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拒绝浅薄 阅读要有深度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v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实践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窗。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读风盛行起来,有人用“‘读’占鳌头”来描述。其实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融入文本的重要途径。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促练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现在有些课堂上,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书,只是一遍比一遍的声音响亮而已,读来读去,只在一个层次上来回徘徊,学生的朗读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并没有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受到情感熏陶,悟出文本的魅力,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悟性,那么在阅读中如何让学生进行感悟呢?
  
  一、形成“悦”读
  
  儿童对感兴趣的内容会乐此不疲。所以阅读应从“悦读”开始。如果学生对文本有了兴趣,那么就会产生阅读的期待,就会给读、悟带来动力。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挖掘文本中最宝贵的可感因素,设计出最有吸引力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思”的状态,这是实现悟读的基础。教师应设法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有所得的快感,要善于挖掘。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如: 我在《观潮》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各种形式的读,课堂上书声朗朗,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一节名副其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我觉得这是我执教这一课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比较成功的一点。
  
  二、加强美读
  
  美读即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曲优美和谐的动人乐章,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对老师而言,教态大方自然潇洒,板书简明美观巧妙,语言纯洁幽默诙谐,韵味无穷是美;对学生而言,阅读可感受美、领略美,论辩可赏析美、想象美,练习作文可体验美、创造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使双边活动配合默契,引人入胜,主旋律扣人心弦,真正让语文课体现美的享受。
  学习语文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审美意识的觉醒过程,以及通过学生对文本生命的感悟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审美感觉和悟性。在这一阅读过程当中,既要关注文本的内涵又要关注文本的韵味。首先,组织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再现文本的言语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具有一定内涵而且非常关键的语段进行指导,当学生明白了语言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情感后,他们的朗读自然能出景出情,全身心沉浸于生动鲜活的言语中,如入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物我两忘。其次,要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韵味。汉语有四声平仄之分,形成了声韵美;文章有起承转合,蕴藏着气势美;写作要遣词造句,构成文质美。我们指导学生朗读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其受到作者情感的感染,读出文章的意韵美。
  
  三、以境促读
  
  以形象感悟内涵是悟读教学的重要策略,文学作品是以生动、活泼、感人的形象说话的。创设出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情境,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可以获得超越时空的心灵对白和审美感悟。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申。”
  以启发式教学为例,不少教师仍止步于“我问你答,我启你发”的浅层次上,结果学生的主动性、求异性都受到伤害。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而不发,跃如也”。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多媒体、书法、绘画、音乐、具体事物等创设情境,多媒体具有立体效果,声、色、形俱全,能提高学生的全方位感受;而教师语言所创设的情境,也拥有独特的优点,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语言所创设的情境,不断想象丰富的文本意蕴;其他手段同样会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惊奇感。总而言之,以境促读可以通过情境的营造来提升学生的感受,使学生逐渐深入课文情境,逐渐提升与文本的交融度,从而悟出文章的真情和真意。
  
  四、想象触发
  
  想象触发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是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阅读想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想象又是阅读心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是因为书中的部分语言没有直接的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来完成;二是因为作者写作时通过想象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学生阅读时必须借助想象的中介作用才能准确地、全面地把握作品所传达的复杂感情。
  
  五、合作交流
  
  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不同,各自的生活阅历不同,决定了他们对语言的感悟不仅存在着深浅之分、宽窄之别,还会有对错之差。学生感悟到的“意义”有的显得很幼稚,有的很有创见,有的比较褊狭,有的灵光闪现。这就要求老师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在强调个性化体验和感受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如教学《桂林山水》,我提问,课文明明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的水呢?让学生明白,原来这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漓江的水的特点更突出啊!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会以读代讲,让学生找出描写山水的词语,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有感情地朗读。插图与文章相辅相成,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更有利于将学生带入那优美的画卷,让学生体会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这样,通过生生、师生的思维碰撞、思想的交锋,学生知识得到丰富,创造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了张扬,对课文的把握和理解也由肤浅到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使学生在和作品的交流中,准确地感悟作品,真正进入作品的精神家园。
  
  六、巧读领悟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除了要求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还要带领他们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教育拒绝浅薄,阅读要有深度。教师必须进行有意义的引领,让我们在课改的浪潮中勇于创新,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迸发出闪亮的火花。
其他文献
不知是因为上了年纪,还是成长在匮乏年代。我发现妈妈的囤积癖越来越严重。  妈妈每天都在研究商场打折广告,大量购置减价的东西,家里的角角落落都堆满了。每天我回家,要一路途经米袋、卫生纸、洗衣液、肥皂、饼干,跨越各路杂物,才能艰难地抵达我的书桌。另外,各种废弃物资,妈妈也是绝不丢弃的,包括皮和我穿过嫌小的衣服、早就过期的酸梅粉、绿豆糕、蛋挞皮,变形变色的已经不知为何物的可疑物,网购的各类包装盒。喝完酸
期刊
每一年,《纽约时报》选登的当年高中毕业生大学申请作文,能为好奇的人打开一个窗口,一窥那些“天之骄子”可能拥有的种种品质。  比如,2018年秋天入读耶鲁大学的杰弗里.c.余,在大学申请作文里写到了他的父亲: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成长起来、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姐妹的中国人。  然而他从父亲身上学到了许多:父亲能从无到有建立起一座温室,能用厕纸造一尊石膏像,能细致、贴心地照料子女的生活,会在厨房里和儿子
期刊
长身体的那些年,北京买肉还要凭本。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副食本,买豆腐用它,买粉丝、麻酱、白糖,春节的时候买花生瓜子都要用它,买肉必须用它,每人每月两斤肉,春节的时候会多一点,具体多了多少忘记了。  两斤肉显然不够吃,于是就会买一些不在定额内的猪骨。猪骨分棒骨和排骨,排骨很少买,因为比棒骨贵很多,又比肉多了一些骨头。因此棒骨就是大家追逐的东西了。那时候,棒骨七分五一斤,扇骨上有几丝肉,筒骨上肉多一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我很怀疑许多日本少女漫画家抽屉里,都藏着一本阿尔丰斯·穆夏的画册:海报史上开天辟地的人物,史上最卓越的美少女画者,新艺术的领导人之一——虽然他很讨厌这个词,“艺术哪有新与旧?艺术就是艺术。”  1901年,穆夏在他的工作室,背后是《吉斯蒙达》的海报,穆夏凭借这幅为莎拉·伯恩哈特设计的爆款海报一举成名。  27岁的1887年,他到巴黎学画时,已经做了6年装饰画与人物画家。他在巴黎进修,也给杂志提供插
期刊
叮叮叮,一阵手机铃声响起,为了秉承奥斯卡影帝的一贯风范,为了保证小命得以延续,我们若无其事地继续埋头苦干,而心里却也拉响了一道警铃——“旗帜哥”来了,不看他,不看他,不看他……  “旗帜”,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领域具有模范作用的人或事。就像贝肯鲍尔是德国足球的一面旗帜,“旗帜哥”是我们班级的一面旗帜,是正能量的化身。又因其本名与此相似,故称其为“旗帜哥”。  “有的同学啊,我一站在门口,他就看我一
期刊
作家普拉姆·赛克斯的小说里,女主人公moi在派对上遇见了她的“真命天子”——摄影师扎克。在遇见扎克的那天晚上,发生了一些改变,她再也不碰巧克力泡芙了,她彻底抛弃了它们。她觉得這很能说明问题,因为本来这是她除了香草纸杯蛋糕以外最喜欢吃的东西。后来,扎克与她分手了,在“羞耻打击”下,她变得非常瘦,不是超级模特的那种瘦,而是厌食症患者卡伦·卡彭特的那种瘦。moi最好的朋友茱莉说要带她出去散散心,她挣扎着
期刊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课本第六册中的一篇记叙文,课文伴随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其实,语文教学倡导简约,追寻“提质、增效、减负”,也是如此。  一、减少“讲解”增加“朗读”  在阅读课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因此语文课教师必须突出读的训练,加大读的力度,重视读的指导。应该让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读书方法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中培养其理解
“哇,高中数学课都是这样的吗?”同桌在下课后第一句话便是这样感叹。“也,也许吧。”我呆呆地望着数学老师离开的方向,还未从刚才四十分钟的冲击中回过神来。  四十分钟前,我们还在热烈讨论新的数学老师,总结出的理想型是高高瘦瘦的男青年,半框眼镜白衬衫,白净又骨节分明的手,低沉温柔的嗓音。倘若真有这样从小说中走出来的数学老师,全班女生学数学的激情都将瞬间点燃。所以,当那位身材短小精悍、略微發福的中年男子面
期刊
午间,和友人相约,在旧金山下城阔街附近吃午餐。去哪一家?略加讨论,决定去友人所开的日本餐馆。很久前说好“务必捧场”,今天好歹兑现,不管鱼生寿司和“甜不辣”是否新鲜。  路上谈起两桩和饮食有关的新闻,一是比萨外卖店,从接听电话、按顾客要求制作到以无人机送货,全部不要人工;另一是德国发明的智能厨房,烹调中国菜全按预设程序,不假手于人。于是揣测,在旧金山这个新世纪崛起的高科技中心,何时可光顾“无人”餐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