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双活”教学模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701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关键,课堂是主渠道,学生是载体。为此,我校开展了“双活教学模式”的实验,“双活”指教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活。通过多年的实验,我校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双活”基本教学模式(即质疑激趣、设疑导学、分析归纳、反馈应用的教学模式)。
  
  一、质疑激趣
  质疑是思维的窗口,思维一般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分析解决问题。这一模式可概括为抓住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儿童内在动力。
  
  二、设疑导学
  设疑就是启迪思维。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思维,关键是设疑的设计。
  1、从知识的切入点、设疑
  如:教小数乘法时,先复习乘法法则,再根据245.8×1.5的学习提出以下问题:
  (1)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计算上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
  (2)小数乘法是先按什么方法计算的,再怎样处理积的小数点?
  (3)处理积的小数点是根据什么道理?
  这样设疑,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顺利地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
  2、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设疑
  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演示推导时,设计以下问题:
  (1)圆锥体底面积和高与圆柱体底面积和高相等吗?
  (2)演示后问:两物体的体积相等吗?
  学生马上否定,这时应抓住时机,继续提问:
  (3)在以下条件下,圆锥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
  老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同组同学。这时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汇报自己的认识。
  3、从问题的关键处设疑
  如:教学长方体体积时,要使学生掌握和长方体的特征,就要抓住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关键处设问:
  (1)从长方体面的个数和面的形状看,长方体有几个面?一般的面是什么形状?也可能有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大小怎么样?
  (2)从棱的条数和棱的长度看,长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长度怎样?有几组长度相等的棱?
  (3)从相交于三条棱的顶点看,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从问题的关键处设疑,始终把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作为教学主线,为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了突破性作用。
  4、在分析归纳问题的关键处设疑
  新知识的构建,必须有一个分析归纳问题的过程,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这一模式可概括为提出问题、启迪思维、认识问题、建立概念。
  
  三、分析归纳
  新知识的全面掌握有一个归纳概括、揭示规律的环节。如: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答步骤时,就是将问题分解为几个连续性问题来设疑的。
  (1)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应首先弄清题中的哪些量?(相关联的两种量)
  (2)根据正反比例意义的判断、分析,得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样的关系?(成什么比例)
  (3)根据什么关系列出比例式?(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
  (4)列出比例式后,再怎么办?(解比例)
  以上四个问题的问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方法。这一模式可概括为分解问题、重新组合、建立系统。
  
  四、反馈应用
  教学目标实现的效果,必须通过反馈来体现。
  现编小学九年义务制数学教材,在每一个知识点下面设计有“做一做”,就是知识信息的及时反馈的体现,但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知识点综合运用的反馈情况。
  如:在数的整除部分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节中,安排了这样的练习:
  1、知识点的练习,意在巩固概念
  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76、12、15、30、45、17、26、39
  2、知识点的综合练习,意在扎牢概念并综合运用
  在1-20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哪个是最小的质数?哪个是最小的合数?最小的合数是最小质数的倍数吗?是几倍?
  反馈应用模式可概括为:应用基础知识——反馈信息——查漏补缺——再次反馈信息——综合应用。
  多年的实验,使我们探索出以上小学数学“双活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较大发挥,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在此期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获各级优质课竞赛奖励:省级二等奖一人,市级一等奖一人,区级一等奖二人,区级二等奖一人;获各级论文评奖励:省级二等奖一人,市级二等奖六人;获市级教案设计评奖励: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一人。
其他文献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究其原因,是由于兴趣。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学生对数学感不感兴趣,就要看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下某堂数学课的教学场景:满身粉尘的老师,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解,一边奋笔疾书;学生们有的自我欣赏,有的埋头苦读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
期刊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钻研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
期刊
【摘要】班级精细化的管理,就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班级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班级管理 精细化 探索与实践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乐园,是初始化的社会群体。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自
期刊
小学阶段,中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因此,三年级的教材不再有集中识字的内容,也就是说,重点转移了,但识字任务并没有减轻。课堂上,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读书、感悟、拓展。那么,在“重点转移”的过程中,在不压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字词教学的质量呢?通过学习与反思,我对今后的教学有如下的思考:    一、寻找关联,在整
期刊
文字不仅能记录广阔无边的事物,也能细腻地表达丰富微妙的心灵,还能通过由其组成的视觉语言,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万丈高楼平地起。”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颇大。而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不同就是由对文本的局部(即字、词、句)的认知逐渐到发展对篇、章的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好象被边缘化了。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个过渡:小学是
期刊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过一个十分精辟的见解,他说:“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老师应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砌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这里所说的做,就是指运用,指练习。练习是小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练习的作用    1、练习有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知识是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提炼、升华和概括,要将这种高度
期刊
语感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核心。语言感悟能力的获取与形成,离不开对文章的诵读、语言的理解和语境的体味。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语文传统教学的精华。看来,转变教学观念、探寻新的教学目标势在必行。    一、课堂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在语文学习中应把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一个人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正如吕叔湘所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期刊
读过鲁迅先生《故乡》一文的人都知道:小说的主题是痛恨黑暗的旧社会,号召人们积极创建新生活。文章篇幅长达12页,根据课程标准,要求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我们边远贫困山区的中学生来说,限时难以顺利达标。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懂小说,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精读从“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到结尾这一精彩片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是分以下两步进行的。    一、自由朗读,自学自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
期刊
就目前学生作文状况来说,却有些令人担忧。有的学生东扯葫芦西扯瓢,虽然写了几大篇,却不知他为何而写;有的同学记“流水帐”,记下来的东西毫无层次详略之分;有的却是“高度概括”,太过于短小精悍;至于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之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面对这一切,我们语文教师还能仅以“优、良、中、差”等次来对这些“道文不章”的东西作出粗浅的定论吗?长此以往,文将不文!  鉴于此,大家倒不如敞开胸怀,各抒己见。  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