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美的氛围 培养美的情感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课堂需要美。”教育应努力让学生长期处在“美”的氛围之中,在具体独特,意境空间中打动学生的灵魂,激荡学生的情感,从而进行美的熏陶,美的感染。
  一堂语文课,要想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创造一个“美”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它取决于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文拟从教学语言的设计、直观教具的运用、朗读移情三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设美的氛围,培养美的情感。
  
  一、优美的教学语言的设计
  
  这里的教学语言,我们仅从教师的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两个方面略作探讨。
  
  (一)教师的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有声语言外的眼神、表情、手势及各部位的姿态动作。体态语言是课堂教学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通过实验得出如下公式: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语言 38%的语调语速 55%的表情动作。可见身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更具形象美,可直接产生审美效应,也就是说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的口头语言
  教师的口头语言是传递知识的载体,教者无论有多大的才识,有多高深的学问,都要通过讲解、引导来让学生领会。所以教师就应注意在课堂中渲染语言美,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美。我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规范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语言严谨、规范,教学用语不能用方言、土语、俗语,而应讲普通话。在语文课堂中,这无疑是一道和谐的音符,也是语言方面最基本的要求。
  2.生动性
  学习本身是一项容易让人感到枯燥的工作。教师如果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便能为课堂创设美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比方说可以恰当地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做到“寓教于乐”。
  3.有节奏感
  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语调要抑扬顿挫,声音要高低适当,语速要富于变化。
  
  二、丰富的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
  
  直观效应形象、贴切,能很好地创设美的氛围,能产生更大的审美教育作用,它是以情感性语言为中介,与联想、形象相辅相成的。它能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在类似的情境中产生类似的情感。
  
  {一)环境布置的美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美化,能营造出美的氛围,因此教室环境也需要教师的精心布置。如在进行古诗欣赏时可在教室四周挂上经过装裱的诗词,有的配上与诗意境相符的画面,有的配上与诗风格相近的书法,也可同时在课堂上播放一首古典乐曲,营造出浓浓的美的氛围。这时教师可在一旁充当讲解员,缓缓道来,让所有的学生融入其中,感悟其间的美。
  
  (二)实物教具的恰当运用
  通常在语文课上,教师所用的实物教具包括教学挂图、模型和小黑板等。巧妙、灵活地在教学中结合这些实物教具,一方面能为课堂提供预期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那份美的意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入课之初,教师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切苹果来寻找苹果里的“五角星”,观察手中被切的苹果,把学生带人课文中来。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在学校教育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媒体。”小学生的感情丰富,善于想象,易于感染。利用各种电教媒体的功能,给孩子们展示一幅幅优美形象、动静结合的画面,给他们聆听一首首动听悠扬的乐曲,能充分发挥美育的形象功能,创设美的情境,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给予学生美的体验。
  
  (四)板书内容的设计
  板书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微型教案”之喻。工整漂亮的板书设计也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1.布局合理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首先要考虑布局,板书所占面积要统筹规划,要有比例,做到高低得当,疏密有致,课题要写在黑板正中间,鲜明醒目。另外,板书应抓住主要内容,做到简洁明快。
  2.书写规范
  好的板书是一帧书法和图画结合的艺术品,字的好坏也是一个人思想修养和个性品质的表现。教师板书美观、工整,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书写同步
  教师在板书过程中,如果乱擦拭乱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抑制学生思维。应注意边讲边写,讲写交错,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张有弛,也能使教师的讲解有回旋的余地、思考的空间,使整个教学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结构上的层次美。
  
  三、灵活的朗读方法的渗透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培养美感。
  
  (一)初读——感悟课文的语言美
  通过初读形成审美感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如《槐乡五月》一文以优美的语言贯穿全文,文中或用叠字或用比喻,优美洒脱,音调和谐,读起来不拗口,流畅、明快。初读完全文能使学生加深对作品情韵和气势的感受,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细读——领会课文的意境美
  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处理朗读的技巧,体验作品美的意境。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是,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适当地选择。例如在教学《小露珠》一文时,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品味课文意境的美。文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习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角色读出来,引导学生读后进行比较和联想,帮助他们进入课文情境,获得美的感受。
  
  (三)美读——体验课文的整体美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称为美读,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文学家苏轼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启发学生进行富有节奏和感情色彩的美读,并品味其情调,领略其精神,激扬其情怀,对于激发学生的美的情趣大有裨益。学生读时要读出课文的感情和韵味,或慷慨激昂、豪放悲壮,或凄楚哀婉、低沉感伤……学生读得绘声绘色,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得也更真切、更透彻。
  当然,小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氛围的创设并不仅仅是以上这些,而且以上只是从“课堂”的角度来谈美的氛围创设、美的情感培养。但是我想只要我们有了创设美的氛围的意识并积极地探索方法,就一定会有丰富的收获。
其他文献
对组合RNg(抗)× 7705(感)的P1、P2、F1、F2、BC1F1和BC1F2分离群体进行抗病性鉴定,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大豆对SCN1号小种的抗性由4对相互独立的主基因、包括一对显性基因和三对重叠的隐性基因决定。用 BSA法筛选在五
目的:  免疫系统发育异常及免疫系统的老化是许多老年相关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大量的研究表明FoxN1基因表达对免疫系统中的胸腺
人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反映在人的认识心理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主要反映在人的意向心理活动中。而对学习活动影响最大、关系最密切、起决定性作用的有动机、兴趣、情操、意志、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现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非智力因素在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等作用。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由于教材本身的特殊性,与非智力因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rein CRP)和右心耳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表达的改变。 方法
目的:  探讨24h尿蛋白定量高低及其变化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arly onset severepreeclampsia,EOSP)实施期待治疗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
摘要:针对现在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趋于模式化,有着很浓的应试特点,本文旨在分析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轻松学语文,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融入语文课堂,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具有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个性化 挖掘教材 回归生活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其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会学习”。这样以
目的:  1、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反应体系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细胞表面化学修改方法。  2、评价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效率。  3、探讨此种
冯绪民,1960年5月13日生于辽宁省阜新市。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1994年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 FENG Xu-Min, born May 13, 1960 in Fuxin Cit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语文学科面临着许多问题:课时少、内容多、进度紧、收效慢等。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老师课堂上讲的往往考试不考,学生投入了很多时间补习也不见成绩提高。这使得语文成了一门“吃力不讨好”的学科。于是,学生的不屑、家长的埋怨、领导的批评、社会的误解便接踵而至,把语文逼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语文教学的现状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缩短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主要原因就在于作文批阅量大、批改效率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迟缓。  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经过刻苦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自认为可行的做法,现简介如下,以求得有识之士的批评。  第一步,先公布写作材料或标题,并提出写作要求。  第二步,进行审题(审材料)、立意专项训练。  正确把握材料主旨,恰当地分析掌握标题的中心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而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审题却是最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