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和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衡量其语文素养的标准之一,也是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教育,注重素质培养,注重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广大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学生和教材相互结合起来,统一互动,增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 、转变观念,教授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不要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求知欲望,自主并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通过指引,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为每一个学生都创设合理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
阅读过程包含着三个层次:感知、理解和体验。感知是通过初步的阅读,对文章有最初步的印象;理解是分析文章的内涵,了解作者的用意;体验则是通过种种感受,分享作者写作的深意和美感。
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阅读,是要“授之以渔”——学会“捕鱼”的技巧,以此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我要求学生们在开始学习新的课文之前,都要快速地浏览一遍全文,做到心中有数,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翻查字典,或者查阅资料。这样就会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能够提前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因为问题虽然也可以老师提出,但更多的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同时自己动脑筋去解决,这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学习,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
加强课外阅读的数量,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与教材联系起来,会让学生觉得知识的发挥有了用武之地。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让他们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氛围和其思想境界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的时候,我就推荐他们看一看《儒林外史》,看看这部清代的讽刺小说里,除了范进这样的疯狂的应试者,还有哪些披着卫道士的外衣,实则有着丑陋面孔的假道学先生;在学习《白杨礼赞》的时候,我推荐他们去看茅盾先生的短篇小说选,看一看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的文笔和思想境界,以及刻画事物的独到手法。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感悟深刻的人和事,离奇曲折的情节,句词优美的段落,通过这样的阅读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同时如果能够坚持阅读长篇,也会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地提高。同时阅读也能开阔视野、丰富学识、充实思想,从阅读中我们可以汲取丰富的养分,为自己下笔的写作材料奠基铺路。很多文学家旁征博引,显得知识面非常广,就得益于丰厚的阅读累积,所以他们才有渊博的学识。
二 、在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只要把握住契机,德育教育可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通过阅读启发学生发现文章的思想内涵,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也许只是一个细微的环节、不多的几个字、一段话,就表述了真挚的情感,而其中的亲情、友情是弥足珍贵的。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我要求学生们先默读一遍,先在心里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然后点名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每个自然段结束,都要请学生们根据朗读的体会,用自己的想法来阐述文章的含义;整篇文章读完,学生们已经被父亲的行为和表情所感动,沉浸在那个步履蹒跚、力不从心却固执地要为孩子买橘子的场景中;这时为了加深德育教育,我就启发学生:“在我们和父母共处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觉得父母很‘笨’,很‘不聪明’的时候呢?他们是为了什么呢?”经过启发,学生们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后就有学生举手发言,讲述了在生活中觉得父母老了、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明白的种种不正确的表现;最后通过大家共同的讨论,都觉得自己在慢慢长大,应该更多地去关心父母、爱护父母,多陪陪父母也是一种幸福。
三、积累能量写作文
作文其实就是写话,把一个事情写明白、写清楚,就是记叙文;把一段道理讲清楚、讲透彻,就是议论文。作文最开始的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有了阅读累积下的经验,再不断地探索、创新,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写好作文了。
创意构思、素材和语言是构成作文的重要方面。学生们在阅读好的作品之后总会深受启发,而通过教师的讲解,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在写作时,首先要有好的创意,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学生作文也是一样,我们阅读的那些优秀作品,没有一个是平铺直叙的,那样会让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在给学生讲授时,我比较注重构思方面的讲解。
要使作文言之有物,就要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十分熟悉的人和事,还有各种市井百态、社会风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利用的素材。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事小情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积累起丰富的素材。
语言是初中生比较头疼的一个话题,写的作文空洞、无味,就是因为语言的使用不当、匮乏,造成比喻不形象、用词不准确,因此文章不生动形象。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要求学生们每个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天抄写一段精彩的句子或者片段,遇到好的段落赶紧记下来,并在课堂上予以展示。时间长了,学生们都积攒了厚厚的一本。这下写作文可以用做参考了,那些古人的名词名篇,今人的警句名言,都好像生花妙笔一般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他们都能够很好地化用前人的作品,变成自己的文字。如此一来,写作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们再也不为写作文发愁了。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素质考评,在越来越多地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语文教师如果想要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利用知识,就应该突破固有的教学思路,转换思维,帮助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其学习的方法,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一 、转变观念,教授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不要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求知欲望,自主并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通过指引,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为每一个学生都创设合理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
阅读过程包含着三个层次:感知、理解和体验。感知是通过初步的阅读,对文章有最初步的印象;理解是分析文章的内涵,了解作者的用意;体验则是通过种种感受,分享作者写作的深意和美感。
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阅读,是要“授之以渔”——学会“捕鱼”的技巧,以此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我要求学生们在开始学习新的课文之前,都要快速地浏览一遍全文,做到心中有数,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翻查字典,或者查阅资料。这样就会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能够提前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因为问题虽然也可以老师提出,但更多的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同时自己动脑筋去解决,这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学习,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
加强课外阅读的数量,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与教材联系起来,会让学生觉得知识的发挥有了用武之地。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让他们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氛围和其思想境界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的时候,我就推荐他们看一看《儒林外史》,看看这部清代的讽刺小说里,除了范进这样的疯狂的应试者,还有哪些披着卫道士的外衣,实则有着丑陋面孔的假道学先生;在学习《白杨礼赞》的时候,我推荐他们去看茅盾先生的短篇小说选,看一看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的文笔和思想境界,以及刻画事物的独到手法。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感悟深刻的人和事,离奇曲折的情节,句词优美的段落,通过这样的阅读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同时如果能够坚持阅读长篇,也会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地提高。同时阅读也能开阔视野、丰富学识、充实思想,从阅读中我们可以汲取丰富的养分,为自己下笔的写作材料奠基铺路。很多文学家旁征博引,显得知识面非常广,就得益于丰厚的阅读累积,所以他们才有渊博的学识。
二 、在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只要把握住契机,德育教育可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通过阅读启发学生发现文章的思想内涵,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也许只是一个细微的环节、不多的几个字、一段话,就表述了真挚的情感,而其中的亲情、友情是弥足珍贵的。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我要求学生们先默读一遍,先在心里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然后点名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每个自然段结束,都要请学生们根据朗读的体会,用自己的想法来阐述文章的含义;整篇文章读完,学生们已经被父亲的行为和表情所感动,沉浸在那个步履蹒跚、力不从心却固执地要为孩子买橘子的场景中;这时为了加深德育教育,我就启发学生:“在我们和父母共处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觉得父母很‘笨’,很‘不聪明’的时候呢?他们是为了什么呢?”经过启发,学生们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后就有学生举手发言,讲述了在生活中觉得父母老了、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明白的种种不正确的表现;最后通过大家共同的讨论,都觉得自己在慢慢长大,应该更多地去关心父母、爱护父母,多陪陪父母也是一种幸福。
三、积累能量写作文
作文其实就是写话,把一个事情写明白、写清楚,就是记叙文;把一段道理讲清楚、讲透彻,就是议论文。作文最开始的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有了阅读累积下的经验,再不断地探索、创新,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写好作文了。
创意构思、素材和语言是构成作文的重要方面。学生们在阅读好的作品之后总会深受启发,而通过教师的讲解,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在写作时,首先要有好的创意,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学生作文也是一样,我们阅读的那些优秀作品,没有一个是平铺直叙的,那样会让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在给学生讲授时,我比较注重构思方面的讲解。
要使作文言之有物,就要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十分熟悉的人和事,还有各种市井百态、社会风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利用的素材。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事小情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积累起丰富的素材。
语言是初中生比较头疼的一个话题,写的作文空洞、无味,就是因为语言的使用不当、匮乏,造成比喻不形象、用词不准确,因此文章不生动形象。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要求学生们每个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天抄写一段精彩的句子或者片段,遇到好的段落赶紧记下来,并在课堂上予以展示。时间长了,学生们都积攒了厚厚的一本。这下写作文可以用做参考了,那些古人的名词名篇,今人的警句名言,都好像生花妙笔一般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他们都能够很好地化用前人的作品,变成自己的文字。如此一来,写作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们再也不为写作文发愁了。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素质考评,在越来越多地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语文教师如果想要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利用知识,就应该突破固有的教学思路,转换思维,帮助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其学习的方法,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