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意“转向”了?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of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民族的政治性格,使得其在民族利益与个人感情发生矛盾的时候,保前者舍后者是必然选择。
  据日本电视公司6月13日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日本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人数首次超过支持者。与此同时,日本臭名昭著的右翼团体——“遗族会”,也于6月11日在东京召开干部会议,要求小泉首相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要“考虑邻国的感情”。这个拥有800万成员的民间团体,人员主要是二战期间战死的日本军人的后代,其政治诉求就是要为战争翻案,要求首相“理直气壮”地参拜靖国神社。这样一个极右团体却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利益考量决定民意转向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这样的国情造就了日本民族的两大政治性格,一是忧患意识特别强,富有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其“爱国”热情常常到了偏狭的程度;二是在涉外问题上,“吃硬不吃软”,信奉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对于“是”与“非”这样的道德判断比较淡漠,更在意于“能”与“不能”这种功利判断。这也是日本国民一直对战争责任缺乏深刻反省的性格原因。有人曾以“耻感文化”而非“罪感文化”来概括日本民族的性格,即有此意。
  了解了这一背景,就不难理解日本民意的最新动向。近来,由于小泉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屡放厥词,亚非峰会后刚刚转暖的中日关系再度“回寒”。5月23日,本为落实胡锦涛主席关于发展中日关系五点建议而访日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被迫取消原定的与小泉会面的安排,提前回国。这在外交场合是比较罕见的,中方实际上是以行动警告日本,如果小泉在“拜鬼”问题上不悬崖勒马,那么后果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说的,多年来营造的中日关系大厦就有可能倾覆。这样的情势,对身处岛国、极具忧患意识的日本民众来说,应该具有极强的警醒意义。显然,因参神拜鬼而不断与强大的中国进行对抗,后果严重,又得不偿失。日本民族的政治性格,使得其在民族利益与个人感情发生矛盾的时候,保前者舍后者是必然选择。在此情况下,日本民意在小泉“拜鬼”的问题上翻转过来,也是符合其性格逻辑的。显然,在近年来日本舆论总体向右转的背景下,如果不是出于利益考量,是不可能出现局部“逆流”的。
  
  民意转向会影响政府
  
  至于此次民意转向是否会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造成冲击,从日本政治的运作模式及目前的政治格局来看,答案应当是肯定的。由于日本实行的是民主制度,在选举政治的作用下,政客的政治立场与其说反映着个人的信仰,不如说是取悦于民意的好恶。从历史上看,小泉2001年首次参拜靖国神社,目的就是为了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获得“遗族会”的支持。既然民意转向了,作为“顺风草”的政客跟进转向,也是符合民主政治的逻辑的。
  另一方面,日本近来的政治格局也提醒小泉该对“拜鬼”态度有所修正了。近来,小泉所在的自民党内掀起了一股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之风。日本媒体上有文章认为,自民党内反对参拜的力量已经对小泉形成了“包围圈”。与此同时,6月1日,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宫泽喜一、村山富市、桥本龙太郎、森喜朗和其他重量级政坛人物,都要求小泉重新考虑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更是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发出了警告。
  而从外部环境来看,今年是二战胜利60周年,全世界又一次掀起清算法西斯罪恶的高潮。日本当年发动战争的“盟友”德国,已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真诚反省。相比之下,日本还在有关历史问题上态度含糊,甚至倒行逆施。有德国这面镜子照着,日本的尴尬不言而喻。可以说,小泉在参拜问题上已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即便小泉无视外部的压力,但却不能不考虑国内的呼声。
  6月15日,小泉宣布将在自民党总裁任期届满后,辞去首相职务,争议颇大的小泉内阁终于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不过,不管谁继任首相,基于选举政治的需要,其政治立场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民意的好恶。因而,只要民意保持清醒,今后的日本领导人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都会比以往更为谨慎。
  
  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长期以来,我们在历史问题上大都一厢情愿地认为,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在于“一小撮军国主义者”,绝大多数日本民众在此问题上是被“胁迫”的,因而也是无辜者、受害者。这实际上是一种习而不察的说法。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是,当年日本国民对侵略战争的“热情”,并不亚于亚洲人民保家衛国的热情。当年日本的车站、码头,到处上演着“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犯他乡”的场景。事实上,如果没有民众近于疯狂的支持和参与,日本政府是不可能动员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发动那样一场规模空前的侵略战争的。实事求是地说,日本国民固然有受军国主义“毒害”的一面,但若将其完全归于“受毒害”的结果,那也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了。直至不久前,支持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民众还属多数,而且近年来日本舆论的总体趋势是向右转,显然,仅用“受害”来解释当年日本国民对战争的态度,是有失牵强的。
  事实上,当年日本各界对战争的争论也不是没有。不过,争论的焦点并不是应否坚守国际法原则,尊重别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是此时发动侵略战争是否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以后又转为怎样的战争规模才最符合国家利益。可见,争论者的分歧并不是基于道义原则对战争作出不同的价值评判,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战争的利弊得失作出不同的技术判断。这才是问题的要害所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经常在一些历史细节上纠缠不休,把“淞沪抗战”及“卢沟桥事变”的责任,说成是中国军队挑起事端,目的在于“扩大战争规模”。且不说事实到底如何,就算如日本的右翼势力所说,难道中国军队在自己的国土上打击侵略者,还需要什么额外的“事由”吗?还有什么“事由”比保家卫国更符合人类的公理吗?日本右翼势力在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纠缠不已,其目的不外乎企图以此改变人们对战争性质的认定。这种“顾左右而言它”的伎俩,是不可能迷惑世人的。
  
  不能寄希望于“良心发现”
  
  此次日本民意转向的最大启示意义在于,我们在处理中日关系时,虽然应努力争取日本民众,孤立少数极右翼势力,但却不能把“宝”完全押在对方身上。从民意翻转的深层原因来看,日本民众在历史问题上考虑得最多的还是自身的国家利益。正是由于看到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以及中国在历史问题上不拿原则做交易的坚决态度,日本民众才认识到再在历史问题上支持小泉倒行逆施,日本将付出巨大代价,这才有所改变立场。
  在此情况下,我们在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时,更应把筹码放在自己的富国强兵与合理斗争上。任何寄希望于日本国民的“道德觉悟”或“良心发现”,都是失于天真的。虽然日本确有一些像东史郎那样对战争进行深刻反省的正义之士,但必须清醒的是,东史郎们在日本毕竟属于极少数,且他们的处境也越来越困难。近年来,东史郎与右翼势力的诉讼案,屡诉屡败,就很说明问题。战争已经过去整整60周年了,直至不久前日本国民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还居多数,这是很发人深省的。我们应该明白与一个信奉“强者为尊”的民族打交道,没有什么比增强实力更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的了。这或许是此次日本民意转向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其他文献
绿色GDP的提出,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及理论的重大突破;  但在它的光环下,却存在与生俱来的缺陷;  那么,再来考量一下GNP和SCC。  我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人们普遍对GDP指标提出质疑,认为以GDP作为地方政府政绩指标,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主张取消或弱化GDP指标,加强社会发展指标。有的学者提出将GDP指标改为绿色GDP指标,即在现有的GDP指标基础上加上一些环保和社会指标。然而,
期刊
韩国陪同在向我们道别时意味深长地说:“你们都看见了,50多年了,我们的国家还处在分裂状态,如果可能,请帮帮我们。”  前不久,到韩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主办方专门安排与会人员作了一次特别旅行:穿过朝鲜半岛的军事分界线,进入朝鲜看金刚山“特区”。  到金刚山,要先后跨越韩国一侧的非军事区、韩朝军事分界线和朝鲜一方的非军事区。  我们一行约30人搭乘韩国现代峨山公司的大巴,从汉城出发,经过约五个小时
期刊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在亚洲和非洲众多国家和地区树立了中华民族和平与文明的形象,也使中国声威远播,对今天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对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意义,也给后人留下众多深层次的历史思考。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也许这些深刻反思才更具理性意义。与郑和同处一个世纪的西方航海家们的地理大发现不仅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新篇章,更为其国家拓展疆土和获取发展资源开辟了广阔领域和通道
期刊
正义行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序 诗  抗战胜利六十春,切骨伤痛记犹新。  为有否史参社事,常使人们恨难泯。    抗日烽火  国耻永镌“九·一八”,日寇铁蹄践圣疆。  悲歌一曲“松花江”,唱遍神州九回肠。  爱国将领马占山,浴血奋战黑龙江。  忠勇军队十九路,淞沪抗敌传四方。  二十九军爱国军,长城御敌血染墙。  “攘外安内”误国策,大片河山陷魔掌。  “义勇军曲”民族声,山河和唱地
期刊
据台50多年间,国民党的大陆政策虽几经变化,但在大势面前,终于“回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时隔半个多世纪,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再次踏上大陆土地。时移势变,国共两党这对过去的生死对头,如今基于民族大义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1949年国民党政府从大陆败退后,偏安于台湾孤岛。面对一海之隔的神洲大陆,国民党当局从蒋介石的“反共复国”,蒋经国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到李登辉的“两国论”,再到连战
期刊
欧盟是个十分复杂、难懂的多面体。  “精英欧洲”与“平民欧洲”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  2004年5月1日,欧盟从15国扩大到25国。扩大使欧盟的经济多样性更加突出。新成员国的经济会在某些领域带动欧盟的发展,但同时,新老成员在诸如科技和生产力等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欧盟扩大还意味着进入新成员国市场的手续大大简化。在市场准入方面,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协议也将适用于新入盟的成员,从而减少以至免除中
期刊
虽然中欧双方已就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但由此摩擦引出的一些问题仍很耐人寻味。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引进高新技术的最大来源地;外国在华投资中,欧盟排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三个因素是中欧关系中长期起作用的因素。而且,我们现在还期待着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的禁令,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将会对中欧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贸易有很大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在中欧贸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其
期刊
基伦从逍遥法外到受到正义的审判,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进步,但种族主义的真正消亡还有待时日。  6月21日,美国三K党前成员埃德加·雷·基伦因涉嫌在41年前参与谋杀三个民权运动工作者被认定杀人罪名成立。正是在41年前的这一天,这三名反对种族隔离的年轻民权运动工作者(21岁的密西西比州黑人青年詹姆斯·钱尼和来自纽约的犹太白人——24岁的迈克尔·施沃纳、20岁的安德鲁·古德曼)在密西西比的费城附近遭人杀戮
期刊
Q:安理会改革是否就意味着要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A:安理会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安理会的扩大,因为“安理会现在的构成反映的是1945年的世界,而非21世纪的世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语)。扩大安理会从而使其更具代表性,是安理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实际上,正是因为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与对立,才使得安理会改革陷入左右为难、举步维艰的境地。必须指出
期刊
对中国全面侵略的开始(P118)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军队在北京郊外挑起了卢沟桥事件。日本以事变是中国军队“非法射击”引起为借口,为了一举占领华北而把大批军队派进中国。接着,8月13日,日本海军在上海发动了战争(第二次上海事件,淞沪抗战),14日,海军航空队轰炸上海、杭州,15日空袭中国首都南京。日本的近卫内阁派出大军,经三个月激战占领了上海。攻占上海后,日本军部和政府以为占领南京城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