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电影在其发展的100年间,凸现的是它的审美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但近20多年来却偏向了娱乐功能一端并日愈膨胀。作者认为,电影的娱乐化倾向,潜在着危机与危险,它不仅有可能使电影退化为单纯的娱乐手段,而且会刺激人们的娱乐需要。娱乐一旦成为人们的普遍需要,这架开动起来的机器就欲罢不能,让人们放弃精神追求而颓废。
[关键词]电影 娱乐化 享乐 退化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10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100年间,中国电影所凸现的是它的审美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尤其是在建国17年期间,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精神盛宴,在传播精神文明,促进广大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挥巨大积极的作用。一部优秀影片及其所塑造的银幕形象就像一面旗帜,对一代乃至两代人的人生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然而,近20多年以来,随着电影管理体制、生产方式的变革,电影正走向的市场化、商品化。电影的市场化、商品化。使得电影的认识功能日渐消减,主题的思想性被淡化,取而代之是日愈膨胀的娱乐功能,古装片、动作片、搞笑片,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电影似乎就要退化为一种单纯娱乐手段。
电影具有娱乐功能,这是不言而喻。电影最早就被称为“杂耍”,是西方的知识精英将它命名为“第七艺术”。电影从“杂耍”到。艺术”,这实际上就是电影“俗”与“雅”的分野。娱乐功能的膨胀,势必会使电影还“俗”,重新回归“杂耍”。
冯小刚是以贺岁片成名的,他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作品,虽不低俗,也极其搞笑可乐,但格调并不高,其娱乐价值大约相当于几个相声段子罢了。还有大量的所谓动作片,包括古装武打片、现代匪警片、恐怖片等等,也都是娱乐片,它们以暴力、凶杀、恐怖,甚至色情,使人们通过感官刺激获得快感。这些娱乐篇生产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当代市民的娱乐诉求,并通过取悦市民获得商业效益。它们都是按照资本的运作逻辑生产出来的都市消费文化,显示鲜明的世俗化取向,把原本已经升格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复又坠落为一种市民娱乐艺术。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对这种市民娱乐艺术的滋生和发展就予以了否定,他认为这是邪恶的,不仅会导致“一个伟大艺术传统的消失和一种艺术没落的来临,而且还看到了整个文明的危机。”
电影认识功能的淡化和娱乐功能的膨胀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电影人出于对过去电影艺术领域“左”的禁锢的逆反,力图消解以往的政治权力关系,然而,“人们从政治权力关系中挣托出来获得的自由,又可能不由自主地丢失在金钱权力关系之中。”其次,是电影的生产从国家投资转变为民间投资的必然结果。投资者为了回避审片的风险,就必然要淡化影片主题的思想性,远离政治,甚至远离现实生活。武打片根本无须历史背景,是近代的就打洋人,是古代的就打奸臣。历史题材也尽可能冠之予传奇、戏说,回避考证。而为了获取利润,又必然要追求票房价值,以好玩、好笑、可乐来满足观众的娱乐诉求。其三,是现代电子传媒的广泛运用和与之相伴而生的都市消费文化对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迫使电影不得不放下架子与之合流,从而扭转电影经典意义上的审美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而逐渐偏向娱乐功能一端。
电影具有娱乐功能,观众通过欣赏电影可以获得休闲与愉悦,所以才会在100多年间受到广泛的欢迎。但是,电影的思想性和娱乐性并不矛盾,更不相互排斥。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电影就十分重视其娱乐功能的发挥,在注重影片的思想性的同时也注重影片的可视性,还生产了不少的喜剧片。例如《五朵金花》《战火中的青春》《英雄儿女》《上甘岭》《冰山上的来客》等等,都是一些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又颇具娱乐性的优秀影片。即使是偏重于娱乐性的喜剧片,其主题的思想性也是鲜明的积极的。如《今天我休息》《锦上添花》《游园惊梦》《不拘小节》等等,无一不显示着电影寓教于乐的正面价值。而当今的娱乐片为了票房价值,一味追求娱乐效果,题材猎奇、主题模糊、情节虚假、人物性格怪异,甚至不惜追求低级气味与媚俗、畸趣。其实,没有思想蕴涵的喜剧片是没有生命力的,多看几遍就会觉得滑稽、无聊。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哑剧喜剧片之所以让人百看不厌,并不完全在于他幽默的表演艺术,更在于他的主题的人民性。波兰电影史学家耶日·托波立兹称:“查理是‘人民的小丑’,他有权说出真实并表达人民对现实的观点。”
所有艺术的起源大多都与娱乐有关。所谓娱乐,是指“艺术以其技巧,表现类似于使用者自己幻想或思考的东西,他们在欣赏这种表现的过程中如释负重,得到了快感。”但娱乐只有在不浪费时间的情况下,才是有用、有益的。如果娱乐成为消磨时间就成了消遣,就无益且有害了,这就是娱乐本身所潜藏着的危险性。罗宾·乔治·科林伍德曾经对娱乐和消遣作过这样的区分娱乐是消耗剩余劳动时间,而消遣则是在剩余时间之外进行。两者都在获取快乐,但前者是一种享受,而后者是一种以对生命的透支获取的享乐。由于娱乐是在虚拟情景中的感情释放,似乎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于是娱乐的需求就会膨胀,而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娱乐需要,人们就会动用必要的劳动时间。“当娱乐从人的能量储备中借出的数目过大,因而在日常生活无法偿付时,娱乐对实际生活就成了一种危险。”这就像当今的网络游戏,它原本可以给人带来娱乐与休闲,而一旦沉溺其中就成了消磨时间透支生命的享乐了。这是对于个人而言。倘若娱乐发展成为一个人群乃至一个民族的普遍需要,这架机器开动起来就欲罢不能,整个人群乃至整个民族就会因沉溺于享乐、放弃精神追求而颓废。古罗马帝国就是在享乐中衰亡的。
电影娱乐功能膨胀的危险性还在于艺术一旦变成了单纯的娱乐手段,艺术也就退步到失去自己的程度。
[关键词]电影 娱乐化 享乐 退化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10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100年间,中国电影所凸现的是它的审美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尤其是在建国17年期间,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精神盛宴,在传播精神文明,促进广大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挥巨大积极的作用。一部优秀影片及其所塑造的银幕形象就像一面旗帜,对一代乃至两代人的人生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然而,近20多年以来,随着电影管理体制、生产方式的变革,电影正走向的市场化、商品化。电影的市场化、商品化。使得电影的认识功能日渐消减,主题的思想性被淡化,取而代之是日愈膨胀的娱乐功能,古装片、动作片、搞笑片,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电影似乎就要退化为一种单纯娱乐手段。
电影具有娱乐功能,这是不言而喻。电影最早就被称为“杂耍”,是西方的知识精英将它命名为“第七艺术”。电影从“杂耍”到。艺术”,这实际上就是电影“俗”与“雅”的分野。娱乐功能的膨胀,势必会使电影还“俗”,重新回归“杂耍”。
冯小刚是以贺岁片成名的,他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作品,虽不低俗,也极其搞笑可乐,但格调并不高,其娱乐价值大约相当于几个相声段子罢了。还有大量的所谓动作片,包括古装武打片、现代匪警片、恐怖片等等,也都是娱乐片,它们以暴力、凶杀、恐怖,甚至色情,使人们通过感官刺激获得快感。这些娱乐篇生产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当代市民的娱乐诉求,并通过取悦市民获得商业效益。它们都是按照资本的运作逻辑生产出来的都市消费文化,显示鲜明的世俗化取向,把原本已经升格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复又坠落为一种市民娱乐艺术。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对这种市民娱乐艺术的滋生和发展就予以了否定,他认为这是邪恶的,不仅会导致“一个伟大艺术传统的消失和一种艺术没落的来临,而且还看到了整个文明的危机。”
电影认识功能的淡化和娱乐功能的膨胀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电影人出于对过去电影艺术领域“左”的禁锢的逆反,力图消解以往的政治权力关系,然而,“人们从政治权力关系中挣托出来获得的自由,又可能不由自主地丢失在金钱权力关系之中。”其次,是电影的生产从国家投资转变为民间投资的必然结果。投资者为了回避审片的风险,就必然要淡化影片主题的思想性,远离政治,甚至远离现实生活。武打片根本无须历史背景,是近代的就打洋人,是古代的就打奸臣。历史题材也尽可能冠之予传奇、戏说,回避考证。而为了获取利润,又必然要追求票房价值,以好玩、好笑、可乐来满足观众的娱乐诉求。其三,是现代电子传媒的广泛运用和与之相伴而生的都市消费文化对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迫使电影不得不放下架子与之合流,从而扭转电影经典意义上的审美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而逐渐偏向娱乐功能一端。
电影具有娱乐功能,观众通过欣赏电影可以获得休闲与愉悦,所以才会在100多年间受到广泛的欢迎。但是,电影的思想性和娱乐性并不矛盾,更不相互排斥。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电影就十分重视其娱乐功能的发挥,在注重影片的思想性的同时也注重影片的可视性,还生产了不少的喜剧片。例如《五朵金花》《战火中的青春》《英雄儿女》《上甘岭》《冰山上的来客》等等,都是一些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又颇具娱乐性的优秀影片。即使是偏重于娱乐性的喜剧片,其主题的思想性也是鲜明的积极的。如《今天我休息》《锦上添花》《游园惊梦》《不拘小节》等等,无一不显示着电影寓教于乐的正面价值。而当今的娱乐片为了票房价值,一味追求娱乐效果,题材猎奇、主题模糊、情节虚假、人物性格怪异,甚至不惜追求低级气味与媚俗、畸趣。其实,没有思想蕴涵的喜剧片是没有生命力的,多看几遍就会觉得滑稽、无聊。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哑剧喜剧片之所以让人百看不厌,并不完全在于他幽默的表演艺术,更在于他的主题的人民性。波兰电影史学家耶日·托波立兹称:“查理是‘人民的小丑’,他有权说出真实并表达人民对现实的观点。”
所有艺术的起源大多都与娱乐有关。所谓娱乐,是指“艺术以其技巧,表现类似于使用者自己幻想或思考的东西,他们在欣赏这种表现的过程中如释负重,得到了快感。”但娱乐只有在不浪费时间的情况下,才是有用、有益的。如果娱乐成为消磨时间就成了消遣,就无益且有害了,这就是娱乐本身所潜藏着的危险性。罗宾·乔治·科林伍德曾经对娱乐和消遣作过这样的区分娱乐是消耗剩余劳动时间,而消遣则是在剩余时间之外进行。两者都在获取快乐,但前者是一种享受,而后者是一种以对生命的透支获取的享乐。由于娱乐是在虚拟情景中的感情释放,似乎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于是娱乐的需求就会膨胀,而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娱乐需要,人们就会动用必要的劳动时间。“当娱乐从人的能量储备中借出的数目过大,因而在日常生活无法偿付时,娱乐对实际生活就成了一种危险。”这就像当今的网络游戏,它原本可以给人带来娱乐与休闲,而一旦沉溺其中就成了消磨时间透支生命的享乐了。这是对于个人而言。倘若娱乐发展成为一个人群乃至一个民族的普遍需要,这架机器开动起来就欲罢不能,整个人群乃至整个民族就会因沉溺于享乐、放弃精神追求而颓废。古罗马帝国就是在享乐中衰亡的。
电影娱乐功能膨胀的危险性还在于艺术一旦变成了单纯的娱乐手段,艺术也就退步到失去自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