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囊虫病活体检查
囊虫病猪主要是靠宰后检验胴体被发现,而宰前检查开展也比较困难,检舌净也有一定误差,因此,此项业务开展的不多,报道的也甚少,笔者经过近十余年对生猪实施宰前检疫的实际工作经验。根据病猪的体貌特征,经过观察,在感官上如何判断,现总结体会如下几点,仅供从事动物检疫同行们的参考。
检验的方法和步骤
宰前检疫首先索要索取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外地来猪,要索取出县境动物检疫运输证书后。对卸下车的生猪进行看、听、摸、检,对生猪囊虫病高发地区更要重点检查此项。
一看:病猪体表被毛粗刚、无光泽,眼晴发红严重感染的病猪,肩胛部增宽,后臀部隆起,呈葫芦形,喜卧不爱运动。有个别病猪突然倒地痉挛抽搐,但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
二听:病猪叫声嘶哑,呼吸加快,并有短促的咳嗽声。
三摸:病猪对人有恐惧感,当人用手摸背最长肌时,非常敏感,惊叫离去。
四检:通过看、听、摸的检查后,再对可疑的病猪进行比较详细的检验。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对舌根、舌面、舌被面后舌面反侧及口腔粘膜进行检查。同时对眼结膜也要进行检查,如在上述可检部位发现米粒或黄豆粒大小的疙瘩状物,即可判定为囊虫病猪。
小结及体会
1、综上所述,活猪囊虫病的几点感官检验方法,只是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多年的实践和探讨。
2、其优点是对一些患囊虫病较严重的生猪通过直观感觉就能迅速准确的作出可靠性的判断,而不需要繁琐复杂的检测手段。
3、对一些非特异体型的生猪和囊虫寄生较少的生猪,也难免漏检,只得等胴体检查才能被发现。
此法对从事屠宰检疫的同行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些观点也不一定正确,今后还需要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孙兆颖 吕海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猪黄脂肉与黄疸肉的感官鉴别
在屠宰检疫猪胴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皮肤、肌肉、脂肪、结缔组织、关节囊液等部位发黄现象,通常情况下,胴体出现此种现象有两种因素。一是黄疸。二是黄脂(黄膘)。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黄染。致病原因和食用价值截然不同。因此正确鉴定,处理这两种胴体对检疫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引发因素上,黄脂肉主要是由饮料引起的,众所周知,黄脂肉不属于病害肉,而黄疸肉则是由于肝脏所受病原微生物和某些化学毒物侵害,造成肝脏处理及排出胆红素的能力降低,以致大量间接胆红素在血肉蓄积,此种肉居于病害肉范筹,二者在肉品检疫与处理上有本质的区别。
在肉品检疫中,特别是在屠宰流水线上检疫,由于时间短,速度快,结果常依肉眼和实践经验做出判断,据笔者在市屠宰场10余年的检疫经验,凡是遇到黄色的胴体,首先看其皮肤是否发黄,因为黄疸时,皮肤发黄,几乎无一例外;其次是切开关节,看囊液、看结缔组织,如果这些部位均出现黄色,说明属黄疸肉。第二是将有疑问的胴体放置室内几小时后再观察。如果放置近10个小时后,其肉的颜色放置时间越长颜色越黄者判定为黄疸肉。而黄脂肉则经过几个小时的挥发,肉的颜色逐渐变淡或消失。第三是黄脂肉仅脂肪发黄,其它部位不发黄,而且脂肪色泽鲜黄。而黄疸肉色泽浊黄,与空气接触时黄色变得更加明显,呈深黄色。
此外,肝脏和胆管的剖检变化,对确定黄疸肉也是至关重要的,据调查统计,绝大多数,(85%)以上的肝脏和胆管都呈现不同程度病理变化,如肝硬变,肝肿大,胆管阻塞等。
处理:黄疸肉按着国标进行无害化处理。黄脂肉经10余小时放置,颜色消失者,不受限制出厂。
吕海明孙兆颖(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囊虫病猪主要是靠宰后检验胴体被发现,而宰前检查开展也比较困难,检舌净也有一定误差,因此,此项业务开展的不多,报道的也甚少,笔者经过近十余年对生猪实施宰前检疫的实际工作经验。根据病猪的体貌特征,经过观察,在感官上如何判断,现总结体会如下几点,仅供从事动物检疫同行们的参考。
检验的方法和步骤
宰前检疫首先索要索取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外地来猪,要索取出县境动物检疫运输证书后。对卸下车的生猪进行看、听、摸、检,对生猪囊虫病高发地区更要重点检查此项。
一看:病猪体表被毛粗刚、无光泽,眼晴发红严重感染的病猪,肩胛部增宽,后臀部隆起,呈葫芦形,喜卧不爱运动。有个别病猪突然倒地痉挛抽搐,但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
二听:病猪叫声嘶哑,呼吸加快,并有短促的咳嗽声。
三摸:病猪对人有恐惧感,当人用手摸背最长肌时,非常敏感,惊叫离去。
四检:通过看、听、摸的检查后,再对可疑的病猪进行比较详细的检验。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对舌根、舌面、舌被面后舌面反侧及口腔粘膜进行检查。同时对眼结膜也要进行检查,如在上述可检部位发现米粒或黄豆粒大小的疙瘩状物,即可判定为囊虫病猪。
小结及体会
1、综上所述,活猪囊虫病的几点感官检验方法,只是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多年的实践和探讨。
2、其优点是对一些患囊虫病较严重的生猪通过直观感觉就能迅速准确的作出可靠性的判断,而不需要繁琐复杂的检测手段。
3、对一些非特异体型的生猪和囊虫寄生较少的生猪,也难免漏检,只得等胴体检查才能被发现。
此法对从事屠宰检疫的同行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些观点也不一定正确,今后还需要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孙兆颖 吕海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猪黄脂肉与黄疸肉的感官鉴别
在屠宰检疫猪胴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皮肤、肌肉、脂肪、结缔组织、关节囊液等部位发黄现象,通常情况下,胴体出现此种现象有两种因素。一是黄疸。二是黄脂(黄膘)。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黄染。致病原因和食用价值截然不同。因此正确鉴定,处理这两种胴体对检疫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引发因素上,黄脂肉主要是由饮料引起的,众所周知,黄脂肉不属于病害肉,而黄疸肉则是由于肝脏所受病原微生物和某些化学毒物侵害,造成肝脏处理及排出胆红素的能力降低,以致大量间接胆红素在血肉蓄积,此种肉居于病害肉范筹,二者在肉品检疫与处理上有本质的区别。
在肉品检疫中,特别是在屠宰流水线上检疫,由于时间短,速度快,结果常依肉眼和实践经验做出判断,据笔者在市屠宰场10余年的检疫经验,凡是遇到黄色的胴体,首先看其皮肤是否发黄,因为黄疸时,皮肤发黄,几乎无一例外;其次是切开关节,看囊液、看结缔组织,如果这些部位均出现黄色,说明属黄疸肉。第二是将有疑问的胴体放置室内几小时后再观察。如果放置近10个小时后,其肉的颜色放置时间越长颜色越黄者判定为黄疸肉。而黄脂肉则经过几个小时的挥发,肉的颜色逐渐变淡或消失。第三是黄脂肉仅脂肪发黄,其它部位不发黄,而且脂肪色泽鲜黄。而黄疸肉色泽浊黄,与空气接触时黄色变得更加明显,呈深黄色。
此外,肝脏和胆管的剖检变化,对确定黄疸肉也是至关重要的,据调查统计,绝大多数,(85%)以上的肝脏和胆管都呈现不同程度病理变化,如肝硬变,肝肿大,胆管阻塞等。
处理:黄疸肉按着国标进行无害化处理。黄脂肉经10余小时放置,颜色消失者,不受限制出厂。
吕海明孙兆颖(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