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的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目前得到了极大地改进,但是存在的问题依旧是很多的,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的时候,掌握好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 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
一、房屋建筑施工中发生裂缝成因分析
1、混凝土原材料造成的问题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运输方便,一般是把商品混凝土拉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施工。由于长时间、长距离的运输将已拌合的混凝土当中的水灰比变大,混凝土变稀,这样就使得混凝土正常的质量受到损害。如果现场拌合过程中,混凝土的粗集料和细集料自身含泥量过大没有冲洗或者冲洗不彻底都会引起拌合混凝土强度降低而达不到标准。
2、混凝土施工工艺造成的问题原因探析
(1)模板工程问题。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组合安装模版是一项要求严格的工作,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并没有关于模板安装和拆卸的设计,更没有相关的规范进行说明。这就使得模版的制作安装工作不能精准操作,容易在实际运用中出现模版的变形、开缝等情况,这也就导致混凝土浇筑构件的变形、漏浆、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产生,混凝土构件失去应该符合要求的强度性能。
(2)混凝土浇筑、振捣问题。如果混凝土的拌合时间不足就会使得水泥水化反应不充分完全,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配料,这都会影响到成型后的混凝土强度。
3、养护不合理
我们知道现在建筑楼板浇筑后的养护方法已经比较落后,这种老式的养护方法已经不符合现代建筑的需要,所以探索改进新的养护方法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失水情况会影响到水泥的水化作用,如果在水泥的水化作用完成之前,失水太严重就会造成混凝土的结构疏松形成干缩裂缝等导致楼板的渗水性过大。
4、因为设计问题而导致的裂缝
在设计阶段,经常由于结构断面突变造成的应力集中就导致形成构件裂缝,所以由于设计允许的施加在构件上的预应力不当也会形成构件裂缝;由于在构件配置钢筋的过程中,设计计算书中提供的钢筋过粗或者活少都会造成构件裂缝;设计阶段由于没考虑到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变形也会产生裂缝;还有在设计中如果将混凝土等级定位过高,也会由于灰量的过大,产生裂缝。
5、收缩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在完全硬化成型之前,都要经过塑性阶段,这一阶段混凝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塑性收缩。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挥发较快,若施工环境干燥,而没有采取充分的养护措施,塑性收缩就会引起较严重的混凝土裂缝。另外,当混凝土结构的水平面积较大时,其横向的收缩速度与纵向的收缩速度很难达到协调一致,这显然也使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
6、荷载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混凝土裂缝都是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荷载不当造成的混凝土裂缝就是人为造成的。首先,由于混凝土的硬化成型需要一段时间,拆模过早或拆模操作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成型,而此时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尚未达到设计要求,如果过早荷载或荷载量过大,显然会形成裂缝。
7、环境问题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材料作为一种与外界环境影响极为关键的环节,一般都具备着热胀冷缩的特点,当施工环境、温度发生一定的变化,混凝土结构也会随之出现变动与变形,这种现象的出现极容易造成混凝土温度变形,进而产生一定的温度压力。当这种温度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制的时候,就容易造成结构抗裂强度现象,从而造成裂缝的产生与出现。一般来说,当裂缝的宽度总是随着温度变化而有所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肉眼便可以观察到这一变化与影响。
8、配比不当导致的裂缝
我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常常发现,混凝土水灰比过高、粉砂使用量过大也会导致楼板产生裂缝。由于水泥水化时需要的结合水通常占水泥重量的四分之一,所以在相同品种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条件下,测评混凝土强度等级就取决于水灰比数值。现工程界混凝土施工基本采用商品混凝土,为满足泵送需要,惯例是配以较高的水灰比,得到必需的流动性,从而确保了浇灌质量。与之相反的是,水泥水化以后,混凝土中会有多余的水分残留,进而蒸发产生气孔或直接产生水泡,混凝土的实际有效断面就会减少,其抗荷载数值也会降低。据科学分析,荷载作用的影响可能会在空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在楼板表面产生裂缝。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
1、科学进行混凝土原料的配比
配制过程中如采用了吸收率较大的骨料,在骨料含泥量较大、干缩较大时,混凝土的干缩性也会大大增加。另外,为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抗渗性和抗离析能力,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或者高效减水剂,而且能够减少渗水现象,减少混凝土裂缝。这同时也要求混凝土配比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要进行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和构件截面等多种因素,及时调整砂石原料等的配比,帮助搞好现场的构件养护工作。
2、控制混凝土水化热升温,减小温度应力
在施工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小混凝土因水化热升温与环境产生的温差值,进而减小温度应力,避免产生裂缝。尤其是环境温度低于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降低温差值:首先,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在混凝土拌制、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储备热量,加快水泥水化放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其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通过搭设暖棚,提高入仓环境温度,减少温度应力。最后,随时观察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随时提高保护温度,降低温差。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与提高环境温度的双重作用,有效降低温度差,减小或避免温度应力,可以有效防止裂缝产生。
3、合理布置防裂钢筋
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是两者之间的粘结力。在一般常温和允许应力状态下,钢材的性能是比较稳定的,其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相差不大,因而在温度变化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間的内应力很小,而钢材的弹性模量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7-15倍。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极限强度、变形达到极限拉伸值时,应力开始转移到钢筋上,从而可以避免裂缝的开展拼。配置的构造钢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例如配置直径6-14mm、间距控制在100-150mm。按全截面对称配筋是最合理的,这样可大大提高混凝土抵抗贯穿性开裂的能力。若进行全截面对称配筋,配筋串应控制在0.3%-0.5%之间。 4、重视混凝土的浇筑过程
混凝土浇筑方面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分层分段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厘米。
(2)在没有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混凝土从料口投放的自由倾落高度要控制在2米以内。
(3)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间歇。如果不能避免,则应该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并保证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4)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确保插点排列均匀,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隙。
(5)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停止作业,并在浇筑好的混凝土凝结前,将问题排除,以保证正常作业。
5、合理控制拆模时间
要合理控制拆模时间,在拆模前,对现场同条件的试块进行测试,达到指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百分率后,方可拆模,严禁提早拆模。
6、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1)通常来讲,混凝土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不能少于15天,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根据温度应力确定是否需要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工作切记要逐层进行,不可贸然整体拆除。
(2)提前确定温控指标,进而根据温控指标要求,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实施保温养护措施,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內外温差、减缓降温速度、防止裂缝产生的目的。
(3)可以采用塑料薄膜、草袋、麻袋等作为覆盖混凝土和模板的保温材料。如果是冬季施工,要搭设保温棚进行混凝土养护。
(4)在实施保温养护措施的时候,还要注意湿度和风力的控制,为混凝土养护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5)要随时注意混凝土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测量频率应不少于每四小时一次;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和环境温度的测量频率应不少于每12小时一次。
混凝土在房建过程中,是建设工程离不开的主要建筑材料,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使用时,需要对几种材料进行配合配制出混凝土,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原材料的质量影响,是混凝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混凝土的调配技术以及使用过程中,对混凝土出一的问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在对混凝土的使用时,对于混凝土的调配,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在原材料的质量、比例以及配比工艺上都需要加强管理。
三、结语
混凝土的裂缝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在现场施工中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切实抓好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施工工艺、切缝时间和深度、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尽量减少裂缝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霍荣成.建筑混凝土裂缝(变形缝)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2]韩阳,符东臣.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
【关键词】 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
一、房屋建筑施工中发生裂缝成因分析
1、混凝土原材料造成的问题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运输方便,一般是把商品混凝土拉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施工。由于长时间、长距离的运输将已拌合的混凝土当中的水灰比变大,混凝土变稀,这样就使得混凝土正常的质量受到损害。如果现场拌合过程中,混凝土的粗集料和细集料自身含泥量过大没有冲洗或者冲洗不彻底都会引起拌合混凝土强度降低而达不到标准。
2、混凝土施工工艺造成的问题原因探析
(1)模板工程问题。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组合安装模版是一项要求严格的工作,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并没有关于模板安装和拆卸的设计,更没有相关的规范进行说明。这就使得模版的制作安装工作不能精准操作,容易在实际运用中出现模版的变形、开缝等情况,这也就导致混凝土浇筑构件的变形、漏浆、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产生,混凝土构件失去应该符合要求的强度性能。
(2)混凝土浇筑、振捣问题。如果混凝土的拌合时间不足就会使得水泥水化反应不充分完全,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配料,这都会影响到成型后的混凝土强度。
3、养护不合理
我们知道现在建筑楼板浇筑后的养护方法已经比较落后,这种老式的养护方法已经不符合现代建筑的需要,所以探索改进新的养护方法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失水情况会影响到水泥的水化作用,如果在水泥的水化作用完成之前,失水太严重就会造成混凝土的结构疏松形成干缩裂缝等导致楼板的渗水性过大。
4、因为设计问题而导致的裂缝
在设计阶段,经常由于结构断面突变造成的应力集中就导致形成构件裂缝,所以由于设计允许的施加在构件上的预应力不当也会形成构件裂缝;由于在构件配置钢筋的过程中,设计计算书中提供的钢筋过粗或者活少都会造成构件裂缝;设计阶段由于没考虑到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变形也会产生裂缝;还有在设计中如果将混凝土等级定位过高,也会由于灰量的过大,产生裂缝。
5、收缩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在完全硬化成型之前,都要经过塑性阶段,这一阶段混凝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塑性收缩。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挥发较快,若施工环境干燥,而没有采取充分的养护措施,塑性收缩就会引起较严重的混凝土裂缝。另外,当混凝土结构的水平面积较大时,其横向的收缩速度与纵向的收缩速度很难达到协调一致,这显然也使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
6、荷载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混凝土裂缝都是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荷载不当造成的混凝土裂缝就是人为造成的。首先,由于混凝土的硬化成型需要一段时间,拆模过早或拆模操作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成型,而此时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尚未达到设计要求,如果过早荷载或荷载量过大,显然会形成裂缝。
7、环境问题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材料作为一种与外界环境影响极为关键的环节,一般都具备着热胀冷缩的特点,当施工环境、温度发生一定的变化,混凝土结构也会随之出现变动与变形,这种现象的出现极容易造成混凝土温度变形,进而产生一定的温度压力。当这种温度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制的时候,就容易造成结构抗裂强度现象,从而造成裂缝的产生与出现。一般来说,当裂缝的宽度总是随着温度变化而有所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肉眼便可以观察到这一变化与影响。
8、配比不当导致的裂缝
我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常常发现,混凝土水灰比过高、粉砂使用量过大也会导致楼板产生裂缝。由于水泥水化时需要的结合水通常占水泥重量的四分之一,所以在相同品种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条件下,测评混凝土强度等级就取决于水灰比数值。现工程界混凝土施工基本采用商品混凝土,为满足泵送需要,惯例是配以较高的水灰比,得到必需的流动性,从而确保了浇灌质量。与之相反的是,水泥水化以后,混凝土中会有多余的水分残留,进而蒸发产生气孔或直接产生水泡,混凝土的实际有效断面就会减少,其抗荷载数值也会降低。据科学分析,荷载作用的影响可能会在空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在楼板表面产生裂缝。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
1、科学进行混凝土原料的配比
配制过程中如采用了吸收率较大的骨料,在骨料含泥量较大、干缩较大时,混凝土的干缩性也会大大增加。另外,为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抗渗性和抗离析能力,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或者高效减水剂,而且能够减少渗水现象,减少混凝土裂缝。这同时也要求混凝土配比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要进行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和构件截面等多种因素,及时调整砂石原料等的配比,帮助搞好现场的构件养护工作。
2、控制混凝土水化热升温,减小温度应力
在施工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小混凝土因水化热升温与环境产生的温差值,进而减小温度应力,避免产生裂缝。尤其是环境温度低于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降低温差值:首先,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在混凝土拌制、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储备热量,加快水泥水化放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其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通过搭设暖棚,提高入仓环境温度,减少温度应力。最后,随时观察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随时提高保护温度,降低温差。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与提高环境温度的双重作用,有效降低温度差,减小或避免温度应力,可以有效防止裂缝产生。
3、合理布置防裂钢筋
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是两者之间的粘结力。在一般常温和允许应力状态下,钢材的性能是比较稳定的,其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相差不大,因而在温度变化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間的内应力很小,而钢材的弹性模量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7-15倍。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极限强度、变形达到极限拉伸值时,应力开始转移到钢筋上,从而可以避免裂缝的开展拼。配置的构造钢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例如配置直径6-14mm、间距控制在100-150mm。按全截面对称配筋是最合理的,这样可大大提高混凝土抵抗贯穿性开裂的能力。若进行全截面对称配筋,配筋串应控制在0.3%-0.5%之间。 4、重视混凝土的浇筑过程
混凝土浇筑方面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分层分段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厘米。
(2)在没有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混凝土从料口投放的自由倾落高度要控制在2米以内。
(3)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间歇。如果不能避免,则应该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并保证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4)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确保插点排列均匀,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隙。
(5)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停止作业,并在浇筑好的混凝土凝结前,将问题排除,以保证正常作业。
5、合理控制拆模时间
要合理控制拆模时间,在拆模前,对现场同条件的试块进行测试,达到指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百分率后,方可拆模,严禁提早拆模。
6、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1)通常来讲,混凝土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不能少于15天,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根据温度应力确定是否需要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工作切记要逐层进行,不可贸然整体拆除。
(2)提前确定温控指标,进而根据温控指标要求,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实施保温养护措施,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內外温差、减缓降温速度、防止裂缝产生的目的。
(3)可以采用塑料薄膜、草袋、麻袋等作为覆盖混凝土和模板的保温材料。如果是冬季施工,要搭设保温棚进行混凝土养护。
(4)在实施保温养护措施的时候,还要注意湿度和风力的控制,为混凝土养护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5)要随时注意混凝土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测量频率应不少于每四小时一次;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和环境温度的测量频率应不少于每12小时一次。
混凝土在房建过程中,是建设工程离不开的主要建筑材料,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使用时,需要对几种材料进行配合配制出混凝土,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原材料的质量影响,是混凝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混凝土的调配技术以及使用过程中,对混凝土出一的问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在对混凝土的使用时,对于混凝土的调配,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在原材料的质量、比例以及配比工艺上都需要加强管理。
三、结语
混凝土的裂缝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在现场施工中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切实抓好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施工工艺、切缝时间和深度、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尽量减少裂缝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霍荣成.建筑混凝土裂缝(变形缝)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2]韩阳,符东臣.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