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社会思维的基本类型(下)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 社会情意思维
  1. 意志思维
  意志思维是情意思维的核心。意志思维是指人们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为实现预定目的而进行活动的心理过程。它使人自觉地同困难做斗争并节制自己的行为。意志也离不开认识,没有认识活动,就不会有意志行为,认识过程中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构成意志的理智部分。意志也同情感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总是意志在同一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中相互包含、相互影响的。当一个人热爱自己事业的情感对他的行为起着推动作用时,情感就会成为意志的动力,激励他以坚强的意志去克服艰难险阻,越是艰险越向前,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例如,爱国主义情感既来源于人们对祖国历史的正确认识和对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又激励人们为祖国的富强和荣誉而奋不顾身、拼搏。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谈到自己青年时代留学时的心情说:“当年我出国留学时,我决心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争这口气。”就是在这种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励下,他发愤读书,刻苦钻研,在微分几何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意志思维的特点:其一,自觉目的性。意志表现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有正确、充分的认识,自觉主动地朝向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它集中体现了人的思维活动的自觉能动性。其二,顽强坚持性。意志的顽强坚持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坚韧不拔的毅力。意志过程的实现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往往同克服困难、挫折和失败联系在一起,因此没有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是不行的。凡成大事、立大业者,无不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古人常把意志锻炼作为成就事业的基本途径不是没有道理的。例如:居里夫人虽因丈夫居里偶遇车祸身亡而悲痛万分,仍能以高度的自制力,继续顽强地从事科学研究,终于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
  意志对人的思维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推动人们从事认识和实践的精神动力。坚强的意志是人们取得事业成功的精神保证。富兰克林说过:“20岁时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30岁时是机智,40岁时是判断。”意志对青年人来说,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思维因素。意志作为思维体系,由志向、理想、毅力、勇气、信念、信仰等要素构成,并通过这些要素对人的思维、行为和事业产生激发、维持和推动作用。
  在意志诸要素中,最主要的是志向和信念。志向也就是理想。它是人们由于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而产生的对各种各样愿望和动机作出选择、形成定向目标的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活动。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说:“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庆祝你的努力结果。”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曾说过:“志不强者,智不达。”明代王宝仁还讲过:“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望底乎?”正是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志士仁人,奋勇拼搏,去创造光辉灿烂的业绩。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获得一千多项专利发明,而当一场大火烧毁他的实验室,把他多年来研究有声电影而搜集整理的资料和样片化为灰烬时,他仍然乐观地说:“不要紧,别看我已经六十七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力量使他产生这样顽强的毅力,他说,“因为我所追求的,是使我的一生或多或少地激励一些人的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或多或少地扩展人类的理解范围,因而给这个世界增添一份欢乐。”
  信念是指人们从理想目标出发自认为确信不疑的一种信心、依赖和信仰的强烈心理状态。人的意志就集中体现在信念上。一个人丧失信念也就等于丧失了意志。如果说志向是人们的一种意志目标,那么信念就是人们从理想、目标出发的,自认为确信不移的一种信心、信赖、信仰的强烈心理状态和意志行为。信念是由理论到实践的中介。理论不能代替实践,但理论一旦转化为人的实践活动,就能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
  无论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理论,特别是高度抽象的基础理论,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实践,必须通过科学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统的中间环节。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科学,要解决实际生产部门的具体问题,就必须通过应用科学和实用技术等环节,才能直接指导和运用于具体实践。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美学,特别是哲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学科,也必须具体化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措施、规章制度等“实践观念”,才能转化为领导和群众的实践活动。然而所有这些都只是一种现实的可能性,理论不能自然地转化为“实践观念”,“实践观念”也不能自然地转化为实践活动。“实践观念”和“实践活动”的形成,都不是自发过程,而是一种能动的自觉过程。因此,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性,还需要有人自身内在的精神能源,这就是人的意志信念。
  信念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意志品质,是以信仰为基础的。人的信念、信心、勇气和毅力,往往都来源于信仰。信仰是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意志行为,它集中体现了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人的世界观越科学,信仰就越坚定,意志也就越坚强。信仰作为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仰、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就不可能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的行动。在自然科学探索道路上,要获得成功,不但要有超群的智力,而且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勇气。
  有人把现代社会中那种单纯追求享乐、精神空虚、没有明确人生信念的现象称为现代人的“浮躁病”。这种“浮躁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感觉取代思考;二是以潮流化的选择代替自主性的选择,三是以市场取向代替人生信念取向。现代化社会当然要以物质、经济为基础,但是决不能因此而忽视精神的作用。由此可见,信念不但是由理论到实践的中介,而且也是人们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酒店业作为朝阳产业,对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许多大学、中职学校都相继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酒店管理》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人性化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关键词:酒店管理;教学方法;实用型人才  酒店管理是指对酒店的经营和管理,是以管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的一门独特的综合性管理学科。根据酒店管理自身的规律,《酒店管理》课程全面、系
学校组织一二九红歌合唱比赛,班级班委从服装的选择到积极组织排练,甚至比赛前一分钟班长、文娱委员、负责指挥的宣传委员还在关照同学们各个细节,很多女生提醒我:老师,唱歌之前你去讲几句吧,提醒他们合唱声音一定要大,千万不要抢调,有些男生会越唱越快。我见到他们紧张的神情,提心吊胆的样子,禁不住笑了,开玩笑说:“难道你们Hold不住他们吗?”其实,作为我来说,比赛的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同学们能认真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长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们在家里所养成的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很多孩子在家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孩子在入园后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简单的衣服等。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孩子将来学习、生活、处世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离开家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是培养他们独立性和
对中学生“早恋”的表现进行分析,并研究对策。实行正确引导,教师要就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要准确把握早恋早期的表现  (1)学生突然变得特别爱穿着打扮,经常“对镜贴花黄”。(2)成绩突然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习惯制造各种各样的借口去接近自己倾慕的对象。(3)学生的性格突然变得与以前不太一样。(4)不愿和父母多说话,经常找借口外出,有时还说谎。也害怕老师的谈话。(5)放学回家后喜欢一个人独自呆在书
摘 要: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育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数学课堂更加鲜活生动。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实现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和有吸引力的优质教学,提供了保障,教师运用恰当,更能伸张儿童课堂的“幸福感”,促进儿童成长成才。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幸福感;数学课堂;成长成才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一段重要经历,让
摘 要: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服务的。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应不断创新,教育学生将数学应用到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将其解决。只有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境界,我们的辛苦学习才不会白白浪费,数学的学习才可以为生活服务。  关键词:成才;生活化;学以致用;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应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在以往的数学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颂,没有谁怀疑两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但对造成两人悲剧的原因大都归咎于焦母的专制和焦仲卿的软弱,尤其焦母作为反面形象一直受到读者批判。刘兰芝貌美善良、勤劳孝顺、知书达理,这是大家的共识。那这样一个才貌兼备、贤惠有加的优秀“家庭妇女”为什么会被执意要求休了呢? 通常我们从以下三点探讨其悲剧原因:  第一,刘兰芝嫁到焦家多年没有生育。在传宗接代的世俗套路里,“无后
摘 要:高职院校不能照搬以前的中专或中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立足于优秀人才培养,从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对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教育部门和社会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一些中师学校以及技术学校转变成了高职学校。校名变了,定位变了,教学也同样需要进行适当改革。要立足于优秀人才培养,加强高职院校
摘 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能型的人才。基于此,中职德育课教学必须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中职德育课的生活气息
摘 要: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大约在18岁~22岁之间,这一阶段,性的成熟与整个身体的发育已基本完成,但性心理的发展并未得到完善。这一时期,恰当地引导尤其重要。教师要立足人才成长,给大学生提出正确的建议,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促进自己健康成长、早日成才。  关键词:性教育;健康的爱情观;人才培养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