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的指挥棒引领着从教者的策略,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几乎占据语文分数的半壁江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这举足轻重的半壁江山,学生和老师都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然而事实上有很多的学生是一提作文就头痛,作文成了他们学习中最大的难题、最恐怖的事情。作文的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要么选材老掉牙,单调乏味,无病呻吟,有的甚至不写,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可言。可见,能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仔细观察生活,力求写真情实感
很多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实际,没有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而是生编硬套,假话、空话充斥于文章,字数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要使作文有内容可写,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并且把这些见闻记录下来。首先,要记录生活中的“感动”;其次,作文要袒露真情。冰心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的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的出来。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也必须真实,切忌矫情造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二、勤练笔,多写观察日记
一般来说,中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三、博览群书,积累素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方面,我改进了自己的常规教学模式,将每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美文赏析”。可让学生自由阅读作文类书籍,并在自己心爱的日记本上记下文章里自认为很优美的词句、动人的事例或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作文时仿写的参考,并定期检查,公开评讲谁记得好、进步快。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读书、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有时候某个同学读到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便忍不住跑到讲台前念给全班听,与同学共同分享,还有的同学找别人借作文书,更有甚者,专门利用周末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作文书籍,然后在班内互相交换、共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逐渐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很多写作知识和技法,在实际写作中,不仅内容变得充实起来,而且也能运用很多灵活的表现手法。
四、巧评作文,激发写作兴趣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成功地修改作文。修改可采用自己修改、学生互改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在修改作文中看到自己作文的成功与不足。学生只有在不断弥补不足、改正错误的基础上才会有进步。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明显好于初稿时,就等于直接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成就,此时,喜悦之情定是溢于言表,而与此同时对作文的兴趣定然油然而生。
五、多肯定、鼓励,少责备、批评
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乐此不疲”,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无数事实证明:没有鼓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鼓励,教育就失去了动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同样需要注意这一点。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会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不仅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会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渐渐地便失去了写作的信心。
六、交流展示作品,增强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兴趣就会慢慢地消退。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写作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在班上开辟了一个“习作园地”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如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写人记事等文章。展示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只要是个人满意的作品随时都允许上“习作园地”,没有时间限制;另一种是将小组评议后认可的作品给予展示。在这些评比中,均不限制名额,只要合乎要求都会榜上有名。通过评优活动,使全体同学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激励,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增强自己的写作兴趣。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感到头痛,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美文佳作,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
一、 仔细观察生活,力求写真情实感
很多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实际,没有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而是生编硬套,假话、空话充斥于文章,字数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要使作文有内容可写,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并且把这些见闻记录下来。首先,要记录生活中的“感动”;其次,作文要袒露真情。冰心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的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的出来。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也必须真实,切忌矫情造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二、勤练笔,多写观察日记
一般来说,中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三、博览群书,积累素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方面,我改进了自己的常规教学模式,将每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美文赏析”。可让学生自由阅读作文类书籍,并在自己心爱的日记本上记下文章里自认为很优美的词句、动人的事例或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作文时仿写的参考,并定期检查,公开评讲谁记得好、进步快。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读书、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有时候某个同学读到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便忍不住跑到讲台前念给全班听,与同学共同分享,还有的同学找别人借作文书,更有甚者,专门利用周末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作文书籍,然后在班内互相交换、共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逐渐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很多写作知识和技法,在实际写作中,不仅内容变得充实起来,而且也能运用很多灵活的表现手法。
四、巧评作文,激发写作兴趣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成功地修改作文。修改可采用自己修改、学生互改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在修改作文中看到自己作文的成功与不足。学生只有在不断弥补不足、改正错误的基础上才会有进步。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明显好于初稿时,就等于直接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成就,此时,喜悦之情定是溢于言表,而与此同时对作文的兴趣定然油然而生。
五、多肯定、鼓励,少责备、批评
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乐此不疲”,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无数事实证明:没有鼓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鼓励,教育就失去了动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同样需要注意这一点。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会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不仅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会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渐渐地便失去了写作的信心。
六、交流展示作品,增强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兴趣就会慢慢地消退。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写作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在班上开辟了一个“习作园地”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如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写人记事等文章。展示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只要是个人满意的作品随时都允许上“习作园地”,没有时间限制;另一种是将小组评议后认可的作品给予展示。在这些评比中,均不限制名额,只要合乎要求都会榜上有名。通过评优活动,使全体同学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激励,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增强自己的写作兴趣。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感到头痛,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美文佳作,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