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与教师教学策略的优劣是成正比的.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文章将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优化设计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教学设计”,就如同电影的剧本一样,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纲领,整体上决定着整个教学的走向,因此,数学教师只有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才可能实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即“我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 因此,笔者认为要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上几个步骤进行. 下文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设置问题情境,合理引导学生
  要让学生明白“去哪里”就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学习. 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师一直在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但是如何设置教学情境决定了教学的成败. 笔者认为,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并能够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而从笔者的教学经验上看,具有一定“障碍性”的情境设置,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发挥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以概念教学为主导的新授课来说,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就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认识,同时也能为学生认识新概念创设最数学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正切”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就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问题一:同学们,你们能比较出图中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事实上,这是个简单的情境设置,却是基于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接着,让学生进行下面的自主探索,通过讨论,尝试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探究规律,同时这样的情境设计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二:比较6幅图中倾斜角的大小.
  二、强化数学语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本质
  设置教学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但是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把握数学的内涵,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强化数学语言,让学生在数学符号之下认识并解决数学问题. 仍然是以前面的“正切”例子为例,在学生进入一定的教学情境后,笔者顺势强化数学语言. 提出正切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将一个角的对边与它的邻边的比称为这个角的正切.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识,笔者进一步提出如下强化练习:求下图中锐角A的正切值. 在这个环节的设置上,笔者注重了图(1)可以直接利用定义加以解决,是对定义的正面内化,图(2)则不可以直接利用定义加以解决,而且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这是通过对定义的辨析达到内化的目的,这样设计层层递进,可达到良好的“数学化认识正切”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拓展设计,启发学生探索意识
  其实,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完成更多的内容渗透,就需要进行更为精确和科学的设计. 毕竟,在素质教育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一堂课中,拓展延伸题设计得巧妙,就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 反之,假如设计过于简单,或者方式不恰当,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得发现的乐趣,那就很难实现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适当的拓展相关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而笔者认为,拓展延伸题的安排,必须建立在教材基础之上,同时根据课型的差异,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实现差异性的教学设计,保证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既要让学生掌握教材基础内容,还需要努力扩大学生的视野,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进行了拓展延伸的设计: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一个内角为45°,这个角的一条边为3 cm,另一条边长为4 cm.
  观察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相比,一定全等吗?换两条线段和一个角试试,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得出结论: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推论过程如下:
  注意: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在△ABC和△DEF中,
  AB = DE,∠B = ∠E,BC = EF?圯△ABC≌△DEF.
  学生通过画图实践,不同的组选择不同的角度和线段长度来画,然后加以比较充分探讨,找出规律.当然,在实践中,教师必须要强调两个问题,一是同桌两个同学自行约定:各画一个三角形,使它们具有相同的两条线段和一个夹角,比较一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二是图画出以后,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比较,充分探讨,发现并找出规律.
  四、结 语
  总之,优化课堂设计方案,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每次课堂的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调整,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学需要,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他文献
摘要:集中管理是“基于实现集团管理方面的需要,以统一报告制度、统一资源配置与运作为核心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①该制度以信息集中为基础,但处理杈仍在不同利益主体手中。要破解当前有声书领域侵权现象严重的问题,充分发挥集中管理在规模、成本、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或是办法之一。如此办法,既能够解决有声书多重授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前手权利不明、权利人不清等问题,也可以根据不同权利人、使用人和作品的情况给予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生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与竞争意识、自我价值观念和倾听的习惯.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自己的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优化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初中数学优化教学是一个道不尽、谈不拢的大话题,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我谨摘取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小片段,与初中数学教学同仁共同探讨.  一、挖掘有效资源 理解抽象概念  “函数”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何引入、如何讲解,历来困扰着我们数学教师,如果引用生活例子说明,便会迎刃而解.这节课所创设的引入问题情境给予我们太多的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探究是以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总结性活动为主体,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从而达到对问题的理解、认识和创新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师生智慧为一体,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为学服务的目的.以下是本人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组探究策略的粗浅认识.  一、小组合作探究,凸显教学优势  分
【摘要】本文针对一个用复变函数积分表示组合数的公式进行推广,并证明此公式具有不唯一性与相对稳定性.  【关键词】留数;组合数  1.主要结论——用复积分表示组合数
【摘要】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而中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思维形式的基本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开创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主要讨论了一题多解的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应用.  【关键词】一题多解;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们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时,必须以算法多样化为立足点。灵活运用教材,跳出自身思维圈的束缚,善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随时探索算法的最优化,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實施算法的最优化要用发展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