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和以往不同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wanmei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默,但并不能無所事事。这段时间,沉迷于绘画,因为它能让人遗忘。
  席勒的《深秋的小树》,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无奈的抗争。由褐色、黄色、暗红和黑色相混合的土堆,短线和曲线相交,笔触和色彩传达出这个土堆有死亡的味道。一棵曲折的树,苍白地从土里冒出,立在画的中间,僵硬枯萎的枝丫小心翼翼地伸向天空,占据了画的三分之一。背景以淡褐和白色相混为主调,更显一种苍凉与孤寂。树的线条粗犷,从主干分杈的树枝半呆在空中,像一只迈出的脚。整棵树没有一片叶子,如一个变形的人,充满了挣扎,似乎又有一点调侃的滋味。这棵树放在林中是很突兀的,却让我喜欢,因为它传达出了内心对周围世界的一种知觉,这或许是人们喜欢席勒的画的原因。正如死亡,即使不面对,它也存在,并且从未离开。
  临摹了一些油画后,有一丝小野心,想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心中所思所想,虽然这不是易事,但有这样的苗头也是件好事。西方油画大师的画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他们不仅仅用色彩刺激人的视觉,更是因为他们的画,唤起了人的内心对世界的真实感觉。比如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约翰·埃·密莱的《盲女》,等等。我喜欢色调在写实与虚幻之间的画,过于写实的画虽然不免让人惊叹一阵,但它表现的内容与相片无异,这是摄影可以解决的问题。贝克辛斯基的画,让人触目惊心。没有人敢把死亡一粒一粒地分解出来,并赋形于纸上,细思这个过程何其恐怖。但认真地想想,哪一个死亡不是扭曲的暴力,与人性有关,与爱也有关?
  我有一幅临摹的画,看第二眼就腻了。是我最不喜欢的,因为它太像画了,只有色,没有光,没有起伏。达·芬奇劝告画家们,应当研究在微弱光线下的色彩效果。两百多年后,莫奈就很注重光与色的表达,所以,他的画,色彩表达不但丰富,还很和谐。我就常常陷在这种迷惑里,总是表达不好色与光,但在临摹过程中,尝到了阴暗能衬出光明的感觉。比如在红色上加点褐色,颜色就变深了,能把它边上的淡色衬得更加明亮,这种感觉很舒服。但在现实中,没有人喜欢阴暗的部分。这个春天,就有太多的阴暗、孤独、抑郁、死亡,内心总有无法言传的滋味。
  多年以后,我是否会画一幅,关于这个春天的画?
其他文献
雨,瓢泼似的,鼓槌般敲打着房屋和地面,惹人牵挂。  早晨,我走在沙市中山路上,风一阵紧似一阵,街面若隐若现,雾气弥漫,路旁青草微晃,树枝慢摇。东西走向的中山路略显苍老,南北接洪家巷、觉楼街、共和巷、巡司巷、杜工巷、青阳巷等二十多条街巷,恰似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的道道皱纹。  据记载,全球以孙中山命名或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道路达360条。而沙市中山路,始建于1932年,1934年竣工,为纪念孙中山先
期刊
竹园是一座村庄的名字。唐代柳宗元有诗云:“道人庭院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悟本性,有竹园。  鸡啼声后,竹园的人习惯了吃井水,而且是吃西边林姓的那口古井的水。古井和那几个黑衣老婆婆特别亲密无间,亦和洗衣的中年妇女无话不谈。古井是一种古典的美和记忆,更是一种传承。鸡啼的第一声,六婆和三婶最机灵,她们“噌”的一声起来,简单洗漱一下就去挑水了。挑水和她们的走路声像音乐,是铁器和木头的交
期刊
成年的乌柏树,树皮松树般开裂,看起来很难与美丽沾上边。  对乌柏树,我还有一种畏惧,因为在它的大树干上,有时还会出现一种能让皮肤起包的毛毛虫。这样一种看似令人生厌的树种,却能堂而皇之地占据农民珍贵的土地,立于田间地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讨厌,我也很少去关注乌柏树。  一天,父亲带上我一起去地里翻番薯藤。正值仲夏,只见乌柏树上一片片近似卵形的叶子,尽情舒展身姿。它们交错叠加,簇簇相堆,以自己柔嫩
期刊
青春的文字里,有你的背影。  今夜,仍懷恋那段虚拟的日子。念切当年迷茫,内心,曾经向你无数次地奋笔疾书。翻阅情窦的日志,有过迷乱的糗事,有过幼稚的冲动,但不会忘记,那带着瓦檐下的水滴顺着旧草帽下的小辫,淋湿了一个支支吾吾的留白的故事。  从此,再没有从此。
期刊
小年一过,儿子、儿媳、女儿抽空请假回家就忙着购置年货,他们逛一次街就是一次大搬家。牛肉、羊肉、兔肉、鸡肉、鱼虾、米、油、菜,奶茶饮料,白酒甜酒,水果,见啥买啥,年货办得非常丰盈。儿女们提前对年夜饭做了周密安排,而且给我们老两口列出了菜单,要求荤素搭配,样样得有。我和老伴儿特别高兴,专门做了糜子面粘糕、炸了油饼、蒸了羊肉包子、捏了面果子和荏果子、蒸了花卷馍。儿子、女儿说,年三十晚上让老爸老妈整十几个
期刊
那一缕春风,懂了一片柳叶的心思。  那一池春水,解了一縷春风的爱意。  那一场相拥漾起的春潮啊,谋划了一个个春梦。  不是吗?
期刊
2019年3月1日,当一位英俊、帅气、身着戎装的军人,千里迢迢从吉林省四平市某部队赶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专程探望他的汉族“阿爸”“阿妈”时,人们才知道,在电通老总沈玉新辉煌业绩的背后,还深藏着一个故事。  那是许多年前的一次西藏之旅——  2009年4月,沈玉新自驾游来到那个令人神往、美若天堂的西藏日喀则市的吉隆县乃村。茫茫草原,皑皑白雪,几个天真可爱的藏家孩子正在嬉笑玩耍。游人的到来,让孩子们停
期刊
我和张师傅原来是邻居,房子就在学校旁边。最初,这里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场做的平房住宅区,后来纷纷加盖到三四层。张师傅家的三楼养着好多宝贝鸽子呢,他不想折腾。他的全部兴趣,似乎都在鸽子身上。  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张师傅打开鸽舍,鸽子“啪啪啪”地飞出来,朝着东方的朝阳飞去,鸽群身上披满粉红色的霞光。一会儿,一个转弯,像一阵旋风,又像海浪的漩涡,动态的弧线非常优美,随着角度的连续变换,顺光、逆光的照
期刊
娘家住在坡南汇头,夫家位于十八家路,一南一北,一直嫌两处隔得远,又疏于行走,嫁人后多年去返娘家皆是靠四个轮子代步,于是乎,很多熟悉的路皆成了那些走过的路。  那日,忽然兴之所至,逛到南门,想来已有些时日未去娘家了,甚是想念,可一想到这南门到坡南需上坡下坡,心里差点打起了退堂鼓。后在老姐的指引下,找到了一条捷径。  原教育局侧边有一条小巷,这似乎是一条仅容得下两人并行的夹墙,一眼望不到底,墙上青苔零
期刊
去成都,不能不去杜甫草堂。  唐肃宗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了上百首诗歌。一千多年来,杜甫草堂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今天的草堂,又经过修复扩建,园内亭台林立,古木参天。从正门进入,是大廨、诗史堂、工部祠三座主要建筑物,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游人多从这条线进入草堂。  在草堂外面,浣花溪形成的一宽阔幽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