仍然出错的情况,导致这一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于小学生对于此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和计算方法没有真正理解,面对同类型题目只能生硬的套用公式。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提升对迁移活动的安排比例,激励同学们利用算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运算能力。比如说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数学问题:假设小红有17个苹果,需要平均分给小红在内的五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呢?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就需要充分利用好乘法口诀,但是通过计算会发现如果商为3,那么还会剩下2个苹果,如果商是4,那么苹果又不够。这样一来,“余数”的概念就能够被引出来了,也就是余数代表除法算式中不能除尽的数值,小于除数,然后进一步将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讲解出来。
(三)教师要加强课前引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保证最终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就必须先对算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运用算法进行计算。促进小学生算理和算法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课前的引导进行。例如计算16×5这一式子时,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们对这一算式的意义进行思考,让学生们明白这个算式其实就是计算5个16相加的结果,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它,让同学们了解16就是一个10和6个1,也就是说,计算时可以先算5个10的和,然后再计算5个6的和,最后将两个和进行求和计算就能够得出最终结果了。通过这样的引导过程,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结合起来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计算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如何将计算过程中的算理与算法进行有效结合,是影响计算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在开展计算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算理与算法的意义,提高其计算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晓平.小学第二学段计算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8.
[2] 蒋敏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37-42.
[3] 贾志杰.小学生算理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