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征谣》到《清平乐•六盘山》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unm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的。其实,《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的最初形式,并不是现在人们诵读的样式,而是以自由体歌谣——《长征谣》的形式出现的。
  
  一
  
  193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于长征途中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红军指战员要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张国焘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继续实施北上方针。俄界会议还决定,把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军委直属纵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会后,红军继续北上,9月18日到达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从当地找到的报纸获悉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遂决定到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27日,红军占领通渭县的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此召开会议,正式确定把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
  榜罗镇会议后,红军北上向陕北挺进,10月初进入今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区,准备翻越六盘山,打开通往陕北根据地的最后通道。六盘山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交界地带,连绵200余公里,海拔2800米左右,山势雄伟,巍峨挺拔。六盘山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镇,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这座南北走向的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最后一座高山,翻过这座山,到陕北再无高山险峰阻挡。
  为了阻止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国民党军队在六盘山一带设下重兵拦阻。当时,六盘山西麓的隆德县城驻有国民党毛炳文第二师李英部;东麓化平县(今宁夏泾源县)和尚铺一带有东北军何柱国骑兵第七师门炳岳部;毛炳文第八师陶峙岳部紧随在后;在北边的固原县城等地,还有马鸿宾的部队。国民党军队还在西(安)兰(州)公路、六盘山以东的瓦亭、开城、平凉一带布防,形势相当严峻。
  10月5日,陕甘支队从甘肃界石铺、高家铺出发,分两路向今宁夏西吉县的公易镇、兴隆镇一带前进。一纵队为右路,经显神庙、长尾河、团庄等地,当晚宿营于兴隆镇、单家集;二、三纵队为左路,于5日下午到达公易镇、上村、新合庄、撒家湾一带。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随一纵队行动,当晚宿营于单家集。毛泽东住在单南清真寺北侧一个叫拜文海的回族农民家里。
  宿营后,毛泽东、张闻天等人参观了单南清真寺,和当地阿訇、群众进行了亲切的谈话,向他们讲解党和红军的民族宗教政策。阿訇和回族群众深受感动,纷纷腾出住房、拿出食物,热情接待红军。可惜因敌情紧急,部队无暇多留。6日,毛泽东等人随一纵队从单家集出发,经新店子、什子路、杨家磨、黄河湾等地,当晚到达张易堡附近一个叫毛家宅子的村庄宿营。7日清晨,红军主力部队沿王套、后莲花沟抄小路登上六盘山。上午8时左右,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从驻地出发,在当地向导的引导下,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前行,于14时许登上了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
  
  二
  
  毛泽东站在高山之巅,纵览群山。仲秋时节的六盘山,秋风送爽,天宇澄澈,如海的碧空中,几抹纤云点缀;山顶上红旗招展,战马嘶鸣,一队队英勇的红军指战员高唱着《陕甘支队之歌》,奋力攀登,如滚滚洪流奔腾向前,锐不可当;秋高飞大雁,峰高卷红旗,向北极目处,长城隐约可见,盘绕在万重山间。
  毛泽东饱览了壮美的六盘山风光后,对张闻天等人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在越过一道山梁之后,他停下脚步,招呼随行人员休息。毛泽东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着远方,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这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踞大西北,是兰州和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这里距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远了。”
  此时,毛泽东心潮起伏,激情不已。他驻足山巅,展望革命前程,豪情满怀,诗兴大发,随口吟诵出歌谣一首:
  天高云淡,
  望断南归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
  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
  六盘山呀山高峰,
  赤旗漫卷西风。
  今日得着长缨,
  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歌谣实际上是一首自由体诗,通俗易懂,融口语与书面语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它通过比兴、重复、呼唤等手法,以象征艺术,展现了红军指战员金戈铁马、勇往直前的壮阔场景,犹如一支进军的号角,歌颂了红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表达了反蒋抗日的坚强决心。这首歌谣除了抒发自己的情感外,还有鼓励红军战士行军的作用,所以带有行军歌曲的性质。当时在场的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等人都说这是一首好诗。
  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当晚,一纵队和红军总部机关宿营在今彭阳县迺家河一带,毛泽东住在阳洼村村民张友仁家的窑洞里。在油灯下,毛泽东趴在小炕桌前记下了在六盘山山巅上吟诵的歌谣,并取名为《长征谣》。
  这首《长征谣》当时立即在红军中传唱开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长征谣》在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中广为流传。1941年12月5日,由中共秘密组织主办、在上海出版的文学刊物《奔流新集之二•横眉》刊载了这首诗,题目是《毛泽东先生词(长征时作)》。1942年8月1日,中共淮海区委主办的《淮海报》副刊《文艺习作》上也刊登了这首诗,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夺取抗战胜利的斗志。1949年6月,天津知识书店出版了关青编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书,这本书收录了毛泽东的这首诗,题为《咏红军•长征》,分上、下两阕。1949年7月底,上海《解放日报》拟发表这首诗。在发表之前,毛泽东对原诗作了较大的修改,将形式由自由体诗改为规范的词曲“清平乐”,题目由《长征谣》改为《清平乐•六盘山》。为符合“清平乐”的格律要求,对文字作了进一步的润色。尽管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却删去了一些反复出现的呼语和重复句。如将重复出现的呼语“同志们”删去,将重复句“屈指行程已二万”和“何时缚住苍龙”各保留了一句。句中除了将“屈指行程已二万”的“已”字删掉以符合词的格律外,还将“望断南归雁”的“归”字改为“飞”字,将“赤旗漫卷西风”的“赤旗”改为“红旗”,将“今日得着长缨”改为“今日长缨在手”。经过改动,《清平乐•六盘山》于1949年8月1日正式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全文如下: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通过“词”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使其要表述的内容更加紧凑,语言更加精炼,并且讲究平仄、押韵,达到了一种豪放、雄丽的艺术境界,充分显示了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襟和驾驭艺术的高超功力。
  
  三
  
  1955年,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收录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题目被改为《毛泽东同志长征词•清平乐》。1957年初,《诗刊》创刊,编辑部的同志打算再度发表这首词,并请示毛泽东本人。毛泽东欣然同意,在应邀将这首词抄录发表时,他把词中“红旗漫卷西风”一句改为“旄头漫卷西风”,并写下了横、竖两幅书法,供《诗刊》选用。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发表了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这年9月,作为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的人民大会堂落成。根据周恩来的意见,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命名了各个会议厅。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决定,各省会议厅分别由各省、自治区自己设计布置。宁夏厅的布置工作则由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负责。为了把宁夏厅布置得新颖别致,具有地方民族特色,许多人提出,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宁夏六盘山,并写了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最好用宁夏“五宝”之一的贺兰石刻上毛主席亲笔题写的这首词,再配上一幅毛主席领导红军长征过六盘山的画,这将是对宁夏回汉各族人民极大的鼓舞。这个方案得到自治区党委的批准和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赞同。当时,毛泽东的手稿已查找不到,便想请自治区领导出面请毛泽东书写,可自治区的领导们也很为难,因为毛主席已不再多题词了。在这种情况下,刚从国家民委调至宁夏担任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秘书长的黑伯理给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写了封信,转达了大家的期盼。董必武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之后,由董必武的秘书申德纯执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董必武认真看完后签名送交毛泽东。1961年,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开会之余,于9月8日手书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并将“旄头漫卷西风”恢复为“红旗漫卷西风”,同时回复董老一封信:“必武同志: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如不可用,可以再写。顺祝健康。”至此,这首词最终定型,毛泽东再也没有进行过修改。
  毛泽东的手书墨宝被拿回银川后,由宁夏日报总编辑张源和摄影部记者米寿世精心拼成条幅、照相制版后,于9月30日在《宁夏日报》头版套红刊发,同时还配发了题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社论。数月后,工艺师将毛泽东手迹《清平乐•六盘山》精心镌刻于贺兰石板上,字着紫红色。不久,这幅长3米、宽1米的贺兰石屏便挂在了人民大会堂宁夏厅。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的手书气势磅礴,笔墨雄健刚柔,字体灵动瑰丽,笔画参差错落有致,笔势浩畅飘逸,宛若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这既是毛泽东对宁夏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也是留给宁夏人民的珍品。
  1986年,在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隆德县城关镇东9.5公里的六盘山垭口山巅处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亭”。2005年9月,宁夏人民为纪念长征胜利69周年,将原来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扩建为“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其中,红军长征纪念碑位于海拔2832米的纪念馆顶部,正面是江泽民题写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名,东西两侧分别是毛泽东手书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在当年毛泽东登山吟诗之处建成一座吟诗台,吟诗台坐落在纪念馆对面的山峰上,青砖作墙、作台,一赭色山石立其上,诗台周围遍插红旗,西风搅动,猎猎作响。身临此处,毛泽东当年诗兴勃发、临风寄景、吟诵千古绝唱的情形跃然再现。(责任编辑:吴玫)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纪录    1928.6.18——7.11莫斯科 代表人数142人 全国党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  ○刘明光(安徽)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一个当时最多时拥有9万多名党员的政党,在一个拥有广袤国土的国度里,为什么不在本国召开代表大会,而要不辞辛劳、移师万里,前往遥远的欧洲,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郊外召开会议?这次代表大
期刊
中苏两党两国历史上关系最热络的时期是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上世纪50年代中期(1954—1958)中苏两国的“蜜月期”,无疑是从赫鲁晓夫1954年9月29日至10月16日首访中国,毛泽东、周恩来与他首次在北京会面开始的。    前奏:赫鲁晓夫上台前后周恩来与他的三次接触    在赫鲁晓夫首次访华之前,在中共领导人中数周恩来和赫鲁晓夫的接触与会面最多。  周恩来与赫鲁晓夫的真正第一次接触,是在毛泽东首
期刊
按常理,生长在山区的人一般不擅游泳,然而,在湘中韶山冲长大的毛泽东却终身与游泳结下了不解之缘。毛泽东终身爱好游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每逢外巡,只要有条件,他非游泳不可,中国的大江河海,到处都留下他中流击水、拨浪弄潮的身影。  1963年,大文豪郭沫若在参观毛泽东旧居时,旧居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毛泽东少年时代游泳的故事,他深有感触地说:“毛主席是少年游小塘,青年游湘江,老年游长江。”这句话概括了毛泽
期刊
1927.4.27——5.9 武汉 代表人数82人 全国党员57967名    生死关头    中共五大,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激烈搏斗的紧急时刻召开的。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北洋军阀势力分崩离析,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继续维持其自身在华利益,纷纷拉拢掌握国民党军政大权的蒋介石。许多地方军阀和官僚政客也改换门庭,投靠了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势力不断扩大,走上了军事独裁的
期刊
2010年12月,我们安徽省党史系统独立组团到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地参观访问。这次出行原本安排在金色的10月,由于签证问题,拖到了12月,这样也好,冬季去北方看雪吧!于是,我们一行6人,踏上了去俄罗斯的冰雪旅程。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冬季的莫斯科天黑得早亮得晚。我们从莫斯科机场出来时,虽说才是下午17点钟,但天已黑了,莫斯科已经万家灯火。  从机场到市区,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司机是本
期刊
1917年11月(俄历10月),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上海和嘉兴南湖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航程起航了。  一大会后,在上海读书的曹蕴真、徐梦周、鲁平阶3位共产党员,奉党中央指示,回到家乡安徽寿县小甸集,传播大会精神,发展党的组织。接着,薛卓汉、徐梦秋两位寿县籍党员,也受党的指派,从上海回到
期刊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华社红卫兵组织出版过一种报纸——《新闻战线》,报纸为八开,对开四版。其中1967年5月13日出版的第四期二版上有一篇题为《彻底清算刘少奇要新华社改为‘民办’的黑指示》的文章。  文中说,1956年,刘少奇在给新华社工作的“黑指示”中说,“新华社做国家通讯社好,还是当老百姓好。我看,不做国家通讯社,当老百姓好”。又说,“新华社是官办还是民办?这不是重要问题,主要是不要时时强调自
期刊
图说江上青  编者按:江上青(1911——1939),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原名江世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就读于上海“艺大”,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艺大”秘密党支部书记,从事秘密学运工作。抗战爆发后,江上青等组织成立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广泛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动员民众抗日工作。1938年8月,他遵照党的指示到安徽,在中共安徽省工委领导下,参加了安徽
期刊
1943年10月,正当华北日酋冈村宁次对我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铁滚扫荡”之际,我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十六团部队在被敌我双方称为“王疯子”的勇猛战将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的果断指挥下,一举歼灭了日军大本营精心组织的所谓“军官战地观战团”,创造我军抗战史上一次最为成功的伏击战,在我军革命战争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光彩夺目的战斗活剧。    秘密谍报站送出绝密情报    1943年,我抗日军民经过两年艰苦斗
期刊
1982.9.1-9.11 北京 代表人数1690人 全国党员3965万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结束一个星期,邓小平便离开北京,陪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去四川访问。途中,他介绍“十二大”的情况时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十二大的作用与我们党的七大一样。七大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将把建设引向胜利。”邓小平为什么给予十二大如此高的评价?它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