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这种非醇性饮料长期以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茶的古体字本写作“茶”,最初是一种草药,称作“瑞草”、“灵草”。汉朝以前,茶主要作药用,东汉名医华佗所著的《食论》中有“苦荼久饮,可以益思”的说法。唐朝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得更加清楚:“止渴除疫,贵哉茶也……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明朝的大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认为,茶“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分析,也证实茶不仅能提神醒脑,生津止渴,而且还具有解毒、杀菌、收敛等功能。
茶叶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茶素、茶单宁、芳香油以及其他多种维生素等等。茶素是茶叶的特有成份,具有强心、利尿和刺激大脑皮质兴奋、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茶单宁是决定茶汤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不但能帮助人体增加对维生素C的储存、吸收和同化的能力,而且具有杀菌作用。在我国民间药方中,就有用浓茶汤治疗细菌性痢疾的。实验证明,饮茶还能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在人体消化器官中如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茶单宁,便可以把放射性元素(锶90)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由粪尿中排除出体外。茶叶中的芳香油,使人嗅到了有爽快感,它具有溶解脂肪的能力,有助于对肉食品的消化,所以在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更是“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至于茶叶所含的其他一些维生素,对于增进身体健康也都有不同的作用。
中国茶叶,品种繁多。如果以制作方法来划分,有发酵过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未发酵的绿茶,未经揉捻而保持嫩芽的白茶,蒸软后压成砖形或其他形状的压制茶,以及用荣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窨制的花熏茶等六大类。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和制法不同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如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云南滇红,广东英德红茶,福建乌龙茶和南京雨花茶等等。一般地说,近热带的人喜欢绿茶,近寒带的人喜欢红茶,广东、福建人和华侨喜欢乌龙茶,边疆少数民族爱喝浓烈的砖茶,而北京人则特别爱好花茶。
宜兴古称阳羡,是我国产茶的名地。阳羡茶在历代文人笔下是极负盛誉的。唐朝诗人卢同在一首诗中说:“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杜牧在《题茶山》中也写下了“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石壁栽”的名句,赞赏阳羡名茶。
碧螺春绿茶产于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东西二山,原名“吓杀人香”。据清朝王应奎所著的《柳南随笔》记载,公元一六七五年,清朝的康熙皇帝在江南一带巡游,到了太湖,巡抚宋荦进“吓杀人香”。康熙以其名不雅,改名为“碧螺春”。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色泽碧绿,外形紧细,卷曲如螺,白毫多,香气芬芳,滋味醇和,饮后有回甜,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
古代的茶是用水煮,其味浓涩,需加食盐、香料、薄荷、枣子等调味品中和。现在饮茶都用开水泡。开水泡茶不仅方法简便,而且更能发挥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如品一杯碧螺春,就感到翠色可餐,香气清例,味略甘涩。喝一杯红茶,那紫红丝绒似的颜色和浓厚醇美的香味,又给人以迥然不同的享受。
泡茶也有学问。有人喜欢用一百度的开水泡茶,一杯茶三分钟后虽可泡开,但过六、七分钟,茶叶中含的维生素C就会全部被高热破坏掉。如冲泡新的高档绿茶,最好是先向杯中注四分之一的温开水,把茶叶撒入,略过片刻再添开水,并切忌加盖。这样泡的茶,可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而且色香味均佳。
喝茶有“饮”“品”之分。“饮”即现代所说的喝,主要是解渴提神;“品”则包含有鉴别和欣赏的意味,所以要细啜慢饮。茶,无论是饮还是品,都要有好的水泡,才能托现出它的色香味来。古人认为煮茶的水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唐朝,宜兴金沙泉的泉水也成为贡茶时必须同时上贡的煎茶良泉。用金沙泉泡阳羡茶,汤清、色浓、茶香、回味甜。明朝学者周高起在他的《洞山芥茶系》中形容阳羡茶、泉时说;“淡黄不绿,叶径淡白而厚,制成梗绝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蒙深水,啜之愈密,致在有无之外。”可见品质之佳。
阳羡唐贡茶早为东邻日本慕名,品种也较早传入日本培植。日本人在奈良时代(公元八世纪),引进我国饮茶风俗和方法。十五世纪以我国饮茶艺术为基础,发展为“茶道”。茶道现已成为日本人通过品茶,以接待宾客、交谊恳亲的特殊礼节。
在我国,饮茶的器具——壶、杯、碗等,也有无穷的品色。古代茶具非常丰富,有金属的(金壶、银壶、铜壶、锡壶、合金壶)和陶瓷的(青瓷、白瓷、紫砂陶)茶具,还有漆器、玉器、水晶、玛瑙等茶具。
唐宋前系煎煮茶汁,茶壶为金属制器较多,且以“金银为优”。后因冲泡方法风行,茶壶主要采用陶瓷制品,并与煮水的壶分开使用。目前我们常用的茶具有陶器、瓷器、玻璃、搪瓷、保温杯等,种类虽多,但是仍以陶瓷茶具为最好。
一套精致的陶瓷茶具用来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确实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陆羽的时代推崇“越窑”即浙江的青瓷茶具,之后,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就异军崛起,成为在各种名瓷之外别树一帜的茶具。据说苏东坡择居宜兴讲学时,饮茶有三个讲究:茶壶一定要是紫砂提梁壶,茶叶一定要是阳羡唐贡茶,烹茶的水一定要是金沙泉,传为茶事中的美谈。
在整个清代,陶瓷茶具有“景瓷宜陶”的说法,也就是说瓷茶具以景德镇为首,陶茶具以宜兴紫砂陶为最。紫砂陶是集造型、书法、绘画、篆刻诸艺术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它历来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能、用途和艺术风格,它是一种实用与美高度和谐而又妙不可思的工艺产品。其中,宜兴紫砂陶茶壶最有特色。它不仅造型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且还有特殊的功能;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加之使用的年代越久,器身色泽就越发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也越醇郁劳罄,甚至空壶里注入的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香味。“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句,说出了人们对宜兴紫砂陶茶具的高度评价。
根据科学分析,紫砂茶壶确有保味的功能,它能,吸收茶汁,耐寒耐热。紫砂陶器是介于陶和瓷之问的器具,属半烧结精细陶器,表里都不施釉。它既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又有一定的气孔率,盛茶既不会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总括起来它有五大特点t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增积“茶锈”,使用的年代越久,泡出来的茶也越醇郁芳馨,甚至空壶里注入的沸水也有一股清淡香味。第三,便于洗涤。日久不用,可拿开水泡烫两三遍,浸没在冷水中,然后取出,泡茶原味不变。第四,冷热急变性好。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提握抚拿不会炙手。第五,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高温火炉炖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而今国外许多有茶好的人,则称紫砂茶壶为“无毒餐具”,经常使用它,会延年益寿。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特别喜爱紫砂壶的奥秘。
茶叶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茶素、茶单宁、芳香油以及其他多种维生素等等。茶素是茶叶的特有成份,具有强心、利尿和刺激大脑皮质兴奋、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茶单宁是决定茶汤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不但能帮助人体增加对维生素C的储存、吸收和同化的能力,而且具有杀菌作用。在我国民间药方中,就有用浓茶汤治疗细菌性痢疾的。实验证明,饮茶还能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在人体消化器官中如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茶单宁,便可以把放射性元素(锶90)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由粪尿中排除出体外。茶叶中的芳香油,使人嗅到了有爽快感,它具有溶解脂肪的能力,有助于对肉食品的消化,所以在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更是“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至于茶叶所含的其他一些维生素,对于增进身体健康也都有不同的作用。
中国茶叶,品种繁多。如果以制作方法来划分,有发酵过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未发酵的绿茶,未经揉捻而保持嫩芽的白茶,蒸软后压成砖形或其他形状的压制茶,以及用荣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窨制的花熏茶等六大类。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和制法不同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如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云南滇红,广东英德红茶,福建乌龙茶和南京雨花茶等等。一般地说,近热带的人喜欢绿茶,近寒带的人喜欢红茶,广东、福建人和华侨喜欢乌龙茶,边疆少数民族爱喝浓烈的砖茶,而北京人则特别爱好花茶。
宜兴古称阳羡,是我国产茶的名地。阳羡茶在历代文人笔下是极负盛誉的。唐朝诗人卢同在一首诗中说:“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杜牧在《题茶山》中也写下了“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石壁栽”的名句,赞赏阳羡名茶。
碧螺春绿茶产于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东西二山,原名“吓杀人香”。据清朝王应奎所著的《柳南随笔》记载,公元一六七五年,清朝的康熙皇帝在江南一带巡游,到了太湖,巡抚宋荦进“吓杀人香”。康熙以其名不雅,改名为“碧螺春”。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色泽碧绿,外形紧细,卷曲如螺,白毫多,香气芬芳,滋味醇和,饮后有回甜,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
古代的茶是用水煮,其味浓涩,需加食盐、香料、薄荷、枣子等调味品中和。现在饮茶都用开水泡。开水泡茶不仅方法简便,而且更能发挥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如品一杯碧螺春,就感到翠色可餐,香气清例,味略甘涩。喝一杯红茶,那紫红丝绒似的颜色和浓厚醇美的香味,又给人以迥然不同的享受。
泡茶也有学问。有人喜欢用一百度的开水泡茶,一杯茶三分钟后虽可泡开,但过六、七分钟,茶叶中含的维生素C就会全部被高热破坏掉。如冲泡新的高档绿茶,最好是先向杯中注四分之一的温开水,把茶叶撒入,略过片刻再添开水,并切忌加盖。这样泡的茶,可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而且色香味均佳。
喝茶有“饮”“品”之分。“饮”即现代所说的喝,主要是解渴提神;“品”则包含有鉴别和欣赏的意味,所以要细啜慢饮。茶,无论是饮还是品,都要有好的水泡,才能托现出它的色香味来。古人认为煮茶的水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唐朝,宜兴金沙泉的泉水也成为贡茶时必须同时上贡的煎茶良泉。用金沙泉泡阳羡茶,汤清、色浓、茶香、回味甜。明朝学者周高起在他的《洞山芥茶系》中形容阳羡茶、泉时说;“淡黄不绿,叶径淡白而厚,制成梗绝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蒙深水,啜之愈密,致在有无之外。”可见品质之佳。
阳羡唐贡茶早为东邻日本慕名,品种也较早传入日本培植。日本人在奈良时代(公元八世纪),引进我国饮茶风俗和方法。十五世纪以我国饮茶艺术为基础,发展为“茶道”。茶道现已成为日本人通过品茶,以接待宾客、交谊恳亲的特殊礼节。
在我国,饮茶的器具——壶、杯、碗等,也有无穷的品色。古代茶具非常丰富,有金属的(金壶、银壶、铜壶、锡壶、合金壶)和陶瓷的(青瓷、白瓷、紫砂陶)茶具,还有漆器、玉器、水晶、玛瑙等茶具。
唐宋前系煎煮茶汁,茶壶为金属制器较多,且以“金银为优”。后因冲泡方法风行,茶壶主要采用陶瓷制品,并与煮水的壶分开使用。目前我们常用的茶具有陶器、瓷器、玻璃、搪瓷、保温杯等,种类虽多,但是仍以陶瓷茶具为最好。
一套精致的陶瓷茶具用来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确实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陆羽的时代推崇“越窑”即浙江的青瓷茶具,之后,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就异军崛起,成为在各种名瓷之外别树一帜的茶具。据说苏东坡择居宜兴讲学时,饮茶有三个讲究:茶壶一定要是紫砂提梁壶,茶叶一定要是阳羡唐贡茶,烹茶的水一定要是金沙泉,传为茶事中的美谈。
在整个清代,陶瓷茶具有“景瓷宜陶”的说法,也就是说瓷茶具以景德镇为首,陶茶具以宜兴紫砂陶为最。紫砂陶是集造型、书法、绘画、篆刻诸艺术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它历来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能、用途和艺术风格,它是一种实用与美高度和谐而又妙不可思的工艺产品。其中,宜兴紫砂陶茶壶最有特色。它不仅造型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且还有特殊的功能;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加之使用的年代越久,器身色泽就越发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也越醇郁劳罄,甚至空壶里注入的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香味。“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句,说出了人们对宜兴紫砂陶茶具的高度评价。
根据科学分析,紫砂茶壶确有保味的功能,它能,吸收茶汁,耐寒耐热。紫砂陶器是介于陶和瓷之问的器具,属半烧结精细陶器,表里都不施釉。它既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又有一定的气孔率,盛茶既不会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总括起来它有五大特点t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增积“茶锈”,使用的年代越久,泡出来的茶也越醇郁芳馨,甚至空壶里注入的沸水也有一股清淡香味。第三,便于洗涤。日久不用,可拿开水泡烫两三遍,浸没在冷水中,然后取出,泡茶原味不变。第四,冷热急变性好。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提握抚拿不会炙手。第五,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高温火炉炖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而今国外许多有茶好的人,则称紫砂茶壶为“无毒餐具”,经常使用它,会延年益寿。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特别喜爱紫砂壶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