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巧设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ca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0.9=1(或0.9的循环等于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S=a1/(1-q)(|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f(X)=aX2+2aX+1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2a)2-4a<0,得出a<1,而忽略了a=0的情况。
  
  四、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如在解不等式X2-3X+2/(X2-2X-3)<0时,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原不等式可化为:(X2-3X+2)(X2-2X-3)<0即(X-1)(X-2)(X-3)(X+1)<0,所以原不等式解集就不难求了,学生会惊疑,唉!这是怎么解的,解法这么好!这位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具体地探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作者联通:553200贵州省赫章县白果中学)
其他文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识字教学要达到“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理解字义,并建立起音、形、义间的联系。要见形知其义,闻音而知义、形,表义而能书其形辨其音。”识字对加强学习普通话,强化口语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眼(看)、耳(听)、口(说)、手(写)综合调控能力。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切忌以下几点。    一、忌孤立识字    所谓孤立识字也叫“离文识字”,也就是说脱离语言
期刊
“学完《〈呐喊〉自序》之后,不但感到极为沉痛,而且此后一看到这本书就讨厌。因为很不愿意让孩子们读到小说集中的《狂人日记》。”摩罗认为鲁迅的态度表明了他对孩子读物的一个想法,就是不应该老是让孩子看见血腥、丑恶、残酷和绝望,而应该选择那些充满理想、充满阳光、充满善念和爱心的作品提供给孩子。    学完《〈呐喊〉自序》之后,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狂人日记》,突然想起著名青年作家摩罗在他的博客上写的一些文字
期刊
随着新教材新课标的实施,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逐渐转变,教育评价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业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对作业的布置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根据地理新课标,加上我十几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对地理作业布置做以下调整。    一、由注重“量”变为“质”    我们传统的地理作业为了升学考试或中考、期末考取好成绩,往往进行题海战术,在布置作业时数量较多,但质量不是很
期刊
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期刊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的发展。  思想支配行为,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正确的教学思想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新课程的核心理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许多不适宜的状况,但课堂教学仍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的主渠道,这个阵地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例举一些并浅谈几点看法。    一、忌把“简单”变“复杂”    新人教版九年级教材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题:解方程 x 2+4x+8=4x+11,整理,得x 2=3.此时,若让学生自主去求解,则大多数学生想到是运用
期刊
笔者从事教务员工作已有数年,教务工作的辛苦人所共知,尤其是学校大了,更是难办。数千人的数据时时要你去处理,光有老黄牛的精神是不行的。累得你头晕眼花,骨酸筋麻,还免不了挨训,因为光靠老黄牛精神,你干不出活来,哪个领导不急火攻心。所幸笔者尚未遭此窘境,倒不是笔者有什么特殊的神通。只是本人多年习用微软公司的数据统计软件《EXCEL》,受益颇丰,现结合教务工作总结出来,以图“解放”还在受苦受难的同行。  
期刊
一天放学后,我班的一位家长到学校来接她的孩子时告诉我一件事,她的孩子小英在家看一本课外辅导书时看到一幅图画,上面的老师在微笑着耐心辅导一位学生做功课,这位孩子对她说:“这上面的老师对学生多好,教我们的老师这种样子就好了!”家长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叫家长第二天来接孩子时顺便把那本书带来给我看看。第二天,家长把书带来了,我看到学生说的那幅图上画的是一位老教师在办公室里辅导她的学生。她面带微笑,神情专
期刊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或等制级量分。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单调、而且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的思维、成绩会影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期刊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但是课堂教学中仅仅 “君子动口不动手”还不够, 阅读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写”。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