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平凡的小事变得重要,而许多平凡的大事又变得无足轻重”,几米大量的创作呈现出另一种味道,在欢乐画面外,有淡淡的哀伤、疏离的情感和些许的无奈。几米让“图像”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学语言。
关键词:几米 《月亮忘记了》 赏析
一、自然世界中感伤的诗,童年的画
几米的画几乎都是关于童年的,主题基本上都是感伤的,在感伤世界中,融入了自然世界。其实,人类在童年时代与大自然是一体的。现代文明使人类失去了童年,自然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喜爱,一方面是由于他表现我们失去的童年,失去的那种纯洁天真的自然状态,那种“完整性”和无限的“潜能”,因此喜爱之中不免夹杂“伤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表现我们的理想,即通过“审美”视觉,又回到自然。《月亮忘记了》是一部感伤的诗,也是一部感伤的画。感伤的诗人将感伤的儿童画融入自然,用儿童的视角去探索成人内心世界的奥秘,表达了对现实社会新文明无奈的情怀。都市中摩天大楼的突起,钢铁世界的坚硬,代表着人类心灵的冷漠。《月亮忘记了》从儿童的视角去寻找曾经的温暖、寻找爱、寻找美。
月亮是自然界的一种象征,代表着现代社会缺失那种柔和、光明和爱。画册中男孩与月亮的相依相伴的亲密代替了爸爸“要乖乖地听妈妈的话”的安慰,妈妈、爸爸被所谓的现代文明(生活生计)分离,孩子无助伤心地哭泣,穿上“猫”的外衣,继续无奈地寻求探索,以便得到久违的爱。画册中“诗”的叙述,把感伤透露得淋漓透彻,诗与画的匹配,显露出忧伤的审美视觉。
二、《月亮忘记了》,一夜的梦幻
画册开场就体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变换的彷徨与渺茫,令人无法或难以理解:“看见的,看不见了。夏风轻轻吹过,在瞬间消失无踪,记住的,遗忘了。只留下一地微微晃动的迷离树影……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也许只是被浓云遮住,也许刚巧风砂飞入眼帘, 我看不见你, 却依然感到温暖。”接着展开画册就是“青年”主角以受伤的表面(也是受伤的心灵)出现在读者面前,好像是一场梦幻,世界末日到了。“每一个黄昏过后,大家焦虑地等待,却再也没有等到月亮升起。潮水慢慢平静下来,海洋凝固成一面漆黑的水镜,没有月亮的夜晚,世界变得清冷幽寂。正要登陆月球的太空船,在星海中迷航,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哪里。科学家沮丧得发狂,国王像孩子般无助地望着天空发呆。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电视不断重复播报月亮失踪的消息,世界末日的恐慌瞬间弥漫全球。”现实世界由于被人类的破坏一下子变得狰狞起来, 好像又是现代文明中产生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无奈。“还好,月亮出来了。一车车微笑的月亮,运往每个哀伤的黑暗城市。莹润可爱的月亮,发出温柔的光芒,焦虑的人们,暂时忘记了害怕。它们永远不会忧伤,它们永远带着甜蜜笑容。从窗口望出去,又可以看到皎洁的明月,世界又恢复一片欢乐”。令人欣慰的是没有太阳,还有月亮,这暗示着人类还有被拯救的机会。
也许是画家的担心,也许是现实的结果,“世界灭亡”这个可怕的幻想存在着巨大的威胁,那时候人类只能回忆过去(即童年)。画如思想突然回到了过去——主角也变成了孩童,一个内心阴柔的孩子,渴望快乐,却不能够闯开心胸去追求美丽的世界。于是,这个孩子在一夜之间和月亮为伴,展开了寻求光明和美丽的历程。一夜的经历出现了几个配角式的人物——妈妈、爸爸、校长、科学家等等。从孩子打电话给爸爸得到的回答“要乖乖地听妈妈的话”不难看出男孩的孤独与无助。月亮下的模糊,令人遐想无眠:“日子一切如常,路灯不断增加。科学家有着更多解不开的困惑,太空人依旧在星际里迷航……公园里的大树毫无来由地突然枯萎,叶子在瞬间落尽,暗淡无光地月亮垂挂在树上,萧瑟地迎风摇晃。河水不再流动,宛如一滩死水。天气变得十分怪异,在热天午后,竟飘起了漫天大雪。街边角落堆满了丢弃的月亮。城市里似乎隐匿着各式各样的怪兽,处处充满着危机,每个人的情绪似乎都变得异常暴烈”。孩子的困惑也似现代人在压力之下“柔弱”的体现。太空人迷航、大树和叶子突然枯萎、暗淡无光的月亮、河水不再流动、怪兽、热天飞雪……这一个个意向都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暗示着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所有的喧闹在瞬间退至远方,所有的烦恼消失无踪,点点星光在四周缓缓流动,他们感到非常欢乐。月亮轻轻地转动,男孩慢慢地睡着,梦里依稀闻到一股淡淡的百合花香。看不见的,看见了。夏风轻轻吹过,草丛树叶翻舞飞扬。遗忘的,记住了。乌云渐渐散去,一道柔和的月光洒落在窗前……”画册最后的语言配图,暗示着梦的苏醒,青年又回到了现实。看他受伤的头,才明白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月亮还在,太阳依旧会升起。这种潜意识的梦幻,不正是现代人的现实吗?透过书面,几米用心刻画得到的惊喜与失去的忧伤。然而光与暗对比的构图,却如许逼近着震灾后的现实:小男孩与发光的月亮坐在天台,静静遥看“世界停电的夜晚”;小男孩和打着领带的月亮,“躲进妈妈的衣柜,想像掉落神秘无底的黑洞”;他画的楼房,看起来都有些不自然的倾斜,另一张黑暗中的钢骨结构,不知被什么奇异的地兽突穿、折裂。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满是瓦砾的路上,高举着大圆月亮的小男孩站在货柜车上赶路:“一车车微笑的月亮,运往每个哀伤的黑暗城市。”有如叠印着现实中涌向地震灾区的巨大热力。
三、小结
“童年是想象最丰富的源泉。”几米作品中表现出了童话般唯美的世界,但在唯美之中体现的是一种疑惑、忧患意识。作品中的小男孩往往是孤独而渴望快乐的、向往而又无奈的。孩子没有伙伴,他的伙伴只有动物,甚至他穿着动物的衣物,因为动物的思想远没有人类的复杂。
几米的作品广受欢迎,原因有:一是它充滿都市感,一些人们非常熟悉,但敢想不敢言的感觉;二是它的图画细致得使人爱不释手,图为主、字为辅的形式很新鲜;三是它的故事简直是一个寓言,从前只有写给小孩的,现在成人也有自己的寓言和童话;四是他的作品非常富有哲理性、故事性。我们不难了解《月亮忘记了》在巨变之后,竟会成为一本人们的疗伤之书。
参考文献:
[1] 几米,《月亮忘记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3] 乔治·汉佛瑞,《心理学的历史》,陕西师大出版社
关键词:几米 《月亮忘记了》 赏析
一、自然世界中感伤的诗,童年的画
几米的画几乎都是关于童年的,主题基本上都是感伤的,在感伤世界中,融入了自然世界。其实,人类在童年时代与大自然是一体的。现代文明使人类失去了童年,自然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喜爱,一方面是由于他表现我们失去的童年,失去的那种纯洁天真的自然状态,那种“完整性”和无限的“潜能”,因此喜爱之中不免夹杂“伤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表现我们的理想,即通过“审美”视觉,又回到自然。《月亮忘记了》是一部感伤的诗,也是一部感伤的画。感伤的诗人将感伤的儿童画融入自然,用儿童的视角去探索成人内心世界的奥秘,表达了对现实社会新文明无奈的情怀。都市中摩天大楼的突起,钢铁世界的坚硬,代表着人类心灵的冷漠。《月亮忘记了》从儿童的视角去寻找曾经的温暖、寻找爱、寻找美。
月亮是自然界的一种象征,代表着现代社会缺失那种柔和、光明和爱。画册中男孩与月亮的相依相伴的亲密代替了爸爸“要乖乖地听妈妈的话”的安慰,妈妈、爸爸被所谓的现代文明(生活生计)分离,孩子无助伤心地哭泣,穿上“猫”的外衣,继续无奈地寻求探索,以便得到久违的爱。画册中“诗”的叙述,把感伤透露得淋漓透彻,诗与画的匹配,显露出忧伤的审美视觉。
二、《月亮忘记了》,一夜的梦幻
画册开场就体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变换的彷徨与渺茫,令人无法或难以理解:“看见的,看不见了。夏风轻轻吹过,在瞬间消失无踪,记住的,遗忘了。只留下一地微微晃动的迷离树影……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也许只是被浓云遮住,也许刚巧风砂飞入眼帘, 我看不见你, 却依然感到温暖。”接着展开画册就是“青年”主角以受伤的表面(也是受伤的心灵)出现在读者面前,好像是一场梦幻,世界末日到了。“每一个黄昏过后,大家焦虑地等待,却再也没有等到月亮升起。潮水慢慢平静下来,海洋凝固成一面漆黑的水镜,没有月亮的夜晚,世界变得清冷幽寂。正要登陆月球的太空船,在星海中迷航,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哪里。科学家沮丧得发狂,国王像孩子般无助地望着天空发呆。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电视不断重复播报月亮失踪的消息,世界末日的恐慌瞬间弥漫全球。”现实世界由于被人类的破坏一下子变得狰狞起来, 好像又是现代文明中产生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无奈。“还好,月亮出来了。一车车微笑的月亮,运往每个哀伤的黑暗城市。莹润可爱的月亮,发出温柔的光芒,焦虑的人们,暂时忘记了害怕。它们永远不会忧伤,它们永远带着甜蜜笑容。从窗口望出去,又可以看到皎洁的明月,世界又恢复一片欢乐”。令人欣慰的是没有太阳,还有月亮,这暗示着人类还有被拯救的机会。
也许是画家的担心,也许是现实的结果,“世界灭亡”这个可怕的幻想存在着巨大的威胁,那时候人类只能回忆过去(即童年)。画如思想突然回到了过去——主角也变成了孩童,一个内心阴柔的孩子,渴望快乐,却不能够闯开心胸去追求美丽的世界。于是,这个孩子在一夜之间和月亮为伴,展开了寻求光明和美丽的历程。一夜的经历出现了几个配角式的人物——妈妈、爸爸、校长、科学家等等。从孩子打电话给爸爸得到的回答“要乖乖地听妈妈的话”不难看出男孩的孤独与无助。月亮下的模糊,令人遐想无眠:“日子一切如常,路灯不断增加。科学家有着更多解不开的困惑,太空人依旧在星际里迷航……公园里的大树毫无来由地突然枯萎,叶子在瞬间落尽,暗淡无光地月亮垂挂在树上,萧瑟地迎风摇晃。河水不再流动,宛如一滩死水。天气变得十分怪异,在热天午后,竟飘起了漫天大雪。街边角落堆满了丢弃的月亮。城市里似乎隐匿着各式各样的怪兽,处处充满着危机,每个人的情绪似乎都变得异常暴烈”。孩子的困惑也似现代人在压力之下“柔弱”的体现。太空人迷航、大树和叶子突然枯萎、暗淡无光的月亮、河水不再流动、怪兽、热天飞雪……这一个个意向都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暗示着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所有的喧闹在瞬间退至远方,所有的烦恼消失无踪,点点星光在四周缓缓流动,他们感到非常欢乐。月亮轻轻地转动,男孩慢慢地睡着,梦里依稀闻到一股淡淡的百合花香。看不见的,看见了。夏风轻轻吹过,草丛树叶翻舞飞扬。遗忘的,记住了。乌云渐渐散去,一道柔和的月光洒落在窗前……”画册最后的语言配图,暗示着梦的苏醒,青年又回到了现实。看他受伤的头,才明白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月亮还在,太阳依旧会升起。这种潜意识的梦幻,不正是现代人的现实吗?透过书面,几米用心刻画得到的惊喜与失去的忧伤。然而光与暗对比的构图,却如许逼近着震灾后的现实:小男孩与发光的月亮坐在天台,静静遥看“世界停电的夜晚”;小男孩和打着领带的月亮,“躲进妈妈的衣柜,想像掉落神秘无底的黑洞”;他画的楼房,看起来都有些不自然的倾斜,另一张黑暗中的钢骨结构,不知被什么奇异的地兽突穿、折裂。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满是瓦砾的路上,高举着大圆月亮的小男孩站在货柜车上赶路:“一车车微笑的月亮,运往每个哀伤的黑暗城市。”有如叠印着现实中涌向地震灾区的巨大热力。
三、小结
“童年是想象最丰富的源泉。”几米作品中表现出了童话般唯美的世界,但在唯美之中体现的是一种疑惑、忧患意识。作品中的小男孩往往是孤独而渴望快乐的、向往而又无奈的。孩子没有伙伴,他的伙伴只有动物,甚至他穿着动物的衣物,因为动物的思想远没有人类的复杂。
几米的作品广受欢迎,原因有:一是它充滿都市感,一些人们非常熟悉,但敢想不敢言的感觉;二是它的图画细致得使人爱不释手,图为主、字为辅的形式很新鲜;三是它的故事简直是一个寓言,从前只有写给小孩的,现在成人也有自己的寓言和童话;四是他的作品非常富有哲理性、故事性。我们不难了解《月亮忘记了》在巨变之后,竟会成为一本人们的疗伤之书。
参考文献:
[1] 几米,《月亮忘记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3] 乔治·汉佛瑞,《心理学的历史》,陕西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