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ck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调曲子是国家第二批公布的非物文化遗产项目,它的历史也有300年左右,也可谓是历史悠久。“民间音乐的传承是采取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播的。但是对于处于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传承与被传承者。传承方式也表现为群体传承和个体传承两种不同的形式。[1]”
  几百年来,大调曲的传承在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传授方式也属于自发性。大调曲子发展以来就是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一种群众音乐在民间传承发展着。自古以来大调曲子就有“大调曲友是一家的规矩”。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 清丰柳子戏
  (一)大调曲子的传承方式
  “尽管掌握大调曲子演唱的这些人仅仅是出于爱好而将其作为闲暇时候的自娱活动,并不以表演和演唱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但是这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中这些掌握着大调曲子演唱技术的人实际上担任着传播和传承这门艺术的作用和功能。站在该群体的外部,笔者认为可以将其作为该艺术的传承者来看待。而相对于这些有演唱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传承者来说,欣赏群体中(除伴奏人员之外)的另外一部分人——通常识在台下观看和欣赏大调曲子的人——都可以被看作是被传承者。他们是维系大调曲子称定的群体以及使其不断延续下去的重要因素。”[2]
  大调曲子的传承主要从两方面演唱、内容和演奏部分。
  大调曲子的演唱、内容的传承主要途径:一、口耳相传。虽然大调曲子不像其他剧种发展那样有严格的师承关系,但是大调曲子发展的过程中“曲友”在一起交流中既是演唱者又是听众,会相互说唱,曲友之间相互听取别人的唱段,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演唱;大调曲子原有的风格特点还吸收了湖北、陕西等地的曲艺、小曲及地方戏曲声腔。使大调曲子在传承中既不墨守陈规,又能在吸收不同音乐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二、大调曲子作为一种讲说故事的一种说唱艺术,一般曲牌都是反复使用,以曲牌填内容。在南阳地区大调曲子的曲目有一千多首,这些曲目由传统曲目和创作曲目两类。唐诗、宋词、元清是的寓言故事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大调曲子内容的来源,在中国的四名著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或情节,都是大调曲子能够说唱的内容。另一部分曲目是有时代的发展新创作的曲目。
  大调曲子的伴奏乐器有三弦、筝、琵琶、手板、扬琴、月琴、八角鼓、二胡、坠胡、软弓京胡等。在演奏板头曲时用到的主要有三弦、筝、琵琶,它的发展更是几百家之长为一身。在没有脱离大调曲子之前,其演奏主要是依附于河南大调曲子,它的传承也是依附于大调曲子的传承发展。
  (二)南阳大调曲子的代表人物及曲目
  大调曲子是一种地方的大众音乐艺术,在南阳地区能够演唱和演奏的人也是很多,再此介绍几位大调曲子贡献突出的人物。
  (l)曹东扶(1898—1970),生于河南南阳邓州白落堰曹营,原名殿酞。他出身于曲艺世家,父亲曹清怀以唱大调曲子靠门乞讨为生。曹东扶除了和其父学习之外,还师从于马歧凤、马万寿、徐金山、马书章等人。
  1918年,应徐梦云之邀,到其部下当兵,二人以曲结谊,常有机会与许多名家进行交流,聚唱自娱。自此时起,曹东扶汲取众多行家之长而开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922年左右,全家迁回邓县居住,开始以唱为业。同曲友以及他的学生赵金铎、吴宗岑、腾汉三、谢克宗、唐炳勋等人,常在茶馆演唱,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他们的演唱一时盛行,被称为“曹派大调”。 1931年,声名大著,被曲子界誉为“邓州头把丝弦”。 [3]
  1948年,成立邓县大调曲子研究社。两年后,曹东扶将大调曲子研究社改建为邓县曲艺改进社,并出任社长。他积极推进大调曲子的革新,将一些传统曲牌的旋律、过门等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进,如《诗篇》、《软诗篇》、《太湖》等。
  1951年,曹东扶带领社员投入到宣传抗美援朝的活动中,创编、移植出《解放邓县》、《渔夫恨》、《历代帝王图》、《王仁千喊城》等曲段,在各乡镇进行义演。
  1953年,曹东扶应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邀请,与谢克宗等五人到北京进行大调曲子的收录工作,在此基础上研究所出版了《河南曲子板头曲选》一书,把曹东扶的大调曲子艺术推向了全国。
  1954年—1965年间,先后在河南师范专科学校、郑州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任教。他创作的古筝曲《闹元宵》,《孟姜女变奏曲》、《刘海与胡秀英》等,成为解放后创作曲目中的代表作品。把河南筝曲演奏技术推上更高境界,避开门户偏见,兼容众家之所长,学习双手抓筝演奏,创出一套独特的弹奏技法,大大加强了筝在乐曲中表现力。成为中国古筝艺术四大流派中,河南筝的代表人物和奠基人,使河南筝在中国筝坛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曹东扶个人在板头曲方面的独特贡献,特将其家族传承人列表如下:
  (2)1934年,丁辛秀出生于河南邓州文曲街。15岁从师于曹东扶学习琵琶和三弦演奏,尤擅长于演奏琵琶板头曲。1954年,任职开封市曲剧团音乐设计。1956年,调入河南省歌舞团。1983年,丁辛秀与原南阳群艺馆馆长李长溪先生合著了《大调曲子初探》一书,成为研究大调曲子的代表之作。
  (3)张华亭先生,南阳市人(已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上世纪五十年代常和其他曲友经常活动在街头和曲艺茶社之间。由于他嗓音宏亮、吐字清晰、长枪规整、演唱曲目多受到广大听众喜爱。在长期从事大调曲子演唱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特别擅长演唱三国和水浒中的曲目。
  1958年,南阳市曲艺说唱团成立,张华亭先生担任说唱团的团长。在任职期间,一方面经常参加演出,一方面开始培养大调曲子演员,招收学生的过程中改变了只收男声学生的传统,招收部分优秀的女演员,并由做唱发展为手持八角鼓伴奏站唱和对唱。在演唱曲目中不仅演唱传统曲目而且有反应现代生活内容的曲目。例如:刘胡兰就义、歌颂雷锋等等现代曲目。
  (4)刘德雨先生,南阳云阳镇人。酷爱大调曲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常以艺交友,以艺会友。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但是常把艺有所长的曲友邀请到家中,热情款待,相互切磋技艺。在他的积极努力、热情奔走中组织成立了“南召县大调曲子研究会”。在此期间,在组织大调曲子演唱活动之外,还投身于收集整理大调曲子曲目的活动中,经他十几年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三国二十曲、西厢十首、水浒十首、红楼十首、明清时期曲目十七首,牌子曲套曲二首、其他十七首,共计八十六首曲目。自费编篡出“大调曲存”一书,其中部分作品由亲友待会台湾发表。
  邓县杨全瑞在整理传统曲艺音乐,他以简谱形式编著了《宛曲一隅》一书,这是第一部以记录南阳大调曲子曲调的著作。此书不仅对大调曲子的向外传播,还是对大调曲子爱好者的帮助都具有重大意义。一九五二年南阳市文化馆编印了《南阳大调曲子曲牌,板头曲集》;一九六零年——一九六二年由南阳地区群众艺术馆组织一批音乐工作者,对全区大调曲子曲牌唱腔音乐和板头曲音乐进行收集整理,收入曲牌一百七十五首,板头曲十三首。另据一九六二年镇平县文化馆在全县民间文学艺术普查报告中统计,全县各集镇和农村能够演唱大调曲子者就有三百多人。可见大调曲子在当时南阳的普及程度和流行范围之广,超过此前的任何时期。
  注释:
  [1]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
  [2]王丹 《南阳大调曲子的民间传承现象》 载《黄河之声》 2007年09月.105页
  [3]马力前《中原弦索、板头曲与一代宗师曹东扶》,《东方艺术》2002年6月增刊,100—102页。
  参考文献:
  [1]南阳地区文化局编,南阳地区曲艺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2]河南省戏曲工作室编,大调曲子初探[M].郑州:河南省戏曲工作室出版,1983.
  [3]张长弓, 张长弓曲论集[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
其他文献
【摘要】:餐厅的室内环境装修必然要以人为本的,中式餐厅在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把握“人”这个主题。在装修时,主张简约、环保,并在简洁中蕴含“雅”的韵味,在环保中注重自然之美,有效利用绿色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使餐厅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达到高度统一。中式餐厅的设计者在追求“中国风”时,要创新地体现民族传统文化。这样的中式餐厅才会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中式餐厅;室内环
期刊
【Abstract】:A Rose for Emily is an excellent short story by William Faulkner in 20th century. It describes the individual tragedy of the protagonist, Emily. As the last southern aristocrat in Jefferson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和宣传愈发重要。人们在长期与大自然的相处中,借鉴历史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从自然、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生态设计,不断调节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发展生态旅游业与保护环境的矛盾统一关系,提出了设计应不忘初心,“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设计;可持续;共生  近几年来
期刊
【摘要】: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舞美设计作为一部戏的“外包装”,已逐渐成为戏剧的半壁江山。本文从认真阅读剧本、展开合理想象、大胆进行设计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舞美设计师如何做好一部戏的舞美设计。  【关键词】:阅读剧本;合理想象;设计  如果把戏剧由文学、音乐、舞台美术等构成看做是一个大综合的话,那么舞美设计就是由绘画(布景)、雕塑(道具)、工艺美术(服装)、实用美术(化妆)等构成的“小综合”。“
期刊
【摘要】:中国文坛对戴望舒诗作的评价一直存在很大分歧,戴望舒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有争议的作家之一。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争论的双方都把对戴望舒的评价与西方现代派的评价完全拉扯在一起,他们过分看重了戴望舒诗作受欧洲象征派影响的一面,而忽略了其独创性的成就。本文认为,戴望舒的诗歌之所以能产生较大的影响,绝不仅仅在于引进欧洲的象征主义诗风,而在于其借鉴欧洲象征主义诗派基础上的独创精神及其后期诗艺转变对新
期刊
【摘要】:谈到盲写这一训练方式,就不得不提到上世纪中叶美国已故的现代美术教育先驱——尼克莱德斯,之所以称他为现在美术教育先驱是基于他对于绘画启蒙教学的贡献,他在15年的教学实践中创立了独特的“盲画”写生教学法,对西方的素描基础教学乃至美国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现阶段,素描教学体系较为单一,仍旧是延续了苏联的素描教学体系,苏派素描教学的体系与盲写教学体系在教学
期刊
【摘要】:旅游纪念品越来越成为现代旅游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通过归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借鉴元素,举出案例,解剖案例的背景知识和设计美学,最后在分析现在趋势的基础上给出旅游纪念品发展方向。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美学元素;方向  旅游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和高质量生活中,越来越以其特有的拓展度脱颖而出,成为放松压力和提高见闻的主要方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业的一项高附加值产业,已经被越来
期刊
1. “中国风”  1.1“中国风”的概述  1.2现代室内设计中“中国风”的潮流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中国风作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法,涵盖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中国风被广泛应用于流行文化领域,如电影、广告、音乐、服饰,艺术设计等。  伴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中国风”的流行,同时影响了现代室内设计,中式风
期刊
【摘要】:古琴作为流传千年的经典艺术,吸收了中华民族的精气与灵性,铸成了其独特的人文与艺术内涵。金陵地区丰厚的人文底蕴为古琴艺术的滋生提供了沃壤,明代金陵琴人杨抡推动了琴乐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杨抡延续了前辈琴人的古琴艺术思想,打破了沉闷的器乐化古琴演奏形式,大胆地对前人曲谱进行了改良,并创作了新的琴歌,將琴歌艺术形式继续推向高潮。由他编订的《真传正宗琴谱》奠定了明代金陵江派的琴
期刊
【摘要】:山歌,在四川民歌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具有浓郁的四川特色,旋律和唱词中透露着一股新鲜的格调,使其曲风活泼多彩,生动形象的体现了四川人民劳作时的精神。四川山歌的艺术演唱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在唱法上四川山歌有平腔和高腔的分别,演唱形式要有对唱、独唱、穿唱、帮腔等等。对于四川人民的生活亦是增色不少,随着时代的变化,山歌在艺术形式与唱词上也在不断的发展延伸着。  【关键词】:山歌;艺术风格;演唱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