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出“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05616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叛逆”的孩子一定是个“饥饿”的孩子,他的很多期待——如被理解、被关注、被允许、被欣赏等——没有得到满足;一个“太听话”的孩子一定是个“压抑”的孩子,他认为不听话是危险的,只有听话才能得到父母的爱。
  太“听话”,孩子的自主性就得不到发展,未来俯仰随人,不能独立;太任性、太叛逆,父母的教导不能够传递给孩子,孩子社会适应又将困难重重。两者都是让人担心的,我们想要的是既“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可是发现很难做到,难道这真的是难以兼得的“鱼”和“熊掌”么?
  


  之前,我对这样的问题通常从“教养的平衡”、“收放适度”或者“规则和自由”方面去探讨,后来我发现从这些角度去探讨,很容易陷入“说起来很对,做起来很难”的窘境,因为那个所谓的“适度”、“平衡”很难确定。那么,有没有更好的理解或者方法来帮助我们呢?我的答案是:有。请看下面两句话:
  我们到底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到底要成为孩子什么样的父母?
  这是两个相连相似但有本质不同的两个角度。按照前者的逻辑,“我们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仿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能“要”出来的,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孩子有他先天的气质,有他自己的选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是我们无法把握的,而“做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这就是两者的最大区别。当我们把着眼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我们将体会到“能够把握”的美妙感觉。
  做“我的话孩子愿听”的父母
  比如想让孩子“听话”,我们的着力点就是做一个“我的话孩子愿意听”的父母。那么,接下来就是怎样才能达成“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孩子自然就愿意听我们的话:
  1.言出必践
  不轻易许诺(如礼物或出游),许诺了就放在心里一定兑现,万一因特殊情况兑现不了,要真诚地道歉,就像对我们的朋友一样怀有歉意;
  规则明确,允许就是允许,不许就是不许,比如和孩子商定逛商场只能买一个玩具,但是孩子决定买什么。那么,孩子买完一个还要再买,就要鲜明而坚定的拒绝(不必生气,只拒绝就好了)。同时,无论孩子想买的那个玩具性价比多么低、多么不适合孩子,我们都不能否决,要让他来决定(其实,孩子一定能从错误的选择中学习)。
  2.确切地让孩子感到我们为他着想
  这个要点是孩子“感受到”才算数。很多父母用心良苦为孩子不惜代价,可是孩子却跟父母不亲,这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是“父母想给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且父母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也不愿去了解。孩子就想跟妈妈一起玩,妈妈认为花高价报班或者请家教是“爱”,却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认为这个不重要,这种情况孩子就是感受不到,感受不到“爱”又被强给,孩子内心压抑,就会反叛或者疏离。
  教导孩子做或不做一些事,也可以让孩子感到是“为他着想”。比如不能玩电器插座,要让他感到是为他的安全,怎样感到呢,就是把危险展现给他看;比如“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路”,这种话孩子就是不能感受到的,因为太小,他对“将来”没有概念,所以能做的就是,让他感受到“成绩的成就感”和“学习本身的快乐”。
  3.让孩子信服
  我们自己说的自己相信而且能做到,我们的建议是必要的而且是有价值又可行的,孩子不能做到的、不知道的、不懂的,我们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教给他、帮到他,他就信服我们。反之,孩子就不信不服我们。比如我们教导孩子“要诚实”,其实“诚实≠实话实说”,别人请我们吃饭,我们不愿意去,会客气地说“今天没空,以后再约”,这就不是“实话实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诚实。我们或许以为孩子太小不需要这么多,可是孩子很敏感很认真,这些都看在眼里,内心就冲突就怀疑。再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努力进取,如果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我们这句话就没有力量,因孩子相信他看到的远远多于相信他听到的。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感到我们说的话算数、有用,又为他着想,又不强加,孩子有什么理由不听我们的话呢?孩子其实很依赖、很看重父母的,他不听话,往往是我们的话不那么让人家爱听。如果父母的话人家孩子不爱听,父母又非要人家听,会是什么结果呢?看看身边那些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就知道了。
  如何让孩子“有主见”
  让孩子有主见也不难,只要我们的期望是成为“一个让孩子有主见的父母”。怎样做呢?下面几点值得注意一下:
  1.尊重孩子与我们的不同
  小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有很大的区别,大人常理解不了孩子为什么“边吃边玩”、为什么那么喜欢玩;小孩子也理解不了大人为什么那么忙,为什么陪自己的时间那么少,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大人会不同意,他们经常会想:是自己不重要吗?是自己不够好吗?是自己不值得吗?(“重要”、“值得”这两个词小孩子可能不懂,但早早就有感受它的能力)
  孩子很难理解大人的成人世界,但是大人可以通过学习、观察来理解孩子。如果看到这些客观上的不同,那么我们能不能就让孩子做那个两岁的需要大人操心和陪伴的孩子?
  此外,尽管孩子是我们生下的,有遗传在孩子身上,但孩子还是有很多很多不同于我们的地方,包括他的性格、喜好、习惯等,我们允许孩子按照他的需要和兴趣来做他自己吗?如果孩子的兴趣和我们大相径庭,我们能够放下我们对孩子的期待而去为他的兴趣买单吗?如果孩子的性格不是我们欣赏的,我们能够尊重这就是他的性格么?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而因为亲子之间在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价值归属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孩子的见解很可能和我们不同。我们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呢?如果孩子不同的见解不被允许,孩子的“主见性”从何而来呢?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孩子和我们的不同,我们和孩子就能互相接纳;如果我们能够欣赏孩子的不同,我们和孩子就能互相滋养。互相接纳,亲子关系就是融洽的,互相滋养,亲子关系就更亲近而令人感激。
  2.孩子天生就有自主的愿望和能力
  人是天生喜欢自由自主的,而依赖是后天完全能够“培养”出来的。怎样成功“培养”依赖的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有自己的诀窍。而其中最大的要领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后是“不相信”。只要这个要领把握得好,培养“依赖的孩子”,指日可待。
  怎么叫“不放心”呢?请看:
  a“孩子,多吃点,不然等下会饿的”
  b“今天冷,多穿点,不然要感冒的”
  c“你还不会呢,我来吧”
  d“这样不行,你得……”
  e “学习不管不行,不管他就知道玩”
  难道孩子连吃饱穿暖也不懂么?饿一次就知道吃了,冻一次就知道穿了,问题就在于父母而不是孩子经不起那一次饿或者一次冻;
  孩子不会正需要学呀,有谁天生会呢?“这样不行”,他要做过才知道呀,如果什么错误都不犯,从何学习和成长呢?通过尝试来知道行或者不行,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呀!
  对于学习来讲,最主要的两个动力就是自主性——“他在学”、成就感——“他能学”,父母每多督促一次,孩子就少督促自己一次,自主性就被破坏一次。我的建议是父母一开始就这样告诉孩子:这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决定和负责,你任何困难我都愿意帮助你,但由你来决定要不要我帮。父母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孩子对自己有要求”,唯一帮助就是“孩子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知道怎样能做到以及怎样获得帮助”。
  我们能不能相信:
  a 孩子能够胜任那个年龄要求他做的事
  b 孩子不会,可以学会。学习常常通过犯错或者失败来进行,学习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 孩子天生就有自主的愿望和能力
  d 孩子天生就是向上的、向善的
  如果父母能真的相信这些,根据孩子的自主要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建议和帮助,而不是把支持、建议、帮助根据父母的理解强加给孩子,我不相信世界上真有“依赖”的孩子。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着力点在“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听话”和“有主见”就不是不能兼得的鱼和熊掌,而会是硬币的正反面,两者本是一体,并不冲突。
其他文献
Q:我孩子才刚6岁,就有人劝我该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了。我觉得没必要,为什么要跟那么小的孩子刻意去谈性的问题呢?想当年,我到了十来岁才开始想性这事。我觉得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孩子啥时候问到了,我就正面回答好了。不知道我这种想法对不对?  A:如果把性仅仅理解为生理上的性,那性教育就跟当年学生理卫生差不多了。事实上,性教育的内容很宽泛。孩子两三岁时,问爸妈自己从哪里来,爸妈坦然正确回答,这是性教育。当孩子
期刊
孙靖熙(暖暖) 7岁 济南章丘  爱好:舞蹈 画画 做手工  最大特点: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 乐于分享   暖暖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做手工,玩游戏,周末经常去找邻居家的小朋友玩。因为我们早就有生二胎的计划,有时碰巧所有的好朋友都不在、她很失望的时候,我就趁机告诉她,如果有个弟弟妹妹,就可以一直和她玩,所以,暖暖从小就对弟弟妹妹充满了期待。但同时我也告诉她,有了妹妹,妈妈的爱会分给妹妹一些,好吃的和玩具也
期刊
当我们去野外喝光了自己带的水、又找不到干净的水源时;当洪水到来,或当水源被污染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三款简易的净水器。我们学会这项技能,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呢!  第一种:污水变净水  这种净水器可以把污水、茶水、可乐等液体过滤成净水,适合处理简单的污染水源、做科学实验时使用。  所需材料:塑料矿泉水瓶、刀、纱布、小石子(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酒瓶软木塞、吸管。  制
期刊
“玩中学,学中玩”。这句话已经成为家长的口头禅了。玩具商把玩具的功能说得像教具一样强大。一说到玩,很多家长脑海中条件反射闪现的是:什么玩具好?  玩具当然没什么不好,但是玩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不一定非要通过玩具来实现。玩,可能是和妈妈一起做一顿饭,扎一只风筝,和爸爸去爬山,观察蚕宝宝如何做茧,养热带鱼,种一棵兰花,甚至拆掉家里的一样废旧电器……玩是一种心态,一种兴致,一种热爱生活的姿态。  玩可以
期刊
“谁让你惹他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干嘛不打别人呀!!”,这是家长最常对被打得鼻青脸肿回到家的孩子说的话,严重伤了孩子的心。  上期我们做的专题《遭遇飞来横祸,总有办法应对》,探讨了孩子在校园内遭遇欺负该如何应对。收到大量读者短信、QQ留言、微信留言,他们问:如何说不?  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不同阶段挨的打,无论是程度还是性质还是后果,都不一样。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受欺负,也略有差别。所以,应对
期刊
一听“领导”这词,好多爸爸妈妈就头皮发麻,更别提培养孩子了:  在单位大半辈子,一直处于最底层,领导谁去?  性格内向,天生不是这块料,给个领导我也不会当啊!  人人都是领导了,那谁被领导呢?  ……  嗨,这都是老黄历了。这个时代,“领导”这词的意义变了。指的不是那个金字塔顶端手握大权的少数人,而是指能召集他人去实现共同目标的人,强调的是影响力和号召力。和同学或同事一起干点事,就免不了用这些能力
期刊
“最家长”创刊已经4年了——呸,别瞎扯,我还是说人话吧——感谢CCTV、MTV各种TV,真心感谢愿意掏钱订我们杂志的每一位读者。作揖,鞠躬!  小时候,我们家有个邻居,是果丹皮厂的厂长,但他从来不给自己孩子吃果丹皮,因为他知道那东西生产的时候太脏啦;我家还有个邻居是贩菜的,但他吃的菜,是自己另外开地不打农药的“绿色”果蔬。  我在这议论这两位邻居,这两位邻居恐怕也在议论俺吧:你们编辑售卖这样一本“
期刊
种树、种花、献花,甚至弹琴、拉二胡,各种方式都可以向祖辈表达感恩思念之情,都很美,而且有意义,。  我们传统的节日,都有其深意,并非可有可无。  清明节,我们绕不过去。“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是往大里说。往小里说,往有用里说,清明节带孩子去给先人祭扫,孩子会从我们的讲述中寻找到自己与先人的生命的联结,体会到生命的珍贵,获得成长的资源;从庄重的仪式中收获敬畏之心,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这个清明节
期刊
孩子的想法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没问,就直接就给他们做决定了。  有个网友,在多年前的清明节,想让八九岁的儿子回老家祭祖,妻子强烈反对。妻子认为孩子太小,老家路途又远,还要写作业,绝对不能回。夫妻俩大吵一通。孩子很迷惑。又过几年,孩子十来岁了,又到清明,孩子作业紧张,但孩子坚持要回去。给太姥姥上坟时,孩子默默地除草、祭扫,最后一个离开……  山东莱芜的中学老师杨富志和山东济宁的小学教师张学勇,协助
期刊
又到清明。  当我们对孩子说“作业那么多,你清明就不要去扫墓了”“你都快高考了,清明在家好好温习功课”时,或许没想到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给孩子前行、成长的机会。  清明节传承了两千余年,自有其深厚内涵,中国人讲慎终追远,所有的家族传承,都是后人成长的资源。  当“国人已近失教,失去自己的归宿和认同,只有父子两代之间的传承,已谈不上家教、家风”时,清明节的庄重进行,给我们一个找到根的机会,给我们一个可
期刊