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屈原文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a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原先生,明天是您的忌日。
  2282年前,你受奸佞小人的排挤谗害,两度被昏庸的楚王贬谪放逐,远离朝廷国都,披发行吟,流浪于湘水两岸,开始了你泣血呼号的旅程。2282年前的今日,你长发散乱,裙裾破损,满脸憔悴,形容枯槁,在前一晚的汨罗江边上,伴随着呜咽的流水,沐浴着凄冷的夜风,你该是经过一整夜的踉跄踯躅,经过一整夜的煎熬思索,在黑夜行将逝去的时刻,你拒绝接受黎明,回首再看一眼遥远的郢都,你看到的是在冲天大火中次第崩塌的宫殿和秦兵耀眼的戈矛,你听到的是奸臣们阵阵狞笑和父老姊妹撕心裂肺的哭喊,你彻底绝望了,以必死之心怀抱起石块纵身向江面跃出,进行了千古的一跳!汨罗江惊悚了,容纳不下你崇高的身躯!三湘大地震栗了,承载不了你沉重的人格!从此在华夏的江河湖海里,无处不寄寓着你贞洁的灵魂;在长城南北广袤的原野上,无处不矗立着你伟岸的身影。
  我曾想先生何其愚啊,你为什么不向楚王表示些许忏悔,求得他的宽恕?你为什么不向奸人哪怕假装出一副笑脸,与他们沆瀣一气、同流合污?那只不过是几句话语、一副笑容而已;那只不过是让腰身略微弯曲几厘米,也不过是几分钟就可了结的事情。那样的话,高车驷马、一呼百诺的尊荣便可接踵而至;灯红酒绿、钟鸣鼎食的优裕也可唾手而得;退而求其次,与渔父为伴,弄一叶扁舟荡漾于烟波之上,也可落个诗酒吟咏、逍遥终生。我也曾想,为什么对那样一个昏聩无情的国君,你却反复眷顾、恋恋不舍?在举世皆浊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泥污涂身反而独自保持芳洁?在众人皆醉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沉沉睡去反而独自保持清醒?
  屈原啊,先生,你的死给千载的后人留下无尽的沉重与困惑:为什么社会容纳不了冰清玉洁、正道直行的人品?!为什么世间疏远直言敢谏、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什么世俗总是冷淡坚守信念、生死以之的执著?!为什么正直的人总是遭遇坎坷、结局悲惨?!为什么使你发出“抑郁其谁语”、“国无人莫我知兮”的慨叹?!……
  先生啊,先生,你的死使我们走出肤浅,更深地了解你的心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对多灾多难的父老你爱得是如此淋漓尽致、专一深沉;对疮痍满目的故土你爱得又是那样生死不移、深情执著!“帝高阳之苗裔兮”,“恐修名之不立”,你维护着你的高贵和尊严,像孔雀爱惜自己的羽毛,像麒麟珍护自己的四足,你保重的是你的名声。你使我们明白了邪恶因正直而原形毕露,污浊因洁净而秽形毕现,昏庸因睿智而丑态尽出,叛卖因忠贞而千夫所指,因此他们容不得你的存在,必欲置你于死地而后快。而你“虽九死而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的操守更决定了你必死的归宿。你的死永远昭示着是非、正邪、善恶、洁污是永远相斥相守的孪体,“善恶自古同冰炭,是非从来不相容”,而正义与和谐却是永恒的追求。
  2282年了,你离我们已相当遥远,但却又十分切近。你凝结自己鲜血的诗篇扬起了一面宏伟灿烂的大旗,哗啦啦飘扬在历史的长空,一代代人从那里汲取着精神的营养。你以生命为代价铸就了完美无瑕人格的丰碑,你的精神哺育着一代代后世子孙的成长。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有你鲜红的血液,在我们的胸腔里跳动着你那颗正直无私的心脏,中华儿女自尊自爱的人格里有着你的因子,为此,你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感激和怀念。这就是为什么在两千年来每年的这天,人们以龙舟的喧闹吓走鼋鼍,并向水中投掷粽食,以免鱼虾对你造成损害,并点起千盏河灯,引导你的英灵归来。
  今天,我们向你起誓:我们要世世代代守望这块祖先开辟耕耘的故土,克尽职守,匡扶一世正义,呵护一切良善,荡涤一切污浊,建树一切谐和,实现你“国富强而法立”、“明法度之嫌疑”的理想,再不能让正直的人因正直而遭受苦难;再不能让纯洁的人因纯洁而受到孤立;再不能让优秀的人因优秀而怀才不遇!
  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你还有什么遗憾呢?那么,请来接受对你的祭奠吧,屈原先生!
  
  (选自《散文选刊》2004年第10期)
  
  导读
  这是一篇直抒胸臆的仿古祭文,写得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表达了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坚持真理、正直无私、刚直不阿、忧国忧民等高贵品质的赞颂之情。可与韩愈的《吊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等古代祭文名篇相媲美。
  文章先追述先贤的惊世壮举、生命告白的不同寻常的意义,接着阐述了屈原精神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最后表达了今人的决心和对先贤的告慰。文章较多地借助了感叹句和问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力量,抒发出强烈的情感。同时,大量地运用了呼告、对偶、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技法例析】
  
  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可谓本文一大技法。这既是对古代祭文名篇的师承,又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力量,加强了情感的抒发。
  1.汩罗江惊悚了,容纳不下你崇高的身躯!三湘大地震栗了,承载不了你沉重的人格!
  ——对偶句的运用,来说明屈原的千古一跳,自沉江水,其生命告白让世人震惊和感佩。
  2.从此在华夏的江河湖海里,无处不寄寓着你贞洁的灵魂;在长城南北广袤的原野上,无处不矗立着你伟岸的身影。
  ——对偶句的运用,说明从此屈原精神普照人间,屈原品格深入人心。
  3.你使我们明白了邪恶因正直而原形毕露,污浊因洁净而秽形毕现,昏庸因睿智而丑态尽出,叛卖因忠贞而千夫所指,因此他们容不得你的存在,必欲置你于死地而后快。
  ——排比句的运用,说明屈原之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进一步突出了屈原精神的无比伟大。
  4.你凝结自己鲜血的诗篇扬起了一面宏伟灿烂的大旗,哗啦啦飘扬在历史的长空,一代代人从那里汲取着精神的营养。你以生命为代价铸就了完美无瑕人格的丰碑,你的精神哺育着一代代后世子孙的成长。
  ——对偶句的运用,从屈原的诗歌作品和人格精神两个方面充分揭示出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一、肖像描写显其清水芙蓉,与众各别。  通过贾府人物的眼睛分三次描述黛玉肖像,逐层点染,至宝玉眼中,黛玉之美展露无遗。“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眼中之黛玉虽病体怯弱,美丽却自然展现,言谈举止不俗。王熙凤携黛玉之手,仔细打量得出如下结论:标致无双,实如嫡孙。虽极为概括、客套,却道出黛玉之美。独宝玉眼中之黛玉美得与众各别,
期刊
  
期刊
中学生作文如何写得精彩?不少大家已经有过许多精彩论述。我以为,多读名家作品,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余秋雨散文历来备受推崇,而对比艺术的运用,使得作家笔下的古城、石窟、庙宇、楼阁、山水、草木都具有了呼之欲出的文化品格,通过对比,作家的感悟、见识、睿智、情思全都融化在字里行间,其意蕴丰厚的散文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当代散文领域的一个标志。因此,探讨余秋雨散文的对比艺术肯定对学生作文有不少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既需要物质层面上的立命之所,又需要精神层面上的栖息之地。有时,这二者能够和谐一致,但在更多情况下,二者处于错位的状态,尤其是在物质的缺乏与精神的丰富形成明显反差的社会中。  作者居住的物质空间,是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在七楼,来回只有七步,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其空间之小、环境之差,显出作者在物质生活上的清贫。然而,物质的匮乏并不等于精神的匮乏,在作者看来,他居住于“阳光之下,
期刊
闲适的早晨,风也是懒洋洋的。沐浴着和煦阳光的厅堂里,一只可人的花脚猫,坦卧于皮沙发一角,似有轻鼾起伏。此刻,我正捧读着新买的《帕斯卡尔思想录》。不经意间,那枚描有柳叶图案的书签,掉到地板上,俯拾它的瞬间,竟兀自勾起我对既往的追忆。于是,在这个丝毫不担心上班迟到的从容周日,我跳跃的思绪忍不住疾步走向时间的旷野,捡拾起一截有关读书的片断。  ……那年,也是一个晴好的春日。田野里的麦苗葱翠欲滴。那个早晨
期刊
记得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高考,是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步,面对祖国和人民的挑选,它需要一个人集聚所有的才力和精力方能走好。可谓体力与智力的考验,肉体与精神的历练。自然,这些日子也就成了人生中最不该饥馑的日子。  张丽钧的散文《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为我们深情地叙述了一桩感人的故事,一位品学兼优、严于律己的青年程海,在高考前他不愿接受“我”善意的
期刊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戏谑xuè 伫立zhù 罢黜chù 商贾ɡǔ馀勇可贾ɡǔ    B.寂寥liáo 恪守kè 阁楼ɡé竹篙ɡāo 槁木死灰ɡǎo   C.挑剔tī龃龉yǔ 会晤wù事迹jì 光风霁月jì    D.档案dǎnɡ桎梏ɡù 诰封 ɡào 肖像xiāo惟妙惟肖xiào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期刊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代诗歌,均是历代名家在特定背景中至情至性的即兴之作。悠悠千百载后,我们重新品味它的情感、内蕴,有时很难准确捕捉作者其时为文的那种感觉和作品的内容指向。即使是作者本人,时过境迁,重温自己的作品,恐怕也很难找回那种久违的创作灵感,缺少了那种不能自已的激情。因此,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腾飞想象的翅膀,合理进行二度创作,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凡是让我们心动、心惊、心喜、心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